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致儿家书
26031800000031

第31章 :1752年(2)

我真的希望法国剧院同英国剧院订立一个约定,双方都要作出妥协。英国剧院应放弃臭名昭著的不顾大局:大屠杀、肢刑架、死尸、骷髅……都陈列在舞台上,这类场面屡见不鲜。法国剧院应多一些动作,少一些朗诵,也不要为了硬凑一个结局,把乱七八糟的事情凑到一起,几乎到了实在无此可能的地步。英国剧院应当约束诗人过于放肆;法国剧院应允许诗人自由发挥。法国诗人是他们国家的悲惨奴隶(姑且大胆地这么说吧);而英国诗人则是最喧哗的人物。经过这样的调整,观众也许既可以不致听那些长篇独白而昏昏欲睡,也不致于见到那些野蛮道具而心惊肉跳。在时间方面也应加以协调,整个事件偶而可延长至三或四天,地点应在同一条街上或同一个城市,最好是二十四小时内在同一个房间里发生的事情。

依我看来,法国戏剧应多一些鲜明的思想与鲜活的形象,尽管,我承认,让一个英雄或一位公主用半个钟头的独白来大讲那些悲哀、恩爱、愤怒的事情,是不自然的,然而,他们必须这么演,否则就演不成一出悲剧。悲剧应当是合情合理的,但观众仍须有一点自我欺骗的思想准备。

悲剧必须高出生活,否则便不能感动观众。以自然状态来说,感情再强烈,也是默不作声的;而在悲剧中,角色必须把感情说出来,并须用一种体面的姿态来说。由于台词都写成诗体,而不幸的是,法语却不便于押韵。

喜剧就另当别论了。喜剧应当符合生活真实,不应夸大。每一个角色都应在台上说话,所说的话应合情合理,合乎当时当地的环境。为此,我不能容忍在喜剧中的说白押韵,除非是一个疯诗人在那里说疯话。

至于歌剧,我实在不敢恭维。我把歌剧看作是一场梦幻幕景,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拿来骗得耳目的快感而已。在我看来,台上的唱歌、吟诗、英雄、美人、道学先生,就同山丘、树木、小鸟、野兽一样,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跳村舞,无止无休地直到吹响奥菲士[179]的里拉[180]。我每次去看歌剧,就把见识与理智随同半个几尼[181]留在了大门外,只把眼睛、耳朵带进大厅去。

(四)一场关于“完美”的谈话

1752年2月20日(旧辑),伦敦

不论什么体系,宗教也好,政府也好,道德也好,“完美”是一个经常提到的目标,尽管也许永远也达不到,至少,截至目前,还无人达到。然而,那些以此为目标去努力追求的人,总比那些绝望、玩忽、懒散、放弃进步机会的人,无疑将更接近“完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样:以追求完美为目标的人,比起那些只知依赖不知奋斗的人更接近完美得多,那些人往往对自己说:“没有人能做到完美,完美是达不到的,想要完美只能是幻想;我做得不比别人差,我干吗要费力气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

