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
26025900000006

第6章 融入基层,不动摇: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

困难宜“解”不宜“绕”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这是胡****总书记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段内容。“躲不开、绕不过”,总书记用民间的大白话表达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形势。

在基层,同样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都离不开“躲不开、绕不过”的形势,这时如何才能披荆斩棘,向前发展呢?答案就是不躲不绕,勇于面对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特点:对于困难的问题,总是想办法“绕道”走。认为绕过去了问题就不存在了。其实,绕过问题并不代表你解决了问题,而且如果你这样经常将问题绕过去,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基层是困难和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唯有不断解决困难,才能把实际工作做好。具有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积极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必须把它变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德才加是一位有着30年军龄、38年党龄的“老兵”,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的“冶炼”,他从一个草原上的放羊娃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上校军官。在任青海省玛沁县人武部部长的8年时间里,他和官兵们同心协力,使人武部成为******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他本人多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担任青海省同德县完科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14年里,他和一班人牢记宗旨,情系于民,使完科村先后被省委、州委和县委授予“基层党支部先进标兵”、“先进基层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德才加出生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完科草原上,17岁那年参了军。30年后,1994年他面临着转业和复员两种选择。

每次回家乡看到乡亲们生活的艰难,德才加心里总不是滋味,他想要为家乡、为乡亲们做些什么。于是他选择了转业,重新成为草原上一名牧民。

完科村是一个纯藏族村,海拔3100米,村民们世代延续着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而此时,村里的老支书已去世一年多,群众没了主心骨,党支部和村里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德才加的到来激活了村民们的心,他们纷纷找上门请他“出山”,领着大伙儿干,为完科村寻找一条致富之路。看着家乡依旧落后的面貌、乡亲们依旧贫困的生活,责任、使命,沉甸甸地压在德才加的心头。但是,德才加没有因为担子重、责任大而推辞,而是决定和村民一起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1995年3月,经过村民推荐,全村党员选举,他担任了完科村党支部书记。

在上任后召开的全村第一次党员大会上,党员们的意见大多集中在如何发展经济上,避而不谈当前党组织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德才加明白,没有一个好的班子,再好的思路也无法落到实处。于是,他决定从班子建设入手。新班子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村里酝酿很久但又难办的砖厂。德才加带头集资拿出了自己的转业费15万元,又跑前跑后弄到60万元贴息贷款,办起了砖厂。

砖厂建成投产后,由于质量过关、管理科学、服务到位,产品供不应求,很快走俏全省。3年后,砖厂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还清了贷款和集资款,还为村里积累了几十万元的资金,也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困难宜解不宜绕,德才加与那些绕过困难问题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好的领导是完科村党组织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德才加正是看透了这一点,然后积极努力解决问题,才使完科村逐步走向致富之路的。

在基层工作,我们应该怀着一个主动的心态,不断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我们在基层的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和锤炼。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于面对。我们在基层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难题,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是关键。我们要把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真正做到一竿子插到底解决问题。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群众满意度指数不断提高的过程。

基层的困难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的。这时,如果你能摒弃“避之犹恐不及”的消极心态,主动请愿,解决问题,就有可能成为领导最欣赏的基层骨干。要用心做好工作,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要深入一线,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办法,努力把问题分解到一线,解决在基层。

规避借口,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基层工作,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遇到困难时,也有为此而烦恼甚至找借口推脱责任的经历。其实,所有“难”都是心理的反应。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认为任务太难,那么即便是不怎么难完成的任务也难以完成。相反,当我们闯过心理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再难做的事也会变简单。

我们的一生是在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的,“道力要靠魔力推”。寻找借口就是逃避成长,只有在努力战胜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成长。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再美妙的借口也不能解决问题!与其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寻找借口上,不如仔细琢磨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当我们总是在寻找“任务实在太难了”之类的借口时,隐藏在背后的其实是自身能力的不足。“任务实在太难了”,这是一个极其漂亮的借口,它为很多的不敢也不愿意尝试挑战的人找到了最好的挡箭牌。而对于我们基层工作者来说,即使是接到再难完成的任务,我们也要有信心去完成。

