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康熙教子
26159700000017

第17章 品德(2)

学会对孩子的宽容

允许孩子在你的面前,撒娇甚至耍赖。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参加三个多小时的乒乓球训练,有时的强度还是很大的,这时孩子就会提出累啦、洗澡不洗头啦等要求,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就要相对灵活一点,冬季就可以允许,夏季就不能同意。不同意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可以主动提议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以达到要他洗头的目的。而且一定要以平和的态度来与他商量。

教化普遍,怀柔远人

康熙教子经

尔等见朕时常所使新满洲数百,勿易视之也。昔者太祖、太宗之时,得东省一二人,即如珍宝爱惜眷养。朕自登极以来,新满洲等各带其佐领或合族来归顺者,太皇太后闻之,向朕曰:“此虽尔祖上所遗之福,亦由尔怀柔远人,教化普遍,方能令此辈倾心归顺也。岂可易视之?”圣祖母因喜极,降是旨也。

译文

你们经常看到我派数百人赴满州,你们千万不要轻视这件事。

过去,太祖、太宗在位的时候,能得到东三省来归顺的一两个人,往往视为珍宝,十分爱惜、关注,并给以特别的照顾。自我即位以来,新满洲等地方的首领们纷纷带着他们的将领,或者是全族百姓前来归顺我们清朝。太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对我说:“这虽是你的祖上留下来的福分,但也是由于你安抚边远之地,使德教风化遍及全国,才使这些人诚心诚意前来归顺啊。怎么能够小看这件事呢?”圣祖母因为太高兴了,所以特下达了这一圣旨。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尤其是身陷绝境之时。做人也必须要善于关爱他人,以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一次关爱,可以给别人带去安慰,可以为自己带来感激。古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爱民之人。的确,“民,天也”,一个不懂得爱民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成就伟业的。

刘基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他认为,治国之道在于爱民,如果统治者“见利而忘民”,则必然民穷而国危。甚至大乱国政。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曾以蜂喻民,用对比的方式展示了两类养蜂者不同的结局,由浅入深,希望当政者能从中获益。故事是这样的:

灵丘有个老人善于养蜂,到年底称量,年收蜂蜜几百斛。于是,他富有得比得上有封地的君侯。老人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产业。没到一个月,蜜蜂就有整窝离开的,他也不可惜。一年多,蜜蜂走了大概一般半,又过了一年多,蜜蜂全走了。他家就穷了。

陶朱公到齐国去,经过时就问,说道:“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这里是欣欣向荣而如今是冷冷清清呢?”他的邻居老者回答道:“是因为蜜蜂。”陶朱公请问其中缘故,回答道:“原来的老人养蜂,园子里有蓬屋,蓬屋有看守。掏空树木做成蜂房,没有裂缝不会腐烂。它们的布置,疏密有间,新旧有序。坐落有方位,窗户朝向有讲究。五个为一组五组为一伍,一人管一伍。照顾它们的生息,调节它们的冷暖,加固它们构架,按时打开和封上蜂房的门窗,蕃衍了后代就按照蜜蜂的习性分窝,少了就给它们合并,不致有两只蜂王同窝。扫除蜘蛛蚂蚁,驱散土蜂和食蝇蜘蛛,夏天不让它们在太阳下暴晒,冬天不让它们在冰雪中冷冻,大风吹不会摇摆,雨淋时不会遭浸泡。他取蜂蜜,只是分出蜜蜂剩余的就够了,不用完它们能力。于是,原有的蜜蜂安心待着,新生的蜜蜂生养得好,老人不出家门就收获利益。如今他的儿子就不然了。园子蓬屋不修理,污秽不清理,燥热潮湿不调节,蜂房的门窗开启关闭没有规律,住的地方摇摇欲坠,出入有障碍,蜜蜂们不喜欢它们蜂房啊。等这样久了,毛虫和蜜蜂同住一个蜂房也不知道,蝼蚁蛀它们的蜂房也不制止,食蜂鸟在白天侵扰蜜蜂,狐狸在晚上偷窃蜂蜜,没有注意到的。只是取蜂蜜就完了。如此又怎么会冷冷清清啊?”

陶朱公对弟子说:“啊!你们几个记住,治理国家对待民众可以借鉴此事的啊!”

此故事以养蜂喻养民,提醒执政者注意:善爱民者,国势兴盛;不善爱民者,国势萧条。只有关心民众的生活,才能巩固统治地位。“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刘基以养蜂喻养民,头脑清醒的人,一听就明白,这是站在君本位说话,是把“天下百姓”当作“待养”的“子民”来看待。爱民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当权者的统治地位,但元朝统治者却没有采纳刘基的建议。

朱元璋对刘基的“王道”理论很是看重,专门下旨“特命中书省,凡徐、宿、壕、泗、寿、邳、东海、安东、襄阳、安陆郡县,及今后新附土地人民,桑麻谷粟税粮徭役,令有司尽行镯免三年。”当然,他的这些举措,都意在“安养”百姓,使“黎民不饥不寒”,从而巩固了大明江山。

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与做人必须以爱人为先是一样的道理,得天下者必须以爱民为先。正如康熙所言:如珍宝爱惜眷养。要像爱惜珍珠宝贝一样爱民,如此可保国泰民安,举国同心。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友好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墨子则宣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孙子更告诫“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为新世纪的父母,我们更要教育孩子发扬讲文明、有礼貌的风尚,建设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为我们“礼仪之邦”增添光辉。

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康熙教子经

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译文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诚心实意地去做,不要去追求虚名。我自即帝位以来,凡是遇到祭祀天地、祖庙、神佛的事情,都怀着虔诚、敬仰的心思去对待。即使处理日常的朝中事务,对待各位朝中大臣,也总以诚心相待,不求虚名。所以,我的为人行事,都出于一片诚心,没有丝毫的虚饰之意。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求真务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历代名人教育子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态度和处世要求。从古到今,享乐、财富、荣誉一直是许多人生活的目标,只有理想远大、甘愿为理想献身的人,才会有勇气抛开这些。

