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崇拜心理学
26155400000032

第32章 崇拜心理特征及功能(4)

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追求,不断地超越,这种崇拜心理的追求是意味着前进,意味着发展。这种引导人类向更高崇拜目标的一断追求,正是崇拜心理所具有的功能。从本来意义的需要来分析,人们确立崇拜心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树立人生最高的价值目标,把人类引向最高地境界。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崇拜对象的每一次变揣,并不意味着都向高层次的迈进,有时也会出现令人困惑的局面。如,人们对崇拜现实中的英雄人物向崇拜传媒英雄人物的变换,就不能不是令人困惑的一步。人们崇拜传媒英雄人物的一个最大思维进步,是使崇拜对象世俗化,即其积极的一面是更加接近于崇拜者的实际现实情况。换句话说,英雄人物不再是那些高大全的形象,而是现实中的看似平凡的英雄人物。而且还表现为这些英雄人物再不像以前那些英雄人物那样,能够让几代人,甚至让几十代人崇拜,而仅仅是让一代人,或是更短的时间内令人崇拜。用现在的时髦的话说是“各领风骚没几年”。这种风糜全球的对传媒英雄的崇拜热——追星现象,如何理解,其下一步走向何方,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但是,当我们稼过迷蒙的岁月,回首人类处于神灵崇拜时期,是如何走向下一个崇拜目标时,似乎又有一种令人可以走出困惑的欣慰。人类既然能从对神灵的崇拜发展为对英雄的崇拜,那么也一定能从对传媒英雄的崇拜,走向一个更高的目标。这看似迷蒙的过程,也许正是崇拜心理导向作用的一种独特机制。

崇拜心理的现实功能

从目崇拜心理的走势来说,崇拜心理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情感态度。对于崇拜对象的选择,或崇拜的强烈程度,应由人们的兴趣程度来决定。崇拜心理作为一种人生的精神寄托,是人类对未来美好愿望、理想的一种追求。也就是说,崇拜心理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对于某一个人来说,确立一种崇拜心理,是生活道路的一种抉择。一个人,如若能确立科学、适度的崇拜心理,生命就会充满激情和诗意,就会感到一种愉悦感。

崇拜心理能给人惟特殊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是因为,有崇拜心理的人总感到自己在在精神上比别人富有。由于崇拜对象的作用,崇拜者会认为崇尚对象的一切美好形象化作了一种无限的精神力量,自己被这种精神力量所感染(而且在自己的心目中也在追求这种精神),因此自己就有了一种同所崇拜对象一样的优越感。而且会由于自己的精神充实而格外添加了一种力量。

崇拜心理作为一种情感(其中也包括激情、意志),是外部世界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前脑中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状态,并转化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内控因素和行为的驱动力。按照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马克思也曾强调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崇拜心理作为一种情感,不同于一般情感之处在于,这种情感是由特殊的力量所激起的(即对崇拜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虔诚和信服),因此其热情程度是一般情感所难以比拟的,使人们在实际行为上表现出一种自发的责任感、紧迫感,也就景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情感如若得不以适当、及时的控制,很容易形成一种痴迷状态和狂热性。

崇拜心理巨大的情感作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宝贵的内驱力。如果崇拜内容、对象、方式正确,无疑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积极心理因素。但这种激情又是一匹难以驾双的烈马,如若不注意随时调控,也很容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成为一种破坏力,即由盲目和狂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负向效应。因此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针对崇拜心理的两向性特点,利用其积极心理因素,消除其消极心理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过去一段时期,在左的路红的干扰下,尤其是在“****”中,人们的崇拜心理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干扰,以至在部分人的心理留下了难心磨灭的阴影。一些比较严重者则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甚至产生了对马列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怀疑。与此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观点,则被作为种种新思想、新观念在社会上流传。特别是一些青年人更是对这种“异”理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客观地讲,对西方一些资产阶级的理论观点,在过去左极左路戏的干扰下,采取全盘否定的观点,一概以排斥和批判,当然是有失偏颇的。但是,如果现在采取完全肯定的方式,不加科学分析,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盲目崇拜,同样是有失偏颇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崇拜心理的内容、对象、方式一定要采取科学、正确、适度的态度,绝不能采取任何极端的方式。叙述何极端的方式都很容易使崇拜心理走入盲目和狂热的误区,进入误天的崇拜心理的驱动力则会且纣为虐,表现出一种极大的,难以控制的破坏力。