20年前,在陕西一个偏僻、贫困的小村庄里,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有一次,家人生了病,因为没有钱,根本请不起医生。万般无奈之下,年轻人想向乡亲借2元钱给家人看病,然而走遍了整个村子,也没能借到。不是乡亲们不愿意借,而是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

这件事,对年轻人刺激很大。他觉得,再这样在村里待下去,肯定毫无希望。于是,在19岁那年,他带着6个窝窝头,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80公里外的城里去谋生。

城里的工作本来就不好找,加上他高中都没有毕业,学历低,要找一份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他好不容易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打杂的小工。一天的工钱是1.7元,对他而言只够吃饭,但他还是想尽办法每天省下1元钱接济家人。

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还是不断对自己说:“绝对不会永远是这样。”他渴望自己出人头地,为此,他下决心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2个月后,他被提升为材料员,工资加了1元钱。

靠比别人多付出,他初步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就开始重视方法。他认为:要在新单位站稳脚跟,就得更多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小点子:工地的生活十分枯燥,他想,能不能让大家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一点呢?想到这点,他拿出自己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认真阅读后,讲给大家听。这一来,晚饭后的时间,总是大家最开心的时间。每天工友们开心的笑声,都是对他的极大奖赏。

更没有想到的是,一天,老板来工地检查工作,发现了他有非常好的口才,于是决定将他提升为公关业务员。

一个小点子付诸实践后就能有这样的效果,他极受鼓舞。于是,他便将主动找方法的特长运用到各个方面。对工地上的所有问题,他都抱着一种积极心态去处理。夜班工友有随地小便的习惯,怎么说都没有用,他想尽办法让大家文明上厕;一个工友性格暴躁,喝酒后要与承包方拼命,他想办法平息矛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领导都看在眼里。慢慢的,他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源于我凡事都愿意找方法解决。我认识很多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在他们的工作中,我们不会听到任何借口,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这位年轻人在遇到这么多的困难的情况下并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积极努力找方法去改变现状,这是他成功的关键。“方法总比问题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能够始终铭记这一点,工作上无疑会取得很大的突破。

一般人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借口恰好迎合了这种本能。诸如“这和我无关”或“任务实在太难了”等借口看似稀松平常,久而久之,当我们已经习惯于寻找借口时,我们发现自己最终得到什么呢?自己的心越来越浮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了。

因此,在基层工作的我们必须扔掉一切借口,让自己没有退路,没有选择,让你的心灵时刻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去拼搏、去奋斗、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内在的潜能才会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们才能做好手中的工作。

我们要学会善用智慧解决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难便可以迎刃而解,那些难以完成的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干部才是群众最喜欢的人。

在解决困难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基层工作,就是斗争;基层工作,就要战胜困难。那么,在客观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是坐等条件的好转,还是自己动手去创造条件?在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是知难而进,还是畏缩不前?我们只有用王进喜的话来回答,“只能干,不能等;坚决打上去,不能在困难面前退下来”,才能成为为基层、为组织排忧解难的优秀工作者。

有一位大学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作如晨跑,是一种锻炼;开拓创新则如攀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又能享受到攻克难关的快感,对人是一种磨炼。工作中的创新就要求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并用智慧去攻克,在解决困难中提升自己。”

王永义是中铁五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参加了衡广铁路复线、南昆铁路、宝成铁路复线、西康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解决了许多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永义从西南交大毕业后,来到了铁道部工程建设单位中铁五局科研所,从此开始了他精彩的“铁路人生”。工作伊始的王永义赴衡广复线实习,面对衡广复线三大题之一的“既有线石方控制爆破技术”,他和同事们经过反复试验,开发出了“宽孔距多排微差深孔”控制爆破技术。1998年,他又主持西康线狮子岩隧道有轨运输快速施工机械设备配套与施工技术研究,制定出了该隧道掘进、喷锚、衬砌三条主要作业线的大型机械设备配套方案。

