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影响力提高手册
26016100000039

第39章 让你左右逢源的三个关键细节

每个细节都是人生的一个节点,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永恒的细节储存了多少。为人处世也是一样,细节是提升影响力,让你左右逢源的关键。

建立深厚友情的细节

(一)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

李静在一家业绩卓著的金融机构里任经理助理。有一天,她的上司在无意中发现,她告诉部门里其他员工,所有的纸都要两面用完才能扔掉。有的员工认为李静很吝啬,并且嘲笑她连一张纸都要做文章,然而她的解释是:“让所有的员工知道这样做可以使公司减少支出,相对的使利润增加,这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想像得出李静今后在上司眼中的地位。也许一张纸是很小,但长年累月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罗宾逊曾是美国西里克肥料厂一名速记员。尽管他的上司和同事均养成了偷懒的恶习,罗宾逊仍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罗宾逊替自己编一本西里克先生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罗宾逊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张纸完事,而是编成一本小巧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把这本书交给了马克里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西克里先生问。

“呃——不……是……”罗宾逊的上司战栗地回答,西里克先生沉默了许久。

几天之后,罗宾逊代替了以前上司的职位。

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世界旅馆业之王康·尼·希尔顿就是一个注重“小事”的人。康·尼·希尔顿要求他的员工:“大家牢记,万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饭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顾客的阳光。”正是这小小的永远的微笑,让希尔顿饭店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有位顾客曾在希尔顿饭店有过这样一段美好的经历。吃早餐的时候服务员给他送来了一个点心。他问她,这中间红的是什么?服务员看了一眼,后退一步说,那是什么什么。旁边那个黑黑的是什么?她又看了一眼,后退一步说,那是什么什么。她为什么后退一步?为了避免她的唾沫溅到顾客的菜上。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觉得很正常而忽略过去了。但我觉得这些看起来是很小的事,却体现出很深刻的道理。如果那个服务员没有一种时时刻刻注重“小事”的习惯,她能表现得这样尽职尽责吗?

因此,要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也必须注意细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影响他人。

(二)结交朋友时要注意的细节

人是很复杂的,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喜好了解他的素质、修养和品德。

每个人都有一种了解别人的愿望。因为只有了解别人之后,你才能在交友时有所选择。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非常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性情相近、意气相投的人,才能走到一块儿成为朋友。如果一个人的朋友都是一些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人,他的素质也不会太高;如果他结交的都是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他自己的修养也不会太好。有的人交朋友以性格、脾气取人,认为能说到一块儿就是朋友;有的人则以追求取人,有相同的追求就能成为朋友;有的人则因为爱好相同而走到一起。但无论如何,只有两个修养相当、品质差不多的人才能成为永久性的朋友。所以,了解一个人的朋友也就了解了这个人。

想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先了解一个人,还可以观察他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人在得意时,特别爱诉说他与别人在一起交往的情景,他说的时候是无意的,不会想到他与被说人有什么关系,所以一般比较真实。

如果对方当着你的面说自己如何占了别人的便宜,如何欺骗了对方,等等,那你以后就得对他防着点儿,有可能他也会这么对待你。

还有一种人比较圆滑,好像很会处世似的。他们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你的面说你如何如何好,别人如何如何不好。聪明的人就得注意这种人了,因为他在背后说人坏,就有可能在你背后说你坏。

而有一种人可能当面批评你,指出你的缺点来,却又在你面前夸奖别人的优点,你也许不愿接受他这种直率,但这种人却是非常可信赖的人。

另外,看一个人如何对待妻子、儿女、父母,就可以分析出这人是否有责任感,是否自私。

你可以通过他是否按时回家,有急事时是否想着通知家人,说起家人时感觉是否很亲切,等等,从这些细节中看出他对家人的态度。一个不把家人放在心上的人是不会把朋友放在心上的。这种人往往心里只装着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得失安危,根本就不会想到朋友。所以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就要注意尽量不要与那些没有家庭观念的人结交。

机会来源于小小的细节

(一)干什么事都需要机会

不管在何时、何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都是需要机会的。

在爱情中提升自己在爱人心中的影响力也是需要机会的,爱情成功与否、神速与否,关键是有无机会。而爱情上的“机会”,许多人常常认为“可遇不可求”。有一位女青年失恋了,痛不欲生,准备割腕自尽,临死之际发了一条短信给前男友,说是“我就要离开这人世了,没有你我就不想再活”。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按错最后一个数字,这条短信传到了另一男子的手机上。该男子马上给她发回一条短信,诚挚地规劝她,又很快给她打电话过来,不断安慰她,打消了她的轻生念头。两人越谈越投机,相约第二天再聊。最后聊着聊着,彼此在对方心中的影响力逐渐上长,就这样,他们一同走进了婚姻登记处,如今夫妻俩仍很幸福。