我十分确信我无需向你指出这种想法(如果也配称作“想法”的话)的谬误。有这种想法,将使我们放弃努力,停止前进。相反,一个有见识、有精神的人会鼓励自己:尽管完美的顶点可能达不到(考虑到人的天生缺陷),但是,我仍关注、仍要努力,尽可能地接近完美。我将每日前进一步,最后终将到达,至少,我有自信,不会相隔很远。许多蠢人在谈到你的时候对我说:“什么!你想要他完美?”我回答他们:“为什么不呢?这对他、对我,又有什么害处呢?”他们说:“噢,可是那是不可能的。”我回答说:“这我倒不能肯定,完美是个抽象的词,我也承认不能做到绝对的完美,但是,通常大家所说的做个完美的人,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不仅如此,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他们接着说:“他有一个聪明脑袋,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每天还会增长新的知识,你还要求他怎样呢?”我说:“我希望他各个方面增辉生色,更趋完美,这对他的脑袋、他的心灵、他的知识有什么害处呢?让他具有最优美的仪容、最高雅的气派、最得体的举止谈吐,又有什么坏处呢?”他们说“可是,像他现在的为人,认识他的人都喜欢他,还要怎样呢?”我说“听到这样的话很高兴,可是我要让他在人们还不认识他的时候就喜欢他,在认识他之后更爱他。我要让他一张口、一说话,人们就想认识他、就打算喜爱他。”他们说“你可是太过精心、太过要强了,把那么大的精力花在效果很小的事情上。”我反驳说:“你们不大了解人的本性,才把那些品质看作是小事情。宁可他在文法上、在历史知识上、在哲学等等问题上出一点错误,我也不愿他在举止谈吐上出一点毛病。”他们说:“可是,要考虑到,他还很年轻,到时候,那些品质都会好起来的。”我说:“但愿如此,不过,这些品质必须当他年轻时学好,否则一辈子也好不了。”他们说:“得啦,得啦!放心好啦!他一定会学得很好的,你一定会有足够理由为他自豪的。”我说:“我希望、我相信他会学好,但我想让他更好。我的确很喜欢他,我愿他更好,更值得我骄傲。我希望他既有份量,又有光泽。你们知道有人能把这些才能都结合起来的吗?是的,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博林布罗克勋爵正是这样的人:他既彬彬有礼,具有朝臣所应有的高雅仪态,又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位纯正的政治家。我希望我的儿子以他为榜样。”

跟你实说了吧,以上的争论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是昨天哈维夫人同我谈到你的时候发生的,我几乎原字原句地写下来了。我把结论交到你的手中,让你的良好见识去做出结论吧,并在得出结论以后切实付诸实行。

我从报纸获悉,巴黎的议会未支持医院的资金补助。国王对红衣主教已不抱希望,他把医院置于大法院的管理与指导之下。你应趁此对法国大法院“Grand Conseil”的体制加以研究。你应去了解它的人员组成,它的裁判管辖范围,是否容许上诉,以及其他细节。法国还另有三座或四座法院,应了解它们的体制与管辖对象。我敢说,你对它们已有了解;如果还未了解,应不失时机抓紧了解。正如我已对你讲了多次,这类事情最好去找法国的团体询问,找英国人谈是不会有结果的。

你在巴黎逗留的日子不多了,要很好地利用时间,只要可能,就不再虚度一个小时。要广交朋友,尽量充实你的知识,甚至可以到了其他地方也能回答有关法国的许多问题。

名言佳句英汉对照

In all systems whatsoever, whether of religion, government, morals, etc.,perfection is the object always proposed, though possibly unattainable;hitherto, at least, certainly unattained. However, those who aim carefully at the mark itself, will unquestionably come nearer it, than those who from despair, negligence, or indolence, leave to chance the work of skill.

不论什么体系,宗教也好,政府也好,道德也好,“完美”是一个经常提到的目标,尽管也许永远也达不到,至少,截至目前,还无人达到。然而,那些以此为目标去努力追求的人,总比那些绝望、玩忽、懒散、放弃进步机会的人,无疑将更接近“完美”。

(五)应读经典作品的原著

1752年3月2日(旧辑),伦敦

我亲爱的朋友,阿里奥斯托[182]你读到哪里了?或者说,你有没有读完那些真实与谎言最巧妙的结合,那些骑士、侠客、魔术师等等既严肃又夸张的传奇?我不敢肯定荷马[183]是否是虚构大师,他远远超过了阿里奥斯托。没有比阿尔喀诺俄斯[184]这个人物与他的宫殿的描写更吸引人、更能满足感官的了。还有什么比到月宫中去寻找奥兰多失去的智慧更夸张得如此巧妙的了?所有这些都值得你关注,不仅诗写得美,而且它们是许多现代的故事、小说、寓言、浪漫作品的源泉。例如奥维德[185]的《变形记》就是一部优秀的古典作品。此外,你能读这部作品,掌握意大利文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你再读读塔索[186]的《耶路撒冷》,薄伽丘[187]的《十日谈》,此后便大有好处。依我看来,你能读这三位作家的作品,你就会读懂所有值得一读的意大利文学作品,尽管意大利人听我这么说,会火冒三丈的。

一位绅士应能阅读一些古典著作的原著,例如:法国的布瓦洛[188]、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等;英国的弥尔顿、德莱顿、蒲柏[189]、斯威夫特等等;意大利则有上述一位作家;德国作家你想到了谁?我不敢确定,事实上,我自己也不大清楚。此类作品有益于启迪心智与想象力,也是优秀群体中常常谈到的话题。

