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企业的12个基础
26159600000037

第37章 打造优势品牌(3)

使用单一品牌策赂,有许多成功范例。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深谙此道,他将所有新的电子产品皆冠之以索尼牌,产品一上市即得到消费者认可,因为“索尼”品牌已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质量可靠、功能先进的良好形象,形成了极强的品牌忠诚度,这使索尼公司在中期发展阶段迅速扩充实力,不断占领、开发市场,一举成为世界五大公司之一。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在产品成功之后,又利用“本田”的品牌推出了摩托车、割草机、铲雪车等多种产品,使公司规模得到迅速的扩大。因而采用单一品牌策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利用现有品牌的知名度、品牌形象与忠诚度,不需要为新产品建立品牌花费大量广告、宣传等促销费用,消费者很容易知道新产品,并且将其与原有品牌形象联系起来,从而为公司省下大量的营销费用,缩短上市时间。

但是,单一品牌策略,也有不足之处:(1)要求公司的各种产品档次基本统一,有较为相近的品质;(2)新产品可能会淡化原有品牌效益,消费者可能会怀疑该品牌品质下降或是否还能维持其特色水准,从而影响了购买行为;(3)如果新产品与原有品牌产品之间过于相似,又会产生替代现象,实际销售量此消彼长,并无明显增加。(4)如果新产品失败,可能会影响业已建立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并连累到原有产品营销。

公司对不同的产品还可以采用不同品牌策略,不但可以克服单一品牌策略的不足,而且也可以达到其他目的:(1)针对不同购买动机,或者产品在式样、款式、口味上的差异确定相应贴切而富于感染力的品牌,有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个性化的特色,从而激发更多消费者接受和购买。如花王公司的洗发香波有五种品牌,宝洁公司的洗衣粉有九个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忠诚者与偏爱者,共同构成了对各自公司产品的巨大购买群。(2)可以用新品牌作为防卫性品牌,来保护主要品牌不受到攻击。给新产品确定新品牌,一方面可以显示与原有产品的区别,另一方面一旦新产品失败,也可避免对原有品牌产生连累反应。这就克服了单一品牌策略的弱点。如日本精工表公司的高档表“精工拉萨尔”在市场上地位十分稳固。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同时又要开发新市场,该公司将低档表分别命名为“阿尔巴”和“帕萨”。高档与低档产品各自在不同市场上创业,互不干扰。(3)当一个公司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购并了竞争对手的品牌后,为了保持该品牌的一批偏好者,往往需要继续保留这一品牌,而无须将本公司的品牌强加之上,这样既得到了品牌又得到了品牌的固有效益,从而真正占领对手的市场。在两个或多个公司合并、合作的情况下,也可采取相似的策略,即保持原有各品牌的特性以及它们所能影响的市场。(4)企业生产与现有品牌完全不同类型的新产品,把这一品牌用于新产品不太适宜了。比如,某公司的“火焰山”牌灶具已有很高知名度,现在新开发生产冰箱和空调机。若把“火焰山”作为冰箱和空调机的品牌名称,其销路可想而知了。

案例

广告创意巨匠李光斗

哪个行业没像广告业这样钟爱年轻人,哪个时代也没像今天这样青睐年轻人。这个年轻广告人的成功,难道只是印证着年轻的魅力吗?不!它宣示的是胆识、魄力。智慧在事业中的力量。

世界首创:把广告做到火箭发射场

世界上的广告创意无奇不有,但是,1992年12月,当中国西昌的火箭发射场居然成了广告发布的媒体时,全世界的广告人都不由得赞叹这是创世纪的广告创意大手笔。随着“澳星”被“长征”火箭射到太空,广告客户的形象在举世瞩目中扬威四海,也让一个年轻广告人一举成名。

他叫李光斗,当时只有26岁。他是“澳星发射现场广告”的创意者、策划者和操作者。

那是1992年3月22日晚,李光斗坐在宿舍的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节目:中国为澳大利亚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也就在这一刻,一个突发奇想闪过李光斗的脑海:为什么澳星发射现场看不到广告呢?这可是广告的最佳时机。

中国为澳大利亚发射第二颗通信卫星的合同开始履行时,他的广告设想也开始成熟了。

1992年11月7日,北京的报纸出现了(澳星发射现场首次招揽广告)的新闻。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著名企业热烈响应:五粮液、万家乐、小霸王……这些国内名牌企业纷纷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了赞助广告的决定。广告由李光斗任职的。冶华广告公司全权代理。