发挥崇拜心理正向功能,应处理的几个问题

正确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现想要批发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几乎成了一句口头禅。可是实际执行起来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果是和谐一致的,那么也许就不需要崇拜心理了。如果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那崇拜心理也就要失衡。因此,要想发挥崇拜心理的现实功能,就必须处理好现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一般来说,越是高大弘远的理想,恐怕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就越大,就越需要处理好这种矛盾和冲突,就越要有所付出,就越需要有付出的勇气。这就需要时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不受现实干扰,大胆地往前走;二是要在一些关节点上注意检验理想与现实是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要保持头脑清醒。

好高鹜远会使崇拜心理空泛化

崇拜心理的形成正是由于有崇高的理想,但不毛病地理想越高其崇拜心理的起点就越高。现实性的崇拜心理应当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目标不变的过程。因此,崇拜心理的理想目标应当是符合现实发展的,如果好高鹜,就会使崇拜心理空泛化,从而失去崇拜心理作为心理内驱力的应有功能。好高鹜远与崇拜心理是格格不入的。前者是建立在不顾现实基础之上的一种空想,而后者不但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而是通过分对现实基础的分析、推断而得出的理想现实。

也许有人会提出,崇拜心理是建立在现实与理想现实不可比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心理机制,何以会有“好高鹜远”之说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崇拜心理是建立在现实与理想现实不可比的基础之上这是毫不含糊的,但是,这种不可比是从现实出发,经过一定的科学论断得出的结论,正是基于这不可比的结论才形成崇拜心理。而好高鹜远则是离开现实基础的一种随意性的空想,严格说出这种心理连幻想都不是。科学的幻想也是要有一定的现实根据作为基础的。这种不顾现实,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的好高鹜远心理,是与崇拜心理基于现实与理想现现实的不可比性截然不现的,如果不注意清除好高鹜远心理,往往很容易使崇拜心理空泛化。这种空泛化的崇拜心理,是没有丝毫社会功能的。

急功近利会使崇拜心理庸俗化

急功近利是与好高鹜远相对的一种心理。其主要表现是急迫地追求短期效应而不考虑长远效果,也就是追求眼前佃而不顾根本利益或是群体共同利益。

急功近利是胸无大志的一种心理的表现形式。这种狭隘的心理最容易导入盲从和随大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过于看重一时名誉、地位经济利益所致,通俗地说是挡不住诱惑。这就必然会使崇拜心理庸俗化,从根本上改变崇拜心理的本质作用。

其实,急功近利心理是与崇拜心理格格不入的一种心理。崇拜心理是由于考虑到到现实与理想现实之羊的不可比性,才形成对理想现实的崇尚、影仰。这种崇尚和影仰的目的在于鼓舞和激励自己朝理想现实奋进,从而产生一种导向和驱动的作用,使人获得一种积极奋发的精神力量。如果是急功近利,那就与这种不可比性格格不入。刀功近利心理是根不得具体而实惠的利益马上到手才好,并不考虑什么长远奋斗目标,其实也根本没有什么长远目标可言,完全是一种短期的行为。

近年来兴起的所谓歌星的崇拜,除了是一种世俗化的崇拜心理处,人中也就挟杂着急功近利的心理。所谓嗓子人人有,只要不是哑巴,发音人人都能办到。而且现在的歌星唱出来的那些歌也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声乐训练,怎么唱感觉好就怎么唱,如果机遇好,说不定一夜这间就可以唱红。唱械以后名誉、钱财、地位接踵而至。这种现实当中确定存在的巨大诱惑力,对于一些急功近利者无疑是非常有诱惑力的。社会上那种对歌星的崇拜思潮中就夹杂着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

再如文凭热,也是一种急功近利思潮的表现。本来,人们对知识的崇拜是社会发的一种需要。但是对于一些急功近利者来说,将对知识的崇拜转换成了对文凭的崇拜。只要有了相应的文凭,就以为有了相应的知识,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

由此看来,崇拜心理与急功近利心理根本没有相容之外,二者是根本对立的。崇拜心理的形成必须要以谈泊名利的心理作为基础,否则很难形成一种能够催人奋进的崇拜心理。当然,作为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并不反对一般意义上的名与利。世上绝没有不食人间烟火者。人类的一切劳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归根结底是求利益的行为。但是,这种利益应当是对于人生总体价值的追求,并非是暂时的、表面的,应当是对长远的、根本性利益的追求,是对人类整体利益、共同利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