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3—24计)
26154000000026

第26章 釜底抽薪(2)

于是,囤积居奇押大宝的营销决策在孙老板一手策划下出台了。公司上下不仅不歇业,反而大干快上、热火朝天地加班加点满工生产,砖窑之火越烧越旺,生产工人挥汗如雨,各种机械马达隆隆,源源产出的上等机制砖很快堆满了公司铁路专线的两侧空地。

有些机灵的用户嗅出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先行前来购砖,孙老板大手一挥:“不卖”,足足憋了40天,1993年2月中旬,孙老板才开门销砖,价格则从过去的每块9分5提到1角4分。

砖价暴涨,引起了用户的骚动,一个个赌气不买,指望降价。

孙老板门前冷落车马稀,妙策看来有点不妙,职工中有人沉不住气了,担心它不了兜着走,孙老板却是铁石心肠,根本不为所动,他心里有谱儿:“用户买涨不买落,越涨价越值钱;关键时刻,非顶住不可!”

同时,孙老板援用诸葛孔明“呼风唤雨之术”,向市而上放出风去:砖价不仅一分不降,还要再上涨!

关键之时,眼观六路的孙老板也发现了有人想拆他的台,暗地坐从河北承德一带长途贩砖进京,想趁火打劫捞一票,然而,几经倒腾,价格不仅下不来,单是每块砖的成木就翻到一角4分,质量还不能保证,岂不是弄巧成拙!

孙老板派人找来那位“倒爷”,就按每块1角4分供货给他,三包到底,多买还给他优惠。“倒爷”以为划算,双方一拍即合,做成了第一批1200万块砖的大买卖。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人一带头买砖,其他的用户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抢上门来,大把地扔钱要货。孙老板又有了“就辞”:要货可以,但是少了不卖,至少要一订8个月的货,先交25%预订金,否则,一律按每块2角钱的零售价卖。

结果,“囤积居奇”大显奇效,用户们急等用砖,争相蜂拥而来。孙老板一鼓作气,连连提价,每块砖的批发价最后涨到1角6分。

到3月底,公司一算账,共31家大用户、外带零售,销售量达1.61亿块砖,完成公司年产量的70%,预收定金600多万元。到1993年底,再一核算,公司销售收入一举突破3400多万元,真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成!这谁又能说不归功于孙老板的釜底抽薪之计呢?

6.“逼”走对手,利己自然成

武汉市郊一个生产队有栋房屋要卖,贴出了广告,售价5000元。某人看到广告后立即找到该生产队长,表明愿出4800元购买,并预付定金50元。这位队长觉得很合算。于是不再考虑其他买主。有人来买,他就一口回绝,表明已经售出,只等对方带现款来买房,交易就算正式完成。于是,一连等了3个月,其他买主全被回绝了,再无人上门,而付了定金的买主却一直不来。到了第四个月,这位买主来了,他很抱歉地说明,他付定金时不知房子的行情,又没有征得家里人的同意,妻子前不久来看了房子,说按市场价格最多只能值3500元,因此,实在无法继续按4800元完成交易。同时,他还提到自己先已经答应了要买,信誉要紧,他愿以4000元购买。这比市场行情要高,也愿接受妻子的责怪。这位队长很生气,但由于已回绝了其他买主,而这位买主说得又很真诚,以为真如此,只好将房子卖给了他。

该实例充分表明:买主十分精明,他运用了“釜底抽薪”之计——将其他潜在的买主都给“逼”走了,队长只好就范。

7.君子之财,取之有道

解放前,吸收了很多存户,拥有大显的流动资金,在金融界颇富名气。

然而,山于这位银行家以此自骄,盛气凌人,终于招致另一个银行家的忌恨。该银行家设计将他搅垮,便不惜牺牲十多万元活动经费,叫手上的人去该银行开活期存款,约有一千多个户头。

不到一个星期,这些存户同时到银行去提款,搅到大排长龙,并在外面大放谣言,说该银行资金发生问题,从而使别的存户也起恐慌,纷纷向该银行提款。结果该银行因一时筹不到款应付,便宣告破产。这位曾经盛气凌人的银行家最后也不得不自杀而亡。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许多,在曹愚名剧《日出》中,银行家潘月亭也是给黑帮头子金八爷施用这种“釜底仙薪”的提款逼得自杀的。可见商场的险恶,比什么都可怕,这就是要求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一定要慎重处事、公平竞争,反对坑人害人之举。

