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应酬心理学
26155700000026

第26章 应酬技巧(4)

《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可以说是忍耐的高手,可他们三个人在关键时刻,均死于忍耐不够。关羽接到东吴来信,说孙权要和关羽结亲家。关羽见信大怒,说:“虎女安能嫁犬子?”诸葛亮闻讯便说:“荆州危矣。”结果关羽被吕蒙打败,身首异处。张飞听二哥一死,怒气暴涨,酗酒而毒打士兵,后被仇人暗害。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顾江山社稷出兵东吴,结果大败而死。—韩信当年忍得胯下之辱而成为五侯、张良“圮桥三进履”而为汉相,古往今来的例子太多了。依专家分析,一个人过分压抑,会产全不满现实的心理,但有应酬艺术的人并不是过分约束自己的气量,只要求在应酬的一小时或两小时里,尽量表现你的忍耐力。

我们听见一件事情,这事情使我们感觉极度不满,但在没有探究出真正的原因时,需要绝对的忍耐。进一步说,即使弄清了真正的原因,也应忍耐,因为发怒无益问题的解决。我们听到别人陈述或解释,即使明知他说谎或所言无理,也不该迅速表示不满的态度。有些人会在这种场合下说:“不要说了,你的意思是……”这样说来不是一种好的应酬。

心理学家纳德曼说,当我们听到一件不惬意的事,再听了它的经过之后,常常就拿来修正自己的观念,以为事情有许多值得原谅的地方了。

有了适度的宽容忍耐之后,我们就可以抓住机会运用智慧进行反击了。反击是很巧妙而富于机智的。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有一次和一批评家相遇,批评家是个秃子。秃子一见面就批评谩骂苏格拉底。苏一声不吭。批评家余怒未消地问:“你还有什么话说吗?”苏淡淡地说:“没有,没有。我只是羡慕你。”批评家奇怪地说:“你羡慕我什么?”苏回答:“我羡慕你的头发,它真聪明,那么早就离开你的脑袋了。”苏的言外之意是:批评家的脑袋装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从他嘴里吐出来的当然不会是什么好话了。

仔细品味一下,所谓的反击,都是在防守之时有所酝酿,借着对方的意识稍稍用力一转,就将对方击败,所谓“后发制人”。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可能会被指责时,不妨用先发制人的方法先数落自己一番。因为人心是很奇怪的,当对方发现你已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便不好再予以责备。

应酬中如何恭维别人

恭维,原本是对上的谦虚,后来引申为:奉承,说好听的话捧人,在现实生活中,奉承、好听的恭维说,是人人都爱听的;越是傲慢的人,越是爱听。有的人义正辞严,说自己不爱听恭维话,那是故作姿态,一旦你真的毫不客气地贬责他,他心里一定不高兴,根本不可能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与感情。“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只有孔子的弟子子路虽曾说过这句话,却并未实际标做到,因为很少人能有这种胸怀。我们在日常应酬中,适当地恭维别人,可以抬高对方的自尊心,赢得对方的好感和合作。

但是,如何适当地恭维别人呢?

在恭维的同时,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意愿,或者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具体细节,都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而不至让人以为过分地溢美之词,如你恭维别人的发式时,可问及是哪家发廊理的,或者说明你也很想理这样的发式,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恭维的效果。

在有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恭维其中某一个人,必须会引起其他人的心理反应。比如,你恭维某一次成人考试成绩好的人,那么在场的参加考试成绩较差的人就会感到受奚落,被挖苦。这时,你不妨寻找某些因素,如某人复习时间太短,某人出差刚回来等等客观原因,来照顾他们的面子。

在社交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事,说话者好心,而听话者却当成恶意,结果弄得不欢而散。因此,恭维时语言要准确,措词要精当,避免听话者多心,而产生误解。

不合乎实际的评价,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和讨好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满足别人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个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曲意迎合是我们所不齿的。

恭维得体有时还可以打破僵局、缓和紧张气氛、仗敌对双方找到共同之处,甚至化敌为友。

比如,对方是官员,就说久闻他的官誉好、为官清廉、体恤面姓等,他听了一定很高兴;但如果你说他很有心思、发了大财之类的话,他听了就会感到有一种贪污之嫌,一定会不高兴的。对文人,如果你说他学识渊博、妙笔生花,他听了一定很高兴;如果你说他左右逢源、很有手腕,他听了似有吹拍逢迎之意,而文人自视清高、最忌无品,听了一定不高兴。

恭维本身往往并不是交往的目的,而是为双方进步交往创造一种融洽的气氛。比如看电视机、电冰箱,先问问其功能如何;看墙上的字画就谈谈字画的欣赏知识,然后再借题发挥,恭维主人的能力和阅历,从而找到双方的共同点。

比如现代的年轻人都很自负,有一定的理想追求,如果你说他年轻有为、前程似锦,并举出几点例证,他一定会十分欢喜。如果你说他父亲如何有学问,有其父必有其子,他不一定引以为荣,至多认为你是通过他赞扬他的老子。而老年人却不同,常言道:水往下流。老年人最冀望于子孙。如果你说他的儿子聪颖过人、才华出众,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会高兴得心在怒放;即使你说他的儿子比他强,他也不会有意见,并认为你夸奖他的儿子,是慧眼识英才。

恭维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人生阅历和性格特征等进行。比如,男性就不宜过多地恭维女性的容貌;对年轻人的可恭维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老人可恭维他身体健康,富有经验。

所以,恭维别人时,一定要看人家从事什么职业、多大的年纪;要恭维得恰到好处,绝不能信口胡诌,流于谄媚。

美国总统林肯是一位善恭维的人。林肯曾经说过:“一滴蜜糖比一斤苦胆汁所能捕获的苍蝇要多得多。”

