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康熙教子
26159700000013

第13章 技艺(3)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现在的孩子好象越来越胆小,越来越离不开父母了。常常是几岁的孩子,见了生人不敢说话,总拉着妈妈的衣角;还有的孩子吃一个苹果要掉在地上四、五次,非得家长喂着吃,表面看起来这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家长太“爱”孩子,把孩子“裹”得太严导致的。

比如,孩子刚站到凳子上,家长就喊:“快下来,快下来,别摔着!”;孩子要出去玩,父母又在旁边提醒:“必须把外套穿上,外面冷。”;“别玩泥,要不裤子脏了。”或者“别出去,车撞着你”等等。这样时间长了,会使孩子感到危险无处不在,有家长才安全。渐渐地,孩子的性格中出现了胆小懦弱的特点。

当今社会,人际竞争日益加剧,外向、胆大的人容易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而胆小、退缩的人往往会失去机会。因此,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胆大些,再胆大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呢?

严、爱适当。有的家长对待孩子过于严厉。孩子稍有一点过失,就呵斥、责备,甚至粗暴地打骂。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缺少主见,唯唯诺诺。有的家长偏心,对孩子不能一视同仁。受到宠爱的孩子胆大骄横;受到冷落的孩子感到委屈,心理上有一种压抑和恐惧感,变得胆小怕事。因此,家长对待孩子应该严、爱适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既不可过于严厉、粗暴,也不可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有些家长溺爱孩子,过低地估价孩子的自理能力,不相信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自己处理,由家长包办代替。结果,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独立自理能力很差,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做些事情(危险的、力所不及的事除外)。孩子把事情做好了,就要给以鼓励;孩子没做好,也不要随便责备,可以给孩子讲清怎么做才对,再让孩子去做。孩子可以在“闯”的过程中得到磨炼,坚定自信心锻炼胆量。

尊重孩子的个性。对于比较脆弱的孩子要多几分安慰、多几分尊重。

当某一次孩子表现出勇敢的行为(比如他在打防疫针时,没有大哭),就要及时表扬。

由于儿童生活阅历很少,对新东西(包括新玩具)好奇、害怕,这是很正常的。他们感觉到和新东西在一起缺乏安全感,所以表现出害怕的情绪。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太紧张,当孩子看多了、听多了、玩多了,胆子就会大起来。

当发现孩子怕某人、某个东西、某个玩具时,一定要保护他,让他有安全感。比如可以搂抱着她一同和某人谈话、一同摆弄某个东西、一同玩某个玩具,淡化孩子的恐惧心理。

假日带孩子多外出,可碰到更多的人和物,在这个过程中,和他讲不要怕的道理(当然要极其浅显),并和孩子一起去接触这些人和物,增加生活经验,消除恐惧感。

家长要为孩子作勇敢的榜样。如果家长见到一个小虫子就害怕得大叫起来,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胆大呢?

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胆子太大,很可能养成粗心的习惯,或者行为鲁莽,处理事情不冷静,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养成细心的好性格。

粗心、马虎的毛病在儿童中是较普遍的,小时侯不觉得怎样,越大越令人头痛,不利于学习、不利于成材,而遍观成人中的粗心者,多是从小养成的,可见,小时侯的培养至关重要。

细心是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系,但不是天生的,一切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采取以下办法引导孩子养成细心的习惯:

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让孩子做事认真、专心,能较快地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三心二意,不虎头蛇尾。

让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做完事习惯于检查一下,例如,劳动完了,检查一下做得怎么样;收拾完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做完作业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养成了“检查”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教育孩子养成“有序”和“条理”的习惯,行为有条理,物品有条理,不毛毛躁躁,不丢三拉四。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小孩子不可能自己养成,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大人要做出细心的榜样,以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整个环境是细心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

居安思危,处变不惊

康熙教子经

曩者三孽作乱,朕料理军务,日昃不遑,持心坚定,而外则示以暇豫,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令朕熊坚心筹画,成此大劝,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压艰难者甚少、令海内承平,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古人云:“居安思危。”正此之谓也。

译文

在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的时候,我处理军国事务十分繁忙,由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可是在我内心里仍然坚定、平静。表面上看,我给人以悠闲逸乐的样子,每天都到景山骑马、射箭。当时,我们满洲八旗兵都离开京城奔赴前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在那种情况下,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山的路旁扔下一些书帖,上面写道:“现今正有‘三藩’和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各路大军忙于征讨,在此危急之时,为何还有心思到景山去游玩呢?”对这种造谣生事的现象,我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十分镇静,就如同我不知道这样的传闻一样。

没有多长时间,“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先后剿灭。当时,如果我稍稍表现出惊疑、害怕的意思,那么人心就会动摇,或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之事。这都是上天保佑,祖宗神明加意保护,使我能够坚定信心,认真谋划,才得以取得胜利,使已面临危亡的国势重获安定。

从古至今的皇帝,像我这样从小就经历了不少艰难的,实在不多啊!现在,四海之内又是太平盛世,但回想起往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我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都时常感觉到有些后怕。古人说:“居安思危。”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康熙在教子经中,提到自己在平定“三藩”叛乱过程中,临危不惧,遇事不恐,终成就功业。在四海之内皆太平之时,回顾起当年的艰苦经历,都有些后怕。他着重强调了“居安思危”的精神,教育孩子也该拥有这种精神。

