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2614800000011

第11章 星云日记的回响

超越时空的师徒接心

依日

我是星云大师的一位出家弟子,出家近十三年,真正亲近师父的时日并不多,有时在外读书,有时在分院服务,不管怎样,人在台湾,还是经常有机会在开会或师父弘法的场合,见到师父的慈颜,听到师父的法音,即使不能常随左右,也不觉得与师父有任何距离。

奉常住慈命,一九九○年十月调派到美国西来寺服务,在美国近两年半时间,从团体生活的西来寺,只身前往德州奥斯汀,停留三个月时间,又转往美东的大都会纽约,与依教法师一起负责座落在法拉盛的纽约道场的装修工程。这期间虽曾数度见到师父,但总是来去匆匆,忙着开会,忙着弘法。时空的遥隔,常不知道师父的法轮又转到哪里去了?

感谢《普门》杂志,感谢“星云日记”,让在海外的弟子,拥有一份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佛道的旅途上不会感到孤单,在修行道上有了指南。每次收到《普门》,第一个想要翻阅的篇幅便是“星云日记”。每次读师父日记都是一字一句慢慢细嚼体会,唯恐遗漏半字半句。读到特别有感或需要记忆之处,便以色笔特别标记。在信徒共修的场合里,也常以师父日记的精彩内容作为共勉与分享法喜。更常常鼓励信徒阅览师父日记,因为尽管我们身居海外,从日记中,我们与师父“接心”了;我们定居一处,却跟着师父足迹,踏遍天南地北;我们一卷在握,仿佛听到了师父一场又一场的开示、一次又一次的谆谆教诲,见到了一批又一批的访客、一地又一地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师父对发扬佛教无尽的热心、对弘法利生事业的无穷悲愿、对国家社会不时的关心、对各地风俗民情的处处用心。日记中分享给读者的有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名言、生活的体会和无尽的法喜。

读“星云日记”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月最盼望的是收到《普门》杂志。一期一期的《普门》,一月一月的日记,丰富了我平淡的岁月,增长了我待人处事的能力,提供了我弘法度众的资粮,激发了我为教为人的力量……佛经上常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读师父的日记,让我见到师父的慈颜,听到师父的法音,想到师父的悲愿。亲近师父岂在常随左右?朋友们,您想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与师父上人接心吗?请读“星云日记”!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与智者同行必得智慧

姚家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何况足堪“人天师范”的星云大师,更是百年难遇。

星云大师是一位十二岁即剃度出家的和尚,弱冠之年几乎是一无所有的随军来台,几番波折,一九五三年始应邀驻锡宜兰雷音寺,一九六五年选定大树乡麻竹园披荆斩棘开创佛光山,二十年后即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二日坚请“退位”,但为徒众尊为“开山大师”。一九八九年以“国际佛教促进会中国大陆弘法探亲团”名义,组团到中国大陆弘法探亲一个月,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在美国西来寺,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正式成立……

这位大和尚谦称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什么辉煌的学历,可是他勤于自修,著作“逾”身(作品堆集起来比人高);他普度众生,桃李遍天下(培育的学士、硕士、博士,难以估计);他提倡人间佛教,法水常流五大洲……

他不是神,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成就?“星云日记”真实的记载了他的生活言行,自从《普门》杂志刊布以来,使许多人进一步认识(了解)他,也从“星云日记”中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进而信受奉行。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与智慧者同行,必得智慧。”我每次接到《普门》杂志,必详为阅读“星云日记”,汲取其中的点滴滋润身心,获益良多法喜充满。欣闻“星云日记”即将结集出书,特至诚撰呈读后感言。

超越的生命旅程

林光美

阅读“星云日记”就像欣赏一幅描绘心灵境象的画,笔触细腻,每一细描淡写处都能牵引人的心灵感悟,获得一份值得深思的境界。

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人问星云大师前阵子腿伤后的感想如何?星云大师说:“其实腿伤对我的感觉是不曾疼过,人在面对欢喜与痛苦时,其气氛都可以自己去改造,每一个人都可以作自己的工程师,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模式。”

也许是因为自己一直需要以轮椅代步,所以对星云大师的这段话,体悟特别深刻——它就像一股生命的力量,带给我勇气与信心;它也让我了解生命永恒的微笑,并非来自欢笑,而是累积在人生困境的超越上。

星云大师的日记充满了能够炫亮开启我们生命的话语,它给我的帮助不只是思想上的提升,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更宽阔的心灵空间,让自己更有信心去追寻超越的生命旅程。

读“星云日记”有如天天进入法海

冯德荣

在我的生活中,“星云日记”可说是一座化现的讲堂。两三年来,处处在在,行迹所至总忘不了将《普门》杂志——“星云日记”安放在身边,待稍有空暇,开卷展读,皆能瞬时全心投注、优游其中而增益匪浅,究竟是积了多少香火缘而际会此良好因缘,百思不得其解,然始终为自己能有如是福报,缔结如是难遭难遇,受益无穷的法缘,暗自庆幸万分。

任何星云上人接引大众的法会,不知有多少人心仪向往,只因一进法会,法音宣流,法喜禅悦充满,诸多妙法圣谛适时呈现遍布周边,意境殊胜,常令大众普受法益,如获至宝,欢喜不已。

然大师慈悲,知悉普天下众生求法若渴、向道殷切、急迫者当为数不少,纵然是竟日能为有缘者契理契机地开示佛法心要,受益者毕竟有限,量此而大开方便之普门,特于每日既定行事全部圆满成就之后,又不辞辛劳,回顾当日所经历的一切人事时物地,思虑整理归纳之,再以文字般若详实记载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动、所念,与值得后学反省、学习禅参实践力行之事。为此星云上人时常用心所至,顿忘时间之流逝与身躯之疲惫,殆完成“星云日记”时,方猛然抬头忽见窗外东方既白,遂而和服倚座假寐稍息片刻,未几,又开始另一个忙碌的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未尝稍歇。

