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自我挑战高手
26153400000048

第48章 挑战抑郁的黑手(5)

有时,一些抑郁的人常常带着这样的念头强制自己起床:“起来,你这个懒虫,你怎么能光躺在这呢?”其实,与之相反的策略也许会有帮助,那就是学会享受床上的时光。一周至少一次,你可以躺在床上看报纸,听收音机,并暗示自己:这多么令人愉快。你应当学会,在告诉自己起床干事情的时候,不再简单地“强迫自己起床”,而是鼓励自己起床。因为躺在那儿想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会使自己感觉更糟糕。

对抗抑郁的方式,就是有步骤地制定计划。尽管有些麻烦,但请记住,你正训练自己换一种方式思维。如果你的腿断了,你将会如何逐渐地给伤腿加力,直至完全康复。有步骤地对抗抑郁也必须是这样的。

现在,尽管令人厌倦的事情没有减少,但我们可以计划做一些积极的活动,即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的活动。例如,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坐在花园里看书、外出访友或散步。有时,抑郁的人不善于在生活中安排这些活动,他们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痛苦的挣扎中,一想到衣服还没洗就跑出来,便会感到内疚。其实,我们需要积极的活动,否则,就会像不断支取银行的存款却从不储蓄一样。积极的活动相当于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哪怕你所从事的活动,只能给你带来一丝丝的快乐,你都要告诉自己:我的存款又增加了。

抑郁病人的生活得机械而枯燥的。有时,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解决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对厌倦进行诊断,然后逐步战胜它。

抑郁个体常感到与人隔绝、孤独、闭塞,这是社会与环境造成的。情绪低落是对枯燥乏味、缺乏刺激的生活的自然反应。

困在家里整天带孩子的女人,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主要的解决办法是,让她们意识到自己的厌倦,并尝试从旧有的生活模式中走出来,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她们可以参加母婴小组,也可以与朋友一起从事其他的活动。如果一个人有社会性焦虑症状,就可以尝试与外界多接触,或问问家庭医生,当地是否有能够帮助在该病症的小团体。

提高活动水平、分散注意力

有时,当人们感到紧张、抑郁的时候,会变得易激惹。这种情况下,尝试放松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大脑无法安静下来。因此,你需要从事一些体力活动,以分散你的注意力。比如整理花园、跑步、跳健美操、搞家居装饰等。任何包含身体运动的活动都会有益处,如果你因愤怒或挫折而陷入紧张状态,体力活动将是能帮助你的最好方法。

大脑处于抑郁状态的时候,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生活中的消极事件。有时。我们甚至陷入绝望。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思维处消极事件的漩涡中,你应能上能下上做一些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否则,这些消极思维不停地在你脑中闪现,使你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通过冷水浴或其他活动分散注意力,避免在你不希望的时候出现,抑郁观念也可以被控制。你应当尝试找到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避免因耽于消极思维而产生抑郁情绪。

认识自己的极限

许多抑郁症患者是真正的战士,很少有抑郁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极限。有时,这与完美主义密切相关。专家喜欢用“燃尽”一词描述那些处于被挖空状态的个体。对一些人而言,“燃尽”是抑郁的导火索。无论是呆在家里忙于照顾孩子,还是忙于应付各种工作任务,你一定要记住:你与其他人一样,所能做的工作是有限的。

思索一下你用于“挖空”自己的方式,不要因感到自己“燃尽”而苛责自己,坦诚地面对这一事实,想办法解决题。你生活中是否有足够多的快乐事件?你能努力增加这样的事件吗?如果我们不创建足够的个人空间。我们就会产生“燃尽”的感觉。例如,青年医生常因过度工作,没有创建足够的个人空间,而出现“燃尽”的现象,最终陷入抑郁。

不同的人产生“燃尽”现象的程度不同,尽管有些人看起来似乎能应付各种事件(这使我们感到自己也必须像他们一样),但我们未必能够像他们一样。每个人的极限不同,并且我们的极限是因事而变化的。

面对生活的重压,服用抗抑郁药物对你的工作或许有好处的。许多人担心服用这些药物会成瘾,其实并非如此。这些药品的作用原理与镇静剂(如安定)完全不同。首先,虽然它们能很快地改善某些症状(如睡眠障碍),但要改善情绪则需要两到六个星期。有些人不喜欢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体重增加),其实,这些症状几星期后会自动消失。尽管许多抗抑郁药物都有副作用,并且作用机理相同,但一种药物不适合你,另一种药物却可能会适合你。如果这种药物能有效地改善你的情绪,那么任何副作用都是可以容忍的。

你应当与你的家庭医生就药物治疗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如果你的抑郁症非常严重:失眠困扰得你疲惫不堪、行为退缩、对周围事物丧失了兴趣,那么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帮你缓解这些症状,为抑郁带来康复的转机。有些类型的抑郁症如果没有药物的帮助,是很难恢复的。

你的家庭医生或许建议你看精神科,你不要为此感到羞耻。精神医生经过严格的医学训练,尽管有些抑郁超越了药品可治疗的范围,但精神医生的意见仍会大有帮助。你应当坦白地说出自己的状况,从医生那里获得有效的建议。

在此,做一般性的建议是很困难的,因此采取什么样的建议,取决于你所患抑郁症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然而,无论你吃药与否,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改变思维和观念,能够帮助缓解轻度至中度抑郁,并且能防止抑郁的复发。有些问题是药物不能解决的,毕竟药物不能帮助我们改变观念或解决社会问题。

解脱情感的束缚

现实生活之中,愤怒、忧伤、烦躁………人们考虑自己往往超过考虑任何别的事情,情感的束缚便是悲剧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细究起来,这种不易解脱的心理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如果属于严厉型,则孩子易养成固执难解脱的脾气。一种抵触情绪的产生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但它对人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从诸我小事上体现出来。

(2)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性格可塑性极大。如若生性稍稍敏感,再受到苦干不公正待遇,就会因逆反心理而“想不开”。社会环境,往往成了许多青年难以解脱的心理的诱发因素。

(3)部分青年因为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学识文凭,便产生自恃清高的骄傲。这种自心伪是的心理往往经不起任何打击和挫折,稍遇麻烦即同死结一般无法打开,更谈不上解脱。

(4)一个人的神经活动特征,如果其兴奋性大大超过抑制性,那么易于冲动,逞强好斗,且又难于转移。具有这种神经活动特征的年轻人,很容易养成犟脾气,明知这种愤怒、忧伤、烦躁于己于人的确无益,却偏偏要往这个陷阱和误区里钻。

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将第二、第四两个因素归结为“疾风怒涛期”。他认为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青年的心理学带有强烈的瞬间多变的情绪特色。处于“疾风怒涛期”的青年,由于自身知识的结构、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养都很有限,对种种社会问题仍处于从幼维向成熟的过渡,因而很容易产生无法从困境中解脱的性格弱点。

无论从哪方面说,限入一种极端的情绪而不能解脱,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损害是极大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矛盾,以待这些矛盾的态度势必直接影响人的七情六欲。实际上,愤怒、忧伤、烦躁等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避免的是它们所造成的身心上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