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趣味中医一本通
26023800000003

第3章 趣话中医:杏林之中多典故(2)

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那么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这就是后世相传“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由来。

【杏林小讲堂】

治国和学医一个道理,两者相通,都是古贤人立身处世的理想。

“儒医”的由来

“儒医”是医家中最高的称誉,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儒学在封建社会各学派中长期处于至尊地位,尤其到了宋代,医学被认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重要途径。当然,要成为儒医,就必须有一定的儒学修养,宋代设立了特有的教育机构——医学,它完全仿照太学之例而设。宋徽宗还颁诏,将医学脱离专管宗庙礼乐的太常寺而隶属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从而将医学纳入儒学教育体系,以“教养上医,广得儒医”,并且按等级任命医官,使儒医的地位得到确立,从而开辟了一条“医而优则仕”的道路。

儒医的提倡实质上起到了以儒学帮助医学、改造医学的作用。宋代儒士往往以不知医为耻,不少士大夫亲自收集整理验方、家藏方,如陆游的《集验方》。

此外,儒医之说还适应了相当一部分落魄儒士的需要,既可满足他们的精神心理需求,又可用来谋求生计,故因举业不成、国亡不仕或因忤罢官而改从医业并成为著名医家的士人不胜枚举。如董汲少年时考进士落第,遂放弃举业从事医学,成为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年—1110年)的名医,有《斑疹备急方论》、《脚气治病总要》、《旅游备急方》等医学典籍传世至今。

其他如汪机(著《外科理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葛可久(著《十药神书》)、杨继洲(编《针灸大成》)、汪昂(著《汤头歌诀》、《医方集解》)、陈念祖(著《医学三字经》、《时方歌括》等)……均为由儒而医或亦儒亦医者,构成了中医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儒医群芳谱”。由于他们的儒学修养功底较深,故最后取得的成就往往大大高于一般的医家,在著书立说方面尤为突出,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医学遗产。

华佗发明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事不断,受伤、患病而得不到医治的人很多。“神医”华佗决定不当官,要做一个救治病人的良医。当时,医生并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工作。华佗的父亲反对儿子的决定:“做医生没出息,还是做官好!”但华佗没有听从父亲的话,坚持自己的理想。华佗留意到,家禽家畜身体不适或受伤,都会自行找草药吃,渐渐就会复原。因此,华佗从动物身上学到不少治病方法,并不断研究各种草药的特性。

一个在战乱中受了伤的农民向华佗求诊。华佗想:要把他的身体剖开才可治伤,这样实在太痛楚了,我要研究一个减轻病人痛楚的方法。一天,华佗上山采药,看见一只流着血的小鹿在身前跑过。华佗悄悄地跟在后面,想看看小鹿怎样给自己疗伤。小鹿跑到一个地方,咬嚼了一些植物,便倒了下去。华佗说:“啊呀!它不是死了吧!”原来,小鹿只是昏睡过去。华佗给小鹿清洁伤口并上了药,想:“为什么小鹿吃了这些药草就变得没有知觉?”华佗咬了那些植物几口,觉得整个嘴巴都麻了起来。他想:这药能使人麻痹,不就可以减轻病人做手术时的痛楚吗?后来,华佗研制成有全身麻醉作用的麻沸散,治好了很多要动手术才可以康复的病人。病人前来道谢,华佗笑道:“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呀!”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多年呢!

全身麻醉可能产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如呕吐、窒息、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肺炎及肺不张、低血压、心律不齐等。

据现代医学研究,麻沸散的主药是莨菪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莨菪子“多食使人狂走”。莨菪子是莨菪的种子,“狂走”是由于服了一定量莨菪子之后,发生了麻醉作用而出现神智错乱的现象。现在,人们已经弄明白了莨菪子中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和阿托品。东莨菪碱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应用较大剂量后,可产生催眠作用。

华佗与“九户鸡汤”的故事

有一年,华佗在徐州游学行医。他堂兄用小车把他母亲推来。华佗见母亲年老病危,行动喘息,说话气短,四肢无力,心里十分焦急。华佗母亲拉着儿子的手,泪流满面,说道:“儿啊!你能学到治病本事,为贫苦人家治好病,为娘的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现在我已年老,又病成这个样子,想在临死之前再见你一面,就请你堂兄把我送来,咱娘儿俩说几句话,娘就安心了。”华佗一听,伤心极了,含着眼泪把母亲的病仔细诊查了一遍,只觉脉沉迟无力,生命危在旦夕,立即用人参煎汤给母亲喝。喝了人参汤,华母略有好转,一停药,病又加重。

华佗见此情形,说:“母亲,你抱病前来看望孩儿,孩儿未能尽孝,心在实在难过。先请堂兄送您回家,带点药路上吃,儿把几个病人安排一下,随后即回。”母亲有气无力地说:“我也知道自己不行了,要是死在外面也会难为你;你快把病人安排安排,不要耽误了人家的病,这是做医生的道德。” 华佗把堂兄叫到一旁悄悄嘱咐说:“兄长,母病危重,六脉欲绝,估计不出三天将要去世,请你路上小心照顾,我已准备好人参汤和急救药,路上代茶饮用,以防中途去世,我随后赶回。” 华佗含泪送母亲走后,忙把尚未治愈的病人一一安排停当,第二天一早就上路了。

一天之后,华佗到了家,推门一看,母亲不但没死,反而能坐起说话。华佗惊喜万分,心中却犯嘀咕: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诊断有误?随即问堂兄:“你在路上给母亲吃了些什么?” 堂兄想了一会儿说:“在回来的那天晚上,住在一个小庄上,婶娘想喝口鸡汤,全村九户人家,喂的都是母鸡,都舍不得卖。只有一家喂了一只公鸡,商量了半天,才把这只公鸡买来,我借个锅熬了些汤,把带来的人参汤和急救药放在鸡汤里一煮,让她老人喝了一碗,她感觉很舒服,半夜又喝了一碗,第二天早上,全都给老人家喝了。回到家,老人家感到病好多了。”

华佗又问:“你买的鸡是什么样的?”

“白毛、凤头,皮肉都是黑的。”

华佗听罢,心想:白毛、黑皮、黑肉,头上羽毛如凤,难道是它起的作用?他立即记下并上街买了一只白毛黑皮的凤头鸡,按原法煮给母亲喝。不久,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了。

之后,华佗又用此法,治好了许多患同样病症的人。 华佗把此汤命名为“九户鸡汤”,记在《青囊经》里。后来,华佗这部医书失传了,无从考证。不过,常可在民间见到一种用乌鸡配合其他一些滋补药品制成的丸药,专治妇女病,此丸药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是用纯乌鸡等20味中药制成的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的功能,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张仲景和饺子的故事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