8.削其势力,智利投资

销售额居于美国第八位的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早在1927年,ITT就吞并了英商创办的智利电话公司,轻而易举地成为智利全国通信的行首企业。

不料,1964年的智利政局风云突变,左翼撤进派代表阿连德断然推出国有化纲要,全力争夺总统宝座。为防止美资电话公司被收归国有,ITT公司总裁吉宁断然实施釜底抽薪之计,联合美国大企业家,利用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康向智利温和派代表弗雷提供“竞选基金”,从而一举击败阿连德,使美资电话公司化险为夷。

1970年智利又临总统竞选,弗雷连任无望,阿连德卷土重来的势头很旺,ITT公司如临大敌,吉宁再施釜底抽薪之计,先派麦康游说国务卿罗杰斯与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来阻止阿连德当选,又派人到智利与右翼总统候选人阿莱桑德里的妻舅马特会谈,并探听武装部队接管政府以阻止阿连德上台的可能性。

孰料阿连德于1970年10月24日当选智利总统,随即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迫使美资企业日益艰难地挨至1972年4月。

恰在此时,美国一著名专栏作家利用ITT公司的绝密文件在《纽约时报》披露了该公司釜底抽薪的内幕,引起轩然大波,阿连德总统当即宣布将智利电话公司收归国有。

吉宁为挽回损失,遂向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申请赔偿。谁知竟遭婉拒。于是吉宁不得不向美国商事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结果是没有发现哪一条款禁止ITT公司的那些行为,相反却找到了阿连德违反协定的有关依据,亦即为裁定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的无理拒赔拿到了把柄。

何以如此,原来在智利阿连德的过激政策引发政变,阿连德被赶下台,ITT公司立即与军政府交涉赔偿,并迫使美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从中说和,显然ITT公司为保住在智利的投资利益又施釜底抽薪之计。这也许就是该计之惟妙之处。

(二)釜底抽薪与创业谋略

在市场竞争中、面对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或难以争取的顾客,精明的企业主应抓住问题的要害,即应以“釜底抽薪”之策,避免在市场上的正面冲突;改变对手有利的形势,削弱对手已成气候的某些因素。从根本上瓦解他,这也就是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釜底抽薪”这一制胜法定当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争夺投资、争夺客户、原材料竞争等方面,只要运用得当,对企业主而言自然是收获颇丰。

1.售后服务赢顾客

售后服务是第一次服务的延续。是你走向顾客心灵深处的一个捷径。当你提供完美的售后服务时,就跟这位顾客保持了长期的关系,使其他竞争者插不进来,老主顾、新主顾都愿意登你的门,会为你作义务宣传,使亲朋好友都来登门,你的雪球自然越滚越大。

有的推销员并不懂得这一基本的常识,顾前不顾后,交易完毕即告完结。如遇顾客事后有所要求,则会感到不快。他们总以为,在已经售出的商品上花精力,实在没有必要。其实并非如此,聪明的商人就是知道如何摘好售后服务,而使越来越多的客户变成自己的长期客户,从而得到无穷的利益。

商业来往是以利益为前提的,但彼此间若只限于在交易上的接触,则是未免过于现实。了解这一点就应当多做一些商务以外的拜访,以了解对方的个性和为人。遇正式交易时,只需原则予以说明,即可顺利进行,而免去许多费时费力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交易一次,即可成为永久性的顾客,友善的主顾是通过事后服务而得到的。

“顾客第一”,只有坚持这一原则,你的生意才会不断发展,创业才有可能成功。

2.硬对硬之妙策

1984年7月,我国与******STAP公司代表就建立化肥厂事宜进行恰谈,双方敲定利用秦皇岛港优越条件的项目。到10月份,科威特也参加进行联合办化肥厂。在第一次三方谈判中,科威特石油化学工业公司董事长出席,此人很武断,他表示:“你们以前所做的工作都没有用,要从头开始。”

当时,不仅中方,就是突方朋友也傻了眼。要知道,仅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突双方就动员了10多名专家,耗资20多万美元,费时3个月才做完,要是全盘否定,一切从头来显然是没有道理的。然而却没有人敢驳斥这位董事长。他的威望太高了。他在科威特的位置仅次于石油大臣,他还是国际化肥工业组织的主席。

中方一位参加谈判的市长琢磨如何打破这沉闷的气氛。这位市长猛然间站起来说:“我代表地方政府声明:为了建立这个化肥厂,我们安置了一处挨近港口、地理位置优越的厂地。也为了尊重我们的友谊,在许多合资企业表示要得到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时,我们都拒绝了,如果按照董事长今天的提议,事情将要无限期地拖延下去,那我们只好把这块地方让出去!对不起,我还要料理别的事情,我宣布退出谈判,下午,我等待你们的消息!”