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曾经说过:“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改,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意思是指无论情况怎么样,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使敌人无机可乘,无懈可击;而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希望敌人能够出现什么漏洞。在敌我交锋时,不能存在侥幸取胜,敌人不攻的意识。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可实现有备无患。

历史上,因采用或未采用这一谋略而获得成功或导致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

东汉末年,曹操控制了朝政,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反抗。公元211年马超、韩遂等十余部起兵造反。曹操亲自率大军西征,两军在渭河边上对峙。马超在对岸早有营垒,曹操准备在河边筑营垒,可是河岸全是砂砾,根本无法修筑营垒,相比之下,曹军失去了优势。正当曹操苦苦思索时,一个自称梦梅居士的老者来到曹营,对曹操说:“现在天气渐冷,连日来阴云密布,朔风一起,必然结冰。您可以在风起的时候,让军士运沙到要筑墙的地方,并泼上水,一边泼水一边筑营垒,一边筑建,这样营垒就可以修成了。”曹操一听,大加称赞。第二天,便照梦梅居士的办法去做,只花了一天工夫就筑成了营垒,扭转了战局。试问,如果没有梦梅居士对天气的细心观察,做准备,营垒就难以筑成,如果没有营垒,又拿什么来扭转当初的劣势呢?

这则历史故事中,曹操听从谋士的建议,做到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则是因为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而断送了大好江山。

南唐李后主面对宋军的攻势,遣使朝宋,乞怜于宋廷。他本人则迷恋声色,笃信佛教,对武备之事,一概委之于亲信之臣,造成国家一片衰落之景。宋军大举南伐之时,才赶紧招兵买马,平时战士没有严加练习,做战时,不能善战,屡屡战败。宋军攻至金陵(今南京)城下,国家危在旦夕,李后主竟茫然不知,照旧去净室沙门讲经直到宋军攻城时,还在作“樱花落尽”一词。词未成而城已破,做了阶下囚,诚如他的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某大学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中,青蛙遇到突然的刺激立刻奋起一跳,从沸水中跳了出来;又把青蛙放在正慢慢加热的冷水中,青蛙在里头舒服地游着,丝毫察觉不出周围环境所孕育的危机,当水加热到青蛙无法适应的温度时,它已无力摆脱这些热水,被活活煮死了。

该实验在企业管理中几乎人所共知,它启示管理者们,若不能随时保持危机意识,企业就会像青蛙一样,在慢慢变热的水中而不自知,满足于眼前风平浪静的表面现状,而失去抵御危机的能力。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写过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任正非用沧桑和忧郁的笔调写到: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长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这些话就是华为总裁任正非的管理理念,显而易见,其中蕴涵着居安思危的思想。华为之所以能够快速成就卓越的事业,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了。

每个民族都在培养自己的后代,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强者,能自立于人世间,我们的父母对独生子女应当少一点怜悯和照顾,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忧患教育,最好的老师就是各种艰难困苦。“忧患意识”是一种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忧患意识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从小让孩子接受忧患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

恒劳知逸,自强不息

康熙教子经

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

译文

世界上的人,全都喜欢安逸而厌恶劳动,我却不认同,我觉得一个人只有经常劳动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逸。如果他单纯追求安逸而不求进取,那他就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安逸,每当遇到劳苦的事情就觉得不能忍受。《易经》上说:“上天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勉力自强,一刻也不要停息、放松。”由此可见,圣人把劳苦看作是福分,把贪图安逸看作是导致灾祸的起因。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自强不息是指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所产生的信任感情。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就会克服前进中的障碍,达到理想的目的。

教育子女具有自强勇敢、刚毅的性格太重要了,这将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正如马克思所说“谁有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毅力,谁就能取得胜利。”每个人都有其向强或弱发展的两种倾向和因素。面对同样一个问题,自强和自卑的人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以至于采取完全不同的处理办法。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潜心培育子女们自强不息的积极心理状态。

许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人,都离不开父母从小对他们有意识地磨练。在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夺得三个第一的中国女篮队长宋晓波的父亲就是这样做的。

宋晓波的父亲是一位篮球健将,他期望女儿成为坚强的人,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方面费了不少心思。晓波6岁时考取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小学,从家里到学校要转两次公共汽车,穿越几百米的小胡同和大马路。祖母很不放心,埋怨爸妈太狠心。可是爸爸安慰道:“我们选中这所学校,也是为了锻炼晓波独立生活的闯劲和能力。一个人从小窝囊,长大了就很难有出息。”之后,就去买了一张月票,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父母开始也不放心,爸爸看着女儿上了汽车,便骑着自行车偷偷跟在汽车后面,看着女儿走进学校大门,才放心离开。

当晓波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父母又给她提出了新的锻炼任务,要她单独去把幼儿园的妹妹接回家,这也要换两次车。当时晓波刚上一年级,妹妹只有4岁。那天正值隆冬,大雪纷飞,路滑车挤。晓波知道爸妈是在考验自己,勇敢地答应了。去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妈妈着急了,骑车到幼儿园去询问,阿姨说:“早走了!”她随即又奔回家。快到家门口时,看见两个雪团似的小人。晓波解释说:“汽车太挤,到站时下不来,我们就多坐了一站路,下车后往回跑的。”妈妈听了暗暗高兴,夸奖了她们。以后,晓波在学习和锻炼中更加努力,更加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