经过一番紧张的策划与试验之后,在“澳星”发射前夕,五粮液、万家乐、小霸王等每个20多米的广告牌,终于牢牢固定在火箭发射架上。

12月14日,火箭发射架垂下了两条写有广告语的巨幅红绸,“澳星”由广告簇拥着,在正午的阳光下与长征二号火箭徐徐对接,上百名新闻记者举起相机和摄影机,留下了历史性镜头。海内外报纸对首开航天广告先河的“澳星”发射现场广告大肆报道,议论纷纷。“澳星”加上广告,的确成了一件引人瞩目的大事。

艰难创业:只有88元资金的老板

1988年,李光斗作为复旦大学代表队成员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大专学生辩论会,他的素质和口才由此发出了第一次光亮,也得到了一次锤炼,但那只是纸上谈兵。

1989年12月因一次突然的变故,在校从本科到研究生求学了6年的他肄业离校。一踏出校园的门就意味着失业,他必须面对现实,去寻求一条“自己养活自己”的谋生之路。经朋友介绍他决定去广东中山市落脚谋生。

由于囊中羞涩,他不得不选择乘海轮从上海到广州,而且坐的是四等舱,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路费。

抵达中山市的第二天,他获得。冶华集团陈老总的接见。陈老总其实只有36岁,和年轻人并不难沟通。他被录用了。

1991年3月,他受命组建恰华集团的公共关系部,负责这家拥有20多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的公关事务。

不久后他成了恰华广告公司的法人代表。秘书问他:开了公司,要开设银行帐号,没有钱怎么办?注册资金是借总公司的,已经还掉了。

他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88元人民币,嘱咐秘书兼出纳存入银行。他成了世界上最穷的老板:一无流动资金,二无专业人才,三无固定客户。

广告公司要想生存、发展,一定要另辟新路。他注意到世界一流的广告公司总是把策划大型的广告活动列为重中之重,通过介人大型的社会活动,比如奥运会、国际博览会……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他这个学新闻出身的人,总想把广告活动和重大的历史活动结合起来。广告需要的是电子传媒和万众瞩目,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广告这两方面的要求都能满足。因为此时的受众注目率达100%,可称是创造新闻的最佳时机,他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机会终于被他抓住了,那就是澳大利亚的卫星将由中国的火箭发射升空。

巧妙创意:广告进入政治场所

“澳星”广告给李光斗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这使他坚定了“不做则已,一做惊人”的广告理念。

他发现《人民日报》头版没有广告,于是,他试探性地和《人民日报》联系,要求和《人民日报》合办一次《新世说》的征文。从1993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头版第一次出现了“丹丽洁具杯征文”的字样,并出现了丹丽洁具的商标图案。敏锐的海外驻京记者立即发出了消息。

中国人是非常热心于政治的一个民族,什么事情也转移不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每年的“两会”长达半个月,全国所有电视台都会进行详尽的报道,而此时的电视收视率也高得出奇。他开始琢磨如何把广告做进“两会”的现场。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是不允许插播广告的。把广告牌竖进入民大会堂更是异想天开。但他发现,在重大政治活动的现场最活跃的是记者,而新闻记者中最抢眼的是摄影记者。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制了一批款式新颖的摄影背心,背心印有“小霸王”及其商标,派人送到北京。通过电视转播一下子吸引了千万人的注意。一时间各大报纸纷纷作了报道。当时的一则新闻报道是这样写的:“小霸王”广告衫飘进入民大会堂。

长袖公关:邀成龙成功合作

李光斗和成龙的合作,更是广告圈内一段佳话。1995年广东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准备为其生产的“小霸王”游戏机做广告宣传,在策划新的广告时决定请明星来做广告主角。

可选择哪位明星来为“小霸王”拍摄广告,却是一件颇费心思的事。

李光斗经过再三斟酌、仔细分析,决定选用成龙,成龙是目前华人影视圈里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哥大”,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和知名度。

成龙是世界级名人,请得动吗?李光斗首先说服成龙的经纪人,并特意把“小霸王”学习机和以前的广告托人带到香港交成龙过目。成龙是个电脑盲,一听说小霸王学习机包你3天学会打字的承诺,便也跃跃欲试,很快就欣然允诺拍广告之事。

可面对成龙以往拍片的巨额片酬,又该如何对待呢?

