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棒导购的200个实战绝招
26025300000062

第62章 销售中的各项细节要做到滴水不漏(3)

4.避免刻板效应带来不利影响

一提起导购这四个字,你会有什么感觉?对大多数人来说,这能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甚至有可能预测这类人在假定情境中将如何行事。这种联系的存在表明我们全都可能受到偏见的影响。但是偏见源于何处呢?

心理研究发现,偏见的认知来源是刻板印象,也就是刻板效应。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等,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所以,应尽量避免顾客的刻板印象可能为自己带来的不好的影响,一方面要求导购在见面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导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杜绝顾客的偏见。

240.拉近身体距离,增进亲密感

当顾客在服装店买衬衫或领带时,有些女导购会说:“我替你量一下尺寸吧!”这是因为对方要替顾客量尺寸时,女导购的身体势必会接近过来,有时还接近到只有情侣之间才可能的极近距离,使得被接近者的心中涌起一种兴奋感。

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周围,都会有一种势力范围的感觉,而这种靠近身体的势力范围内,通常只能允许亲近之人接近。如果一个人允许别人进入他的身体四周,就会有种已经承认和对方有亲近关系的错觉,这一原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本来一对陌生的男女,只要能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有时瞬间就成为情侣的关系。推销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跟顾客离得很近。

因此,只要你想及早造成亲密关系,就应制造出自然接近对方身体的机会。

此外,与陌生顾客交谈,应态度谦和,有诚意,力求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里了解得多一些。这样,感情就会渐渐融洽起来。善于交往的人,会觉得四海之内皆朋友,面对任何人,都没有陌生感。要想打动陌生顾客,就得不失时机地针对不同的需要,运用能立即奏效的心理战术。通过对方的眼神、姿势等来推测其当时的心思,再有效地运用,如拍肩、握手、拥抱等非语言沟通方式来传情达意,如果你懂得运用这些技巧,便能很快地拉近与陌生顾客的心理距离。

241.不耐烦为顾客拿商品只会气走顾客

态度决定一切,导购在卖场中要认清自己的工作对象,对待工作认真,对待顾客耐心。用优质的服务打动顾客的心。

某日,顾客陈小姐去超市购物。她想买一双冬季穿的棉拖鞋,来到鞋类区,看了半天,一双挂在最上面架子上的绿色“娃娃”拖鞋吸引了她。看着大小也差不多,于是陈小姐有礼貌地对旁边一名超市导购说:“您好,您帮我拿下最下面那双绿色的棉拖吧。”导购回答到:“这双鞋这种颜色的就这一双了,而且悬挂这么高,拿取不方便,拿下来你不要怎么办?”

然后又执意向陈小姐推荐其他款式的拖鞋,嘴里还不停地说:“这里有这么多样式的拖鞋,你为什么非要那双?”边说边取下其他款式的棉拖,放在陈小姐面前,让陈小姐哭笑不得。而陈小姐就是看上那双绿色的“娃娃”拖鞋,所以再次要求导购帮其取下来,并说:“只要这双拖鞋没有质量问题,我肯定会买的。”导购又说:”那万一你不要怎么办?我们还得重新将它挂上去,真麻烦。”

一边说一边向陈小姐推荐其他款式和颜色的拖鞋。最后,陈小姐等了十几分钟后,该导购才慢慢腾腾、非常不情愿的将那把悬挂的绿色“娃娃”棉拖取了下来。说穿了一下,大小正好还合适,陈小姐且最终买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棉拖,却窝了一肚子的气,并发誓再不到此超市购物。

“顾客就是上帝”,在零售业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优质的服务已越来越成为各超市竞争的焦点,满足顾客要求已不再是优质服务标准,而是最基本的服务要求。

在卖场里悬挂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让顾客看到商品后“心动”,然后购买商品,店铺从中赚取利润。当顾客看到悬挂在高处的商品“心动”了。而导购却嫌麻烦,宁可让商品高悬,也不愿伸手取下来让顾客购买,这样对于超市来说,相当于“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这样的超市怎么才能赚钱呢?

所以,对于卖场中的商品,无论搁置在哪里,只要顾客有心看,就有“五分心”购买。所以,导购要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不要像场景导入中的导购一样在为顾客拿商品时和顾客讲条件。这样会让顾客感觉导购服务很不热情。

态度性服务的根本在于导购是否能够以最和善、亲切的态度来提供服务。也就是配合顾客的心情来提供服务。当然,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所以要迎合所有的顾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导购在面对顾客时应当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以便配合他们的希望提供服务。

242.不要成为顾客耳边聒噪的乌鸦

一说起导购,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拥有滔滔不绝的口才”。那么,导购这种“滔滔不绝”真的能带来业绩吗?

在美国,曾有科学家对一批保险导购进行过研究。因为这批导购受过同样的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科学家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作对照,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的话。

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业绩最好的10%,每次累计只有12分钟。

为什么只说12分钟的导购业绩反而高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位汽车导购,口才极佳。他向某商人推销汽车时,先是把自己公司的车吹嘘得多么好,多么适合商人的风格,然后是从发动机的性能到家庭的实用性,从它的解装到所有一系列设备,用专业术语把商人说得云里雾里的,商人听完只是冷冷地说:“对不起,我不需要。”好在这位导购没有放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让商人买了一辆车。

过后不久,又一位导购到商人处去推销汽车。一见面,照例先递上名片:“我是某某汽车导购,我……”刚说几个字,就被这位商人以十分严厉的口吻打断,并开始抱怨先前买车过程中的种种不悦,包括报价不实、内装及配备不对、交车等待过久、服务态度不佳,等等,结果这位新入行的导购被他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是谦恭地听他抱怨。

这位商人把之前所有的怨气一股脑儿吐完,稍微喘息了一下,才发觉这个导购好像不是以前的那位,于是便有点不好意思地对他说:“年轻人,你贵姓啊,现在有没有好一点的车种,拿份目录来看看吧!”

30分钟后,这个导购欢天喜地地握着两台车子的订单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