经商也是需要机会的。老李十余年前就开始开出租车,眼下早已有了数目不小的存款,主要是因为那时这种行业车少活儿多,油价低,支出少,竞争还不够激烈。老李在车队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十几年过去了,从事此类活计的人多了,竞争异常激烈,机会就颇为有限,但是老李的生意一直很好,主要他抓住了机会。

从政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也是需要机会的。从某种角度上说:如果没有刘备,就没有诸葛亮;没有周文王,就没有姜太公。

参加文艺演出和搞文学创作也是需要机会的。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练一场话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他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来担任这个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干些服装准备之类的事,现在突然演主角,由于自卑、羞怯,排练时演得很差,这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不满和鄙视。

一次,他突然停止排练,说:“如果女主角演得还是这样差劲,就不要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没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一扫过去的自卑、羞怯、拘谨,演得非常自信、真实,后来,她成为一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演员。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用“一个偶然发现的天才”为题记叙了这件事,他说:“从今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大艺术家……”

试想,如果不是原来的女主角因故不能演出;如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叫他大姐试一试;如果不是他大发雷霆,使他大姐受到刺激;没有这一切偶然因素促成干杂务的大姐参加排练,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戏剧表演家就一定被埋没了!

虽然说光有机会不一定能成功,但没有机会是注定无法培养影响力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不可捉摸,有人便认为它是毫无规律的,这不对。其实机会有自己的规律可循,它只赐福于有准备的人,唯有你的“原始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它才肯刚好掉到你手里。比如爱情,若是你俩不相配,机会来了也会走;比如经商、从政、参加演出,若是你没有一定的才学基础,你的水平还不够,那是很难成功的。因此,不管机会大还是小,多还是少,来或不来,何时来,你都得努力、坚持,别无他法。相反,若守株待兔,老是“躺在理想的温床”里,机会就永远不愿降临到你的身上。

(二)看准时机,要敢于冒险

面对机遇,如果少几分瞻前顾后的犹豫,多几分义无反顾的勇气,说不定会闯出“柳暗花明”来。

王志远——一位70年代从大陆到香港谋生的打工仔,便是靠成功地把握机遇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商人。

1976年春,王志远来到香港,在一家小工厂里做工,但繁重的工作和微薄的薪金使这个志向高远的小伙子感到非常不满足。一天他看到了一则广告:“如果阁下对目前的处境感到不满,希望有所改变的话,请到香港××中心二楼D座一谈。”怀着一线希望,王志远来到了广告中所说的地点。

排在他前面的人很多,一个个信心百倍地走进那扇办公室的大门,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出来。王志远手中捏出了汗,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入选。

好不容易轮到王志远了,他在门外长长地舒了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大方地走了进去。房间里面早已坐好了5个人,像一排法官,眼里透着严厉的光芒,逼视着王志远。

问话开始。有人问道:“王先生,你知道什么是期货吗?”

“期货”,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在王志远的头脑中完全没有这个词的印象,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

“那么什么叫做商品呢?”

“不知道。”

“那你一定没在金融业供过职吧。”

“没有,我只是一个大陆来的打工仔。”

5个主考官对视了一下,都纷纷摇了摇头。这时一位主考官又问了他一个问题:“现在有两份工作,一份月薪3000元,每年加薪5%,但薪水是固定的;另一份工作月薪2000,但是有一份佣金靠你自己去争取,也许是一笔数额巨大的金钱。如果让你选择,你是会选哪一份呢?”

王志远迟疑了一会,说道:“我会选后面的一份。”

“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中了第二份工作中可以争取的机遇。”王志远平静地说道。

5个主考官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在金融业便需这种敢于抓住“机遇”的勇气。“王先生,你回去吧,我们研究后会告诉你结果的。”

结果是令人兴奋的,对期货一无所知的王志远就这样进入了期货贸易这个陌生的天地,开始了他的奋斗。

期货市场是投机者的乐园,搞期货交易的人必须要深谋远虑,要在别人之前抢先抓住机遇,才能够赚大钱。王志远初入期货市场,对期货是一无所知,但他只是凭着对于投机的灵感,做成了一笔又一笔的大生意。

所以说抓住机遇,也是一种投机,但是在这里所说的投机并不是所谓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而是说善于观察和利用时机来取得成功。看准了时机,敢于冒险,凭着一种直觉和毅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获取巨额财富。

就这样,王志远以其特有的商业直觉和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在期货市场中随意驰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你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呢?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遇,哪怕是极小的机遇,哪怕那种机遇只有万分之一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它,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和影响力已经成功和提高了一半。”

