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26026700000012

第12章 带着智慧去工作,成为方法高手

既要早干,也要巧干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现代人的竞争环境:“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在人满为患的跑道上和拥挤的行业竞争通道中,怎样才能成为令人羡慕的领跑者呢?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甘于平庸的人并不能称得上对自己负责。只有把“早干”和“巧干”当成自己的工作标准,不断告诉自己“我能够做得更好”,这样才能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富裕起来。

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做事不能只停留在言语上,优秀的员工总是表现在他的行动上,而不是嘴上,只是抱怨则会让成功溜走。因此,职场中的我们,不要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工作中,一旦确定任务和目标,需要马上付诸行动。否则,机遇只能让你的犹豫不决中匆匆溜走,从而错失良机。即使喜欢一样东西,向往某一个目标,只看是不够的,心动不如行动,只靠空想是不可能成功的。快速的执行力才是通往成功的途径。

有个农夫购置了一块农田。可他发现在农田的中央有一块大石头。

“为什么不铲除它呢?”农夫问。

“哦,它太大了。”卖主为难地回答。

农夫二话没说,立即找来一根大铁棍,撬起石头的一端,意外地发现这块石头的厚度还不及一尺,农夫只花了一点点时间,就将石头搬离了农田。

“马上行动”应该成为你做事的态度。我们正处在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稍有迟疑,就可能使原来非常杰出的构想,变得一文不值。因此,今天想好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实行。

很多成功人士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之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是他们出类拔萃、真正成功的秘诀。什么事一旦决定,马上付诸实施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芬兰有句谚语:“宁可花一天好好思考,也不要用一周时间蛮干徒劳。”做事不应该只顾蛮干,而应学会巧干。

巧干说明能够摸清形势,慎重下手,巧用策略,即: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正如用钥匙开锁,摸清了锁的内部,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轻易打开锁。

回顾历史,鲜见有成就的人不顾效率地蛮干。能成大事者,大多是处变不惊,有策略有计划达到自己目标的人。这些人通常能够把握规律,抓住关键,集中力量到一点去突破,使事情事倍功半。

罗忠福在17岁时,被分配到贵州极为偏远的大山中工作。当时那里可以说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挑一担水要走几十里山路;有时,一个月都吃不上一口粮食,只靠仅有的瓜菜充饥。那时,许多人都安于现状,埋头苦干。罗忠福并不怕苦,却不甘心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被埋没在大山里,他要抗争,要抓住命运的机会,要为自己争出一个新的世界。

后来,他无意中看到城里有人以9角钱1斤的价格收购槐树子,不禁想起贵州的大山里到处是槐树,何不让农民们收集槐树子后,以3角1斤卖给自己,然后再出来卖。大山里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世世代代烂在山沟里的槐树子还能卖钱,纷纷进山去采集。罗忠福预备了一条大麻袋,每收满一袋树子,就利用回家的机会运进城里卖掉,时间一长,居然也积累了不少钱。

我们需要有闯劲的人,但并不是仅凭匹夫之勇蛮干硬闯。好力气也要有好头脑,勇气结合巧干,才能问鼎辉煌。

有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办事情其实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蛮干不如巧干。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工夫,则易走入死胡同,唯有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善于巧干的人,常常是老板青睐的对象。

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苦”与“巧”巧妙结合。正所谓“三分苦干,七分巧干”,“苦”在卖力,“巧”在灵活地寻找思路,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找到方法,“NO”也会变成“ON”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头大象路过一地,蚂蚁赶紧钻进土里,然后伸出一只脚,得意地和兔子说:“看我能把大象绊倒。”兔子劝说:“连我都不敢想的事,你就别浪费精力和时间了。”

蚂蚁能绊倒大象吗?不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会这样说。其实它是有可能的,只要蚂蚁找到方法,就能把大象绊倒。我们工作中会有很多问题,都会被兔子这种思想给覆盖、忽略。

只要找到方法,许多难题将会变成成功的有利条件,从而为我们创造更多可以脱颖而出的成功机会。因此在工作之中,我们一定要为困难去主动寻找方法,只有这样,成功才能最终属于你。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禁区,这是不能做的,那是不能想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被贴上了“NO”的标签,正如“蚂蚁不能绊倒大象”的思维时时牵绊着自己。然而,思路灵活的人则会向这一思维挑战,要改变工作的“不可能”,把“NO”变成“ON”。

当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做到”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不要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不断重复“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念头——这等于在预演失败。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香港的经济命脉都是由英资所控制。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一直由香港四大财团之一的怡和洋行(英资)所控制。