而在王永义20多年的铁路人生中,青藏铁路的修建是最令他难忘的。2000年12月,王永义带领一支6人调查小组前往青藏高原格拉段进行实地考察,为青藏铁路修建准备前期资料。调查小组一行赴兰州、上西宁、进格尔木,白天到处找资料,晚上加班复英登记造册,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换回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王永义与同事们共同编写了一套《高原冻土筑路工程资料集》,成为了青藏铁路全线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重要依据。

随后王永义又主持了格拉段“世界第一长隧”的冻土建设工作,并于2002年5月15日实现了格拉段五标段西大滩冻土层路基试验段成型,成为青藏线上的一期工程中首段成型的试验段路基样板工程。王永义还主持研制了国内首台隧道仰拱作业桥,在青藏线第一个获得国家专利。他的多项研究更是填补了我国现行铁路行业标准的空白。

王永义的“铁路人生”在继续向前迈进,他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最终为组织解决了难题,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新生的问题,如果你只是沮丧地待在屋子里,便会有禁锢的感觉,自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如果你将心锁打开,开动脑筋,勇敢地走出自己固定思维的枷锁,你将收获很多。

解决困难问题,不仅是基层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基层工作中总会遇到困难,这时我们是视其为障碍而绕路前行,还是视其为机遇和成长的助力而勇于挑战?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难题是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也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基石。当难题摆在我们面前时,弱者会选择逃避,强者则会迎难而上。

每一次困难都是一次机遇,机会在每一次解决的难题中。在基层工作中,要懂得抓住实现成功的机会,积极地投入,你才能够提升自己,并赢得成功的机遇。

不信邪,化挫折为力量

戴高乐曾经说过:“困难,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困难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这句话一点也没错。面对基层工作的困难,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我努力尝试过了吗?我不止一次地努力了吗?我真的用心去思考过这些问题吗?只试一次是绝对不够的,更不用说从未思考、从未尝试过了。我们要有不信邪的精神,或挫折为力量。

“不信邪”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难以取得大成就。著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箴言是:“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他真的赢了。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排除了自己“不可能赢”的想法,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将所谓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面对基层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选择,把挫折化为力量。因为挫折只是暂时的,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天边美丽的彩虹。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

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的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

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30条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

许振超正是凭借“不信邪”的精神,而且把这种精神化为强烈的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才能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与时俱进的时代尖兵。他深刻地教育着鼓励着也启发着我们:只要像他那样,在不利的客观和主观条件中“不信邪”,相信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超越自我,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基层工作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在基层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当遭遇逆境的时候,我们要有大无畏的精神,直面挫折,挺直脊梁,以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心态,从逆境中闯出来。

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以为挫折是人生不可承受的打击的人,必不能挺过这一关,可能会因此而颓废下去;而以为逆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坎儿的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一条可迈过去的路。这种人多迈过几个小坎儿的,就会不怕大坎儿,就能成大事。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困境,正如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失败者一样。只要肯动脑筋、肯下苦功,你一定可以克服挫折,寻找到发展机遇。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制定规划,拟定政策,开展工作,都要符合实际而不能脱离实际,这是创造政绩的基础。在基层工作,既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又要充分考虑做好工作的条件与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来比喻写文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不仅是写文章,在基层工作中,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陕西省渭北山区一个名叫惠家沟的小山村,41岁的郭秀明毛遂自荐当上了村里的党支书。当时这里曾经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这名当了十几年赤脚医生的瘦瘦弱弱的中年男人立志要改变村里的状况,要让大家富起来,有钱吃,有钱穿,还要有钱看病。

郭秀明用3天的时间访遍了全村118户人家,随后他召开了支部大会,他说:“惠家沟抬头是山,低头是山,一架连一架的山,难道只能生一个‘穷’字吗?咱们就要在‘山’字上做文章,靠山吃山!”接下来,郭秀明带领着村里17名党员、22名团员,拎着干粮,扛着镢头上了村里最远的南梁,开挖育林带。