卡耐基的话明确地道出了为何有人失败、有人成功的原因。时机,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东西,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够牢牢地将它握在手中。

每个有影响力的人的背后都有许多条交错复杂的路,而机遇就像是在每条道口旁的路标,指引着善于把握时机者踏入成功之途,而抛弃无所用心者于迷茫之中。

有效管理是保持影响力的技巧

(一)妥善处理各种人事问题

在处理人事问题时,抓错重点和做错事没什么两样,都会让一个有影响力的管理者很快陷入困境。人事问题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当问题不止一个时(事情常常如此),关键是要解决最严重的问题。在处理人事问题的时候,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1.员工态度不恭,得罪了一位重要的供货商

罗杰逊不善于同人打交道,这一点作为上司的你早就知道,他对顾客大喊大叫还挂断电话,他做得太过分了。不管有何原因,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必须让他主动去找这位客户,挽救局面。如果罗杰逊能成功重建关系,就可以从宽发落他,但一定要让他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罗杰逊不愿正视问题或不帮你解决问题,那就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先去找那位客户,向他保证这是个偶然事件,今后绝不会再发生,然后处理罗杰逊。基本问题是:他以前是否一直表现很好,如果不辞退他,以后会不会有用?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处理方案的严厉程度应该只比辞退稍轻一点:停付工资留用察看、降薪,或调任别的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辞退他吧。

2.员工不听从指挥

如果这位员工认为你让她做的事情不安全,那么权且接受这个理由,但要她解释明白。如果她认为你那么安排是故意挑她的刺,而你确信自己对她和其他人一视同仁,如她确实那么想,就不宜制裁,而应该开诚布公地和她谈谈。如果她再次拒绝服从安排,你就应对她采取行动。

如果她只不过是不喜欢这项工作,也不打算做,你就得同她认真谈谈了,看她对继续做这份工作有多大兴趣。不服从管理者都要接受包括辞退在内的严厉惩罚。记住,其他人也在小心观察事情进展,等着看你做什么样的决定。

3.一位平常工作出色的员工弄糟了一项重要工作

你请手下最可靠的员工约翰拉写一份报告,你第二天就要把它交给上司。结果约翰拉交给你的报告却是一堆垃圾。眼下最紧迫的问题是马上修改报告按时上交。但对约翰拉该怎么办呢?

问问他是怎么理解你交给他的任务的,看看与你的意图有什么不同。如果能消除其中的误解,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如果原因是约翰拉不能有效地分清轻重缓急,就应经常同他一起检查他的工作,帮他调整工作重点,分清主次。

如果是私事使约翰拉分心,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你要表示理解。但也要让他知道,你期望他能处理好这些事,恢复过去在公司所起的作用。

4.员工做事没有条理,经常误期

劳拉芬奇眼看又不能按时写出员工简报了。她说,要是有人能帮她就能按期交卷,其实她需要的不是别人帮忙,而是使自己有条理起来,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西撞不知从何入手。

你需要花些时间观察劳拉芬奇,并同她多聊聊,找出她究竟是怎么个没条理法。

处理这类问题要注意,你自己必须有条理,不然的话,你的坏习惯就会传染给包括劳拉芬奇在内的其他员工。你对这类现象是否一直采取默认的态度?当真如此的话,问题的根子在你。

5.员工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克拉其不喜欢新分配给他的工作。他从不叽里咕噜向你抱怨,活儿干得即使不算出色也还过得去。然而,从他那无精打采的样子可以断定,他实在是宁愿去干别的事情。

你可能认为员工高兴与否是他们自己的事,但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或另找一项工作却对你有好处。如果一个员工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工作就不太可能很有成效。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

如果克拉其对新分配的工作不能得心应手,务必搞清楚他是否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他根本没兴趣,就要帮他另找一个更符合他的兴趣的工作。但要说清楚,在找到新工作之前,他必须尽量做好现有工作。

(二)真正的有影响力管理艺术是由细节构成的

如果说管理的一般法则是科学,那么在影响力管理中的细节就是艺术。因此,可以说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不少人可能有体会:谈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事,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那些深奥的管理学理论、管理的一般法则,而是由一个个管理细节凸显出来的鲜活的事例。

众所周知,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韦尔奇是企业管理界的最有影响力的大师,被誉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那年,在得知他正着手写一本商业管理著作时,书名尚未确定,即被时代华纳下属的“时代华纳贸易出版公司”以71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该书在北美的发行权。几乎可以断定,多数读了这本书以及了解这位传奇式英雄的人,认为他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并无惊人之语。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作为GE公司总裁,在长达20年的管理实践中所体现的一些管理细节,包括:手写“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经理人甚至普通员工;能叫出1000多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员等。在世界最令人钦佩的大公司中,很少有哪家公司的老板能做到这样。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细节,造就了这位管理大师的管理艺术。

