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26016000000034

第34章 七月 选才之术(3)

韩信曾先后投到项梁和夏侯渊的部下,但都没有受到重用。一次,韩信由于因触犯军法而被判处斩刑,同案的十三人均已行刑问斩。轮到韩信时,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腾公,便大声说道:“汉王不想成就夺取天下的大业了吗?为什么斩杀壮士!”

腾公见韩信出言不凡,且相貌威武,便释放了韩信,免他一死。此后,腾公向刘邦举荐了韩信,韩信于是被任命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全军的粮饷。韩信对于治粟都尉这个职位并不满意,觉得自己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他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出逃,另寻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

刘邦的宰相萧何在得知韩信出逃的消息后,立即乘马去追赶韩信,好不容易把韩信给挽留了下来。在追回了韩信之后,萧何向汉王刘邦阐述了他之所以极力挽留韩信的原因。他说:“大王,那些逃亡的将领,都是容易得到的人;至于对韩信这样的杰出将才,普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大王如果是想长久地称王汉中,韩信确实是派不上什么用场;如果是想争夺天下,那么韩信就是和你共商大计的不二人选。”

汉王在听了萧何的一番陈述之后,恍然大悟,立即派人召见韩信,要将他拜为大将。萧何赶忙阻拦,并对刘邦说,要想留住像韩信这样的能人,必须表现出对这个人才的尊重。于是汉王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事先斋戒,为韩信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拜将仪式,封他为“大将军”

通过这样的一个拜将仪式,不仅显示了韩信所受封的“大将军”的地位非常崇高,也让韩信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让刘邦成功的将他留在了身边,为日后汉王的称霸获取了重要的人才储备。

管理智慧

企业要取得发展,要创造利润,离不开员工的创造,下级有听从上级安排、为企业服务的义务,同样也应该接受一定的回报。作为领导者,要适当地对下级进行投资,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

有才能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挥自己的才能。要留住人才首先要保证企业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要给员工做职业规划,要有良好的用人机制,关注员工的志趣点,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因为优秀的人才很重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对事业的追求是他们人生的追求目标,事业的成功是他们成功的标志,如果员工在这个企业能感觉到良好的发展前途,就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人才流动到自己的企业。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让那些有才能的人为己所用,就应该给那些有能力的人,最适合的高位,以显示你对他们能力的肯定和尊重。

行动指导

人才的成长是需要空间的,管理者给员工足够的空间让其发展,使员工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它还能带给员工更完整的工作整体感,充实的责任感,以及对自我工作能力的肯定。

星期二 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韩非子箴言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韩非子·观行》

折射道理: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法术来修正自己。因此镜子没有照出毛病的罪过,法术没有暴露过失引起的怨恨。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们离开法术,就不能辨别是非。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从容;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案例引导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不约而同地来到一条河边,瘸子望着急湍的河水,瞎子听着激流的水声,两人都颇为为难。因为水这么急,瞎子不可能自己走过去;而瘸子在这样的激流中很容易发生危险,但两人都急着要过河,怎么办呢?瞎子和瘸子经过协商,决定由瘸子指路,由瞎子背瘸子过河,结果两人很顺利地渡过了这条河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有你的特长,他有他的优势,在很多情况下,优势互补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瞎子的优势是脚,瘸子的优势是眼睛,将瞎子的脚的优势和瘸子的眼睛的优势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便弥补了瞎子的眼睛的劣势和瘸子的脚的劣势,劣势便变成了优势,成为一个新的优势形象。

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相伴相生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发挥优势互补,达成双方共同的目标。

管理智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长与短总是相对而生的。在此为长,在彼可能为短;此时为短,彼时可能为长,不能把人的长与短绝对化、凝固化。管理者对所用之人要知其长短,能够以长补短,否则,就可能出现“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现象,或扬短避长,变人才为庸人;或因瑕掩瑜,埋没人才。

所以,对人才的优缺点,特别是他们的“短”与“长”,都要做辩证地解析,只要管理者善于全面地认识人才,给他们发挥特长的机会,那么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身上的短处就会转化为长处,从而成为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行动指导

清代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面对有缺陷的人,让其发挥优势是管理者明智的选择,但如果能巧妙地避免其短处,甚至巧妙地使用其短处,使短处产生积极作用,则是管理者的高明之处。

星期三 不畏重诛,不利重赏,无益之臣也——识别人才,根据能力用人

韩非子箴言

若此臣,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

折射道理:像这样的臣子不畏惧严厉的惩罚,不贪图优厚的奖赏,不能用刑罚来限制他,也不能通过赏赐来使用他,这叫做对国家无益的臣子。韩非子指出,无益之臣不应该受到重用,但是有的君主却称赞并访求他们。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识别人才,知道谁是有用的人,谁是无用之才,不要只凭借其声誉或者名望就断定其一定可用。

案例引导

一家大的化学公司花费重金雇用了一位著名的化学教授从事某一重要产品的开发,然而几年过去了,老板终于不得不痛苦地承认雇用这名教授是个天大的错误。原因是这位老先生在宁静的大学校园里搞研究可能很有成就,但置身于商业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则无法适应巨大的压力,因而无法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聘请这样的人对公司无疑是一种损害。如果老板在决定雇用一个人之前,能详细地了解此人的专长,并确认这一专长确实是公司所需的话,这类用错人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了。

对一个人来说,性情为人也许是天生的。但作为管理者却应能够“巧夺天工”地运用他,使之能够既显其能,又避其短。

管理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管理者在用人时一定要能够根据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把其派送到最合适的岗位:

