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际资本学
2614200000033

第33章 你有讲话恐惧症吗? (2)

知——清楚分辨何为正确的睿智,以使我们所了解的事项可获得对方的共鸣,诸如说明、报告、提供与传达知识等。

情——为充满爱、感谢、体贴之心。把自己心中想法传达出来,使人获得感动和快乐,诸如喜、怒、哀、乐、怨等感情的传达等。

意——行善勇气与意志力。将自己内心的意志、决心、意图、命令、说服、忠告等传达给对方,使之展开行动。

一般的谈话中,我们只是随想随说,经常会有脱离主题的情形发生,结果不仅无法将自己的想法明确表达出来,甚至可能导致对方误解,从而带来负面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讲话时,切记明确而简洁,切实掌握自己“该讲什么”和“想说什么”。

把话呈现出来

有一句谚语为“百闻不如一见”。为了提高讲话的效果,切记掌握原则如下:“欲使话语变得确实可靠,可使用如同亲眼所见的表现方法。”

说话时若能多多利用身体语言、表情或展示物、图表、黑板等,从而使所讲的话获得更多的共鸣。

然而,以上条件充其量只能当做辅助之用,语言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必须尽量使语言成为让对方得到视觉性效果的因素,就像人们可以感觉到事物的颜色与形状、声音、味道、触感一样,从而激发听众内心的感情,或者在脑中描绘出一幅画。

例如提到有关狗的事情时,可就狗的种类、毛色、大小等以具体语言说明出来,以便对方能够描绘出狗的形象。

所以,语言的视觉化确可鲜明地留存于听众内心,此即运用各种不同方法所制造的“能够把话呈现出来”。

说服的秘诀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各种说服,只是本身察觉不出罢了。所谓说服,是指对方接纳自己所主张的行动和说话,据此,说服可说是说话的最高境界。

关于说服的方法,古书记载甚多,亦颇有趣。譬如韩非子(战国时代末期的法学家、思想家)谈到说服的困难时,曾经表示:“必须学习能够向对方充分说明的知识,并培养能将自己意见明确表达出来的口才,以及培养能够自由自在把想说的话完全说出的胆量。其实,上述情形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是否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心,且将自己意见配合对方,以使对方赞同并加以接受。”

卡耐基曾说:“说服的秘诀在于了解对方之心,而在学习如何驱动人的方法之前,首先应了解何者可驱使他人!此外,驱使他人的秘诀只有一个,亦对自己需要先有想驱使的心情。”

另外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亦举出说服他人的三要素:

*掌握说服者的人性。

*被说服者的感情。

*两人之间所运用的适当语言。

这三个要素被视为“说服的不二法则”,一直流传至今。

说服力为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与其说是“技术”、“说服力”,不如称之为“人品”、“完人”的能力更属恰当。

当对方脱离话题时

在讨论之前,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电视制作人。

一位制作人说,在台湾民营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远比非商业性的NHK电视台来得轻易多了。三十分钟的节目中,为使观众目不暇给,必须频频制造高潮,让大家没有思考转台的余暇。而民营电视台却有广告时间让观众歇息,并不需要像NHK电视台煞费苦心制造高潮。这位制作人的看法是否正确,笔者不得而知。但是,无论是拍电视剧或电影,相信每位制作人为了吸引观众,都是很辛苦地制作节目。即使剧中安插的纪录摄影,都隐藏着他们的一番苦心。

交谈中,若是也像NHK电视台能够毫无间歇地说上三十分钟,大概只有相声界的名嘴才办得到吧!为了不使气氛呆滞,大家都希望制造几个高潮。可惜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谈话中不是话题被打断,就是越扯越远,总是不合人意。

若是遇到对方离题的情形,笔者建议你用动作,切记不是用言语来提醒对方的失态。例如:故意翻倒桌上的咖啡杯,或改变坐姿等小动作,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而达到暗示的目的。如此一来,对方便能迅速地返回本题。这种改变原有动作的“肢体语言”,和电视上的广告效果一样,使对方在忙碌中有个停歇和思考的机会,以发现自己的离题。

当对方离题时,您若当场直言告诉他,可能使场面变得很尴尬。所以,不如以无声的动作暗示对方,对方意会到暗示时,便会很知趣地回到本题。

笔者曾在一本美国人写的书籍中,看过这么一句话:“对方独占话题,可故意掉落铜板中断对方的谈话,以转变话题。”这种方法与上述的肢体语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扳回话题的心理战术。