以上只是“细节管理”的几个例子。如果说管理的一般法则是科学,那么有影响力管理中的细节就是艺术。细节与艺术的关系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还在1941年,著名文艺批评家兰色姆就提出,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不在于文学作品的框架结构、中心逻辑,而在于作品的细节描写。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相比之下,作为作品中心逻辑的框架结构反倒是非艺术的。

联系到企业管理,细节的宝贵价值更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按兰色姆的说法,细节描写不要说重复,连“转述”都不行,能够转述的只能是逻辑的东西、理论的东西。

的确,企业管理具有个案性,一些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却很难复制。韦尔奇的“便条管理”不错吧,据说收到便条的通用公司员工“兴奋和激动不已,似乎胜过增加工资”。可你要是觉得不错,也依葫芦画瓢,龙飞凤舞地给下属写起便条来,后果却殊难预料。

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一位有影响力的领导谈及此事时说,我们是一个领导集团,谁去挑头写信呢?这是一个问题。再一个问题,我们给谁写信呢?如果下边的官员是个女的,这不又出问题了?

其实,管理没有经典,正是因为不了解西方管理,所以才会盲目崇拜它。当深入了解之后,就发现西方那些成熟的管理经验,能够给予一个公司管理上的指导只是第一步,其余的,必须对照企业的情况来探索。

美国学者戴维·科利斯在《创建公司优势》一文中称,任何一种战略,即使其成就再辉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公司产生实效。那是因为每个公司都有基本不同的资源类型,都有不同的起点,都在不同的背景下运作。因此,并不存在一种能适用于所有跨行业公司的最佳解决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家针对具体环境处理问题的原创性和想像力。而原创性、想像力无疑是这个时代最稀缺、最宝贵的东西,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经历、知识和整个人格。从这个层次上来看,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是不可能成批生产的,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可以不是管理方面的理论家,但却必须是管理方面的艺术家,企业处理细节的能力和创造力其实就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体现。

(三)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一位有影响力的管理者应该定期为企业进行体检。公司是否缺乏活力?是否每当新的一天开始都有些运行不畅?

应该把你的企业看作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与人体一样,它也会感染各种损害健康的疾病,如不加以治疗,同样可能致命。只有对企业进行内部检查,才能找到企业中各种隐患的根本症结:到底是宏观经济形势的问题,还是企业内部工作环境的问题?下面列举了一些企业中常见的管理“疾病”以及治疗方法:

1.管理者缺乏勇气与毅力

许多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勇气做出艰难的决定,同时也不敢直面各种困难。其结果是:工作环境恶劣、员工与高级管理层或相关部门缺乏沟通、一些极其严重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类疾病的症状包括管理中反复无常、旷工等现象严重和工作效率低下。

想彻底治疗这一病症,一位有影响力的管理者一定要让所有员工充分了解公司政策的连续性、奖惩标准以及管理层能提供的支持,同时举办管理培训课程,还要为员工树立优秀的榜样。

2.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得不到解决

引起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包括欺骗行为、朝令夕改、解决问题不力以及缺乏尊重。绝不要惩罚反映真实情况的员工,那些关注员工士气并积极反映的员工是企业最可贵的财富。

一旦发现这些,一位有影响力的管理者要立刻做出反应,还应定期召开讲议会,供员工们讨论工作中的问题及交流解决方法。

3.听不到来自基层的声音

有人在倾听吗?被人倾听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如果管理者“丧失听力”,员工对企业就会漠不关心。说到底,如果员工们得不到尊重,他们怎么可能精力充沛、忠心耿耿呢?

一个有影响力的管理者一定要定期向员工征集意见反馈与建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你可以向雇员分发意见调查表,但要认真对待调查结果并迅速给予反馈。

4.企业目标得不到明确

有些时候,员工并不明白企业的目标,管理层却闭门造车,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地推敲计划细节。其实,应当用同等的精力去向员工宣传普及企业规划。更为可取的方法是,让员工参加计划的制订,并根据结果给予员工相应的物质鼓励。

5.过于频繁的人员更替

企业中最出色的人才是否正在流失?你或许需要更多地关注一下离职面谈,因为这是一个获得有价值信息反馈的绝好机会。多数人会告知离开的理由是别家企业许以高薪或提升,这样的理由比较容易接受,他们之所以这样说通常只是为了能够体面而不伤和气地离开罢了。

但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管理者切不可自欺欺人。员工辞职很可能是因为这里得不到欣赏、受到了轻视,或者缺乏挑战。一定要训练那些进行离职调查的管理人员挖掘出员工对现状不满的真正原因。管理者还应当与员工亲自面谈核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