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生谁死
2609200000028

第28章 刘强东的京东:做中国的亚马逊 (1)

或许在未来某天,曾经书店里顾客熙熙攘攘的情景将不复存在。按照近几年的趋势,实体书店的消亡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来消费,图书只是其中之一,只是相比于其他的商品,它所受到的冲击更大而已。

正是因为网上书店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将触角伸向这一全新的文化商业领域。毕竟不论何时,阅读始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因而其中蕴含的商机显而易见。

在这个互联网愈发紧密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时代,阅读从未如此地多元化。这也给图书市场带来了无数的新变化。当人们不再满足于卓越和当当两大巨头继续把持这个庞大的网上图书销售市场时,新的竞争者便纷纷进入抢滩。从百货起家的京东商城便是最积极的挑战者。刘强东正以他独有的方式实现自己打造中国亚马逊的理想,而腾讯以及为数众多的中小书商,甚至从实体书店抽身而来的人,都在让国内的网络图书销售现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2004年销售额为1000万,2007年过亿,达3.6亿;2010年过百亿,达102亿;至2013年,准备突破千亿规模——京东商城这样的“野蛮生长”,着实惊艳!

不管是2010年在图书网售领域与当当拼了一下价格战,还是今年在又一波融资中纳入15亿美元,京东商城在B2C领域已经渐展宏图了。B2C渐渐展开的混战局面,以及京东的成长逻辑,让人聚焦于京东这个企业,以及这个行业的未来。

在过去的几年中,京东商城遇到无数次品牌厂商或代理商的抗议、打压和封杀,原因很简单,品牌厂商担心京东的低价冲击它既有的渠道价格体系,而对传统渠道商而言,京东的出现甚至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存。

2008年11月14日,IT企业明基对外发布了一份声明,反对“个别企业以3099元的非正常低价销售BenQ投影机产品”。尽管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不法分子”就是指京东商城。京东的价格究竟有多低?以此次涉及的BenQ MP512投影仪为例,当时的市场报价为3999元,实际成交价也保持在3600元以上,而京东的价格仅为3099元,便宜了至少500元,这种价格优势对于消费者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对传统渠道商则是致命的杀伤力。

在明基发布公告之后,京东毫不示弱。比如立即将BenQ MP512投影仪价格降至2999元,最低甚至降到2873元。2009年3月6日,一位用户在京东上对这款产品上评论说,“我南京珠江路的朋友,调货都比这个贵,价格很实在,赞一个!因为这个,我开始喜欢京东商城了。”可以想象,明基看了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我们也会不断给企业打电话,说你堵了半年价格反而更低了,为什么?刚开始人家不愿意理,但半年之后发现堵不住货源,我的价格会更低,确实是焦头烂额,那只能合作,但合作之后往往都觉得很好,就越来越紧密了,其实大部分产品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说。

2008年以后,与京东合作的IT企业越来越多,到2009年,近80%的主流IT品牌厂商都已经和京东直接展开合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

2007年英特尔CPU在京东的月销量不过几十颗,最高也不过138颗,对于全球电脑处理器的霸主而言,这样的数量几乎是九牛一毛,但是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居然亲自拜访了京东公司,并主动提出战略合作。

“英特尔公司确实是一个很牛的公司,公司这么大,但是对市场的灵敏度依然非常高,它知道网络销售模式将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渠道,所以现在就开始来培育,五年、十年都没关系,但关键是五年十年之后,我们卖CPU肯定会努力推英特尔”。刘强东对英特尔的远见赞不绝口,当然,夸英特尔其实就是在夸京东自己。

中国的家电行业早已是个微利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1%,苏宁国美这样的家电连锁渠道已经处于很强势的地位,所有品牌都要交进场费、装修费、促销费甚至过节费等各种费用,而且给厂商的返款周期往往长达3个月,家电企业叫苦不迭却无可奈何,而京东完全不需要交任何费用,且返款周期只有20天,家电厂商怎能不怦然心动?京东由此顺利地拓展到了家电领域。

“我有这么多终端用户,而且以每年3倍多速度增长,有用户就有销量,就不愁找不到供货商。我们的低价虽然对传统渠道有冲击,但他们也有出货量的压力,因为有量才有返点,所以只要能卖掉,有时候他们不赚钱都愿意给我供货。”刘强东十分了解传统渠道的江湖规则。

做美国的亚马逊,一直是刘强东心底的一个情结。

他研究过很长时间关于亚马逊的年报和资料,起初他百思不得其解,贝索斯将那么多钱用到哪里去了,直到京东商城遭遇第一次物流瓶颈,刘强东才意识到,需要在物流上重金投入才能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京东原先只通过邮局邮寄货物,之后才开始与圆通等快递公司合作。但到了2007年6月,京东的日订单量超过3000个,第三方快递公司的时效性和服务品质又成为了新的瓶颈。2007年8月,京东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立了自己的配送队伍,其余地方继续采用第三方快递。

2009年春节,是刘强东创立京东商城以来过得最艰难的一个春节——2008年底以来京东商城订单暴增,远远超出了物流的配送能力,这使得大量订单延误。那段时间,刘强东正和京东商城的高管们轮流去库房加班,给物流人员当帮手,做打包、拣货等重活儿,每次都工作到夜晚12点。花了好几个月时间,京东商城通过招人、扩大仓储物流,渐渐缓解了物流压力。

这次遭遇之后,京东的配送再次升级,成立全资快递子公司,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而自建物流平台,也是京东商城构建稳定的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国美、苏宁销售额已突破千亿,相较而言,京东商城在后台采购时还难像国美和苏宁一样通过规模优势去打动供应商拿到好价钱。何况在消费电子和家电行业,渠道商的毛利在3%~5%之间,没有规模优势,进货成本将居高不下。

刘强东以另外一种方式打动了供应商,那就是效率。他做过测算,如果品牌商自己做电子商务的B2C平台,自建物流、配送和货到付款的支付体系的话,每卖100元的货,它需要为后端物流体系支付12~18元的成本。也就是说,品牌商自建电子商务的后台体系的成本是销售额的12%~18%。京东商城却能把成本压到6%左右,这对于消费电子和家电企业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因为这行业里很多企业的净利润只有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