包玉刚经营船运20余载,深知码头的价值,所以他减船登陆的第一步就选择了九龙仓。包玉刚仅用80多天时间就控制了30%九龙仓股权,远远超过怡和洋行的20%。怡和在大惊失色之后组织反扑,他们在一个周五股市收盘之后,突然宣布将以空前优惠的价格收购九龙仓股份至49%。而此时,包玉刚正在巴黎出差。怡和把包玉刚推到这样的境地:如包玉刚准备反收购,就必须在周六、周日银行休假日内,筹集20多亿港元现金——这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周一上午开盘,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战打响,但不到一小时战斗便结束了。证券商报价23亿港元,包玉刚当即开出一张23亿港元的巨额支票。怡和面对包氏雷霆万钧、排山倒海般的收购攻势毫无还手之力。至此,包玉刚持九龙仓49%的股权,稳获控股地位,一跃成为九龙仓首任华人主席。

那么,包玉刚又是如何创造奇迹,在周末两日内筹到20多亿港元现金的呢?包玉刚先后联系了9家金融机构,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全力支持,特别是香港华美银行,就在周一上午展开收购时,还给包玉刚送来信函,允诺可为他提供1亿美金的贷款,同时无须担保。

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懂得,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被贷方提供等值抵押物或担保。为何不止一家银行肯为包玉刚打破银行惯例而提供巨额贷款呢?有专家在研究后认为,包氏主要运用了他的“个人无形资产”,即在几十年商海沉浮中建立起来的影响力、经营能力、预见能力和商业信誉——这本身又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创新”。

面对困难,只要你勇于尝试,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那么,“NO”也能变成“ON”。

面对困难,当你认为某项任务不可能完成时,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找出种种完不成的理由。但是,当你相信这项任务确实可以完成时,你的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种方法。不管你的面前横亘着什么,只要你无所畏惧,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你就能把“NO”变成“ON”。

人生中许多事情其实我们都能做到,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我们如果能够坚持前进,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再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

有时候,我们以往的失败经历常常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羁绊。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心理制约,即使缺乏经验,一样也可以依靠创新取得良好的业绩。

被誉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在1985年时还是个小护士,在IBM来面试。经过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面试进行得也很顺利。最后,主考官问她:“你会不会打字?”

“会!”吴士宏条件反射般地说。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数字,吴士宏马上承诺说可以。她环顾四周,发现考场并没有打字机,果然考官说下次再考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飞也似的跑了出去,找亲友借了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个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但她竟奇迹般的达到了考官说的那个专业水准。过了好几个月她才还清了那笔债务,但公司也一直没考过她的打字功夫。

在困难面前不要轻易给自己寻找借口,必须要树立“我相信自己能行”这种信念。当然,我们并不建议你从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个字剪掉,而是建议你要从你的心志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态度中去掉它。抛弃它,不再为它提供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地抛开,而用“可能”来代替它。

无论你现在是否微小得像只“蚂蚁”,只要你善于寻找新思路,总会找到方法绊倒“大象”。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用智慧去工作,你可以将问题变成创新的机会、突破的机会、创造奇迹的机会。

我们曾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的是,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绝大部分“拾荒者”一天东奔西跑,也挣不了几个钱,日子久了,他们觉得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可“收破烂”的王洪怀却爱想一些问题,显得不够本分。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呢?

于是,他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

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元至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1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于是,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的拾荒人散发。

仅仅半个月,他就回收了13万个废易拉罐,足足两吨半。

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们,卸完货仍然又去拾他们的破烂,而王洪怀则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

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3年内,他赚了270多万元。

若要使自己卓然于众人之列,就要比别人更懂得多角度思考问题,懂得从看似普通的事物中看出不寻常,懂得想前人所不敢想,一句话:开辟新路。只有这样,才能比别人站得更高,比别人走得更快。

成功者都是善于开辟新路的优秀之人,他们的成绩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思路所能产生的作用和能量。

无论你承认与否,当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无法创新,就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这类员工是最容易被企业抛弃的。凡事主动寻找方法创新的员工,都是能够主动创新的员工,也就是跑得最快的员工。

只有善于开辟新路的员工,才能够成为企业中最受欢迎的金牌员工。优秀的员工总是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要创新、要找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才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才能奠定自己不败的职场地位。

与团队共成长,在团队中成功

一位哲人说过:我手上有一个苹果,你手上也有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那两种思想交换后就不再是一种思想了。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聪明人”在拼命地工作,然而他们的工作业绩却不十分出彩。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这些“聪明人”也觉得十分奇怪。也许下面这个小故事能让他们找到答案:

有个人在临终前遇到接他去天堂的天使,他向天使要求道:“我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你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

于是,这个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

“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呀!”这个人很疑惑地问天使。“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儿,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

“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他们同样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喂他们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是,天堂里的人都不是独善其身,各顾各地行动,每个人都将所有人能吃到饭作为自己的责任,否则就把自己打入“吃不到饭”的地狱。

假如人人都独自工作,不和团队合作,那我们的力量将是非常薄弱的,如果我们和团队手连手、肩并肩,那么我们将会能取得个人无法获得的成功,所以和团队一起发展至关重要。

一加一等于二,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算术题,但是用在人与人的团结合作上,所创造的业绩就不再是一加一等于二了,而可能是一加一等于三、等于四、等于五……

