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26016000000052

第52章 十一月 兴盛之道(1)

第一周 独辟蹊径 不断创新

星期一 明主者,鉴于外也——要懂得借鉴

韩非子箴言

明主者,鉴于外也,而外事不得不成。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折射道理:明智的君主,借鉴国外的经验,然而对国外的事情借鉴不当还是不能成功。

案例引导

从前,西部有一个缺水的边远村庄,吃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难事,村民要到5里外的地方去挑水吃,

那些缺乏劳动力的人家用起水来就更困难了。

困难中往往蕴涵着商机。头脑灵活的村民甲从缺水中看到了机会,做起了生意。他挑起水桶,以挑水、卖水为业,每担水卖2元钱。

虽然很辛苦,但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也还算是一条不错的挣钱之路。

村民乙看了,觉得甲很有头脑,觉得不能让他一家独占市场,于是他借鉴了甲的做法,也走上挑水、卖水之路,并且将两个儿子也动员进来。凭借着劳动力方面的优势,村民乙不仅借鉴的很成功,而且很快占据了市场的大头。

这时候,村民丙也心动了,但是他没有盲目地跟风,照搬甲乙的经验,而是在略加思索之后,买来了20副水桶,请了20个闲散劳动力,由他们挑水,自己坐镇卖水,每担水抽成5分钱。这样,既省了力气,又多赚了钱。

看到“挑水行业”的兴起,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村民丁在借鉴其他人的想法同时,请人做了两个大水柜车,并租来两头牛,用牛拉车运水,每次40担,效果提高了,成本却降低,因此赚头更大了。

管理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鉴并不是单纯地照搬,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想法,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会具备优势,才有可能因为“模仿”而“超越”

所以,管理者在借鉴的时候,要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突破既有的思维习惯和陈规陋习,不固守陈规,每做一件事情之前,考虑一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否可以做得更好,善于引进和运用新方法,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独辟蹊径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创意。

行动指导

要做一个明智的管理者,就要做一个善于借鉴的人,不仅要借鉴外面的事物,还要借鉴于历史经验。然而任何事情都是变化的,都是变幻无常的,所以在借鉴的过程中,都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学会分析研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

星期二 变古易常—— 懂得改变和创新

韩非子箴言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伊尹毋变殷,太公毋变周,则汤武不王矣。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

——《韩非子·南面》

折射道理:不懂得治理国家的人,必然会说:“不要改变古代留下来的,不要改变常规惯例。”改变还是不改变,圣人是不听别人怎么说的,只是正确地治理而已。然而古代留下来的不改变,常规惯例也不改变,在于这些东西可行还是不可行。伊尹如果不改变殷商朝的古制惯例,姜太公如果不改变周朝的古制惯例,那么商汤王、周武王就不能称王了。管仲不改变齐国的古制惯例,郭偃不改变晋国的古制惯例,那么齐桓公、晋文公也就不能称霸了。

案例引导

据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索尼公司每年要推出一千种新产品和零件。其中八百件是以前推出产品的改进型,约两百件则是针对新市场应用的崭新产品。索尼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推出182件新产品,等于每个营业日就有一种产品推出。

很多人对索尼如此高的创新效率感到不可思议:是什么样的组织系统和企业文化,使得索尼公司能够孕育出如此光彩夺目的创新成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索尼一以贯之的创新追求。

索尼公司对创新有着许多刚性的规定,比如:职位最高的十八巨头每周都会参加中央研究所的“研究企划与协调委员会”的会议活动,并且每周向社长报告公司的技术策略方向;中央研究所定期举办每年两次,每次两天的成果展示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的技术流通论坛;每季度还举办以技术性为主的技术研讨会,将已取得的科技成果整合进公司产品的创新流程内。

正是注重创新管理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保持着“每周”、“每季度”、“每年”这样彰显特色的企业管理方法,让索尼凭借创新力分得市场上较大的蛋糕。连贯性和持续性培养出的是企业的一种习惯,能够使管理上的好方法、好手段,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管理智慧

有效传承是企业成功的密码。注重企业管理的连贯性和持续性,能够使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摩擦,企业的每项决策能够顺利实施下去。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受大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环境也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和竞争之中。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每个公司必须时刻保持活力才能生存。创新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所以,作为管理者要具备慧眼识人的本领,有能力提倡建议,有能力赏识建议,对于下级的创新意识要加以赞赏和鼓励,不要把这种意识扼杀在摇篮中。不管一个想法多么稀奇古怪,都要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去理解,并且有能力把下级的建议进行整合,对于新事物要敢于尝试,并协助下级加以改进, 这样才能使企业朝气蓬勃,也会使自己赢得公司上下的赞誉,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和全新的团队

行动指导

面对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大变革,主动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墨守成规不会有较快或更大的发展,只有选择在变化中求生存,用敏锐的创新眼光去发现,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星期三 宁信度,无自信也——懂得变通

韩非子箴言

书曰:“绅之束之。”宋人有治者,因重带自绅束也。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书曰:“既雕既琢,还归其朴。”梁人有治者,动作言学,举事于文,曰:“难之。”顾失其实。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