德国著名政治活动家俾斯麦在引用恭维方法时就显得更绝。他为了制服一个敌视他的属员,便有计划地向别人称赞这个属员。他知道那个人听到以后,一定会把他所说的话传到那个敌视他的属员的耳朵里去。

这是一种巧妙的驭人术。在人背后称赞人,会使人感到更真实,如果传话的人再夸张一些,那就更悦人,更能产生奇效。

总之,人不分男女,位不分贵贱,都喜欢别人恭维,因为恭维是打动人的有效方法。当然,恭维也要适当,切忌无谓的恭维、谄媚的恭维,以免激起人家的疑心,甚至产生反感。

应酬中说服别人的心理

在社会应酬中,常常发生意见分岐,这本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你如何设法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当然,这要看你的说服力技巧和你所说的内容是否为别人所接受。

关于说服别人的技巧,美国的古典名著班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有一段经验之谈: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绝不正面反对地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允许自己在文字和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者‘目前我认为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绝不立即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稍有不同,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嫌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较少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已见而赞同我。”

为了阐述说服技巧的重要性,卡耐基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颇值得人们深思。他说:

“有一次,我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我家布置一些窗帘。当账单送来时,我大吃一惊。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我,看到那些窗帘。她问起价格,惊讶地说:‘什么,太过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没错,她说的是实话,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羞辱自己判断力的实话。因此,身为一个凡人,我开始为自己辩护。我说贵的东西终究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味的东西等等。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坊,开始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很热心,说她希望家里负担得起那些精美的窗帘。我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我说我自己也负担不起,我付的价钱太高了,我后悔订了它们。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詹姆士·罗宾森在他的《下决心的过程》一文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

“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热情淹没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已见。我们会毫无理由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我们反而会全心全意维护我们的想法。显然并不是因为那些想法对我们而言具有珍贵的价值,而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受到威胁……‘我们’这个简单的词汇,是做人处关系时最重要的,能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者。”

纽约自由街上有个商人,名叫麦哈尼,专门经营石油业者使用的特殊工具。日本长岛有一位顾客向他订购了一批器材。他按照顾客的要求,制订了一个蓝图,得到顾客的认可后,即开始了制造程序。谁知正在制造当中,那位顾客打来电话,誓言绝不接受麦哈尼正在制造中的那一批器材。原来,那位顾客订下这批货后,和朋友谈及此事,朋友们议论纷纷,说什么太宽了,太短了,如何不合用,并指责他被骗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位顾客被说得发火了。才打电话要改变订货计划。

麦哈尼被搞糊涂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重新仔细地查验过,确认自己无误,一定是对方听了不实之言,造成误解。但是麦哈尼知道,如果这么告诉顾客,那将很危险。于是,他决定亲自去长岛一趟,会一会这位顾客。谁知这顾客一见到他,立即怒从中来,一面说一面挥着拳头,指责他正在制造中的器材。

麦哈尼知道此时要说服这位顾客,绝不能生气。他等顾客的怒气发泄完毕,才心平气和地说:“你是花钱买东西的人,自然应该得到合意的东西,可是总是有我负责才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请给我一幅制造蓝图,虽然我按我设计的蓝图制造,已花费了两千块钱,但我们愿意负担这笔损失。为了使你满意,我们宁可损失两千块钱。但是,我得先提醒你,如果我按照你坚持的做法,你必须负起责任。但如果你放心让我们按原设计进行,我们可以向你保证绝对负责。”

这位顾客听了这一番话后平静下来,最后说:“好吧,照原来的计划进行,但若是错了,上天保佑你们吧!”

结果,麦哈尼没有错,这位顾客很满意,接着又订购了两批相同的货。

试想,如果麦哈尼不采取极度的自制态度,以平静的心态申述自己的量由,一开始就和顾客争辩起来,公开指责顾客的错误,这样不但不能说服顾客,相反地还会使以往好不容易建立的深厚业务情谊破裂,既会损失一笔钱,也失去一位重要的主顾。

可见,指责别人意见错误,只会剥夺别人的自尊,绝不会使别人心悦诚服。

当然,要说服别人,除了技巧外,重要的是以理服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以事喻理。这就是说,与人讲话,重要的是要用事实说话,用事例佐证。尽量避免说大话、空话。

二、小中见大。这就是说,讲理要注意层次的高低和深浅,不可跨越别人的思想范畴,使别人感到你所讲的道理高深莫测,不着边际。要善于从小事情中寓含大道理,从浅显的事情中,能摸透道理。

二、探讨问题。这就是说,与人讲道理,有时可提出设想的问题,一则引发听者兴趣,二则启发听者思考,使人感到你不是在强迫他接受你的灌输,而是共同探讨问题,使他变被动为主动,不自觉地接受你的说服。

四、点到为止。这就是说,你用道理说服人,绝不可反反复复、唠叨不停,否则,一定会让人听了厌烦,甚至听不进去。最好的方法是点到为止,留出空间让对方去思考,去领悟。

扩大自己的应酬空间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因为相互间总有矛盾和摩擦,有的人虽安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有时也会受到别人的侵袭和扰乱。怎么办?这就要有一种自制的忍让精神。要知道,世界的空间很小,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却不过那么一小片。虽然生存空间小,每个人的精神空间却能容得整个宇宙。其原因就是在人对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当你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或侵扰、或误解,你就必须学会忍让,学会立身处事,扩大自己的精神空间。所谓立身,就是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所谓处事,就是应有理性的自制精神。这不但是对别人生存空间的尊重,对别人有利,对公众有利,对整个社会生存环境有利,也能争得别人的理解,化解矛盾冲突,最终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