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康熙教子
26159700000012

第12章 技艺(2)

(7)教孩子学会细致的观察

细致的观察在于了解被记忆对象的本质特征和细节,这对记忆大有好处。要学游泳,坐在家中看关于游泳练习方法的书,不如到游泳池去看别人游学的快,因为游泳池给了你细致观察游泳动作的机会。

(8)用理解帮助记忆

对记忆对象的充分理解,有助于记忆。特别是在记忆那些复杂的史学、物理公式时,只要是理解了公式的含义和推理过程,公式就自然而然地印在你的大脑中了。这就是因为理解使记忆变的容易。

善于提出疑问

对于中学生来说,强调学贵生疑,就是要求他们在学习时善于提出疑问。光学习不思考,不对所学提出疑问,就不可能学懂学透,就得到真知。因此,每学习一门知识,在全面理解了原意的同时,就要教育孩子思考这种知识产生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什么?准确性怎么样?现在的应用状况如何?在经过如此多方面的推敲后,孩子就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精心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指一定阶段的一种全面的学习安排。它可以使孩子对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起来有条不紊。学习计划的制定首先是要确定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可以是阶段学习的中心学科,也可以是自己的薄弱学科。其次是确定每门学科的奋斗目标并提出达到目标的得力措施。如此的学习计划才可以对学生起到指导的作用。

经常进行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能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知识系统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进行总结。教育孩子每天晚自习时要像放电影一样把老师这一天所讲的课程全部回顾一遍,看自己是否全部弄懂了,不懂就看书,就问家长、问同学,然后再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完成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任务之后,要对知识进行归纳分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做好学习内容方面的总结。

总的来说,无论学习还是干其它事情,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养成掌握、探索方法的好习惯,这样一来,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进日新,精进永固

康熙教子经

《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所以,初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尤贵精进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译文

《易经》中讲:“每天都取得进步可称得上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成为一种极高尚的品德。”爱好学习和学习的人都应当天天有所进步,才能不荒废时间、虚度光阴。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技术、技艺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开始的时候其难度往往使人难以忍受,就好似万万办不成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就放弃而不再学下去,那终将是一事无成。所以,对初学者来说,可贵的是要有一经决定就不再改变的意志,和不断追求上进的恒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要有一种言行一致、固守正道、誓不后退的决心!如果具有了坚定的意志与恒心,还会有哪一种技艺学不到手呢?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黄河九曲十八弯,从来万事开头难。这就是说人们对于一个未曾接触、比较陌生、胸中无数的领域,敢于去实践、开创,这是需要点精神的。唐代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确实进出了某些客观真理。世人从学、谋事……能够善始的人是很多的,且大凡做事,差不多都能在开始时好好干——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留个好印象”,以利打开局面。但能够持之以恒、贯彻到底获得良好结果的人确是很少的。然而要想真正做成一件事,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和奋斗不止的素质,是决然不会成功的。只要孩子们对待学习和事业具备了持之以恒的品格,万事必成。

王符红在《太平御览》中说:“知一不难,难在于终。”这是很有见地的名言。对具有一般智力的人来说,学习一点东西的确不难,大家不都是日日时时在学习,天天在进步吗?但坚持到最后就难了。因为多数人的素质里,缺乏成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持之以恒的韧劲和恒心。

古今中外,败于没有恒心的大有人在。明朝宋应星在《怜愚诗》中曾生动形象地说:“一人浑身有几何?学书不成学兵戎。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创造发明家。他有一个儿子叫伢子,孩子倒是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活。儿子到15岁了,鲁班觉得应该教儿子掌握谋生的本领了。

鲁班问儿子:“你想干什么活儿?”儿子说:“种田。”鲁班就送儿子去学农活。只干了一年,儿子就回来了。鲁班问他:“怎么不干了?”儿子说:“种田太累。”

第二年,鲁班征求儿子的意见,又送儿子去学织布。只干了一年,又不干了。鲁班问他:“为什么又不干了?”儿子说:“织布这活儿,把人给忙死了。”

鲁班问儿子:“你究竟想干什么呀?”儿子想了想说:“跟您一样,当木匠吧!”鲁班把儿子交给他的大徒弟张班当学徒。不料,儿子又只干了一年,就不干了。鲁班问他:“又怎么了?”儿子说:“师傅要求太严,活儿太苦,师傅也太狠了。我不干了。”

鲁班听了,严肃地对儿子说:“不严,不苦,不狠,你能学出手艺吗?你既然什么都不想干,那么好吧,从今天起,你就别吃饭了,因为你不爱种田;从今天起你就别穿衣服了,因为你不爱织布;从今天起,你就从这屋子里搬出去,因为你不想当木匠!”

儿子听了,呆住了,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了。这时,只见鲁班从屋顶棚上取出一箱子他使用过的斧子,每把斧子的把都磨出深深的凹,斧刃都磨平了牙。他对儿子说:“要学到手艺,就得刻苦地去练,不下苦功夫,什么也学不成。”儿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鲁班又拿出三把新斧子,郑重地你给儿子说:“拿去。三把斧子,斧把儿磨不出凹,刃儿磨不到顶,就别来见我!”

