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26030100000031

第31章 做谎言终结者(2)

2.眼睛左右迅速运动的人可能在快速思考

一个人出现眼睛左右迅速运动的情况时,我们不能理解为这个人一会儿在回忆过去,一会儿在想象未来,他可能正在进行快速忙碌的思考。辩论赛上的辩手,他们的眼球就是这样运动的。此外,当一个人处于紧张、不安或者心怀警戒的时候,其眼球也会左右快速运动。这是因为他希望扩大自己的视野,将眼前的形势把握住,试图稳定自己的心情。

3.眼睛解读线索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专家总结了大多数人的眼睛运动方式,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许多例外情况。例如,惯用左手的人眼睛转动的方向可能正好相反,往左上方看不是回忆而是编造谎言的表现。为了确保判断的准确,可以先提一些试探性的问题,找准对方眼睛转动的规律。例如,你可以先问对方:“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关于想象的问题,仔细观察可以确定他在创建想象时眼睛转动的方向,然后就可以进行正确的判断了。

目光坚定不一定是诚实的表现

人们往往认为,当一个人说谎时,他会因为心虚而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而是将视线移向一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此认定,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谈话时只要他敢于直视对方的眼睛,他就一定没有撒谎呢?先暂不回答这个问题,一起来看心理学家的一个实验。心理学家把参加实验的人员分为甲乙两组,并让甲组的人对乙组的人撒谎,同时,心理学家还要求甲组中85%的人在撒谎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随后,心理学家把甲乙两组人员的交谈过程进行了拍摄。拍摄完毕后,心理学家来到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你能识别哪些人在撒谎吗”的谈话节目。让台下观众看完录像后,心理学家便开始让他们识别哪些人在撒谎,并让他们说明各自的理由。结果发现,很多观众都中了心理学家的“圈套”。在那些在撒谎时注视对方眼睛的“骗子”中,有95%的人没有被观众识破,他们认为那些“骗子”在实话实说。因为“骗子”们在说话时敢于注视对方的眼睛。而在那些事先没有被心理学家叮嘱过在撒谎时要注视对方眼神的“骗子”中,有80%的人都被观众识破了。可见,“注视对方的眼睛”正是说谎者用来伪装的有力道具之一。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回答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了。长久以来,变幻莫测的眼神、频繁地眨眼、不敢对视,都被认为是说谎的信号。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是由于大多数人都这么想,所以很多人在说谎时就利用了这种心理,故意盯着对方的眼睛,显得那么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以此表明自己没有撒谎。视线的转移确实会显露出一个人的情感状态,例如悲伤时,我们的眼睛会向下看,羞愧时,我们会低下头,如果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则会直接把视线从对方身上移开。但说谎的人绝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害怕被你看穿。

说谎者的骗术固然高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破绽,因为这种刻意的盯和自然的凝视眼神是不同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凝视很不自然。

一整天,男朋友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张丽丽很着急。第二天见面时,张丽丽装作很随意地问男朋友,昨天是怎么了,一整天都关机?男朋友为了掩盖自己的紧张,认真地看着张丽丽说:“哦,昨天手机没电了就自动关机了,我还不知道呢,晚上想给你打电话才发现的。”男朋友说话时一直看着自己的眼睛,一副坦诚认真的样子,可张丽丽还是觉察到了异样。

如果两个人在进行正常的交谈,的确会有频繁的眼神交流,特别是非常专注、相谈甚欢的情况下,眼神交流的频率会增加。但正常情况下,一方把视线放在另一方身上的时间平均每次只有3秒钟,而两个人真正四目交接的时间长度平均每次只有一秒钟,只有深情对望的情侣才会超过5秒。因此,如果对方用力地看着你的眼睛,刻意延长和你对望的时间超过5秒钟,那就是他企图掩盖谎言的表现,这个时候说的话,100%不能信。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尤其是陌生人)和你对视的时间占了你们交流总时间的一半以上,你就应该注意了。因为这往往包含这样三层意思:

1.他可能在向你撒谎,他之所以长时间和你进行眼神交流,就是想制造一种假象,让你觉得他说的全是实话。

2.他可能对你有所企图,比如想从你那儿知道某个消息或是确认某件事情,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采用此种方式来暗示你告诉他。

3.他对你充满敌意,很有可能是在向你挑战。

记忆力越惊人,越有可能在说谎

1994年,英国广播公司的王牌科技类节目《明日世界》直播了英国广播公司著名主持人罗宾·代伊爵士同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两段对话。这两段对话的内容一段是事实,一段是谎言。播出目的是与观众互动,让观众判断孰真孰假。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段对话。

对话一

怀斯曼:罗宾爵士,您好,请问您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

罗宾爵士:是《乱世佳人》。

怀斯曼:这部电影为什么能成为您最喜欢的电影呢?

罗宾爵士:这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演员都非常了不起,男主角是克拉克·盖博,女主角是费雯丽。影片非常感人。

怀斯曼:那么您最喜欢哪位演员呢?

罗宾爵士:哦,盖博。

怀斯曼:那您记得这部电影您看了几遍吗?

罗宾爵士:嗯……(停顿)我看了大概有6遍吧。

怀斯曼:您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间吗?