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折射道理:古书上说:“束上大带束上腰带。”所以,宋国有个研究古书的人,便用重叠的带子把自己捆束起来;郑国购置鞋子,宁愿相信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韩非子通过这两个故事揭示了盲目迷信传统、不懂变通的可笑之处。

案例引导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班的士兵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他没做任何动作?”班长回答说:“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完整编制是十一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

军官回去查阅资料后,才找到真正原因:原来,早期的大炮是用马拉的,在战场上,大炮一响,拉车的马很容易因受惊而失控,这时必须有一个士兵站在炮筒下,他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由于马的动作导致炮口方向改变,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到了现代战争,大炮实现了机械化运输,不再用马拉,而那个士兵却没有被减掉,仍旧站在那里,成了一个不拉马的士兵。

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管理智慧

很多管理者因为不想浪费精力而选择照搬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制度,反正产品一样,市场一样,制度一样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错吧。如果哪个管理者有这样的想法,可就大错特错了。

千万不要以为制度一旦制定就可以一劳永逸,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有改革的余地。况且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想让制度持久地发挥效用,就必须与时俱进,随时适应情况的变化。

无论制定什么样的制度,都必须满为企业量身定做。管理者在事前要详细了解事实的详细经过,保证制度的每一句话都对应着实事。懂得变通,不一条路走到黑,不固守一成不变的东西,这也是管理者应该掌握的处世智慧。

行动指导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制度,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它独特的地方。相应的,要让制度在企业里发挥最大作用,制度本身必须也是带有企业特色的。

星期四 长者饮,亦自饮也——凡事不要盲从

韩非子箴言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卷裷麾之,鸟惊而不射也。

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夫少者侍长者饮,长者饮,亦自饮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折射道理:

郑县有个叫卜子的人让他妻子做裤子,他的妻子问他说:“现在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子?”丈夫说:“做得像我的旧裤子。”妻子因此剪坏新裤子,使它像旧裤子。

县有一个拾到车轭的人,却不知道这东西的名称,就去问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别人回答说:这是车轭。“过了一会儿他又拾到一个,又去问人说:“这是什么东西?”那人回答说:“这是车轭。”问话的人十分愤怒地说:“刚才说是车轭,现在又说是车轭,这车轭怎么会这么多呢?这是你欺骗我。”随后就和他打起来了。

有个年轻人侍候年纪大的人喝酒,年纪大的人喝了一口,他自己也跟着喝一口。

案例引导

某家电企业大抓新产品开发,先是放弃了原有的洗衣机生产线,改产市面上热销的热水器,投产不到一年,看到微波炉开始走俏,又转产微波炉。这样短短几年中,产品换了一种又一种,市场上热销什么,他们就“争”着生产什么,总想抢占一席之地,可到头来经济效益却一年不如一年。

这就是典型的盲目从众,迷信别人,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法国植物学家让·亨利·法布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研究的是一种毛毛虫,这种毛毛虫总喜欢排成一排,当它们在树上爬行时,就是由一条带头,其余的一条接一条地跟着前进。法布尔拿掉了那条领队的毛毛虫,把其余的放在一个大花盆的边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这些毛毛虫开始走了,它们一圈接一圈地在花盆沿上转来转去,尽管法布尔在花盆里摆了很多食物,也没有任何一只毛毛虫想脱离队伍去吃这些东西,就这样毛毛虫日夜不停地走着,看得法布尔都有些不忍心了,终于在第五天,一只毛毛虫意外地掉进了花盆里,这些盲目的毛毛虫才解散了队伍。

也许你觉得这些毛毛虫很可笑,可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就在做着毛毛虫做的事,盲目地跟在别人身后,觉得别人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完全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管理智慧

盲从的习惯或许让你觉得安全,因为你身边有很多人都在这样做,然而这种“安全”不过是种假象,盲从只会使你变得更脆弱,所以盲从的习惯千万要不得。

人性中的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迷信权威,盲从于自己认为是一贯正确或者比自己优越的人。这个特质就是你成功的绊脚石,你必须学会用思考来防止这种倾向,否则它可能会给你带来失败。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占据上风,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方针政策,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不能在那些僵硬死板的教条上禁住手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白白浪费掉大好的机会,使企业在故步自封中走向衰落甚至灭亡。

行动指导

社会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如果总是习惯于循规蹈矩,那么他将不会有任何进步,并最终将被社会淘汰,只有有勇气、能创新的人才能紧跟时代脚步。管理者要能认识现状的变化,懂得不断进取和创新,让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

星期五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换个角度解决问题

韩非子箴言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说林上》

折射道理:有个鲁国人善于编织麻葛草鞋,妻子善于编织素布衣,因而他们想搬迁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去了一定要穷困。”鲁国人说:“为什么呢?”那人说:“鞋子是踩在脚下的,而越国人却光着脚走路;编织的白布是为了做帽子的,而越国人却披头发不戴头巾。以先生所擅长的,到用不到的国家去,想要不穷困,那可能吗?”

韩非子的这则故事旨在说明人应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韩非子的这个故事延伸开来,讲述另外一个道理——一家鞋厂派了两个经理去非洲考察鞋业发展的未来性,两个经理回来后的报告却截然不同。

一个失望地说,非洲的人都不穿鞋,所以,完全无市场可言;另一个则喜出望外地说,因为那儿的人都没有鞋穿,所以,前途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