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
26025900000008

第8章 扎根基层,不懈怠:带着责任感去工作

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

我们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据此,我们很容易做出这么一个推断:今天你糊弄工作,明天工作就会“糊弄”你。如果今天你糊弄了自己的工作,那么明天你就有可能成为被淘汰的对象。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工作才能更加出色、才能趋于完美。要在基层工作中坚持以一种忘我的精神去工作,工作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然而,对于“糊弄型”的人而言,“真”和“实”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最擅长的是弄虚作假、虚张声势。他们往往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布置工作,大会小会,汇报总结,口若悬河,表态承诺,信誓旦旦,然而一干起工作来,便成了放空炮、喊口号、走过场、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

某种程度上,“假干”比“不干”更可恨。干事不作为,大家看得见、认得清,然而“假作为”的干部却具有欺骗性,他们蒙骗了上级、“糊弄”了干部群众,因而其影响更坏。任何人都知道糊弄工作对组织带来的危害,但是糊弄工作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各个组织之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痼疾。糊弄工作到底是糊弄群众还是糊弄自己呢?答案是,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应付工作,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

10多年前,刘彤是市电台跑宽甸县的农村记者。跑农村采访辛苦,但刘彤不觉得,坚信“记者下去,新闻上来”,十几年如一日,将宽甸县22个乡镇上百个村民组走了个遍。

“刘彤的根深扎在泥土里,他关心农民的生活状况、切身利益,他的心与农村、农民是连在一起的,他是庄稼地里‘长’出来的记者!”一位和刘彤打了多年交道的乡镇干部说。

其实他大可不必这样,很多农村记者每天都很悠闲,非常自在。但刘彤并没有像其他记者那样糊弄自己的工作。

在多年农村记者生涯中,刘彤不仅以农民的视角搞报道,还想农民所想、思农民所虑、帮农民所需。

在一次采访中刘彤了解到,一位农民为一垄地的归属上访3年没有结果。之后,刘彤先后6次联系村、镇、区相关部门,最后在区****办的协助下,解决了困扰这位农民兄弟多年的难题。

失地农民的生活、市民的“菜篮子”、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和养老、的哥的姐如厕难、教育资源平衡发展……群众的心声都在刘彤的关注范围之内,每个问题他都尽量跟职能部门或相关单位沟通解决。这当中有支持的,也有不“感冒”的,刘彤宁肯得罪带“长”的领导,也绝不让一个百姓失望。“只要能帮群众排忧解难,吃点苦头,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刘彤说。

就这样,《大水沟村听民谣》、《农家汉巧干工艺活》、《爱算计的农民秦世贤》等一篇篇农村气息浓烈的报道,很多农民都耳熟能详。

2012年元旦,丹东市辽宁丝绸学校3位教师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记者铭》送给刘彤:“位不在高,想民则名;权不在大,为民则灵。斯是记者,心系百姓。谈笑皆民生,往来皆民情。田间地头走,话筒进街庭。可以明实事,察实情。无浮夸之乱耳,视弱者为亲朋。责任当使命,真爱做准绳。百姓云:‘泥腿记者’”。

刘彤主持的《民生早报》,虽然报道的、解决的是小事,但很了不起。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报道的、解决的是小事而去糊弄,他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这份工作的。其实,如果每个记者都能深入群众,帮助解决一些小事,媒体肯定能更接近普通百姓。因为在这里,能感受到记者对普通百姓的深情。

现在有很多人糊弄工作,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干工作,本应用真心、使真劲、出实招、求实效。现在很多人都希望达到辉煌的顶峰,却不愿意经历艰难的道路;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作出牺牲。他们不知道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能够摒弃这种心态,而刘彤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小事,能认真做好小事,成就了自己,也赢得了群众的喜爱。

基层的工作就像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它,它就怎样对待你。在基层工作中,提升最快的往往是那些工作认真、踏实肯干的人。而那些表现欠佳、应付、糊弄工作的人,也往往是得不到重用的。

确实,基层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我们的协调能力等等,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基层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工作,用工作体现自身价值,在工作中创造自身价值。

要“身入”,更要“心入”

深入基层是一门学问,有些人虽然身在基层工作,但心并没有跟着来到基层中。如有些领导干部调研出于应付,下乡停在表面,蹲点实是扰民,心思全没放在基层上。

我们说,要真正做到深入基层,真正做好手中的工作,就不能满足于“身”入了,而要在“身入”的同时努力做到“心入”。真正到群众中去,特别是要到那些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搞好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群众谋利益。

