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26026400000105

第105章 李商隐(3)

颔联描写辗转难眠的女主人公无奈之下,对自己爱情经历的回想。当年,她像巫山神女一样对爱情存着幻想。而如今,我还像清溪小姑一样,无处寄托。这一联用了两个典故,上句化典巫山神女梦遇楚王的故事,下句化用《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诗人化典与无痕,典故与诗意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熨帖自然。“原”字描写出女主人公原有追求但终成空的无可奈何。情感表达隐约不露,耐人寻味。

颈联继续叙述自身经历,从爱情转为身世。女主人公自叹身世,感觉自己就像在遭受狂风暴雨摧残的柔弱菱枝;又像缺少月露滋养,无法吐露芬芳的桂叶。一联连用两个比喻,隐晦的道出女主人公所处的逆境,既受恶势力的欺凌又无处寻求帮助。“不信”、“谁教”则加重了语气,使情绪更为悲痛。

尾联是女主人公饱受痛苦折磨后的最后诉求。尽管爱情如同梦幻般可遇而不可求,就算身世不幸,她也坚定而执著地坚持自己的追求。因此她说,明知道相思没有任何意义,但也会终身留有这份痴情。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仍然守着这份相思,可见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诚挚之心。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抒情为主,将抒情与细节描写融为一体,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借助比喻、典故、象征等手法,通过暗示来完成诗歌创作,不仅诗歌跳跃性强,而且朦胧含蓄,细腻婉转。这与中唐以来的爱情、艳情诗以叙述为主的诗歌创作手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李诗也更耐人咀嚼玩味。

【大师导读】

艳情别调。——王夫之《唐诗评选》

这二首诗,第一首写路遇情人别有所爱,是记恨之作。第二首是归后大彻大悟,是忏情之作。但就文字讲,这两首诗能曲折传出失恋的痛苦而已。

——喻守真

·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赏析】

“一寸相思一寸灰”,令这首诗成千古名篇。“相思成灰”成为后世比喻爱情中相思的象征。本诗描述的是深闺女子向往爱情,却又不可得的哀怨。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是以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此时此刻,天空吹着飒飒东风,下着绵绵细雨,荷塘外响起阵阵轻雷。这样的景致看似平常,但是在爱情诗中却别有深意。东风细雨,可以看出是春日情景,春日即能代表女子春心萌动的心思,而芙蓉在古代,有象征爱情的意思。作者选取这几个意象,将诗旨引入到爱情中。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从景致转到人:深闺中的女子,开启香炉的金蟾锁,放入香料点燃,缭绕香烟在室中缭绕升起。她又摇着玉虎装饰的轱辘,拉着井索从井中打水上来。作者用这些简单细微的动作,来衬托深闺女子的孤寂。“香”“丝”二字,与“相”“思”谐音。这两个字,暗示了寂寥女子的内心,正被情丝牵动。

李商隐作诗的惯用手法,即引用典故来表达诗中的情感。“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二句中即用了两个典故。它们都是古时非常著名的爱情故事。前句是说,西晋大臣贾充幼女贾午爱上父亲的幕僚韩寿。贾午通过帘子偷偷看他,两人因此相恋。后句是说曹植与甄宓的爱情。曹植梦见甄宓送给他玉枕,醒来后写下名垂千古的《洛神赋》,将甄宓比作洛神。作者用这两个故事来比喻爱情的美好,表达出深闺女子对爱情的向往。

尾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将诗作的情感推向高潮,将之前的压抑宣泄:对爱情向往的心境千万不能像春天的花一样竞相开放,因为所有的相思最终都会化成灰烬。将“春心”比爱情,是很常见的比喻。作者将春心萌动,即对爱情的向往,与“花争发”相联系则隐含着春心难抑之意。最后的奇句“一寸相思一寸灰”,将抽象的相思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用灰烬表现相思的破灭。让人唏嘘感叹,更让整首诗有了一种凄美感。