成龙非常热心慈善事业,李光斗提出由成龙为小霸王义拍广告,为成龙慈善基金会筹款,当然也为厂家节省了巨额片酬。

李光斗的创意天才也在广告词中尽显:“想当年,我是用拳头打天下,如今,这电脑时代,我儿子要用小霸王来打天下。同样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这一脍炙人口的广告语,被人们誉为“钻石创意”。

1995年元旦,随着“小霸王”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铺天盖地而来,由李光斗撰写的《成龙为小霸王义拍广告》的新闻也在全国各大报章被热烈炒作。

成龙广告播出后,小霸王学习机的销售出现了奇迹,月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1996年,李光斗主张再请成龙拍广告。

义拍只能一次,面对巨额片酬,李光斗迫不得已,学会了讨价还价,他成了第一个向成龙压价的人。

新的小霸王广告让成龙唱流行极广的(读书郎)作为广告歌,这首儿歌后来成为小霸王广告的“眼”。

(小霸王·读书郎)电视广告1996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使小霸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李光斗第三次请成龙做广告,是缘于爱多VCD影碟机。1996年下半年,爱多公司老板想请明星拍广告,李光斗力荐成龙表演爱多VCD,这样可像小霸王在众多学习机中脱颖而出一样使爱多一跃成为VCD中的佼佼者,广告主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一辑广告,将成龙在P红番区》和《霹雳火》中的精彩武打镜头,通过电脑特技合成,广告播出后很快引起轰动,爱多VCD也一举名扬天下。

李光斗成了和成龙合作次数最多的一位广告商。

再创新闻:助柯受良一飞惊天

1996年6月,李光斗自立门户组建了广东华视广告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80万,个人占60%的股份。

新公司开业,李光斗又一次从钱包里取出88元钱,嘱咐出纳存入银行,他可能是期望再次发起来吧。很快,他又唱出了一出好戏。

柯受良飞越黄河早已妇孺皆知,但事实上五年前柯受良就策划飞黄,一直无法落实,障碍在一个“钱”字。后来香港凤凰卫视介人,投入100多万。但凤凰卫视也并非在做慈善事业,除了伴随“飞黄”而带来的广告收入、出售节目的收入及名声上的收益,它还希望找到一家赞助商,以替它分担大部分的投资,这笔赞助起初定在1000万。消息传出,彩虹电视及它的策划公司——李光斗的广东华视广告有限公司开始密切关注凤凰卫视及柯受良,但显然不想接受1000万的开价。这期间,柯受良在各地频频试飞,既是炒热“飞黄”,又是配合凤凰卫视寻找赞助商。在云南某地表演失败,烟厂赞助落空,试飞频频失误更是让汽车厂商不敢接近;有酒厂上门,但总不能让一个“醉熏熏”的柯受良去飞黄河吧。时机已到,李光斗适时出击,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彩虹电视以600万拿到了独家赞助权,而回报则是:拥有在报纸、电视广告中对柯受良肖像一年零三个月的使用权,且凤凰卫视负责拍摄及其他新闻宣传。

合约签订,李光斗却又按兵不动了,静观凤凰卫视及国内其他媒介将“飞黄”炒得火热,至柯受良“飞黄”前的一个星期,柯的生平、柯的英雄业绩已家喻户晓,新闻界“话题”已尽之际,李光斗开始重拳出击,火上浇油。

5月23日至26日,彩虹电视迅速在总发行量超过1300万份的9家全国性大报推出以(彩虹电视独家赞助柯受良飞越黄河)为标题的头牌广告,广告铺天盖地,“彩虹独家赞助”也成为新一轮新闻热点。彩虹电视也乘此机会塑造公益形象,与柯受良共同捐建希望小学。

6月1日“飞黄”大幕拉开,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目睹了这一盛况,其收视率之高为中央电视台此时段罕有。而彩虹电视的插播广告覆盖人数则达1亿以上。至此,彩虹电视的推广策划已大获成功。但李光斗并未就此打住。

想继续扩大战果,但又不想消耗“弹药”——钱,怎么办?李光斗开始“草船借箭”。

先是《中国经营报》以《彩虹的600万也飞过了黄河?》为题邀请各路“英雄”评说赞助一事,满是责难之声,大家都认为“不值”。其它媒介迅速转载。“靶子”树起来了,反击文章便迅速出笼。李光斗亲自操刀上阵,撰文《再说飞黄叹彩虹》各报版面上一时热闹非凡。有的报纸更是同时刊登正反大辩论,唇枪舌剑,煞是好看。新闻热点一个接一个涌现。

在“飞黄”的第二天,彩虹的股票便涨停了板,且一连上涨了4天。同时联系经销彩虹电视的商家应接不暇,彩虹电视订货会乘热举行,订货量较以往大增。这出“独家赞助”的大戏,唱得实在是精彩。

不知以后李光斗又会给我们捧出什么广告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