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到皇太子胤礽居然打算谋杀自己夺位,他就觉得不寒而栗,觉得已经失去世间最宝贵的亲情。而胤禛,让他感到了最后一丝来自亲子的温暖。1722年12月20日,康熙病情恶化而去世,多种证据表明,胤禛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
在关于胤禛继位的是是非非中,例如他使诈术修改康熙遗诏“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就是流传最广的民间说法。这种说法“已经被专家否定,因为按清朝的书写格式,‘皇十四子’和‘皇四子’的‘皇’字是不可省略的。”所以改“十”为“于”是不可能的。但是清朝官方史书中写的康熙临终传位雍正时“八人受谕”也被推翻了,当时的八人包括七个皇子和隆科多,后来都被雍正害死或革职保命了,无人会出来说三道四。所以,雍正的即位虽然极可怀疑,但是仍然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说得清楚。
即使雍正当初没有正面参与皇子之间的夺位斗争,他内心是充满了帝王的野心的。当时由皇八子组成的胤禩派,可谓是雍正的心腹之患。胤禩派中有三位皇子,除了皇八子胤禩,还有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四子胤禵。他们都极力希望个哥哥胤禩能够当上太子,凭自己与胤禩的交情日后也能坐享皇帝的优待。其中,皇九子胤禟就是让雍正痛恨基督教的关键导火线。
皇九子胤禟,在众多英气逼人的皇子当中,是很不打眼的一个,他长得胖胖的显得十分蠢笨,康熙自然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这个皇子也没有想过去当什么太子,他明白要与那些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哥哥们去竞争是没有赢的胜算的。所以他把希望放在了哥哥胤禩身上,一直支持他当太子,并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他打定主意要维持一种奢侈和自由的生活,并为此想尽了心思。在皇子斗争激烈的时代,他明白必须依附一棵大树,并好好培育它,帮助它登上青天,好让自己的快活日子持久。所以他花了巨额银子支持胤禩发展党羽、巩固权势,不遗余力地资助着胤禩。这种情形,就像是有钱的商人为政治家提供竞选的财力资助,等政治家登上权力的位置,自己也能希求分一杯羹获取利益一样。
这样胤禩派中就有了得力的干将胤禟。此时,又有人加入了胤禩派。那就是向来擅长寻找依附的天主教士,此时也糊涂地插手了皇太子之争。当初皇太子胤礽得势时,传教士就想趁机讨好胤礽,一旦他登基,将能获得极大的传教便利和好处,所以全力争取过他。当皇太子被彻底废黜后,传教士又开始打胤禩派的主意,即使雍正即位后还和胤禩派来往密切。传教士的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态,在明亡后马上投奔清统治者时,就已经表现得十分鲜明了。可惜这次却打错算盘、河边湿了鞋,不仅没获得预先的好处,反而惹了一身的麻烦。
葡萄牙籍耶稣会士穆经远,在诸皇子争太子位时,就曾给皇九子胤禟传送过密信。而且,穆经远与雍正的从兄弟苏努有交情,发展了他的几个儿子入教。其子苏尔金、书尔陈、勒什亨、乌尔陈、木尔陈,均先后“受洗进天主教”。雍正即位后,“苏努的儿子勒什亨、乌尔陈曾跟随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充军西宁”,而穆经远神父“素为胤禩所敬爱,邀与同往”。在西宁,两个皇子不关心本职事务,反而加入了天主教,在那热心地传起道来,还捐资兴修教堂,和传教士打得火热。
这些情报被报告回京师后,雍正皇帝大怒。他素对当初皇兄弟争太子位的混战极为忌讳和敏感。苏努曾公开参与皇八子胤禩的立太子之争,被康熙斥为“用心险恶”、“谗谮离间”他们父子,并告诫诸位皇子和大臣要留意他们家族的人。苏努在满清军队中拥有很强的势力,他与胤禩结党营私的行为,曾让康熙深感愤怒,担心这一派以武力逼他退位。