他拎起皮包就走,半小时之后,一位处长跑来了,兴高采烈地说:“真灵!你这一炮放出去,形势急转直下,那位董事长说了,快请市长回来,我们强烈要求迅速征用秦皇岛的厂地!”

很明显,这位市长就是运用“釜底抽薪”之计,迫使对方做出让步,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狐假虎威,击败对手

60年代的钟声刚刚敲响,美国几家大公司便开始实施一项惊人的计划:占据香港金融界。计划一出台,美国金融大亨们纷纷来到香港。

香港汇丰银行是美国人的“眼中钉”。这家金融集团,在香港有着雄厚的根基和社会基础,实际上起着香港中央银行的作用。打垮汇丰,才能稳获香港金融大权。

美国金融界首先利用香港当时的股市传播信息系统不变的条件,大最收购汇丰银行股票。一时间,汇丰银行股票翻了几个跟斗,成为人们手中发财的象征。紧接着,美国人在一二天内把所有汇丰银行的股票大量向市场抛售,并制造各种谣言,散布说汇丰银行经营状况不好啦,无力收回这些股票啦……霎那间,汇丰银行股票价格落潮般狂跌下来,形势对汇丰银行十分不利。

然而,形势比预料得还要糟糕。就在汇丰银行准备大量吃进股票的时候,分布在全港的各分支机构频频告急:许多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提款,如果不闭门休业,存款有被提空的危险。

面对美国金触界的挑战,汇丰银行开始进行有决定意义的反击。

他们首先广而告之,安抚民心,强调汇丰银行久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对每一位储户负责。然后,他们马不停蹄四处贷款,先找老关系户。可惜,这仍然无济于事;最后,汇丰银行找到香港社会组织,请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一切一切都未奏效,借款工作人员四处碰壁,失败的结局似乎离汇丰银行越来越近了。

在这个极为关键的时候,汇丰银行急中生智,找到了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那就是向香港的大后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求援。

我驻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把香港发生的一切反馈到北京。作为中国金融的权威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立即作出决定:支持汇丰一定数量的贷款,并迅速指示驻港人员火速办理人帐业务。

形势急转直下。股民们深深知道,汇丰银行一旦有中国人民银行撑腰,这就意味着,全中国的资本都抵押在汇丰银行这一宝上,汇丰银行的资信毫无疑问了。紧接着,汇丰银行的老储户也看到了这场金融大战的前景。一时间,汇丰股票价格直线上升,储蓄额独领风骚,形势转向对汇丰银行有利的这一方面来。

汇丰银行运用的釜底抽薪之计,采用治标不如治本的策略,倚靠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援,而在这场金融大战中获胜,而美方由于高价吃进,低价抛出,在股价上损失惨重。

4.以己之长,攻击之短

靠电子业发迹而跃入美国超级富豪之列的王安,曾一度拥有16亿美元的资产和3万多雇员,产品销往世界各大洲,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

可在70年代中期,王安公司还只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公司,同行竞争对手IBM公司无论规模、实力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方面,均大大超过它。如果正面相碰,王安公司无论如何也敌不过对手。

王安认为,惟有利用釜底抽薪之计以己之长,克敌之,才能使自己的公司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

王安在仔细研究了IBM公司的产品后发现,该公司虽然有强大的产品开发机构,并已形成了不同系列的产品,但它的各种型号的产品互不兼容,这是它的致命弱点。

王安决定就在这上面做文章,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的计算机系列和未来各种型号的产品全部能够兼容,即使是使用IBM公司产品的用户,也能运用王安公司兼容性产品来填补缺陷。这一招相当有效,购买王安计算机的用户猛增。

王安公司在美国计算机市场取得了稳固的地位,迅速发展起来。

这完全是因为釜底抽薪之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