性格刚强却粗心的人,不能深入细致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论述大道理时,就显得广博高远,但在分辨细微的道理时就失之于粗略疏忽。此种人可委托其做大事。

性格倔强的人,不能屈服退让,谈论法规与职责时,他能约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说到变通,他就显得乖张顽固,与他人格格不入。此种人可委托其立法制。

性格坚定又有点韧劲儿的人,喜欢实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细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彻,但涉及大道理时,他的论述就过于直露单薄。此种人可让他具体办点事。

能言善辩的人,辞令丰富、反应敏锐,在推究人事情况时,见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根本问题,他就说不周全,容易遗漏。此种人可让其做谋略之事。

见解浅薄的人,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当听别人论辩时,由于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满足,但是要他去核实精微的道理,他却反复犹豫,没有把握。这种人不可大用。

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潇洒超脱,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在制定锦囊妙计时,他卓越出众的能力就显露出来了。但要他去实践中做这些工作,他就可能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这种人可以委托他为你出谋划策。

行为指导

管理者在用人之前一定要进行考察,了解此人的优势和不足,确认其是否能利用其优势为公司作出贡献。

星期四 不可不索其羽也——寻求伙伴帮助自己

韩非子箴言

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人之所有饮不足者,不可不索其羽也。

——《韩非子·说林下》

折射道理:有一种青黑羽毛的鸟,头大而秃尾,如果到河边去饮水,就会栽进河里,便要另一只鸟衔着它的羽毛才能够饮水。人有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不如寻求伙伴来帮助自己。所以,管理者要学会引进合适的人才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案例引导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善借别人才能的高手。一次,在他平定天下大案群臣时,问在场的文武百官:“各位知道项羽是有胆识、懂战略战术又英勇善战的将军,我自愧不如。可我能失败他而得天下,这是为什么吗?”高起和王陵大声回答道:“陛下能在胜利后与全体将士共同分享果实,而项羽却嫉妒立功的将领。他不喜欢有头脑、有能力的人,打了胜仗也不封赏,得了土地也不肯赐予部下,人心背向这是项羽不抵陛下之处。陛下得人心故而胜利,项羽失人心故而失败。”刘邦却笑着说:“你二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镇国、爱民、策划军需供给,萧何有万全之才,我自知不如他;论统率百万大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韩信的专才,我甘拜下风。但我能善任这三杰,让其各自发挥才能,这是我取天下之道。而项羽不懂用人,又不能容人,部下又缺少有才之士,对唯一的贤臣范增他也事事猜忌、处处防备而弃之不用,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管理智慧

这个故事道出了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是善于用人,而不是和属下比谁比谁更能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妒才是管理者的大忌。那些时常害怕下属超越自己、抢自己风头而对功高盖主者施行严厉打击的管理者是很难取得成就的,因为他总是缺少比自己更有谋略的人的协助,而仅靠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不可能将企业做大做强的。

管理者的职责是招募到比自己更强的人,并鼓励他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为自己服务。这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你的本事,同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大风起兮云飞扬,在这个过程中最占便宜的还是管理者自己。企业的失败是从任用庸才开始的,同样,企业的辉煌是因为任用了更为优秀的人才而取得的。

管理者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单靠自己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巧借外力,助已发展,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做事的重要手腕。

行动指导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汉需要帮手,管理者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首先要自己付出努力,这是基础、是根本。因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助者方能获天助。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必须要学会借力,借助贵人之力。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讲究方法,不懂得运用人脉,往往意味着事倍功半,甚至是做无用之功。

星期五 君子慎所树——栽培人要慎重

韩非子箴言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折射道理:栽柑橘树的人,吃起来甜,闻起来香;栽枳棘树的人,等树长大了反而刺人。所以君子栽培人要慎重。

案例引导

在蒙牛,卫生工被奉为最恪尽职守的典范人才。牛根生举例子说,蒙牛选卫生工,不选择文化程度太高的,也不选择家庭条件好的,选择的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村妇女,她们为能得到这份旱涝保收的工作而自豪。结果,那么大的一个厂子里,任何一个角落,戴着白手套都摸不到一点灰尘。因为她们知道,这里每天的产品都要走向全国的角落,对亿万消费者负责是第一位的。牛根生的用人观朴实,招聘人才的目的是希望他们的学历、素质、经验能为企业所用,能给企业带来价值。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现任蒙牛集团总裁的杨文俊是牛根生这个伯乐相中了他。在蒙牛创业之初,牛根生大胆起用年仅32岁的杨文俊出任液态奶本部总经理时,许多人都认为杨文俊太年轻了,虽然他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担任蒙牛“掌门人”如此重大的责任恐怕不妥。

牛根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语结束了人们对他起用年轻人的怀疑和争论,他说,使用就是最好的栽培。

牛根生的信任和指导,使杨文俊完全放开手脚。他利用宁夏、黑龙江牛奶企业的设备为蒙牛生产产品,发挥蒙牛奶源得天独厚的长处,避开“资金缺少、设备为零”的短处,以不足300万元的投入,迅速盘活了需要投入3亿多元的资金才能组织起的产能,为蒙牛的超速度成长打下重要基础。

管理智慧

一个企业的活力来自年轻人,而一个管理者最关键的工作,就在于懂得使用和栽培年轻人,让他多做事,积累经验。牛根生虽然能够大胆栽培人才,但绝对不是不加选择地任意栽培,而是有着自己的眼光和原则,能把准大方向,然后才放手让年轻人去干,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面临的困难,使他们放开手脚,想出很多出人意料的新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