连康熙都如此,雍正更是对苏努全家痛恨不已。他即位后,已经陆续“清理”了数位对其帝位有威胁的兄弟,现在是轮到清理苏努了。而那些“摸不清方向、不知轻重”的传教士,居然曾与胤礽、胤禩派都亲近过,还成为他们夺太子位的支持者!这真是不可饶恕的罪人啊。遂下令收押八弟胤禩、苏努全家,严加查处!至于传教士穆经远,让雍正厌恶到了顶点,也被抓捕入狱,并在葡萄牙派人来解救前将其先行毒死了。
雍正憎恶教会,此时到了发泄的高峰。这一时期,中国对天主教的清理程度空前地彻底,大臣被禁止奏秉支持天主教,全国人民被禁止信奉天主教。在各地官员的严格执行之下,全国上下仇教的情绪高涨,全国的教堂被毁无数,有些主教被杀死,几十万教徒被教士们“抛弃”,无法继续信仰基督教。京师的各处圣堂都改为官所,里面的圣像全被焚毁,其状之惨烈,史无前例。关于传教士的去向,最初雍正决定把传教士全部驱逐到澳门去,以免影响吏治民生。在两广总督的请求下,遂下令传教士除了澳门,也可集中在广州,但只能住在天主教堂内,不允许外出行教。
错估形势的传教士们
由上可知,在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夺太子的复杂斗争中,传教士们估错了形势,先讨好皇太子胤礽,在其失势后又投向皇八子胤禩派,并很快成拥附他的党羽,为谋取皇位出力。苏努一家不仅支持胤禩派,而且与传教士纠缠不清,家族中多人信教。传教士的插手让雍正极为反感,在他眼中,胤禩、苏努、传教士,不管是他登基前还是登基后,都是勾结在一起威胁他帝位的邪恶人士。他一看到传教士,就联想到当初皇子夺位斗争中父亲康熙的困扰,以及目前自己帝位的安危。
除了传教士插手皇子的斗争,雍正自身对文化的保守性格也使其憎恶基督教。他自小“对西方学术与文化没有任何兴趣,身边较多的则是喇嘛、萨满教徒,对其父亲康熙优待传教士早有不满”,“康熙对各种宗教都有同情,只是要求教会在行政上服从他。雍正则是以自己的宗教信仰来反对天主教。”他曾“公开批评并憎恶其父亲任用西方人”。在处理苏努时,给的罪名是“不遵满洲正道,崇奉西洋之教”。在这里,他指责苏努信基督教是违背祖宗、违背朝廷的罪过,而他认为的正道,则是满族原始的萨满教和入关后启用的儒家思想。他宁愿支持喇嘛教,也不原意沾基督教一点边。
雍正们甚至将天主教与白莲教一般看待,将其视为威胁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敌人。白莲教,自唐、宋以来在民间广为流行,清朝时在民间泛滥成一股巨大的反清力量。它与佛教、道教走正面传播路线、服从官府意志不同,而是试图通过共同的信仰、通过武力斗争达到追求光明的境界。清政府历来对白莲教极度憎恨,认为其集各种“异端”、“左道”、“邪教”于一身,拼命围剿和血腥镇压。当罗马教廷向清政府发出禁止祀孔祭祖的禁令后,康熙斥责天主教与“异端邪教”一样。他的继承者们害怕这异域宗教动摇大清子民的信仰,开始顾虑外来力量与国内反动势力相结合,形成一股更大反动力量的可能性。
雍正在沿袭康熙禁教思想的同时,还毫不犹豫地执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康熙时期的禁教不太彻底,一些传教士还在国内许多地方见缝插针地进行宗教活动。到了雍正时期,不仅基督教传播完全被禁绝,而且坚持闭关的政策,国家的对外贸易也被严格限制起来。这种闭关政策,从雍正到乾隆、嘉庆时期都沿袭下来。中国长期“只准外国商船在广州一地开展通商贸易活动”。在这里,外国人不能私自同本地人进行买卖,必须同清政府特许的“官商”交易。外国人在广州的居住、经商,都有许多章程和条例进行管辖,还不能擅自走出商馆。而中国的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超过,“一律发送到边境充军”。
结语
康熙帝犹豫再三终于决定禁止天主教,其继任者雍正、乾隆和嘉庆都坚决拥护这一禁令。这种对西教的政策,越发严厉,以雍正为最典型和坚决的代表。
雍正们认定西洋人践踏了中国的法律、扰乱了百姓的礼俗,是关乎国家兴亡的敌人。如果所有的国人都被发展去信基督教,而放弃中国传统的儒家礼仪,那么国人忠于满清的心思将被动摇。一旦内外应合,满清必亡。禁止这种“异国小教”,和文字狱一样,是维护皇帝绝对集权专制的文化禁锢手段。清朝初始,汤若望入宫获得顺治的青睐,是因为他带来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清帝国统治的稳固。随着不愉快冲突的发生,这种“帮助”变成了“威胁”,“科学技术”变成了“奇技淫巧”,并且影响了帝国的专制统治,当然要放入禁止之列!满清皇帝传承的中国儒家思想,其实只是对集权统治有利的“三纲五常”思想,当基督教与儒家思想发生矛盾时,满清帝王自是不能容忍了。