邹松2009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延安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是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2010年“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生。他服务于红花岗区深溪镇大窝村委会,担任主任助理。在这短暂的半年多时间里,他真心融入群众、真情投入农村,虚心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大学生“村官”的时代风采。

大窝村是原郭庄、干溪、丰桥、大窝、水淹五个自然村合成的一个大村(其中干溪、丰桥、水淹为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他不但没有退缩还硬是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地洒在了大窝村的土地上,从未有半句话的抱怨。积极投身于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将他所学的知识全部运用于工作中。原本村委会的资料和其他报告等只能靠村干部自己一手一笔写出来,看着不但不美观而且特别不规范,自从他来以后大大改变了以往各类资料、表册都是用手工抄写的现象,摆脱了村委会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状况。

有人这样问过他:“大窝村这么穷,环境这么差,生活也很落后,你怎么不选择当教师却选择到这来上班呢?”他笑着说:“我本来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还有什么苦没吃过呢!这是我的家乡,我有幸上了大学,学了知识,现在回来就是想将我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家乡来,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家乡的现貌,让乡亲们摆脱贫困,早日走上富裕的道路。”

这年正遇干旱,是百年不见的三季连旱,让这个年轻的小伙给赶上了,眼看村里面的好几个水源点都断了水,有几个村民组就连生活用水都没有,他和村委会的干部急得团团转,绞尽脑汁,想到了用塑料袋运水的办法,于是和村委会其他干部一起买来塑料袋,找来农用车,在几公里以外的深水井里面去提取水资源,再用农用车给村民挨家挨户的送去,这一干就是半个多月,从未休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秀才,马上变成了农村的大汉,皮肤晒得特黑。见着村民们喝上卫生的水,他笑了,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笑容。

扎根基层,“身入”很容易,但像邹松这样的“心入”实属不易。只有真正沉下来弯下腰,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百姓的心里话。深入基层,光有“身入”不行,更重要的是“心入”。要在走中真正从心灵上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用心去沟通、体验、感悟,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把握群众脉搏,感知群众疾苦,为群众办事。

我们首先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扎根基层。人是有感情的,不能与群众在心灵上沟通、在情感上交流,也就不可能做到“心入基层”。到乡村也好、到群众家中也好,要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像与自己的父母亲属一样拉家常,少说点官话,多问点实情,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只要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这样,群众才愿意把掏心窝子的话讲给你听,你才能听到真实情况和心声,你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我们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扎根基层。扎根基层,就是要深入群众中,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暖民心,努力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所急的问题,多办实事好事;干部下基层,重点是了解基层现实情况、帮助基层在解决实际困难上出实招、干实事。为此,我们必须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深入基层,在身入基层的同时,要“心”入基层、“情”入基层。

深入一线: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想要做好基层工作,就必须做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零距离接触,扎根基层,身心俱入。

扎根基层,就要坚持“干部要在一线调研,工作要在一线推进,作风要在一线转变,问题要在一线解决,作为要在一线显现,形象要在一线树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出机关接上地气、深入基层激发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和奉献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真下,真问,真学”,切实增进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工作。

何丽萍是上海工商银行江口分理处的主任。她担任江口分理处主任已20年了。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一到分理处不是清扫地板,就是整理柜台,认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工作中,她结合江口侨乡出国劳务人员多、汇路多的特点,积极展外汇新业务,开办存、汇一条龙服务,在强化内部管理,搞活业务,加强业务营销,创新服务手段,提高经营效益上做文章,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从2002年到2005年,江口分理处办理外币存款业务、对公存款结算业务、个人外汇实盘买卖业务、代理保险业务、外币速汇金等业务发展迅速,每年平均净增存款740万元,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完成率均居市工行系统前茅。2005年8月,各项存款余额达14820万元,其中办理外汇实盘买卖就达820多万美元。令人惊奇的是,在江口分理处开户的2万多储户,有一半以上储户的姓名、地址何丽萍都能熟悉、准确地说出来。因此,储户有什么疑难问题都喜欢找她解决,储户把她看成是贴心人。

何丽萍根据江口侨乡、侨属、侨眷多,海外务工返乡人员多,闲置外汇资金多的特点,开创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差异的营销手段。其中,她尤其强调礼貌周到的服务行为和高效准确的业务技能,强化电子银行的服务营销,发展和培育优质的客户群体,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