罗宾爵士:电影刚刚上映的时候,我记得是1939年。

对话二

怀斯曼:罗宾爵士,您好,请问您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

罗宾爵士:嗯……(停顿)应该是《热情似火》。

怀斯曼:这部电影为什么能成为您最喜欢的电影呢?

罗宾爵士:哈哈,我每次看这部片子都觉得很有趣,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我对这部电影是越看越喜欢。

怀斯曼:那么您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呢?

罗宾爵士:嗯,我想是托尼·柯蒂斯,他在影片里帅呆了。(短暂停顿)而且他很聪明,他模仿加里·格兰特简直出神入化。电影里,他试图抵挡玛丽莲·梦露的诱惑,可他采取的方式实在太搞笑了。

怀斯曼:您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间吗?

罗宾爵士:电影刚上映的时候,但具体是哪年我就不记得了。

电视台的投票通道显示,参与此次判断的观众中,有52%认为第一段对话中罗宾爵士的回答是谎言,事实证明,多数人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在后续采访中,罗宾爵士坦言《乱世佳人》是自己最不喜欢的电影之一。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两段对话有什么不同。

首先,对电影的描述上。第一段对话中,罗宾爵士对电影《乱世佳人》只是泛泛而谈,表达方式也比较官方,他仅仅一次提及了自己的感受(影片非常感人)。而当他谈及电影《热情似火》的时候,能够明显感受到他的语言充满激情,还对电影里面的细节进行了描述。并且多次提到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代词的使用上。在第一段对话中,“我”这个词出现了两遍,而第二段对话中,“我”则出现了5次以上。分析对方说话中使用的人称代词就能准确地明白他的内心想法。例如,当一个人在陈述过程中多用“我”或“我们”时,说明他对自己讲述的内容很有把握,很自信。当一个人对陈述的事件不肯定时,他会下意识地避免提到自己。

另外,记忆力问题。在两段对话中,罗宾爵士只有在第二段对话中坦然承认自己不记得了。说谎者事先知道将要面临询问,精心编造好一套说辞,会把每个小细节都清晰地记下来。显然,在第一段对话中,罗宾爵士就是一位记忆专家。每个人的记忆力都是有限的,人们往往只会记住自己印象深刻以及刻意记住的东西,如果你发现对方对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事物记忆尤深的话,那你就要小心了。

说谎者的声音变化

人们说话时,不仅说话的内容在传达信息,说话的声音也能表达含义。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说什么,但很难控制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在情绪紧张的状态下,即使能够毫不费力地控制措辞,也很难掩饰自己声音的变化。情绪会影响我们说话的音调、音质、音量、音速,等等。例如,人们生气时,说话声音会变大、语速加快,音调提高。而当人们情绪低落时,说话比平时更慢、而且声音低沉、音量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说谎者的声音变化。

1.说谎者的音调变化

人们在说谎时声音会变高,而且声调平平、缺乏抑扬顿挫,这是因为说谎者的声带像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一样,因压力而紧绷,所以音调变高,带有欺骗性质的陈述不会像发自内心的坚定观点那样带有抑扬顿挫,而是缺乏变化的、平淡无味的声调。

说谎者的情绪差别也会导致不同的声调变化。有研究发现,当说谎者觉得自己有罪时,声音会变得像愤怒的时候一样,更快、更高、更大声;当说谎者觉得非常羞愧时,声音会变得像忧伤的时候一样,更慢、更低、更平缓。

2.说谎者的语速变化

通过语速也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平时少言寡语的人突然做作地高谈阔论起来,我们就可以据此推测这个人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平时快人快语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我们就可以据此推测这个人很可能想要回避正在谈论的话题,或者对谈话对象怀有敌意和不满之情。回答问题的速度也是重要的线索,特别是关于价值观和信仰方面的问题,作答并不需要时间考虑,但是如何回答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说谎的人需要较长的时间考虑之后才会说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答案。同样,反应的速度过快也很蹊跷,就好像是事先准备好了答案等着你问他,如果他平时说话慢吞吞的,却突然不假思索地给出一个答案,那么这个说法绝对不可信。

3.说谎者的典型语言特点

除了声音的变化和语速之外,人们在说谎时还会有其他一些典型的语言特点。例如在谈话中停顿的时间过长或过于频繁,会延长用来停顿的语气词,如“嗯……”“哦……”,说谎者利用停顿的时间来想好下一步应该怎么说,或者直接因为紧张而变得结结巴巴。

根据有关研究,人们说谎时流露出的各种信号的发生率,如下所示:

(1)过多地说些拖延时间的词汇,比如“啊”,“那”等词占到40%。

(2)转换话题率为25%,比如,“因为临时有事情,那天去不了。”

(3)语言反复率为20%,例如,“本周的星期天吗?星期天要加班?”

(4)口吃现象为9%,例如,“什、什么?”

(5)省略讲话内容,欲言又止占5%。

(6)说些摸不着头脑的话。

(7)说话内容自相矛盾。

(8)偷换概念。

以上信号中,如果在对方讲话时有好几处得以验证的话,那就表明他是在说谎或者是有难言之隐。当然,这只是研究得出的概率统计,仅供大家参考。

总的来说,声音变化是判断一个人说谎与否的重要线索,当我们听别人说什么的时候,也要留心他是如何说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识别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