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26016200000028

第28章 逐步迈向成功(2)

日本人把“不倒翁”这一玩具称为“永远向上的小法师”。每当人们参加竞选的时候,就有用它当成装饰品的习惯。有的人把“不倒翁”的一只眼涂黑;还有的人若是当选了,就把“不倒翁”的下半身涂黑,以示庆祝。

“不倒翁”因为重心在下面,所以无论你怎样推它,只要一松手,它就会马上弹起来,因此是个很招人喜欢的玩具。

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在日本有个“八起会”,这是那些因不走运而倒闭的经营者们的集会。他们的领导者曾以“失败是开路的手杖”为题,为“八起会”的成员们做了讲演,这给予当时在座者以极大的鼓舞。

的确,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

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有骄傲自大、过分自满、夸海口、滥用职权等等。总之,大体上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导致巨大的损失。中国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格林斯说:“人生成功的秘诀只有那些在奋斗中尚未成功的人才知道。”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先生如何取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爬起来,便是成功。”

慧语箴言: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说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

盲人跳伞

在休闲活动走向惊险刺激的潮流之下,许多人选择了跳伞训练来挑战自己的胆识。就在一次这样例行的业余跳伞训练中,学员们由教练引导,鱼贯地背着降落伞登上运输机,准备进行高空跳伞。

突然,不知哪个学员一声惊叫,随着这一阵叫声,大家才发现,竟然有一位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正随着大家一起登机;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位盲人和导盲犬的背上,也和大伙儿一样,有着一具降落伞。

飞机起飞之后,所有参加这次跳伞训练的学员们,都围着那位盲人,七嘴八舌地问他,为什么会参加这一次的跳伞训练。

其中一名学员问道:“你根本看不到东西,怎么能够跳伞呢?”

盲人轻松地回答道:“那有什么困难的?等飞机到了预定的高度,开始跳伞的警告广播响起,我只要抱着我的导盲犬,跟着你们一起排队往外跳,不就行了?”

另一名学员接着问道:“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拉开降落伞?”

盲人答道:“那更简单,教练不是教过?跳出去之后,从一数到五,我自然就会把导盲犬和我自己身上的降落伞拉开,只要我不结巴,就不会有危险啊!”

又有人问:“可是……落地时呢?跳伞最危险的地方,就在落地那一刻,你又该怎么办?”

盲人胸有成竹地笑道:“这还不容易,只要等到我的导盲犬吓得歇斯底里地乱叫,同时手中的绳索变轻的刹那,我做好标准的落地动作,不就安全了?”

精彩哲思:

向自己挑战

做一个敢于冒险的人!向自己挑战!

世界上没有一件可以完全确定或保证的事。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他们的区别并不在于能力或意见的好坏,而是在于是否相信判断,是否具有适当冒险与采取行动的勇气。

没有冒险者就没有成功者。所以,我们敬仰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用青霉素的人、第一个乘飞船进入太空的人……

无论在事业或生活的任何方面,我们都可能需要尝试恰当的冒险。在冒险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冒险,必须认真权衡得失——时间、金钱、精力以及其他牺牲或让步。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冒险,那么你的日子就像一潭死水,你永远无法激起波澜,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冒险不是盲目草率的行为,不是瞎闯、蛮干,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方法和步骤的实践活动。冒险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正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否则,就无法实现成就事业的目标。

冒险的基本方法是确立可行的目标,发挥科学的分析判断能力,积蓄冒险的力量,实施冒险的应变策略,付诸冒险的实际行动。

慧语箴言:

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他们的区别并不在于能力或意见的好坏,而是在于是否相信判断,是否具有适当冒险与采取行动的勇气。

临死前的想法

深夜,一个危重病人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了他的身边。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几次闪过。他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好么?”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钟干什么?”他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这一切都留了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欣赏,你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去珍惜,你看一下这份账单: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剩下的30多年里你经常拖延时间;曾经感叹时间太慢的次数达到了10000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学时,你拖延完成家庭作业;成人后,你抽烟、喝酒、看电视,虚掷光阴。

我把你的时间明细账罗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时间从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个小时,折合1520天。做事有头无尾、马马虎虎,使得事情不断地要重做,浪费了大约300多天。因为无所事事,你经常发呆;你经常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责任;你利用工作时间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丢到了一旁毫无顾忌;工作时间呼呼大睡,你还和无聊的人煲电话粥;你参加了无数次无所用心、懒散昏睡的会议,这使你睡眠远远超出了20年;你也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无聊会议,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样睡眠超标;还有……”

说到这里,这个危重病人就断了气。死神叹了口气说:“如果你活着的时候能节约一分钟的话,你就能听完我给你记下的账单了。哎,真可惜,世人怎么都是这样,还等不到我动手就后悔死了。”

精彩哲思:

你还会拖延吗

想想看,拖延真的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最好办法。

拖延会让你变成一个厌倦生活的人。事实上,生活永远不会令人百无聊赖,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感到一种无聊和厌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未能积极有效地利用现在时间,拖延时间的人往往虚度光阴、无所事事,这样的生活状态必然让你感到厌倦生活。

凡事爱拖延,是一种恶习。拖延的恶习,往往让人失去生命中所追求的东西,并使人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在无谓的浪费中而变得一文不值。

一位著名的作家说,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骤然闪现在他的脑海时,他就会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提起笔来,要把那些意念描写在白纸上。但如果他那时因为有些不便,无暇执笔来写而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来那意念就会变得模糊,最后,竟完全从他思想里消逝无形了。