缘此无比的心力、体力、愿力与耐力,构筑出了我们的精神长城,就这样,吾等才有此大福报,随心所欲,随时随地顺手拈来“星云日记”,即可登入法海,以大师的法语,增长福慧,进德修业,反观自己,见自本性。当思绪随着眼睛奔放在字里行间时,依稀再度望见大师适时随处现身,以无比庄严、慈悲、欢喜、祥和的智慧,幽默洒脱的本地风光在为我们开示,使大家心生智慧、慈悲、信心、欢喜、力量,对周遭一切更乐于接受、承担,更乐于负责、实践,让人体会生命的弥足珍贵应善加利用,让人生更加放旷随缘欢喜而作,更任运逍遥自在无碍……我认为这是“星云日记”权巧方便、善润众生之最大妙用所在。

尤其在夜阑人静时,展读“星云日记”更能感受到万籁俱寂中,那种深邃的法喜安乐、宁静致远、思虑清净,时而反复咀嚼大师自生活中深刻体验而出的宝贵法语,前思后量若得深一层的感悟时,仿佛大师又增益了吾所不能,又扩展了生命的深度,更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常不自觉地感动、感恩的喜极而泣,智者慧日的光辉照亮了内心的无明处,有幸分享其自生活中所悟到的至理,在闻思修后,深觉受益良多,怎不教人心生大欢喜呢?

推动《普门》的一双大手

永芸

“星云日记”自从在《普门》杂志刊登以来,一直是本刊叫好又叫座的一个单元。连载不久,许多读者就非常关心何时出单行本;现在,出版在即,看到来自十方的回响,尘封已久的心弦又被触动活跃起来!因此,愿将这四年来的因缘,略说一二……

一九八九年初夏,大师带领佛学院即将毕业的同学作一次全省寺院参访,当时我在英文佛学班虽未毕业亦特准随行。一日清晨,我远远看到大师独自坐在菩提树下,便欢喜趋前请安。师父问我英文班读得如何?我答:还好!我们的谈话被后来的同学打断。参访的最后一站,我与师父同车,师父又问我对《普门》杂志的看法?我不觉有他,滔滔诉说心中理想。没想到参访结束后,师父竟召见我并告之:“英文班不要读了,以后有机会再读,先去接《普门》的主编。”这种临时授命已非第一次,倒不觉讶异!只记是怀疑:“师父放心交给我吗?”

自此,师父非常积极地召集我们不断开会。仓促接手,第一期稿子几乎都是师父策划,日记也就是那时开始的。由于南北相隔,师父又常出国,刚接手的半年,我都海内、海外电话、传真追踪请示及传重要稿请师父过目、批示。师父若在国外,日记稿一定托要回来的信徒带到机场。我也一定亲自到机场去接,拿回台北后,马上捧读。有时看得会心一笑,有时泪流满面,常常当我一口气看完,已是半夜三更,而心中总是满溢着法喜入睡。

师父真的是太忙了,改日记几乎耗去师父大半时间,还是未能如师父原意。师父常为了怕拖延、耽误我们而日夜改稿并一再表示歉意。我们拿到稿后总是全力以赴,两天之内打字、校对完毕,打字行也配合我们,只要日记到,全部工作放下只打日记,甚至柯连长居士帮我们校对到半夜……

有一次,慈惠法师从美国回来告诉我,大师听说我们托人从台湾带去刚出炉的《普门》,竟然在西来寺的头山门等到半夜。他们劝师父夜深露重不要这么辛苦,但师父说,他一定要亲自等到。此时我的眼泪已不听使唤流下。

后来师父腿跌伤住院,我去探病时,有人建议为了师父的健康,请师父不要再写日记;当时我听了非常难过,为了师父我应该听命,但想到万千读者的失望……

当师父轻声唤我,我抬起头接触到师父的慈光,已顾不得在场的人,任眼眶打转的泪水一泻而下!师父悲切肯定的说:“永芸,我要写,我要为《普门》写得更好!”这些都深烙在我心中。

由于日记,我虽不是日日在师父身边,却能和他接心、相应,且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这些年来日记不知度了多少徬徨、无助、有病的众生,甚至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心灵资粮。《普门》能有今日之成绩,工作同仁的努力不在话下,但真正推动《普门》前进的却是大师这双无形的大手——“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

一九九三·八·十三写于基隆

后记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12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选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或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星云大师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已不限于宗教界,更普及全社会。星云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两千万言,已在大陆出版8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最初陆续刊登于《普门》杂志“星云日记”专栏,后结集由台湾佛光出版社于1994年和1997年分两次出版,共计44册。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此次岳麓书社出版《星云日记》,分三辑先后推出,第一辑收第1册至第15册,第二辑收第16册至第30册,第三辑收第31册至第44册。各册书名不变,对原版编排格式作了简要调整,极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处理。此次出版除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外,对有些不便大陆读者阅读的词语用法也作了改订,如原版中“计画”“规画”改为“计划”“规划”,“连络”“连系”改为“联络”“联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径改,不出校记。但原版中专名(人名、地名等)之译名,无论常见或稀见,皆一仍其旧,如“布希”(即布什)、“雪梨”(即悉尼)等,为避免转译之误也,读者诸君明鉴。

台湾某些与大陆名称相同的大学或文化事业机构,或其他容易产生歧义误解的机构名称等,加引号表述,如台湾“中山大学”“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等。《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涵盖全国性称谓的报刊名称,加引号表述,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