一个人即使聪明如天才,也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的任务,战胜所有的困难,解决所有的问题。

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效的社会智慧。那些懂得团结、协作,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在团队中汲取智慧和经验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

二战时期,在德国柏林东南一座战俘营里,为了逃脱纳粹的魔爪,250多名战俘准备越狱。要在纳粹的严密控制之下实施越狱计划,要求战俘们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才能确保成功。

这件事非常复杂。首先要挖地道,而挖地道和隐藏地道则极为困难。战俘们一起设计地道,动工挖土,拆下床板木条支撑地道。处理新鲜泥土的方式更令人惊叹,他们用自制的风箱给地道通风吹干泥土。他们制作了在坑道运土的轨道和手推车,在狭窄的坑道里铺上了照明电线。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之多令人难以置信,3000张床板、1250根木条、2100个篮子、71张长桌子、3180把刀、60把铁锹、700英尺绳子、2000英尺电线,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为了搞到这些东西,他们绞尽了脑汁。此外,每个人还需要普通的衣服、纳粹通行证和身份证以及地图、指南针及干粮等一切可以用得上的东西。担任此项任务的战俘不断弄来任何可能有用的东西,其他人则有步骤、坚持不懈地贿赂甚至讹诈看守。

这里分工明确。做裁缝,做铁匠,当扒手,伪造证件,他们日复一日地秘密工作,甚至组织了一些掩护队,吸引德国哨兵的注意力。

此外,他们还要负责“安全问题”,德国人雇佣了许多秘密看守,混入战俘营,专门防止越狱,“安全队”监视每个秘密看守,一有看守接近,就悄悄地发信号给其他战俘、岗哨和工程队员。

由于众人的密切协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竟然躲过了纳粹的严密监视,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切。

诗人华兹华斯说得好:“个人的独立性和依赖性,一个人的依靠性和自立性——这两个东西,看似自相矛盾,但必然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不是孤立的,而是活在群体中的。我们的一生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可以说随着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竞争更加激烈,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的。我们不否认一个人是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如果把你的能力与别人的能力结合起来,那就会取得更大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与团队共同成长,这是一种大智慧。我们要知道,团队的成功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成长,也是团队的发展!

少点小聪明,多点大智慧

要解决问题,固然需要聪明,但更需要大智慧。有的人自认为聪明,结果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轻则丧失机会,重则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为他们所谓的聪明,往往是打败自己的武器!而有些人看来很“傻”的人,偏偏拥有人生最大的智慧,创造出很大的成功。

智商重要,德商更重要;做事做到位,做人别越位……把握了这些理念,你就能渐渐完成从“小聪明”到“大智慧”的质变。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傻瓜和聪明的人都是同样没有危险的,危险的是半傻不傻和半聪明不聪明的人。”

“半傻不傻和半聪明不聪明的人”其实就是指那些耍小聪明的人。聪明是件好事,可是聪明过了头,耍小聪明,未必是件好事。世界是无限的,而人类的聪明却是有限的。有些人属于假聪明,却并不自知,其结果可想而知。

曾经有一个很优秀的年轻人到微软去应聘,他与时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复一见面,就说:“我到这里来还给你带了个见面礼。”

“是什么东西?”

“是我在以前公司开发的一个新软件。”

结果,就是因为这句话,李开复就决定不聘用他了。

原因在哪里?在李开复看来,今天他可以为个人利益出卖以前的公司,以后他会不会也带走微软的东西?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录用。可见,光靠聪明是不够的,品质往往更重要。

在职场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很多人智商很高,很聪明,但他们喜欢耍小聪明。他们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仅在工作中会想办法、有办法,而且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也懂得坚守应有的道德底线,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避免摔不必要的跟斗。

技巧是成功的手段,而投机取巧只是在注定失败的工作中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而已,两者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不言而喻。

一对夫妻开了家烧酒店。丈夫是个老实人,为人真诚、热情,烧制的酒也好,人称“小茅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酒店生意兴隆,常常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丈夫决定外出购买设备。临行前,他把酒店的事都交给了妻子。几天后,丈夫归来,妻子说:“我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诀。这几天我赚的钱比过去一个月挣的还多。秘诀就是,我在酒里兑了水。”丈夫给了妻子一记重重的耳光,他知道妻子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酒里兑水”的事情被顾客发现后,酒店的生意日渐冷清,最后不得不关门停业了。

就是那些身边所谓的“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格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会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有些人本来有才华与能力,很有前途,但是由于没有养成踏实求实的好习惯,工作中自然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一个人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品格就会大打折扣,因而使他在做事做人方面表现出不够忠实的一面。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智慧、一种路径、一种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后就可以投机取巧、偷工减料,要解决好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还应当下苦功夫、笨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