儿子提着三把斧子,又回到师傅张班那里。通过勤学苦练,儿子也成为一名著名的工匠,掌握了谋生的本领。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经讲过:许多人们做事时,常常在快要成功之机而失败。这都是缺乏持之以桓的决心和毅力造成的。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超人的毅力和恒心。两军对垒,主动权和有利形势的获得更是如此。毛主席曾精辟地讲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个“再坚持一下”的恒心和毅力,没有超常的素养是做不到的。众多人都会在此相形见绌,败阵而归。大凡能做到“再坚持一下”的人都会有惊人的发现和成果。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有良好自制力的性格呢?请从以下方面入手: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道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干什么事都不会轻而易举就能成功,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不前。

帮助孩子制定做事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了做事计划,孩子就会为实现计划而不懈奋斗。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韧的性格往往是细小生活习惯的直接后果。最后一点是教导孩子守纪律,这是培养自制力的良方之一,公共秩序要遵守,公私物品要爱护,越轨言行要矫正,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学会自我控制。

事无定规,合理则为

康熙教子经

天下事固有一定之理,然有一等事如此,似乎可行,又有不可行之处;有一等事如此,似乎不可行,又有可行之处。若此等事,在以义理揆之,决不可预定——必如此必不如此之心。是故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世界上的事情是没有一个惟一固定的准则。事情往往会似乎这样做行的通,但又发现其中有不可行之处;事情常常是这样做好像行不通,但又有可行的地方。像这样的事,在于用义理来揣度它可行不可行,决不能够预先定下一种必定这样做或必定不能这样做的预先规定。因此,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不要怎么做,只要符合情理,能把事情做好,采取什么方式都可以。”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处理问题时有的应根据固定模式,有的则无一定之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父母都要引导孩子灵活处理,灵活运用。基本原则要遵守,但不同形势,不同环境,不能机械地套用。

有位炮兵军官,到下属部队去视察演习,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班的11个士兵把大炮装好,每个士兵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位却纹丝不动,直到整个演习结束,他也没做任何事。

军官奇怪地问:“这个人站在那里干什么呢?我发现他没有做任何事情啊?”部下们也奇怪地说:“我们也不知道,但作战培训教材里就是这样布置的呀。”

官军回去查阅资料才知道,在以前作战,用马拉炮,为了使马不受惊,要选一名战士上前牵着马,但是现代化的军用设备,早已实现了机械化,怎么用得着牵马的人呢?可每次演习都有一位士兵在等待着“牵马”。

相信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正是由于赵括不懂变通,才导致战争失败,四十万大军被全部活埋。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攻打长平,守将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他深知秦军远道而来,打持久战粮草将接济不上,便坚守不战。秦昭襄王知道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便到赵军散布这样的议论:“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赵王中计,便准备起用赵括。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赵王不听,坚持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结果四十万赵军,很快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墨守成规,不善于随阵应变的主帅,只能是败军之将。

还有一则发生在当今社会的故事,对父母教育孩子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某大高等学府毕业的小赵揣着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面试通知,兴冲冲地提前十分钟到达了那座大厦的一楼大厅里。当时他很自信,他专业成绩好,年年都拿奖学金。广告公司在这座大厦的九楼。这座大厦管理很严,两位身体健壮的保安分立在两个门口旁,他们之间的条形桌上有一块醒目的标牌:“来客请登记。”

小赵走过去,礼貌地询问:“先生,请问903房间怎么走?”保安抓起电话,过了一会说:“对不起,903房间没人。”

小赵觉得有些不对劲,对保安说:“不可能吧,今天是他们面试的日子,这是公司给我发的面试通知。”说完,小赵将通知书递给保安。

保安看了看,又拔了几次电话,对小赵说:“先生,非常抱歉,903房间还是没人。我们不能让您上去,这是规定。”

时间在小赵的焦急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小赵心里虽然着急,也只有耐心地等待,同时祈祷该死的电话能够接通。已经超过约定时间十分钟了,保安又一次彬彬有礼地告诉小赵电话没通。

小赵当时根本没想到第一次面试就遇到这种情况。面试通知明确规定:“迟到十分钟,取消面试资格。”他思前想后,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最后只好唉声叹气地回到学校。

晚上,小赵接到广告公司的电话:“先生,您好!也许您还不知道,今天我们就在大厅里对您进行了面试,很遗憾您没通过。您应当注意到那位保安根本就没有拨号。大厅里还有别的公用电话,您完全可以自己询问一下。我们虽然规定迟到十分钟取消面试资格,但您为什么立即放弃却不再努力一下呢?祝您下次成功!”

任何事情都是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理论惟有联系实际才具有生命力。我们不能只重视让孩子啃书本上的知识,要开阔孩子的眼界,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教育孩子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正确对待孩子的特点和表现

敢于突破固定思维的孩子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奇思怪想,父母切忌不要随意讥笑孩子,更不要说:“你怎么不像某某孩子?”这样的话,容易使孩子陷于固定模式的束缚之中。

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让孩子学会灵活处理总是,必须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环境。父母可以买一些孩子看得懂的描写创造发明的故事书籍;玩具坏了,不必动不动就买新的,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工具,让孩子自己动手改造。

让孩子学会模仿

突破常规束缚的关键在于求新求变,而求新求变一定要建立在原来成功原形的基础上,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就不能很好地把前人的成就继承过来,没有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就不能创造更新更杰出的成就。

心小胆大,防患未然

康熙教子经

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译文

人们在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也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时刻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就能预防意外的事情发生。如果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心态上也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出现的问题也极易解决掉。古人说:“心中越谨慎小心越好,在做事时要泼辣大胆,雷厉风行。”我也同意这种观点,遇到事情就应该这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