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26157900000076

第76章 关兴、张苞真的为父报仇了吗?

据《三国演义》所写,在夷陵之战中,蜀国有两员小将最为活跃,这就是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他们二人的心头燃烧着复仇之火,决心替父报仇。在战场上驰骋冲杀,显得特别积极,立下了许多战功,如关兴刀劈李异、周平,大败孙桓;张苞刺死谢旌、夏恂,活捉谭雄、崔禹等;而且他们还亲手杀了仇人。第八十三回写关兴追赶潘璋至一山庄,在“关公显圣”的帮助下,斩了潘璋,取心沥血,就关羽神像前祭祀。原先在荆州投降吴军的傅士仁和糜芳,在刘备军威的震慑下,刺杀了擒获关羽的马忠,持首级向刘备投降。但刘备在盛怒之下并没有饶恕他们,命关兴设关羽牌位,用马忠首级祭祀,并命关兴在灵前将傅士仁、糜芳用刀剐之。孙权想要求和,命程秉把杀死张飞的范强、张达押解到刘备处。刘备不许和,命张苞将范、张二人万剐凌迟,祭父之灵。

关兴、张苞大战吴军为父复仇,杀出了疾愤,杀出了维护“忠义”的精神。那么,历史上的关兴、张苞是否真参加了东征大战呢?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遇难后,被追谥为壮缪侯,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这个封爵。关兴,字安国,在少年时便有佳名,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弱冠(二十岁)任侍中,后又任监军。但《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各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三国演义》说他在战场上刀劈李异、周平,历史上并无其事。据《三国志》记载:吴将李异参加了夷陵之战,屯守巫县和秭归,为蜀将所破;不久陆逊破刘备于虢亭,他追踪蜀军,屯驻南山。史书上并没有说他战死在沙场上。至于周平,则史无其人。

另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可见张苞还死在张飞以前,桓侯的封爵由次子张绍继承了。夷陵之战时,早已死去的张苞,怎么还能驰骋于战场,为父报仇呢?至于《三国演义》说他在战场上刺死了谢旌、夏恂,活捉了谭雄、崔禹,历史上也无其事。据史书记载:谢旌随陆逊西征夷陵一带,屡立战功,何尝被张苞刺死?至于夏恂、谭雄、崔禹,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三个人。

《三国演义》说夷陵之战后,关兴、张苞二人还参加过许多战役,战功累累,几乎是阵阵都少不了他们。说张苞在蜀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二出祁山”时,随从出征,在追赶魏将郭淮、孙礼时落入山涧中跌破了头,被送回成都养病,不久便死去了。“孔明闻知,放声大哭,昏绝于地。”(第九十九回)当然这都是子虚乌有的事,因为张苞早已死了,这时不会再死第二回了。又说关兴死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即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兵以前。诸葛亮听到死讯,又是“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响方苏”。(第一百二回)但史书说他二十多岁便死了,他的死应该比这更早一些。

由此可见,关兴、张苞都不可能参加刘备东征。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对关羽、张飞遇难深感惋惜。为了让关羽、张飞的英雄业绩贯串全书,他以澎湃的激情、天马行空的想象、酣畅的笔调,虚构刻画了关羽、张飞死后关兴、张苞的英雄史:是他们杀得吴军损兵折将,是他们奋力救黄忠,是他们斩潘璋,是他们逼迫出卖关羽的糜芳、傅士仁自行送死并取了杀害关羽的马忠首级,迫使孙权送还杀害张飞的范疆、张达二凶并将其杀死,报了父仇。罗贯中的这一系列虚构,既强化了已然作古的关羽、张飞形象和刘、关、张的“忠义”之情,也突出了这样一个创作观点:虎将无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