本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将爱情的美好与不可得之间的纠结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则会发现,实际作者也是在借由感叹爱情的失意,来抒发其仕途不得志的感慨。

【大师导读】

本诗是回忆前情,起首从眼前景说起,颔联以用物为譬,意谓金蟾虽坚,香烧犹可啮入,井虽深,丝索亦可汲引,我何以无隙可乘,终成遗恨。颈联以故事作喻,当初贾氏窥帘,幸而缘合,而今宓妃留枕,终属梦想。其间遇合离敞,那得不令人相思,结联又作慰藉之语,莫再相思,尤觉相思之苦。

——喻守真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赏析】

这首小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当时李商隐受牛李党争牵连,只能闲居在家。诗人作此诗,借物抒怀,感伤身世,无尽悲凉,流露出诗人满腹的幽恨怨愤之情。

首句描写园中花落的情景。园中早已落英缤纷,但是由于诗人有客来访,因此无暇顾及这些细微的变化。直到客人走后,人去楼空,这里重归寂静,他才看到残花已经铺满花园。诗人送客离去,已有惆怅之感,又看到这满园残花,断生同病相怜的情愫。客人离去与庭院花落并没有必然联系,但诗人却说是因为客人走了,花瓣才纷纷落下,这样的联系出人意表,奇思妙想引人入胜。

颔联在诗意上紧承上联,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落花的种种情态。

第三句写飘落的花瓣在空中恣肆飞舞,铺满园中屈曲蜿蜒的小路。“参差”二字从空间落笔,写出了花瓣纷乱的景象。第四句写花瓣飘落是绵绵不绝,仿佛没有休止。“迢递”二字着眼于时间,描绘花瓣飘落时延绵情态。此时,诗人立于高阁,花园内的景象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本来此时景物的刻画应该以客观、写实为主,但是不料点点“斜晖”勾起了诗人心中不安的情绪。在诗人看来,此时的“落花”、“斜晖”都和自己一样,本来有着旺盛的生命气息,却早早的落下帷幕,与青春年华告别。余晖下的落花始终笼罩在一股低沉阴暗的情绪中,凄美哀伤,为后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颈联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宣泄。断肠人每逢花落则更添哀愁,自然倍觉伤情。无可奈何的诗人,只有望眼欲穿,盼望着有朝一日,花期常在,无花再落。可是诗人心事成空,只望见树梢枝头越来越稀疏,残花绝情地飘落,无意停留。 “眼穿”二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惜花护花的痴情和执著。

尾联写花朵穷其一生,热烈地开放,用生命装点春天。然而一片芳心付诸东流,时间并不挽留它。片片花瓣只能凋零飘落,沾人衣裾,好不凄凉。尾句借花伤己。诗人一生壮志凌云,却屡屡受挫,报国为门,正如这残花一样,将一生奉献给朝廷,而朝廷却不珍惜他,他此时只剩下又愁苦失望,黯然慨叹。

李商隐将身世遭际不着痕迹地结合在这首惜花之诗里,摒弃了前人落花诗或单纯的怜花惜花,或抒发及时行乐感慨的传统,不落前人窠臼,另辟蹊径。整首诗基调低回凄凉哀怨动人、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大师导读】

这是专咏落花的诗,一片伤春之感,委曲动人。花因春而落尽,我心亦因花落而尽,那得不泪下沾衣。是春花两收的结法。

——喻守真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牛李党争牵连,离开长安赴桂林担任幕僚之后。此时诗人的生活相对安定,因此本诗写得清新自然,情绪高昂,与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是作者晚年诗歌中的代表作。

诗题“晚晴”交待了诗歌创作时的时间、天气。“晚”指天色已晚,已是傍晚时分;“晴”指刚刚下过雨,云销雨霁,让人为之神清气爽。首联描写了雨过天晴之时,诗人看到的清新景象:诗人独自登上城楼的最高处,俯瞰城门外的夹城。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是正值初夏,天气清和爽朗,又是雨过天气新的傍晚,让人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