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论语》(论语管理日志)
26015800000047

第47章 十月 怠于行者不得实效(1)

在同样的资源条件下,为什么有些团队能够打个大胜仗,而有些团队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水?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企业组织执行力的差异。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死。没有执行,一切等于零。优秀的企业必是执行力出众的企业,而执行力孱弱的企业往往没有发展前景。

第一周 明察以烛私

星期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胸怀宽度决定事业高度

论语箴言

“以德报怨何如?”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呢?”孔子答:“怎么会用德去报怨呢?!应当以直报怨。报德的对象只能是德而不是怨。”

案例引导

仙涯和尚在博多寺任住持时,学僧甚多,僧徒中有一名叫湛元的弟子。城里花街柳巷很多,湛元时常偷偷地爬过院墙,到红街去游乐。后来,这事连老师仙涯和尚也知道了。别人建议他把湛元逐出山门,可仙涯只应了一声:“啊,是吗?”

一日,一个雪花飘飘的晚上,湛元拿了一个洗脸盆垫脚,又翻墙出去游春了。仙涯和尚知道后,就把那个盆子放好,自己在放盆子的地方坐禅。拂晓时分,湛元回来了,他用脚踩在原来放盆的地方,发现踩的东西软绵绵的,跳下地一看,原来是师傅,不觉大吃一惊。

仙涯说:“清晨天气很冷,快点去睡吧,小心着了凉。”说完站起身来,就像没事人似的回到方丈室里去了。从此以后,湛元闭门修心,连寺门也很少出。

仙涯和尚在得知弟子湛元到花街柳苍游玩后,不仅没有按寺规把他逐出师门,而以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一句宽容体谅的话,减少了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人的面子,却能获得对方的敬仰。在师父如此宽容的胸怀感化下,弟子惭愧之后只有修身养性。

管理智慧

人世纷争,难免恩怨。如何处理恩怨,尤其是如何释怨,着实是人生处世的重大课题。“以德报怨,以德报德”作为人生的立世方法,应该说更实用,也更容易施行。

管理者具有容天地万物的气度。这也是优秀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修炼之一。管理者的宽容主要表现是虚怀若谷、宽恕礼让、容纳异己、以德报怨。待人宽容,不仅在团队管理中受人尊敬,让部下产生让人信服之感,还能使自己较为容易获得非权力影响力。胸怀宽度决定着管理高度,有时无声的宽恕比批评指责更有说服力。

宽容也需要智慧,在适当的时机给出错的人一个“台阶”,因为此时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特别强烈,如果你能帮他保住面子,维护他的尊严,他会对你产生非同一般的好感。宽容是一种美德,故为人们所称道。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若能以宽宏的度量来对待下属。必将深入人心,得道者多助。

不念旧恶,也不争一时之短长;即别人有怨于我,不是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必思报复而后快,而是既往不咎,因此不会使旧怨添新仇,越积越深。同时,双方以真诚之心寻找新的共同点,存异求同,不必要任何一方卑躬屈节,迎合对方;只是把旧怨放在一边,双方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重建新的友谊。这样旧的怨恨就会逐渐淡化,自然消除。

行动指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管理者一定要一颗宽容之心。下属的信任与尊重来自自管理者宽以待人的行为,要想提升管理的高度,管理者就必须拓宽自己的胸怀宽度。

星期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用仁德思想打造明星企业

论语箴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孔子说:“用道德来管理国家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固守自己的位子,中型便会四面环绕它。”

案例引导

“全聚德”这个闪亮的名字,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这三个字承载的不仅是优秀的饮食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实践者。它从成立的那一刻起(清朝同治三年,即1864年),民族就经受着各种各样的磨难,国家也处于风雨飘摇中,但它靠着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凝聚力在艰难的岁月里顽强地发展起来。

******总理曾为全聚德题字,写下了“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12个有力的大字,这一直就是被全聚德所有人信奉的企业精神,也是企业保持顽强生命力的灵魂所在。

管理智慧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国家富强有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

《论语》中提倡的“仁德为本”思想,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知行,带给我们许多人文理念上的观照与理性的思索。在中国,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企业很多,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在少数。其中,有一家百年企业堪称儒家文化的“代言人”,它的源远流长,最好地诠释了儒家文化的精彩——它就是全聚德。

林语堂先生曾说,在中国过去的陶瓷等器件上所绘的图案很有文化特色:如果画的是一个人泛舟闲云野鹤般地惬意,这是道家思想的意境;如果所绘的图案是一个“家庭宴会”或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谈笑,这是儒家思想的意韵。确切地说,全聚德企业文化现念中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其乐融融”。“全而无缺;聚而不散”这是中国人美好的企盼,“仁德至上”直接体现的,是儒家“仁”之思想。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运作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潜在的智力支持。

行动指导

全聚德百年的炉火锤炼出“仁德至上”的商业公德,赢得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宾朋的一致赞誉。全聚德的文化传导着“全聚德”不畏艰难、全力以赴、奋力拼搏、谋求发展壮大的宏图伟志;体现着“全聚德”同心协力、锲而不舍、聚心、聚志、聚力、追求事业发展和永远奋进的顽强精神;象征着“全聚德”圆满、团圆、仁义、恭谦的道德观念和以德为先、诚信为本,热情、周到为各方宾客服务的经营理念。

做为企业的每一位主人翁,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用热情和行动点亮企业未来的希望之灯。

星期三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孟之道是管理者构建核心价值观之本

论语箴言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

孔子说:“不懂天命,就无法做君子。”