在为群众做好基层服务的过程中,维护储户的财产安全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何丽萍时刻放在心头的重要一环。2005年7月的一天,有一位男青年神色慌张,拿出一张未到期的定期存单到江口分理处取款。何丽萍一眼就觉察到其中必有文章。她接过存单后,认真地询问这位男青年家住地址、为何提前取款。这位男青年被问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最后招架不住只好扔下存单逃跑了。何丽萍按照存单上的地址,找到了储户。失主接过失而复得的存单,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还有一次,一位老大娘从江口分理处取出1万元现金,何丽萍看天色已晚,怕出意外,就派一名年轻的营业员专程陪同老大娘回家。老大娘感动地说:“你们真是服务到家了,我的钱还是存在你们所安全。”

我们都要像何丽萍这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地服务群众。工作态度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折射一个人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工作标准不高,精神状态不好,说到底是缺乏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思想懒惰、害怕艰苦的表现。

很多人渴望发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成功,但却总是忽略身边所存在的机会,不屑于从基层简单的工作细节做起。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不屑于做基层平凡小事的人,即使理想再壮丽,也只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想要壮志凌云,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基层的工作。

扎根基层就必须带着“面对面、心贴心”的态度,多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多向群众学习,学方法、学路子、学点子。实践出真知,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摸清基层的情况;只有注重总结基层的工作经验,才能从实际工作中、从矛盾困难中、从干部群众的呼声中找到工作思路和破解工作难题的良策。

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来

******同志在《〈农村调查〉序言》中说道:“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基层工作,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做到“真下,真问,真学”,真正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经常下基层、接地气,才能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到基层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多做基层希望做的事,认真听取基层群众呼声,了解基层和干部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期盼,发现和总结基层创造的有效经验,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到基层要带着问题去,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带着问题去,就是要问计于民。问题来自基层,对策也往往来自基层。领导干部要带着问题轻车简从下去,着眼于掌握真实情况、破解工作难题、服务科学发展,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调查研究,采取座谈、访谈、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听民忧、解民困,释民惑,让形象树立于基层,使作风在调研中转变。

带着答案回来,就是要运用好转化好调研成果。要把深入基层形成的符合实践需要、成熟可行的调研成果上升为政策制度、工作规划和要求措施,把反映基层实际、总结新鲜经验的调研成果及时转化成领导决策依据、推进工作思路,把干部群众的智慧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工作中,适时地检验调研的成效体现到基层的情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亚嘎查,曾经是个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牧民的生产生活很艰苦。如今这里水草丰美,成了当地生态条件最好的村庄,并逐渐发展成为中药种植和生态养鱼基地。面对越过越好的日子,牧民们说,这都要感谢廷·巴特尔。

嘎查书记廷·巴特尔说:“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深深感到科学发展对于牧民的重要,下一步应该带领他们转变观念,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六畜兴旺”,是牧民的传统梦想。然而,连年的自然灾害,加上过度放牧,使草场沙化严重,传统畜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恶化和牧民收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如何带领牧民尽快恢复草场植被,巴特尔觉得这不仅是解决牧民目前生产生活的难题,更是牵扯到嘎查经济发展乃至子孙后代如何生存的大事。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减羊增牛”。

廷·巴特尔这一想法,让世世代代习惯主要以放羊为生的牧民难以接受。为此,他带头处理小畜,带动支部成员也将各自的小畜全部处理掉,改养良种牛。廷·巴特尔给牧民们算了一笔账:养一头牛的收益和五只羊一样,但是一头牛只有四只脚,吃饱了就卧着,而五只羊有20只蹄子,不停地走动还刨草根吃,对草原破坏很大。第二年,牧民们看到自己的草场远不如“减羊增牛”户的草场时,从疑惑到相信,从相信到争相效仿,“减羊增牛”就这样逐步推开了。

在减的同时,廷·巴特尔又在牧民中推广划区轮牧和围栏建设。如今,萨如拉图亚嘎查90%以上的牧户都在进行划区轮牧,其中划成两区轮牧的占22%,划成四区轮牧的占54%,划成六区或六区以上轮牧的占24%。对于沙化草场,嘎查不仅实行休牧,还进行人工补播,每年都组织牧民种一些适合沙地生长的植物。另外,在廷·巴特尔的推动下,嘎查还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力推广高产饲料基地的开发,为牧民打了配套的小塑料管水井,种植高产饲料,解决了春季休牧时的饲草需求。现在,萨如拉图亚嘎查是全镇12个嘎查中生态恢复成效最明显的嘎查。

廷·巴特尔精心准备,带着问题走基层,最终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们说,到基层中去工作,不是让你去参观的,不是让你指手画脚的,是让你下去找为民致富之路,找鱼水之情,找为民解难之法的。

