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26026400000078

第78章 韩愈(2)

【赏析】

安史之乱之后,元白诗派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盛行起来。曾经备受推崇的李白和杜甫在这一时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韩愈别具慧眼,不仅高度肯定李白和杜甫在诗歌上的成就,还以其雄健的笔力、恢宏的气势创造了这首“论诗”之作,向李白、杜甫致敬。在这首诗中,韩愈借助夸张、比喻等多重艺术手法,营造出波诡云谲、瑰丽奇伟的诗歌意境。

根据诗人的言说内容可将本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全诗的前六句。诗人在诗中反驳了针对李杜的不公言论,同时表达了对李杜诗歌的钦慕之情。其中“蚍蜉撼大树”句被后人提炼为“蚍蜉撼树”成语,流传至今,比喻那些浅薄之人的自视不清、自不量力,贴切而新奇。

第二部分从“伊我生其后”到“太山一毫芒”,诗人兴酣落笔,把李杜的诗歌成就和艺术特色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人用“举颈”的动作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心境,表达他对李、杜二人的钦仰,大胆而不矫揉造作。

“徒观”六句,诗境奇绝,想象奇特。诗人把李杜写诗的过程比作大禹治水,赞美了李杜诗歌的气势非凡、匠心独运。这里面的后三句“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空间感突出,气贯长虹。诗人以大禹的开山辟土化喻诗人的挥毫泼墨,李杜慷慨陈词的情态横空出世。

接下,诗人从李杜的诗篇转到对李杜生平的描写,并用“荒凉”二字总括。古典诗歌传统中有“发愤为诗”的说法,认为逆境出诗人。在这里,韩愈把李白杜甫沉浮不定的命运,看做是上天的故意捉弄,突出李杜的生平之苦和诗出不易。

第二部分十六句以鬼斧神工之笔,写尽李杜诗篇的光芒万丈,但在其后六句中,诗人写李杜诗篇散佚之严重。这样的反差鲜明表现了诗人的遗憾。其中“千万”虽为虚数,但极言李杜诗篇的数目之多。“金薤垂琳琅”中的“金薤”代指李杜诗篇,“琳琅”为美玉。韩愈说李杜诗篇点缀美玉,意在说这些诗篇的文词瑰丽、内涵丰润和精彩纷呈。

写到诗篇的散佚,诗人把散佚的原因归咎于天宫仙神,他们因为太喜欢李杜的诗,所以派天兵天将偷偷拿走了很多,以至于民间流传仅是“太山一毫芒”,极言数量之少。

第三部分,诗人直抒胸臆,写李白、杜甫对他自己的影响,并借劝说好友张籍的口吻,提倡时人、后人继承发扬李杜的诗歌传统。这一部分,诗人想象自己和李白、杜甫精神相通,进入了一番奇幻、怪谲的诗境: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桨;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下海上天,纵横驰骋,腾身而起,遨游太空,颇具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极言韩愈向李白、杜甫一样,在作诗的过程中,思绪渺远、构思奇巧、意境开阔的特点。

整首诗名为“调张籍”。“调”为开玩笑之意,这个字给全诗定下轻松的基调。诗人用字不拘绳墨,造句于纵横变化中回环相扣。清人叶燮在《原诗》中曾说:“韩诗为唐诗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一变,一大,一雄,简明扼要地突出了韩愈诗在唐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特色。他力求新奇、注重气势,而且还把古文的词法、句法和章法引入到诗歌写作中,扩大了诗歌表现领域,一改大历以来的平庸之风。

【大师导读】

议论诗,是又别一调,以苍老胜,他人无此胆。

——朱彝尊《批韩诗》

·左迁①至蓝关②示侄孙湘○3

一封④朝奏九重天⑤,夕贬潮州○6路八千。

欲为圣明⑦除弊事⑧,肯将衰朽○9惜残年!

云横秦岭○10家何在?雪拥○11蓝关马不前。

知汝○12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13边。

【注释】

①左迁:贬官。古人以右迁为升,左迁为降。

②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

○3侄孙湘:韩湘,韩愈的侄子十二郎韩老成之子。

④一封:指《论佛骨表》。

⑤九重天:借指皇帝。

○6潮州:作“潮阳”,现在的广东省潮安县。

⑦圣明:指当朝。也写作“圣朝”。

⑧弊事:指迷信佛教之事。

○9衰朽:自谦之词。

○10秦岭:秦岭山脉,东起河南省陕县,西至甘肃省天水县。秦岭在蓝关之南。

○11拥:堆积

○12汝:你,指韩湘。韩湘得知韩愈出贬的消息,特到蓝关来相会,相从赴岭南。

○13瘴江边:古人以为岭南一带多瘴气,人遇瘴气易病。

【赏析】

唐朝的佛教盛行,唐宪宗在位时派专人把凤翔法门寺中的一块佛骨迎到长安,加以供奉。皇帝的这一举动引起了长安城中的一阵骚动,从王公贵族到市井小民,无一不疯狂追随,更有甚者弃下生业。韩愈见状作《论佛骨表》说这股风潮“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并劝谏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