雍正们厌恶传教士插手皇家内部事务。皇太子位之争,本就是极损颜面的事,况且传教士运气不好,选择了错误的一派给予支持。这种没有眼光的行为居然在雍正登基后继续上演,不除实在难消满清帝王的恶气。
雍正们极端的保守心态,也是清统治者没有勇气面对异域先进文化的表现。在西方各国经济日益腾飞的全球背景下,他们仍然盲目自大、拒绝进步,认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永远胜于别的蛮夷小国,中国的孔孟之道、儒家礼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他们将国门关起来,顽固地阻碍着中国汲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雍正们一脉相承的思想,使中国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前,都被封闭起来。传教士的身影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消失,中国的海外贸易也苛刻地被限制起来。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古老的大门被沉重地关上,不曾和西方世界有多少联系。而西方世界此时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这时的欧洲,工业革命创造了奇迹般的财富,使西方世界进入了工业化的道路,经济文化发展一日千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资本主义以飞快地速度占领着世界的资源,扩展着他们的殖民力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但是,中国被关闭得太久、太严了,对这些世界格局的变化毫不知情。乾隆自顾着多次下江南,遍赏着秀美的山水风景;文字狱的恐怖使学术界布满阴霾,一大批学者埋头于故纸堆中忙于考订,新的思想被残酷地扼杀于萌芽状态。西北的荒漠、西南的山峰以及东南的大海,此时比汉唐时期还要显得难以逾越,人们臣服于满清统治者修筑的围墙里,过着自我陶醉的天朝上国生活。
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在明末清初时曾经通过传教士带到中国,为中国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宝贵的窗户。由于传教士宗教目的的局限性,西方科技仅仅被有限地带来些许,但依然获得了中国人的真心欢迎。徐光启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翻译、学习着西方的数学、天文、医学知识,并试图有所应用和发展。如果这种开明的状态,能够一直持续,中国就不会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以至于和西方世界的差距越来越远。
只知封闭,却不愿图强,死守专制腐朽的清朝很快走向衰落甚至灭亡。员愿源园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封闭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伴随着帝国主义的鸦片和枪炮,被禁绝的基督教又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国。
闭关锁国一百多年,使中国失去了受西方近代科学文明影响的重要机会。清末至圆园世纪上半叶,中国积贫积弱,屡次受到东、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国门被打开后,中国人开始在自我和外界的落差中,迅速对比和学习起来,但多为被动地接受西方的科学文明,对近现代文明少有创造性的发展。员愿至员怨世纪满清王朝的闭关影响,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太多太深的遗憾,这种影响长期持续,直到今天才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