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清华人生规划
26152300000031

第31章 梦想成真——清华人的创业规划(15)

(1)在广泛涉猎的同时,要经常注意读报,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新闻,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

(2)要在读书的同时注意思考,尤其是重视联系实际问题,把书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要经常走出书斋,同广大的普通人接触,同他们打成一片。

(4)要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注意养成经常动手的习惯,使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工作效果。

(5)要经常检查、复省自己的读书学习,是否紧扣实际需要,是否真正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总之,读书人要防止成为只会读书不会运用的书呆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读书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

应用自己的知识开辟新开地

常常听刚刚走向社会的同学抱怨,说自己没有分到理想的单位,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即使没有分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仍然有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开辟一片全新的天地,这样的榜样是非常多的。

小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从清华经济学系毕业后,小陈就在一个广告分司工作,学非所用,且收入低廉,仕途黯淡。眼看同班同学一个个出国的出国,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小陈并不眼热。他坚持非常深入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并默默地等待着时机。

1990年春。从我国深圳股市开始,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现出了第一次股市大爆炸。几个月前还被视为废纸的股票,忽然变得无比昂贵。股价疯狂上升。转手之间,多少百万富翁骤然出世。

小陈知道,机会来了,他几年来悉心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1991年他亦不甘寂寞,加入了妙股者的行列。他起先只拥有3000元资金,小吃小吐,小心谨慎。不到1年功夫,竟赚了18万元。当然,这个数字在妙股家族连条虾米也算不上,但对他来说已经够得上天文数学了。小陈利用这笔资金开始创业,开办了一家小公司,经过不断努力,现在的公司资产已有上千万了。

王小姐是清华经济学学士,毕业后在一家国营小杂志社会工作。工作单调、乏味。大部分时间归自已支配。别人在看电视、读小说时,她却对期货理论情有独钟,经常学习、研究。1992年5月上海金属交易所成立后,她立即“下海”,专做铜、锌期货生意。于由理论纯熟,又能活学活用,仅用3天时间,就神话般地赚了4万多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她拥有多少资本,我们更是无从得知。

1992年,中国房地产热得发烫,各家炒手炒得不可开交,其中有一些人嫌了大钱。

王亚毕业于清华经济系,当了一名中学教师,每月收入却仅够吃饭,只好开始大动脑和筋。凭借专业知识和对港澳经济走势的了解和预测。他很快发现。刚刚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很有赚头。由于在学校里开课不多,使他能够有充足的精力研究房地产。很快,他对市郊一片低矮的平记小区发生了兴趣。这小区的居民正急于搬迁,而根据可靠消息,此外要建一家合资加工厂。于是他拿出自己平时所有的积蓄,又四处向亲友筹措,终于凑足5万余元,买下了两间平房。不出所料。因这家工三要用这块地皮,以每间8万元的价格买下该片小区的平房。这样,王亚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就净赚11万元。打那以后,他就把妙房地产当成了第二职业,炒来炒去,如今早已腰缠万贯。

王亚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的时候说:“读书人应该用脑子赚钱。把赚钱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优势。”

当然,赚钱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应该作为人生的主题,但在市场经济下,它至少是成功的一项重要批标,用自己的专来知识走出一片新天地就是一种成功。那么该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开拓新天地呢?根据自己的不同专业,不妨作以下考虑:

清华的学生思想不是很活跃,这是他们自己也承认的,但这并不代表着清华人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今天这个崇尚现实的社会里,清华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清华人的精神。他们边学习、边实践,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1992年以来,清华大学的大学生期社会实践团带着“奉献知识、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愿望,走向祖国各地。这些学生有的服务贫困地区,有的到基层挂职锻炼,有的前往经济发在地区投身改革洪流,有的进行工程调查。1996年清华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为“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487名清华学子组成的42团队,累计一年多的时间内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体现了当代清华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民利益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997年,清华“自行车协会”会员骑车几千公里到达深圳,途经众多省市,对沿途进行了调查和服务活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另外还有“文教扫盲团”、“国企服务团”及“爱心万里行”等。

学以致用,直接投入社会经济之运行中服务社会还仅仅是知识分子回报社会“显”的方面。在一个技术化、市场化的时代,人们往往只是看到这一方面,对学校也主要要求这一方面。但人们忽视了,或说忘记了知识分子从来不能被简单地等同于专家、科学家或技术人员,教授也从来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依中国古代“士”的传统,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灵魂,是一个社会的核心。

他们从一个超越的层面保持着对社会的反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对前进的方向与道路的探索。这是知识分子回报社会“隐”的方面,却又是更根本的方面。清华之为清华,更因为后者,而不仅是前者。

清华社会学系三年级学生小萍课途时间当家教已经有两年了。她深深地认识到大学生兼职赚钱的优点。她指出,大学生兼职赚钱,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缓解经济紧张。

既然大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又的确需要“外快”来补充日益见涨瓣学费和书费,在实践中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天24小时,一般大学生分配方法,是8小时睡眠,10小时娱乐,6小时学习。其实,我们实在用不着那么多时间娱乐,因此,在10小时之中抽出5小时来干点兼职,即可达到赚钱的目的,又可发挥个人才能。

一般人的心理,是在娱乐消遣花费时,想着“反正是兼职的收入,不是从父母的伙食费中挤出来的,可以用一满足享受,花点钱无妨。”因此,往往玩得较尽兴。如果多购买两件衣服,也许必须连午餐也少吃两顿,如此紧缩开支,似乎是虐待自己。至于旅游,太过计较支出,又给人“寒酸”的印象。人际关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兼职的收入可就不同了,单是用这份额外收入去满足特质生活,所得到的享受足以抵消那份辛劳。

(2)有助实现你的人生目的。

人生中的许多事,像交学费,投资生意,出国旅游、求学等,没有钱都是不行的,仅仅靠父母的资助,要达到目标,似乎有些困难,而兼职则有助于你很快地实现你的目标。

(3)发挥个人潜能。

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可以肯定地说,并非人人都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感到满意,但又无可奈何。在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去找一份能发挥你个人潜能的兼职工作,一方面赚得额外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你的成就感。

主了发展个人才能。积极投身兼职行列,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4)满足深层创业欲。

做生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除了需要一大笔资金之外,还必须具有过人的精神和魄力。在你从事本职工作时,抽点时间学习创业之道,你会更容易走上成功之路。

(5)拓展生活领域。

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总是与同一圈子的人相处,就不可能进一步了解其他的行业。

利用工作时间兼职,不但能赚取更多金钱,也借机认识其他圈子的朋友,有助拓展眼界。

近年来,社会实践成为学生们参与社会和改革的有效方式。

清华是知识密集的地方。在改革的今天,为社会发展贡献思想和方法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经济系学生常常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带着中央有关单位的课题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为中央提供决策依据。1985年夏,由经济系研究生平新乔等写作的《大多数经济现象是新生命诞生时的阵痛》一文发表在《************》上,受到******的重视。

学生们还在沙龙讨论有关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这些热门话题都是中央和地方领导十分重视的。每到节假日,他们还走到街头,为群众提供咨询。如经济、法律、无线电系常常会向群众解释物价与生活水平的关系,解释民事诉论应该注意的问题,修理无线电、电视机等,受到群众的欢迎。

“走出校门,开辟第二课堂”,已经成为今日清华学生最时髦的口号。一种永远充满新鲜思想的活力在学生们头脑中形成无穷尽的动力。改革开放对他们来说总是象征着开拓与创新。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努力站在社会发展的潮头,为社会的进步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