居里夫人就是一个求真务实,不为荣誉所迷惑的典型范例。摈弃财富,努力钻研,使居里夫人的生活寡淡、清苦。但正因不为物质所累,不为荣誉所动,才使她磨炼了毅力,坚定了意志,终于攀上了理想的高峰,由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她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居里都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的长女绮瑞娜·居里也是这一殊荣的获得者。这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现象。皮埃尔·居里逝世较早,于是教育孩子的责任就落在了居里夫人的肩上。实心相待,不务虚名,这是居里夫人对孩子们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她教育孩子的原则。

某天,一位朋友来拜访居里夫妇。她看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耍着什么。凑近一看,竟是一枚勋章,而且是一枚非同寻常的勋章——戴维奖章。戴维奖章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发,而且只奖给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殊荣。

“玛丽,快看,你女儿正拿着你的勋章玩呢!是戴维勋章。”她认为居里夫人听到会大吃一惊,然后把勋章收藏起来。没想到居里夫人笑着说:“是我拿给孩子玩的。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可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这下轮到朋友吃惊了。“她怎么这样对待荣誉,这样对待勋章呢?”她仔细琢磨着居里夫人的话,联想到居里夫人对待功名、荣誉的一贯态度,感到居里夫人把奖章给孩子玩是很自然的事,不由得钦佩地点了点头:“玛丽,你这样教育孩子,很好!我想她长大后一定也会像你一样成为杰出的人物。”

的确,居里夫妇一贯是求真务实的。对她们来说,最渴望的是能够有较好的工作条件,能够不受干扰地安心工作。有时甚到拒绝接受荣誉、躲避荣誉。当法国的文化部长准备授予居里先生勋章时,得到妻子的赞同后,居里先生回信说:“我丝毫没有领取什么勋章的愿望,但我迫切需要有一个实验室。”

“实心相待,不务虚名”的品质不像活泼与聪明等主要来自孩子的本性。这种可贵的品质更多是由后天形成发展起来的。父母的教育培养在这里显得更重要,更要花心思,因为务实这种处事态度的形成,不是短平快式的,它是要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的头脑之中,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制订计划,落实计划

家长要引导孩子克服计划不落实、决心不兑现,明日复明日、明日又后悔的毛病,注意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孩子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同时,指导孩子把大而不可行、多而不现实的计划,简化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案,非必要则不订,凡已订则必落实。不让孩子抱着“空想主义”而心安理得,逐步培养孩子务实求真、说到做到的习惯。

重视实力,轻视名誉

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运动会拿了冠军,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事。不过要让孩子知道,荣誉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第一不择手段。一定要凭借实力。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多谈能力和知识的掌握,少谈名次。孩子投机取巧,家长一定要批评。不能因为结果是好的,而夸奖孩子聪明。千万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打击孩子。

帮助孩子丢弃虚荣心

孩子放学回家,缠着妈妈说,“妈妈,我要一个新书包”。为什么呢?是因为同桌今天背了一个新书包。孩子提这种要求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硬下心肠,不能答应。自己的东西还很好,没有必要用新的,贵的。多是虚荣心在作怪,互相攀比。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虚荣是可耻的,不但要对孩子晓之以理,还要以身作则才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奢侈,言谈中不要议论攀比,更不能只要面子,而忽略了家庭的经济实力,不能为了孩子而做经济上的透支。也不要自恃财力雄厚,就什么贵给孩子买什么,生怕亏待了孩子。生活、学习用品,实用就行,不一定要最贵的和最好的。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闲暇时,父母多带孩子去郊外,去村庄,看看自然景观,看看不同的生活状况。假期里,有条件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夏令营。让孩子融入集体中,离开父母,体验跋山涉水的生活让孩子既看到繁华,也看到朴素。

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家务是个好办法。孩子学习忙,年纪小,就做些小事情。比如倒垃圾,擦桌子,盛饭等等。平常也可以帮大人做点事情。帮妈妈倒杯水,帮爸爸拿拖鞋。

有的时候,孩子会想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比如,孩子看见妈妈在熨衣服,熨斗冒着蒸汽,孩子好奇地说“妈妈我大了,我也会,让我来。”做妈妈的在夸奖孩子懂事了的时候,不妨建议孩子先给妈妈叠好熨烫过的衣物。孩子往往叠的乱七八糟,但千万不要批评,而要耐心引导。

防止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的孩子往往不踏实。没有一般孩子的毅力和韧劲。俗话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们做起事情,对待学习,往往偷懒耍滑、三心两意,靠自己的小聪明。往往在学校里,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孩子,反而并不是特别聪明的;而那些聪明的孩子,成绩往往排在中游。所以,对于聪明的孩子,父母也不能高枕无忧,一定要督促孩子,扎扎实实地学习。概念原理一定要真正搞明白,学习的时间不能因为聪明就减少,高效还要高质。

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父母爱孩子,希望看到孩子一帆风顺。可是人生难免有波折、挫折,对于孩子也并不是一坏到底的事情。经历挫折,会使自己保持清醒,拥有坚定的意志。一次教训,胜过千言万语。父母不妨有意识的给孩子设点障碍,创造孩子遭受挫折的机会。

孩子大了,要办身份证了。让孩子自己去拍照,去办手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带的照片不够,或者照片不符合标准等。在问题与困难中,孩子会体会到做事的艰辛,成功的不易。

修德之功,在于主敬

康熙教子经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盖明在礼乐,幽有鬼神。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其斯之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