灵感往往转瞬即逝,而且它不会光顾懒汉,所以应该及时抓住,趁热打铁,立即行动。

“拖”是人的通病,也是大病,因为它不但拖掉了自己的机会,也拖掉了别人的机会。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提醒你: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为有害,也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减弱人们做事的能力与热情。如果拖延的习惯渐生渐长,走向成功就会变得遥遥无期。

慧语箴言:

凡事爱拖延,是一种恶习。拖延的恶习,往往让人失去生命中所追求的东西,并使人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在无谓的浪费中而变得一文不值。

一分钟

著名教育家本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待那青年人如约而至,只见本杰明的房门敞开着,眼前的景象却令青年人颇感意外——本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

没等青年人开口,本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乱,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边说着边关上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本杰明就打开房门,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里变得井然有序,桌上还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

没等青年人开口,本杰明就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尴尬地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本杰明微笑着扫视一下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

本杰明舒心地笑了。

精彩哲思:

把握时间

有的人一生愿意拥有巨大的财富,有的人渴望执有重大的权利,有的人向往震惊环宇的声望,却很少有人能记起“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这句老话。许多人追求不到自己的理想,一贫如洗、两手空空。事实上,生命赐予我们最丰富的礼物是时间,时间可以使我们从幼小的孩子成长为强健的青年;时间可以使人们从“呀呀”学语开始,逐渐拥有独立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时间可以使我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苦心经营乃至成功;时间可以使我们的家庭、城市及国家从衰微中拯救出来……

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就能够做到这一切,而时间正在我们手中!你合着掌,握紧拳,紧紧地抓住它,它就是你的,就能为你而服务;你轻松地挥着手臂摆着双肩,它就会似一阵轻风随风而去,绝不为你留恋。要像灿烂的星群,要锋利耀眼,所做的就是要把握时间。“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而最宝贵的是青春岁月。

假如有人用万两黄金换你的青春,你不要答应,因为黄金有价,而青春无价;

假如有人用总统的宝座换你的青春,你不要答应,因为总统属于过去,而青春属于未来;

假如有人用倾城美色换你的青春,你不要答应,因为美色只能享乐,而青春意味着创造。

无价的才是宝贵的,未来才是美好的,创造才是神圣的!

不要说时间是来无形、去无踪的精灵,它到处留下了痕迹和烙印。

它催促自然界斗转星移、春华秋实,也给人们两鬓染上白霜、额头刻下“战壕”——在时间面前,人人机会均等。

时间给贤者留下了高高的丰碑:

时间给智者留下了等价的著作;

时间给勇者留下一庄严的奖章;

时间给平庸者留下了无穷的懊悔;

时间给怯懦者留下了无边的烦恼;

时间给无耻者留下了抹不去的耻辱。

时间是均等的吗?

有人自以为独受时间的青睐,似乎他永远占有时间的优势。少年时,他为自己无忧无虑而自豪、嘲笑大人们的忙忙碌碌;青年时,他为自己风流倜傥而自傲,嘲笑年少者的无知,年长者的红颜消退;中年时,他为自己处事圆熟而自得,嘲笑年轻人的狂热偏激、年迈者的昏聩无用。

然而,他引以为荣的东西正在消逝,他嘲笑别人的东西正在降临。于是,他的优越感被撞得粉碎,他觉得自己已和被自己责骂的父辈一样,变成了“豆腐渣子”、“棺材瓤子”。

一生字永怀优越感,如何随时扼住命运的咽喉?

慧语箴言:

有的人一生愿意拥有巨大的财富,有的人渴望执有重大的权利,有的人向往震惊环宇的声望,却很少有人能记起“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这句老话。

马克·吐温借钱

马克·吐温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小说家,他一生写作的收入高达数百万美金,当时美国还没有几个人靠一支笔赚得这么多钱。马克·吐温虽然名声颇大,但他有一个坏习惯:借钱不按时归还,有时甚至赖账。

马克·吐温做记者时,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说在某条大街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新闻线索,必须马上到达现场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但一摸口袋分文皆无,就向同事借了50美元,这几乎相当于该同事一周的工资。一个月过去了,借钱的同事见马克·吐温仍没有偿还的意思,便向他要账:“先生,您应该还给我50美元。”

马克·吐温一愣:“您说什么?难道我向您借过钱吗?”

“是的,您忘了,您去采访一个重大事件?”

“我每天采访的都是重大事件。”

同事没有办法,只得找来马克·吐温采访后发表稿件的报纸让他回忆。也不知马克·吐温想没想起来,同事觉得他是很不情愿地拿出50美元给了自己。

还有一次一个裁缝师傅来报社找他,拿出一个账单让他付钱:“马克·吐温先生,这是您两个月前订做衣服的账单。”

马克·吐温接过账单看也没看就扔到了纸篓里,裁缝师傅以为他马上要付钱给他,但等了半天也没动静,就说:“先生,请您付钱。”

马克·吐温满脸奇怪的神色:“什么?难道我订做衣服会没有付钱吗?”

“是的,您还没有付钱。”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谁能证明我没付钱?”

说着说着两人竟吵了起来,最后裁缝师傅把他告上了法庭,马克·吐温才不得不付钱。类似这样的事情尚有许多。虽然当时马克·吐温在社会上的名气很大,但一提起他借钱的事,他的声誉便大打折扣。

精彩哲思:

抛弃坏习惯,走向成功

拿破仑·希尔说,“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人才,坏的习惯可以湮灭人才。”引申地说就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从失败走向成功,坏的习惯则可以使人从成功走向失败。由此可见,好习惯坏习惯都具有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