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生谁死
2609200000029

第29章 刘强东的京东:做中国的亚马逊 (2)

实际上,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往往意味着对技术的充分应用和巨额的投资。以亚马逊为例,创建于1994年的亚马逊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建仓储、物流、丰富产品线、完善服务器、数据库架构,其总投资可能超过20亿美元,这种在初创期的巨大投入让亚马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贝索斯一直是华尔街最不受欢迎的人,直到2003年,亚马逊成立8年之后才开始盈利。而亚马逊的基础架构搭建完毕之后,就进入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阶段,现在,其巨大的计算和物流能力甚至成为了亚马逊的一项极具潜力的新业务,而贝索斯则被认为是对电子商务最具战略远见的人。

而除物流之外,京东第二块大的投资是研发。刘强东表示,公司研发人员超过1760人,已经相当于一个中大型软件公司的规模,员工工资每年就有几亿的投入。工作目标主要是京东的信息系统。京东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自主开发的,包括ERP、仓储配送等所有的管理系统。京东希望通过自行开发信息化系统控制更多的流程,实现技术可扩展性,真正让信息系统“唯我所用”。“经过这个系统,我们成本降低了,运营效率提高了,这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

刘强东认识到,亚马逊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当年从图书类的垂直B2C做起,在获得大规模的用户数量和积累起资源后,亚马逊开始向百货、云计算等其他领域拓展,从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在线零售网站。

从某个垂直领域切入,获得行业的深度后,通过积累起来的用户规模以及后台供应链资源,进行横向拓展,获得行业的广度,这是互联网B2C通常的发展路径。

2004年1月网站上线时,京东商城只有98个产品,都是在团购阶段已经被证明在互联网上很畅销的产品,然后产品不断丰富,2008年2月,产品扩展至家电。2009年年初,京东开始销售百货商品。

而2010年底刘强东和李国庆的口水战,毫无疑问让消费者意识到了在京东商城也像在当当网一样可以买到图书。

这只是刘强东庞大计划中的一小步,他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中能集中精力向1500多万京东商城注册用户(其中约70%为活跃用户,即在一年内至少购买过一次产品)推销越来越多3C以外的产品,按计划,未来3C产品的业务在全部销售额中的比重将下降到一半。虽然图书业务的每个客户一次的销售额可能只有几十元,而京东商城原有3C产品的这一指标则超过1000元,但他希望图书可以帮助京东商城增加用户的黏性(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一目的,京东商城随后又宣布推出团购业务)。

2009年,京东商城的百货只有几千万元的销售额,2010年则达到了7亿元,刘强东的目标是2011年做到百货销售额30亿。刘强东甚至做过测算,当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时,京东商城就有了足够的用户基数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

它已经开始自有品牌的尝试。刘强东在自己的老家江苏宿迁租下近千亩土地种植大米。“自有品牌就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永远不追求速度,而是更强调品质。”

而在2011年2月底,京东商城正式收购了日韩服装网站千寻网。这是京东商城创始以来的第一次并购,也标志着在垂直领域做到一定规模、获取相对多的用户后,京东商城转型为综合类商城的一个开端。

不过,百货与3C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商品,无论是供应商渠道、库存管理、物流配送都有不小的差异,但在商品种类做到“大而全”的同时还要保持供应链的高效率,这对京东显然是个新的挑战,做到并非易事。这也是京东极其重视后台建设的原因。

刘强东认为,电子商务本身就是卖的服务,卖的就是消费者的体验。在赢利、上市的道路上,他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其他B2C公司的模式,通过搜索引擎、网址导航等拉流量,然后带来销量,有了销量之后,获得风投,然后上市套现。但刘强东先从用户体验、物流基础设施开始,走了一条“电子商务社会工程”的路子。刘强东说这条路“很难、很痛苦”,但成功后会有巨大的价值。

在他的逻辑中,京东商城能够从电子商务类公司中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对用户体验的坚持,包括品质、价格、服务这三大项。

这几年,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最让刘强东闹心的是物流。“每次看到用户投诉,对我都是种煎熬。”因此,京东三次融资近2亿美元的钱,起码有一半用来改善物流、客服、售后的服务能力。2011年4月初,京东商城完成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一笔融资的15亿美元融资,根据规划将几乎全部投入到物流和技术研发的建设项目中。京东商城计划2011年同时开工建设7个一级物流中心,未来3年共投资50~60亿人民币进行物流建设。

甚至,刘强东计划未来把其所有的物流中心都增加功能,提供上门售后的服务,产品出现任何问题,京东配送快速把问题产品拿到维修中心,通过京东自己的维修工程师维修好,当日服务。“在未来,所有的前500个大城市中,任何一个消费者的产品出现了故障问题,我们的配送员15分钟之内到达你的家里,当天晚上夜里11点之前我们希望把故障解决,第二天上午给你送过去,24小时之内整个过程完成,都是免费上门”。这是刘强东的愿景。

在刘强东看来,过去10年是电子商务跑马圈地赛,而2011年则全面进入淘汰赛。他预测:“2011年和2012年会是电子商务血战的两年,到2012年年底,电子商务巨头不会超过5家,不过我希望京东能活到2015年。”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0~2013年中国C2C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预测》,C2C市场规模2010年实现4150亿元销售额,但今年增速将放缓,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为7450亿元。而同期B2C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07年的468亿元增长至4150亿元,增幅接近8倍。

“从市场规模上看,2~3年内B2C并不会超越C2C,但B2C商业模式将会成为主流,在盈利及发展空间上更有优势。”艾瑞市场咨询产业研究部副总监王芳指出:“B2C是一种走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尽管目前仍处于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管理能力的阶段,但京东、当当等已完成初步规模建设。”

目前,京东商城正稳坐B2C领域的头把交椅,2010年其完成102亿元销售额,占当年艾瑞咨询统计中国B2C市场规模的1/6。但与此同时,竞争者亦没有闲着。当当在美国上市;淘宝分拆淘宝商城、成立“无名良品”;腾讯将“QQ会员官方店”更名为QQ商城;百度与日本乐天合资建设乐酷天;国美、苏宁涉足电子商务;以及一系列垂直B2C商城的集体发力,使中国B2C市场正式进入群雄割据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