在你的全部教育中,我决不认为学会几种语言是无足轻重的事。你不能相信译本,你应去读原著。这样你就可以轻松自如地用外语同外国人交谈了。在事业中,往往用对了词句就会产生力量,带来好处。在交谈时,用词是否恰当,效果便有显著不同。你现在已学会四种语言,我希望你学得更正确、更准确、更优雅。

(六)学问的重中之重

1752年3月16日(旧辑),伦敦

所有学习中之最重要最有用的学习——学习世界,你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你觉得已获得若干知识了么?你的日常经历是否会立刻增长你对世界的了解?你也许会问我,自己如何来判断了解世事的多或少。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确实可行的办法。你可以检测一下:两年前你对世事的看法,现在有无改变?这是有无进步的可靠标志。我自己在年轻时,常常得出错误的观点,以为只要有雄心壮志,任何事情都可以办得成;以为技艺是无用的;以为谦恭与随机应变是优柔寡断与懦弱的表现。这种误解导致不策略、不得体、不文雅。蠢人不会一辈子受骗的,大凡有一点生活经验,并加以思考,便不难醒悟。当他们对自己有了认识之后,发现最朴素的理智便能使他们摆脱心灵与感情的桎梏,于是,他们自己就成了征服者而不再是被征服者。你有无发现:各色各样的谄媚都可以征服每一个女人,而这一种或那一种谄媚也可以征服每一个男人?你有无发现:各种各样的小事情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灵,而从整体来说,对心灵的提高仍然有益?如果你已发现这些道理,那么,你已有了进步。一个人只需略懂世事便能认出神采飞扬、光芒四射的大人物,不过,那样的人物是很少的,他们本身就能放出火花;可是,要区分开几乎肉眼看不清的阴影,区别从德行到恶行的微妙差异,从聪明到愚蠢的微妙差异,从坚强到软弱的微妙差异(这些不同性格通常都是合组在一起的),那就要求具有扎实的经验、大量的观察与仔细的关注。在同一类人中,大多数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由于每个人的本质不同,便有成功与不成功的不同结果。熟谙世事的人知道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他会分析他诉求的人物的性格,调整自己的举止谈吐以便适应对方。但是,那种所谓只有普通常识的人,做事情往往一厢情愿、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往往找错时间,找错地点,莽莽撞撞,不看路标,结果摔到在地,满嘴啃泥。在平常的社交往来中,每一个有常识的人,总懂得一些基本的规矩——“待人接物ABC”(礼节初阶);他不打算得罪人,甚至还希望取悦于人;如果他有一定的优点,他就会被优秀的团体接纳或勉强接纳。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尽管他受到接纳,但并未受到热切的邀请;尽管他并未得罪人,但也未受人喜爱。就像大国周围的一些中立的小国家,别人不惧怕它们也不去讨好它们,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受到大国的攻击,其实同利害冲突也并无关系。这是最卑劣的行径!

学问来自读书,但更重要得多的学问——有关现实世界的知识,只能来自读“人”而不是读“书”,并且要研读各种各样的“版本”。各种语言文字中,有许多词汇通常被认为是同义字,其实,用心学习语言文字的人们知道,世上并不存在同义字,所谓的同义字都有一些微小的或明显的差别。人也一样,乍看起来都一样,其实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要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只有深入到不同的群体中去,那是惟一的“学校”。

如果今年要选举罗马皇帝,你当然要观察整个选举过程。不过,所有的外国人都会受到排斥,只允许某些国家的使节参与。我已为你最终找好一个地方——英国派出的观礼大使的套房,这位大使将为此事前往法兰克福或其他举行选举活动的地方。这样,你不仅能见到选举活动,而且可以获得全部知识。这将是一场竞争,在一些选帝侯之间你争我夺,还有一些帝国的小国君主则将提出异议。如果这也算一场选举的话,依我看来,也只不过是对罗马帝国过去历史的一种回忆而已,拔出来的已不再是剑而是笔,流淌的已不再是鲜血而是墨水,用笔与墨水就足以应付这场争夺。

名言佳句英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