坚持讲完您的话

常言道:“闻一而知十。”世上真有人思维敏捷,听见一样道理,就能同时反应出其他九样道理!曾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先生,就具有闻一知十的本事,常常不待智囊团陈诉完毕,便能够完全察知,漂亮迅速地为其解决。

可惜,世人多为闻一知一者,少有像田中先生般反应敏捷的人。如果与人见面时,对方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态度,您在心里须先设存戒心。这种直觉的警戒心理,由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对方对您的个性、情绪毫无所知,却表现出闻一知十的样子,其中大多表示不想倾听您的谈话的拒绝姿态。虽然对方似乎碍于礼仪或情面不好直接表明,但是如果话才说出,对方即频频点头表示了解,您不可缄默其口,而要坚持地说完您的话,让对方“更加了解”。

中断话题

有一种所谓“投影法”的心理测验,是利用人类的性格及精神内部的状态会在形状不明确的圆形或言语的解释中表现出来的现象而做成的。而较有名的是让试者观看左右对称的墨水污点的罗沙哈法,使用言语者则有“文章完成法”。此法是给予如“小时候我……”或“我的父亲……”一段不完全的文章令对方完成,由此而探知对方的内心。就如同罗沙哈法一样,根据其人在尚未明确成形的文章上做何种的完整工作,就可以窥知其毫不虚伪的内心深处。

在促使寡言者开口说出真心话方面,此法是相当有助益的。“也就是说你……”、“总而言之就是说……”、“在那种情形下,你……”,如此中断自己正在说的话,并仔细观察对方的态度。于是在大多数的场合中,与“文章完成法”同样地,对方把这句话接下去,而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真心投影于其上。如果对方没有接话,我们也可由此了解到对方对回答其问题方面持有反抗感。

使用具体的字句

日本政界有名的选举参谋饭岛清氏,曾以下列两个例子来解说“说话”对选举的重要性。他认为“会”说话的人较容易当选。

“关于物价不断上涨及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等问题,我跟各位保证,假如我当选了,我一定探求这些问题的根源,制定施政方针,让‘流通机构’合理化……以谋求解决之道。”

“各位太太,你们知道吗!小黄瓜自被摘下来,经营者将它裹在乙烯合成树脂里,再批发到市场去,然后你们才有得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其间已转了好几手,你们知道吗!”

此二例皆探讨同样的问题,但由于说法不同,听者的反应便截然不同。何者较易掳获人心呢!我想,各位应该很明白。就前者而言,由于其措词过于抽象,如果能对着文字看也还可以理解,但如果只是用耳朵听的话,听者就不容易了解话中的意思,而觉得很不耐烦了。

但后者的说法就不一样,他不但避免抽象式的表现法,而且举出小黄瓜作为实例来讲解,这样一来,听者不但可以在心中清楚地描绘出其影像,而且也能够了解说者的意思。饭岛清氏所谓“会说话的人较容易当选”即意味着——话题为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说它。据我的推敲,他的意思应该是:同样的话题,若用较具体的字眼来说明的话,必可开启听者之心,进而投他一票。

在面对陌生人时,由于潜意识裹存着不想让对方将自己看透了的心态,往往会产生紧张或讲话不顺的情形,结果不是事与愿违了吗!如果要让对方听您的话,就使用较具体的字眼来措词吧!

切入切身实际的话题

身兼外交评论家及记者的大森实氏,曾在《罗斯福传》中记录了一段有关心理战术的小插曲。当英国与纳粹德国开战三年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个人助理哈利以特使的身份,前往伦敦与当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做初次的会面。一心要取得美国援助的邱吉尔,为了探知哈利的心意,一开始便展开大理论:“说起来,战后的世界……”还没等他讲完,哈利便开始“还击”:“先别谈得那么多,阁下的先决要务应该为是否该狠狠地把希特勒整一顿吗!”被他这么一抢先,邱吉尔如同挨了一记闷棍,气势顿减。

一般而言,初见面的对话不宜太严肃,一开始应该由话家常谈起。这类的话题较轻松,容易让人解除其精神武装,而让我们有机可乘。如果我们能适时地提出正题,对方在措手不及之下,心理会产生动摇的现象,局势便操之在己了。若有人准备与你大谈理论时,你只要把话题转为切身的问题,必能大挫其锐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