郭秀明带着一队人马每天早出晚归,累病了,腿肿得打不了弯,眼睛肿得只剩下一道缝,但他依然没有停下。他点燃了乡亲们的希望之火,在穷了几辈子的乡亲们看来,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实实在在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更能打动他们的了。不久,村里的男女老少就扛着镢头,跟着上了山。全村男女老少苦战了一个多月,终于在乱石满坡的南梁上开挖出4万个树坑。开春要种树,村里却没钱买树苗。郭秀明作为党支书,立即从家里拿来100元钱,在他的带动下,村支委每人100元,党员50元,很快凑出1100元,买回4万棵树苗种了下去。

郭秀明带领大家精心照看,惠家沟的山上有了第一片新绿。从此,惠家沟的植树造林一年接着一年,5年下来,全村已有用材林1700多亩,经济林650多亩,宜林荒山覆盖率达到100%。1996年3月,惠家沟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这个穷了几辈子的小山村,破天荒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靠树吃树”,惠家沟的人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家家养起了猪牛羊,全村有97%的人家盖起了新瓦房,许多人家里有了电话、洗衣机、电视机……

在这个山沟沟里,正是由于郭秀明因地制宜,“靠山种树”“靠树吃饭”,使全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由于各地的环境千差万别,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建设模式,科学确定目标体系,扎实推进建设进程。

身在基层,把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关键。我们要多发扬民主、多征询意见,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搞好结合上狠下工夫,切不能不切实际、强拉硬拽、生搬硬套。从这个意义上讲,因地制宜不仅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种优良的作风。做到量力而行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克服主观主义。如果主观臆断,不讲方法,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硬着头皮去做,难免埋下不少隐患,把事情办砸。

既然身在基层,我们就要融入到基层,融入到群众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拉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走进基层群众,从思想上融入群众、在言行上贴近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将自身角色转变为服务基层的“泥腿子”、“子弟兵”。

敢于“较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没有较真的勇气就很难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敢于“较真”体现的是一种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敢于碰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层领导干部要把较真作为一种责任加以坚持。要始终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时时处处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敢于较真,就是解决问题要较真。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有敢于正视和解决问题的勇气,特别是对影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必须有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的韧劲和抓不出效果绝不撒手的狠劲。对一些具体工作,要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切实把每个问题都抓到底、到位。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听到、想到一些事情,它们似是而非,第一感觉是这样,而仔细核实之后发现却是那样。一含糊就会产生误解、曲解,从而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这十分不利于我们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我们工作在基层,但也要有敢于较真的精神,敢于把问题弄清楚,解决彻底。

淮阳县检察院把群众来访或上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事情不落实不松手,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种敢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敢较真”解决问题的做法,既赢得了群众称赞,也为当地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2009年6月3日一大早,一位30多岁的妇女手拿淮阳县检察院免费发放的《普法知识宣传手册》来到监所科驻看守所检察室,指着宣传手册其中一项内容问:“检察官,法院给俺弟弟判刑时,是否把刑期计算错了?书上明明写着‘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俺弟弟可是在外地关押过呀!”

当天下午,觉得事情有些蹊跷的监所科科长孙义松便与副科长梁醒到看守所询问正在服刑的张某。据了解,张某于2008年6月6日致人轻伤后潜逃太原,6月28日被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敦化坊派出所抓获,30日被关押在杏花岭看守所,7月5日被押回淮阳看守所。9月20日,淮阳县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刑期从2008年7月5日起算,至2009年7月4日期满。

接着,孙义松又去看守所看登记,看执行通知书,张某的刑期的确是从2008年7月5日至2009年7月4日。虽然只差5天,但事关法律适用是否正确,事关张某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2009年6月5日,孙义松、梁醒与张某的妻子一起到太原市公安局问个明白。当地警方证实了张某的说法,确于2008年6月30日将张某羁押在杏花岭看守所,7月5日转押到淮阳县看守所,中间时间为5天。

2009年6月6日,淮阳县检察院监所科向县法院递交了太原警方出具的证明材料。法院最终把原判刑期的起止时间变更为自2008年6月30日起至2009年6月29日止。

淮阳县检察院在办案中坚持“较真”的工作理念,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来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淮阳县检察院的“敢较真”的工作态度给所有人树立了榜样。