没想到逆耳忠言,致使龙颜大怒,韩愈险些丧命。最后死罪虽免,活罪难逃,韩愈遭贬,匆忙上路,前往八千里之外的潮州。去时路上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首《左迁至蓝天关示侄孙湘》被“帖学四大家”之一的清代文人何焯称赞为“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特指诗歌的内容沉雄、情感的深厚;顿挫是指诗歌的形式,笔势纵横,出语谋篇极富变化。整体来看,韩愈此诗融合叙事、抒情、写景等多重手法,诗味浓郁,颇有杜甫的风格。

首联从叙事的角度,讲述自己受罪遭贬谪的经过。从“朝奏”到“夕贬”,极言事发突然。“路八千”虽然有虚指夸大的成分,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京师、潮州,一南一北,这个虚指其实并不为过。

颔联是明初衷、表忠心之语,说得言辞恳切,暗含好意不被采纳的愤慨。虽然他自己已经因言获罪,但是一句“肯将衰朽惜残年”颇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韩愈刚直不阿的形象立刻突显出来。

颈联写景。前句写云遮雾绕、峻岭屏蔽,截断归路,诗人思家情浓,却归家无望;后句陈述,大雪寒天,前路艰危,虽直写“马不前”,实则暗写自己前路难测。一句写回望,一句写前瞻,英雄失路之悲通过凝涩之景表现得力透纸背。

尾联化用《左传》中蹇叔哭师的名句“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人未死时,后事已经交代,其中沉痛自是不言而喻。

此诗第一联叙事,言简意赅;第二句抒情,高义英词;第三句写景,景中含情;第四句明白如话,平常中却有不平常的盎然诗意。通篇下来,起承转合顺畅自然,在艺术层面上,很能体现韩愈以文入诗的文学主张。

【大师导读】

昌黎文章气节,震烁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也。

——俞陛云

·早春呈①水部张十八员外②二首·其一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⑤一年春好处,⑥绝胜烟柳满皇都⑦。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此处代指工部。

③天街:东都洛阳城“定鼎门大街”,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七天”之一。

④酥(sū):一种类似黄油的乳制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⑤最是:正是。

⑥绝胜:远远超过

⑦皇都:洛阳城(唐朝东都)。

【赏析】

韩愈的这首小诗正如诗人精心点染的一幅早春小图,虽然没有簇锦繁花、杨柳堆烟,但是浅浅、淡淡的小雨朦胧、草色虚渺,反而有一种空处传神的空灵效果。

小诗取景于洛阳城内的“定鼎门大街”。这条街的路面宽阔,两边植有杨柳扶疏、桃李掩映。如果春意正浓时,此处自是一番艳丽、大气的景象。但是现在刚刚“早春”,杨柳桃李都未全展,虽然无缘盛景,但春雨笼罩的“天街”反而有一种静谧之美。

春雨必然是淅淅沥沥、细如牛毛的。首句中,想象奇特的诗人把它比作柔滑细腻的酥油,造句清新,比喻奇特,不仅突出了雨丝的细、雨势的小,连同诗人见到春雨的怜爱之情也表达得委婉含蓄。

次句紧承首句,写雨中的小草。本来早春时节,春草尚未丰茂丛生,加上雨雾蒙蒙,稀疏的草色更加若隐若现。高明的诗人用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制造了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效果,兼摄远近,淡淡清痕隐隐泛出,早春的娇羞之态尽收眼底。

三四句,诗人将春色满城的景色和浅淡早春的景色加倍对比,称赞后者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别出新意,令人叹绝。俗语有云“物以稀为贵”,在寒冬尚未走远之时,轻淡的绿色成为初醒大地唯一的装饰,和浓郁的蓊郁绿丛相比,这样的绿色反而更加让人欣喜。

诗人将这首诗赠与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在家族中排行十八,所以叫张十八)就像赠给他一幅淡雅朴素的画作,绘画者的体察景物之精细、刻画景物之超绝,将人们常见的自然美描绘得美不胜收。

【大师导读】

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

——黄叔灿《唐诗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