案例引导

海航的董事长陈峰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弟子,他在业界是出了名的“侃爷”,喜欢讲故事,教员工做人的道理,十年来“诲人不倦”。他对于儒家文化的喜爱与敬重深深地影响了海航人,也让海航成为儒家文化浸润下飞翔在蓝天的苍鹰。每次提到南怀瑾先生他都是一脸的恭敬,言语之间充满了敬意:“我不敢称自己是先生的弟子,我只不过从先生那里学到了一点皮毛,当然其中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也就足够了。陈峰就是这样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带给员工们做人做事的智慧启示。

管理智慧

《论语》便是孔子以其人生经验积累总结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有随时随地体验人生修养,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才能达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带给无数人以思索。是的,树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未来就会是什么样子。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愿景、使命据以建立以及指导而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是企业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的基本原则。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的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的灵魂。

对一个组织而言,人、财、物等是其借以存在的表现形式,而决定组织力量大小的则是一种看不见的精神元素,就是说,是精神元素决定物质元素,而且软性的东西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中国,许多企业把孔孟之道搬进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库,把它当做了员工修身养性的必备食粮。与道家相比,儒家是扮演一个怎样的社会角色呢?著名作家林语堂认为,道家学派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而儒家学派则是中国思想之经典派。如果拿武侠小说来比喻,则孔子是当之无愧的武林盟主,而道家学派的老庄则像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世外高人。道家学说适合我们内心调适,儒家则是我们追求成功的必备法则。因此,有人认为白天上班时候应当用《论语》的积极进取之精神,而晚上回来案头放的则应当是《道德经》或《庄子》等令心态“出世”的书籍。

行动指导

在许许多多成功的企业中,海航的成功可谓一枝独秀。作为民航业的一个奇迹与骄傲,海航就是这样一个以孔孟思想建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我们学要向这个企业学习以孔子的学说建构企业的核心价值。

星期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毋”带给企业长久的生命力

论语箴言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断,不固执己见,不顽固不化,不自以为是。

案例引导

儒家的一些精神理念使得很多韩国企业迅速崛起,三星就是受益最大的企业之一。其创办人曾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论语》。吴越尚能同舟,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在三星,每一个人都遵守着共同的企业“宪法”。“人性美、道德美、礼仪规范和行为规范”即三星“宪法”的核心。

三星集团的用意,主旨是坚持把适用于个人和家庭的传统礼教移植到企业中来,在企业中激发出优秀文化新的光彩。在三星看来,不成为一流企业就难以生存,而要发展成为一流企业,最迫切的课题是恢复人性美和道德性,不恢复道德性,不挽救人性美,就将一事无成。

管理智慧

首先,“意”,指主观臆断。我们知道历来多少灾祸皆起于主观臆断,在今天的组织管理之中,主观臆断更是常见,结果通常是同事不和睦,上下不信任,导致协同度不高、效率低下。其次,“必”,指固执己见,自己的见解一定正确,从而拒绝他人的建议和帮助。很多管理者因为固执己见,最终导致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再次,“固”,指顽固不化,抱着旧有的观念不放,而当今是一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任何观念和方法都无法永远适用,必须根据外界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思路,顽固不化的结局只有一个:被时代所淘汰。最后,“我”,极度自负的管理者容易陷入自以为是,这类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听不进他人的劝告,可是任何人都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协助。过于自我膨胀,只能导致众叛亲离,面临失败。

孔子所断绝的四种毛病,在今天的很多管理者身上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很是盛行。凭借一己之见对下属进行评价、固执己见、拒绝变化以及自以为是,在很多管理者身上都得到了体现。这是令人不得不反思的一种现象。

一个企业没有优秀的人文精神,企业内的员工没有约束自己的文化力,最终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短命的企业与一个个失败的人。作为企业的个体,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中成长,会使人充满激情、自豪感,这种优越感会让人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员工的能力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反之如果在一个随时都有倒闭危险的企业里工作,我们会产生消极的心态,工作也会进行敷衍。丧失了优秀文化带来的精神提升,人们将变得日趋平庸。

行动指导

一种优势文化会带给企业长久的生命力,而贯彻与体现这种生命力的是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

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八个字贴在床头,每天睡觉之前反思一下自己今天有没有犯这四种毛病,如果有就用红色的笔写上“注意”二字。如果连续有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出现红色的“注意”二字,则证明你已经基本断绝了这四个毛病。

星期五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提升企业商业伦理,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论语箴言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用聪明才智足以取得官职、禄位,但若仁德不足以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一定还会失去;才智达到了,仁德也足以保持它,但不能以庄严的态度去任职,那么百姓就会不敬;才智达到了,仁德足以保持了,也以庄严的态度任职了,但行动一来不合乎礼仪,那也是不完善的。”

案例引导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横征暴敛,不顾人们的死活,一时间怨声载道。贵族田成子看到眼前的情景,和手下的门客商量借此机会争取民心。他说,国君用这种方法榨取百姓的血汗,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尽管他们得到了许多财富,但失去的是整个民心,国家很危险啊。

经过一番设计,田成子决定打开自己仓库的粮食救济灾民。而且在放粮的过程中,他采用大号的斗借出谷物,用小斗回收大家返还的粮食。这种惠及民众的做法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拥护,而且他们开始投靠到田成子的门下种田效力。若干年后,田氏家族最终取得了齐国的政权。

管理智慧

田成子实施仁政,爱惜民力,这是一种政治伦理与国家治理策略,由此他赢得了人心,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建立了宏大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