我们要敢于较真,要始终把原则摆在第一位,做到方法服从原则、决策服从政策。较真是认真精神的一种体现,不管是在基层还是身居高位,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敢较真的心态去工作。我们应该要勇于“较真”,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妥协,绝不能让步。

只要我们真正勇于同自己较真,采取正确的办法,培养坚强的毅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全力以赴,高标准地“干”

全力以赴,高标准地“干”,就是要求基层工作者用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永远向最高水准冲刺,永远力争上游。精益求精,要干就干出水平,不要马马虎虎,流于一般。干不能盲目的干,更不能蛮干、瞎干、乱折腾,做耗时费力的无用功,更不能搞虚假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很多基层人员面对工作难题总是唉声叹气、束手无策,有位领导干部针对此现象说:实干是最好的领导方法,也是过硬的领导能力,一切问题,只有在“干”当中才能解决。

在基层,如果我们不全力以赴地去干,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那么,一切都是口号主义。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任何困难都是要解决的,人民群众需要的就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张光秀是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垆上村大学生村官。

2009年8月10日,张广秀怀着满心的欢喜和激动走上了“村官”之路。从大学生到“村官”,从校园到社会,面对人生历程的跨越和角色转换,广秀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她在日记中写道:“作为大学生村官,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成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2010年新年伊始,广秀写下了扎根垆上村的年度核心计划:每天至少为村里办一件事,每天至少认识一户人家。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在任职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走访了村里大部分的村民,详细了解村民的所思所盼。她的日记本里记满了诸如“村里有条小路难走得很,要想办法修一下”、“老乡们平时的文化生活太匮乏了,要搞个农村书屋,让大家农闲时间去看看书、充充电”等事项,她把百姓的事记到了心坎里,也把自己真正融入了垆上村这个大家庭里。

短短一年多的工作时间里,尽管广秀还没来得及做出轰轰烈烈的成绩就因病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她虚心学习、吃苦耐劳、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精神,给我们街道的领导、同事和垆上村的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眼里,这个小姑娘身上始终充满了执著、热情和力量。

大樱桃设施栽培是垆上村的主导产业。为尽快掌握大樱桃种植技术,广秀建起种植笔记,开花时间、栽培管理、价格波动……她一点一滴详细记录在案。市、区两级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她主动要求参加,掌握了大樱桃种植的整套技术。工作稍有空闲,她就钻进大棚,跟大家一起授粉、采摘、装箱,并通过网络帮助大伙联系客户。

“能吃苦、肯出力”,垆上村的干部群众这样评价广秀。她参与了村里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房产证、土地证确认等一系列工作,工作量大而繁琐,但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加班加点、按时完成。收缴农村养老保险时,她协助村干部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投保任务,全村投保额位列街道第一;协助村妇代会主任走访育龄妇女,宣传节育措施;协助村干部整理基层党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的报表和档案材料,参与筹备福新街道百年“三八”文艺汇演等,她样样争着来、抢着干、干得好。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半年检查时,为做好党建档案整理工作,她利用下班时间向周边村的大学生“村官”请教,连夜加班整理。用村支部书记王子龙的话说:“广秀眼里有活儿,布置给她的任务从不过夜。”

这个“村官”张广秀干得有模有样,她并没有把这个不起眼的村官不当回事,做每一项工作,都要全力以赴,高标准地干。通过干事,她自己也增长了才干,增长智慧,更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困难问题。

张广秀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基层工作者只有多干事,在实干中解决群众的困难,才能为群众所认可,为工作所需要,才能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前提是车必须开到山前,即必须要有肯干的意识和行动,在行动中才能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说不做,空喊口号,问题自然无法解决。这样的基层工作者自然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事业是干成的,不是吹成的;局面是“打”开的,不是“喊”开的。一切办法,只有在“干”当中才能找到。不全力以赴地去做,困难永远是困难。在基层工作,我们更要有不惧艰难的精神,全力以赴地高标准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