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企业的12个基础
26159600000033

第33章 捕捉生意机会(2)

八、在最关键的时刻“摘桃子”

有位成功的小老板,他认为捕捉生意的机遇,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火候,这样就会1度=99度。

什么是1度=99度呢?这位企业家说:“在通常情况下烧开水,只有烧到100度时,水才沸腾,才称此时的水为开水,凡是低于100度的水一律不能算作开水,即使是烧到了99度也是温水、乌涂水。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前99度容易做到,但在99度到100度时,却常常因为燃料不足而作废。事实上,这最后的1度的价值一点都不小于99度。所以,我认为最后的1度等于前面的99度。”

1度等于99度?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但天下就是这样奇怪,有时不仅能够做到1度等于99度,而且还能够做到1度等于1499度。这位小老板刚刚起步的时候,东挪西借才凑了5000元,开始从事食品加工,没想到很快就因资金周转不灵而被迫让度给了地人。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厂子,拱手让给了他人,心里的难受程度可想而知。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位老兄弟二次创业的时候已经在朦胧中意识到了最后1度的作用。所以,当他又筹集到一笔资金的时候,他没有急切地去办厂投资,而是接近1年的时间没有动静。

他的沉默可是吓坏了他的债权人,以为他已经把钱弄没了。就在债权人讨债的时候,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来——他以二万元的资金收购了当地最有名的一家资产达100万元的食品企业。其实,他一直都在研究这家企业的生产状况、技术状况、经营状况、市场状况和财务状况。当他确认其他各项指标都可以而只有财务状况到了崩溃边缘的时候,他直接找到了这家企业的主管机构,并提出以1万元的价格收购的意向。净资产已经不足1万元的这家企业,正在无奈的时候,突然来了这样一个买主,很快这笔交易就达成了。接手这家企业后,这位老兄只是把几个主要的企业领导更换了一下,其他的员工都留用了,并制定了一套新的规章制度和财务制度。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企业的不良资产基本消除,企业的净资产经过中介机构评估已经达到50万元,无形资产价值也达到了20万元。就在人们都认为他会扩大经营规模的时候,他却出人意料地把企业以60万元的价格卖掉了。有人认为他太傻,一个刚刚走上正轨,正在大把赚钱的企业,他却急切地卖掉了,这不等于卖掉了一棵摇钱树吗?他却说:“我投资了1万元,半年多的时间赚了59万元,天下还有比这更合算的买卖吗?半年是投资的60倍回报,1年就是120倍的回报,人要知足才好。”

初战告捷,这位老兄又归于沉默,当人们再次以为他不再进“江湖”的时候,又一次传来他的消息——省城一家拥有近1亿元资产的中型国有企业被他以20万元的价格整盘买下,因为这家企业完全是靠贷款办起来的,资产减去负后的净资产只有10万元左在,在于企业产品滞销,企业的应还货款越来越多,眼看着企业无法开工生产,几百号工人没有饭吃。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几次动员其他企业进行兼并或者托管,但谁都认为是个烫手的山芋。在公开对外拍卖会上,这位老兄以2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家企业。一个现成的中型企业就这样成了他的企业。接手后,除了整顿内务,他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企业长期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此时正好有一家外国厂商想在中国找一家合作伙伴,而该企业的技术,设备又都适合,于是两家一拍即合,他出让40%的股权给外商,由外商投资500万美元改造设备,并由外商负责产品的海外市场。经过近1年的时间,企业产品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赢利前景非常乐观。

大家此时都以为他会踏实地经营这家企业了,可是他还是把企业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卖了!外商看到在中国尝试的成功,就想以此为基点扩大规模,而这位老兄控制着企业的60%的股份,而他又不愿意追加投资。外商没有办法,只好和他商量能否买下他的部分股份,从而达到控股的目的。这位老兄把老外的意图看得一清二楚,提出可以转让股份,但必须是整盘转让,外商为自身利益计,最后以1000万美元的天价买断了全部股份。想想看吧,一个就要破产的企业,经过这位老兄的1度加热,在不到1年的时间居然赚回来1000万美元——近1亿元人民币(当时调剂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接近1:10)。

拥有上亿元财富的人,在今天也属于凤毛鳞角,更何况是在1992呢。1992年,海南和北海的房地产异常火爆,简直可以说是泡沫横飞,就在许多人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的神话满天飞的时候,这位腰缠亿万的老兄却游离于房地产投资之外。周围的朋友都劝他抓紧时间,否则就没有机会的时候,他却说机会还没有到来,这99度还是让别人替我烧吧。

事情果然被他不幸言中,1993年下半年开始整顿金融秩序,许多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开发的房地产纷纷成了无源之水,不少大楼只差封顶了,一方面是国家银根紧缩,一方面是他手中拥有着上亿元的资金。于是,他开始“帮助”别人了,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只用了不到以2000万元的投入就买下了相当于10个亿的房地产。

九、做生意,勿以小而不为

做生意,勿以小而不为。这是因为:做生意的目的是赚钱,只要有钱赚,不分多和少。俗话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世界上许多富商巨贾,也是从小商小贩做起的。例如,美国的亿万富翁沃尔顿,是经营零售业起家的;鼎鼎有名的麦克唐纳公司,是经营小小的汉堡包发财的;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开始的时候也是做小小的塑胶花的生意。

