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求回报的人并非是出自真心实意想去为别人帮忙,或者说,苛求回报的人是带有目的性的去帮助人。他们希望被帮助的对象要常怀感恩之心,他们希望活在别人的感恩中,得到别人的感激,这样的人的帮助就带有了功利性,有点变味了。
(1)总是希望别人将自己的帮助记一辈子,如果别人忘记自己曾经的帮助,就会很恼火。
(2)总是提醒别人,自己曾对他有什么帮助。
(3)帮助别人会看人下菜碟,对一些被认为没有能力回报自己的人就不会表现的很热心。
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
——佚名
别拿回报作为付出的挡箭牌
生活中,许多人常将“付出很少有回报”当做挡箭牌。果真如此吗?
国外一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周围盖房子,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的欢跃,没有树叶,没有鸟类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除非事情紧急,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这里水面空气凝重,没有哪种动物愿意在此饮水。
这两个海彼此相邻,何以又如此不同?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区别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绝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
另一个海则精明厉害,它小心地收藏每一笔收入,绝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一滴水它都只进不出。
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世上有两种人。
可见,吝啬于付出,人也将死气沉沉。
付出的种类很多,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一种付出是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正是这种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你一生是否幸福。
在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为自己而付出。付出我们的汗水和辛劳来换取我们所应得的回报,但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另外一种付出——为别人付出。同时,获得自己所需的财富和精神上的满足。
为别人付出时,不能因为别人没有回报的能力,就拒绝帮助,不能依靠别人的回报来作为自己付出的理由。只有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是真的付出。
在你付出最大代价的时候,同样你也会学到最重要的东西。
——王绍男
机遇喜欢那些愿意多付出“一点点”的人
一个富有的人讲述了自己成功的经历:
50年前,我开始踏入社会谋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年才挣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等。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送货并非我的职责,而完全是出于自愿——我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而感到自豪。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我使出吃奶的劲儿都推不动。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驾着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拖起我的独轮车和货物,并且帮我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我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但是老板并没有因我的额外工作而称赞我。
第二天,那位帮我的商人将我叫去,告诉我说,他发现我工作十分努力,热情很高,尤其注意到我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因此,他愿意为我提供一个年薪500美元的职位。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你愿意多付出一点点,机遇便会回报你更多。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位富人的成功只因为一点——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多付出一点点”,不是语言上的自我表白,而是行动上的真正体现。
“多付出一点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即时得到相应的回报。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如果你能在不渴求回报的情况下,以一种积极自觉的态度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把工作做到最好,那么,你就会得到一盏照亮你前程的机遇之灯,而不仅仅是一点回报。
所以,无论我们在什么行业,也无论我们的职位高低,多付出一些的做法可以使我们成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是因为我们能够提供他人没有提供的服务。也许有人比我们更有知识、技术更高明、声望更高,但他却不能和我们一样为公司提供多出一点点的服务。
比别人多做一点,就要求我们看得比别人更高远一点,动力比别人更足一点,行动比别人快捷一点,做得比别人更多一点,坚持的时间比别人更久一点,做事比别人更自觉一点,态度比别人更认真一点,方法比别人更灵活一点……
如果凡事都要求回报的话,机遇就不会到来,因为机遇只青睐喜欢付出的人,而那些苛求回报的人,机遇是不会降临在他身上的。
测一测:
你对他人的奉献度
面对友情,你是否愿意为你的朋友和身边的人牺牲自己?你又是否具备宽容的心态,对待你的朋友?下列心理测试或者可以让你了解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下列花朵中,最喜欢哪种?
A白色网沙围绕的红色花朵
B棕色网沙围绕的红色花朵
C白色网沙围绕的橙色花朵
D棕色网沙围绕的橙色花朵
测试结果
选择A的人极为冷静,个性独特。
你持有“你终究是你”,“我终究是我”的思考方式,因此很难会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同时也忌讳他人过问或干涉你的事情。你厌倦互相约束,每件事情都会计算清楚,因此很难交到朋友,即使有朋友也常常因你的冷漠而破裂。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很强,所以,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战胜一切困难,但是,因为你缺乏协助性与宽容性,很少迎合他人,因此很有可能寂寞一生。
选择B的人是懂得协助与奉献的人。
你的本性善良、仁慈,因而经常为了朋友或他人作出奉献,而且又在对方接受你的奉献与努力的同时感受莫大的喜悦。你的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你胸怀为他人奉献与牺牲的高贵情操,更有甚于偶尔忘记你的存在而舍己为人,这样也许会失去你的价值,以至于你的人生失去意义。
选择C的人天真烂漫,魅力无穷。
你的为人诚实而纯真,一向尽力为朋友付出努力,可是因为你缺乏这方面的天分,而且方法不当,因此经常遭受失败。你的这些失误与失败恰恰又具有突出本身魅力的神秘力量,不仅可以使你的朋友每每也会感到幸福快乐,还会使你的朋友反为你奉献或给予你更多的关心。与其说你是个为了他人奉献的奉献者,不如说你是能够赢得他人的奉献与关怀及爱戴的幸运儿。
选择D的人同时均衡地具备了理性与感性。
你的大脑非常灵活而发达,不仅可以自如地掌握对方的言行,而且因为感性发达,还可以适当地为对方调节个人的欲望与希望,以至对方得到满意。时而你也会发挥奉献与牺牲精神,时而又会向对方求得协助与关照,如此,你可以保持均衡的言行,使对方快乐。
人的一生,贡献所作所为的意义和价值,比人们的预料更多地取决于心灵的生活。
——佚名
学会赠人玫瑰,手上才会留余香
世界上有两种人:索取者和给予者。前者也许能吃得更好,但后者绝对能睡得更香。俗语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会让人不局限于斤斤计较的狭隘心态之中,心胸会变得更宽广。
学会分享、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不求获得”的快乐,“没有奢望”的富足。无私的感受这来自生活的快慰。
在这个世界上,得到并不是最快乐的事情,有时候,付出所收到的快乐,远比得到更多。那是因为在付出的过程中,心无杂念的行为会让被帮助的人真心感谢,
一位医生,在偏远的山区行医,治好一个穷苦的山里人,分文未取。后来,那山里人砍了一捆柴,不辞辛劳地走了几天山路,山一层水一重地把那捆柴背到医生家里,以谢医治之恩。殊不知,在医生所住的城市里,早已没有“烧柴”这个项目了。然而,那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一定是那位医生在其行医生涯中,收到的最贵重、最昂贵的礼物。
善良的“因果报应”是心存感激的受惠者对施惠者的一种报答。对他人施予善行,往往能收获别人更加丰厚的回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而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就体验到了生命的快乐和富足。
爱心的回报在哪儿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敞开心扉爱他人,让爱心像玫瑰花儿一样散发芬芳。当关爱的思想治愈疾病、为创伤止痛的时候,当那些与此相反的心态带来痛苦、郁闷和孤独的时候,我们就真正领悟到了博爱的真谛。
如何能够真正懂得博爱的真谛,一方面帮助别人,一方面不苛求回报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别人的期望不要太高
不要总是认为付出就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回报,其实付出只是在为自己付出,付出我们的汗水和辛劳,慰得心安。
(2)从内心做到助人为乐。
帮助人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要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去帮助别人。
(3)随时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不要因为没有得到回报就计较不休,只要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没有得到回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