只有精心准备,带着问题下去你才能知道为什么下去,下去怎么干,带去政策,当好宣讲员;带着问题,当好调研员;带着感情,当好联络员。切实将走基层的过程变成宣传政策、教育群众的过程,变成民情、接受教育的过程,变成反映民意、解决民忧的过程,变成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过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爱戴。

扎根基层,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真诚,更要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基层干部不仅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善于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研究发展中的问题,还要“站在田埂上找思路”,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激发灵感、寻找对策、汲取智慧。

扎根基层,我们要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不能碰到问题就躲、遇到矛盾就绕道走。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为重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走访一批群众、征求一批意见、调解一批矛盾纠纷、办理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做到让群众受益、使群众满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层是学习的课堂,我们要做到身心到基层,联系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彻底

著名的企业家彭尼说:“除非你希望在工作中超过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则你便不具备在高层工作的能力。”每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尽力去做事,而且要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彻底,只有这样,你才能将辛劳的汗珠变成丰收的蜜汁。

确实,“工作中的傻子永远比睡在床上的聪明人强”,对于那些刚踏入基层的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取得基层工作的成功,必须做得更多更彻底,成功基层工作者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更彻底。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被蒸发;一抹绿,只有融入森林才不会孤单;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会受到拥戴。”

这是在雪域高原行医28年的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专业技术少将李素芝,对人生价值的深切感悟。28年前,李素芝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在附属长海医院刚工作半年,就主动向组织上递交了援藏的申请书。

“你为什么要离开上海,搞医学难道这里条件不比西藏好吗?”当时,不少老师和同学这样问他。几十年后,仍有人这么问他。

上海与西藏,一个是繁华大都市,一个是氧气含量不足内地60%的“地球第三极”,谁都能明白两地的差别,李素芝却说:“苦地方,险地方,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西藏有那么多医学空白,需要人去填补。我愿去做一个填补者。”

坐在开往西藏边防的大卡车上,狭窄的山路让他心悸不已,途中有时半个车轮悬在路外,万丈悬崖似乎随时要将他们吞没。艰险旅程,使他深深感到边防官兵的不容易。

在边防某团卫生队当军医的日子里,他竭尽全力为官兵和驻地群众服务。他赢得官兵和驻地群众的刮目相看,缘于一次意外手术。

那是一个风雪夜晚,一名战士在国防施工中身负重伤,生命危在旦夕。李素芝主动请缨,与其他医护人员顶风冒雪,徒步跋涉150多公里赶到连队。经诊断,伤员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由于条件限制,连队领导当即提出向上级医院求救。

“这么远的山路,又是大雪封山,伤员等不及啊!”李素芝站了出来,“等就意味着死,生命的价值首先是生,应该就地实施开颅手术!”

“开颅?”听说要在简陋的卫生室进行开颅手术,连队领导连连摇头。

“出了问题我负责。”李素芝大胆操起了手术刀,在用两张桌子拼起的台子上开始了手术……

上级医院救护组赶到连队时,伤员已经睁开了眼睛。

李素芝的才能在边防刚刚施展,就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的调令。他说边防团更需要他,请求继续留下。不想,上级又发来了第二封、第三封调令……

转眼28年过去了,李素芝已从一个年轻的军医成长为著名外科专家、西藏军区总医院的院长。经过他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西藏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50%~60%,下降到现在的2%~3%,治愈率达到99%以上。驻藏部队连续10年没有一名官兵因高山病死亡。人们都说,这是李素芝创造的奇迹。

是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李素芝用更多更彻底的努力行动诠释了一个基层工作者的伟大人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群众满意干部。他用心血和生命燃烧了对基层事业的激情,永葆了一个基层工作者的先进性。

我们应该懂得,只要我们比别人多做一点,工作认真一点,用心诚恳一点,成功的可能就会离我们更近一点。从事基层工作面临的最致命的挑战不是天灾人祸也不是改变命运的选择,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而又极其枯燥的工作的每一天。能在旷日持久的平凡工作中孕育伟大,在重复单调的工作中创造价值、造福人民,才是基层工作最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把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到位。

基层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基层是人生学习的课堂,对于那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人来说,到基层工作可以最近距离的接触广大群众。在这里,通仔细的观察和体会,你可以明白什么样的人才会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那就是真诚倾听群众呼声、花费自己全部心血、一心为群众谋利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就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比别人更多更彻底的努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唯有这样你的基层工作才会越来越顺手,思维才会越来越开阔,才能在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