在经营项目及数量上,也要注意“勿以小而不为”。这是因为,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小买卖(例如小百货、小杂货之类),可是,它能为你吸引顾客,给你带来兴旺。例如,日本的尼西奇公司,是专门生产婴儿尿垫的小企业,然而,他们的小产品却做成了生意。在日本,婴儿所使用的尿垫,每三条中就有两条是他们的产品,同时,还远销西欧、非洲、大洋洲、美洲,年销售额高达70亿日元。

做生意,谁不想货通四海,财达三江?谁不想一下子就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有些公司(商店)不切实际地热衷于做“大买卖”,花了不少人力财力,要么是没谈成,要么是亏大本。他们轻视小生意,认为几十宗小生意比不上一宗大生意。当然,从简单的数字来看,这是对的。但是,大生意好比是一艘航空母舰,小生意好比是一艘快艇,大舰难掉头,小艇好转弯。更何况,生意的成败不在于其生意的大小,谁英雄谁好汉,要看他是赚钱还是亏本。1980年至1987年的几年间,社会上不少公司(商店)掀起大规模的“西装热”、“338计算器热”、“冷暖风机热”,一进货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结果卖不出去,仓库里堆积如山,统统成了“跳楼货”,连本钱的零头也收不回来。这样的“大生意”,一宗就够你倾家荡产了!相反,那些识时务、有远见的明智经理们抓住时机,钻冷门做小生意,反而发大财。由此可见,生意的大和小不是绝对的。

十、抓住瞬间即逝的致富机会

2001年《福布斯》中国大陆100富豪的排行榜上的佼佼者很好地发挥了他们的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的优秀素质。如果社会按照“辛勤者胜”的规律运作,社会的面貌就单纯得多。但事实偏偏却是辛勤者中间也有着成败之分,而在成功的辛勤者中间,成就亦有高低的判别,还有一些表面上并不辛勤的人,却能成功致富。因为这些差异的出现,社会面貌才呈多姿多彩的变化。而促成社会面貌变化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正是机会。因此,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

机会究竟是什么呢?机会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穷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创造利益。具体地说,在特定的时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产生有利的条件;谁能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地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这些有利条件便是机会。

无论《福布斯》的富豪与成功故事属于哪一种,你定会发现故事的主人翁都是懂得把握机会的人。他们的人生由于充满着冒险奋斗的故事,而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人生各个阶段当中,最适合冒险患难的阶段,就是精力旺盛,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无负担家计之累的年轻时代。这个阶段若不行动,年纪再大一点时恐怕就没有那份冲劲了。

富豪们都明白要拿到红利,必须先拿钱投资。同理,想获得机会,则必须先有所牺牲——牺牲自己的时间川女人、安全生活、享受等等,随时全神贯注地做好准备,一有机会出现,便跳起来将它抓住。为了进一步认清机会,让我们分析一下机会的要素与特征。

机会有三项要素:资源、利益和条件的配合。

资源包括个人的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的技巧、智慧、财富、胆量等等,也包括机构或企业的人才、资本、科技、设备、现有的产品或服务,诸如此类。

上述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特质,必须能为个人或企业制造价值,才称得上为资源,否则,那只是未开采的铁矿,和泥石混杂,并无多大用处。

利益是机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创造机会的主要目标。一种条件如果不能为人们带来利益,那就不是机会。对于致富来说,利益主要是金钱的收入,另外还包括名誉的提升、形象的建立或改善;而建立声誉和改善形象最终也会带来金钱的收入。利益在不同行业里各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例如,酒店业要求客户的人住率保持高水平,百货业要求货品流通迅速。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等,是各行各业同样的追求。

条件的配合是指客观环境和创造机会的主观条件互相配合,首先是客观因素的变化,造成有利的投资环境。例如经济复苏,人口激增,可用的土地有限,造成地价急涨,这是把资金投入地产市场的有利环境。

其次是指创造机会者具备足够的条件去利用这个有利的环境。例如买地发展土地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以及创造机会者个人的眼光、胆识和决断力等。最后是指主、客观因素刚好配合,例如,在地价快要急涨时,先已预见到这个趋势,又具备投资的各项条件。

创造机会者的物质条件(资金,人才等)、个人条件(眼光、胆识等)都属于资源,能为创造机会者创造价值,带来利益。而机会正好提供最有利的环境,让创造机会者得以更有效地运作资源,创造或增加利益。

案例

1.咬住机遇不放松

李嘉诚曾经这样说过:“机遇只钟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有准备头脑”包括很多的内容,而见识和胆略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有见识和胆略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机遇,而缺乏见识和胆略的人即使机遇频频向他招手,他也经常视而不见,就算看见了也不会抓住。

广厦集团总裁******就是依靠自己的见识和胆略,多次抓住了成功机遇,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了事业的辉煌。

1984年秋,浙江省东阳县城建公司招聘经理。当时东阳县城建公司无论从技术、设备还是人员上来看,都是一穷二白的。这种实际情况动摇了许多想应聘的人,他们没有见识,没有胆略,更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冒这个风险。

******在这时出面了,他要应聘出任公司的经理。当时他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认真考虑这件事,不要只为当这个经理便参加应聘,当领导自然好,可这也是要承担风险的。当时******对于这些好意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存心跃到舞台上,我就不怕负责任。”

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这除了与他们自身的能力有关外,缺乏见识和胆略,不善于抓住机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