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康熙教子
26159700000026

第26章 读书(5)

古人读书,求博、求精,先博而后精。因为广阅博览乃是知识大厦赖以高耸的基石。顾炎武“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孔子是“秘书微文,无所不定”;王安石则是“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子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他们几乎穷尽有史以来的一切主要遗著,经过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然后由博达约、触类旁通,“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从而在学术上较之于前人有所裨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形成一个新的历史里程碑。

我国现代著名记者、编辑和政论家邹韬奋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国语课主要讲的还是古文。他求知欲很强,不满足于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几篇范文,于是把清人编的厚厚七十五卷的《古文词类纂》及《经史百家杂抄》和唐宋八大家个人的文集统统搜罗来,从头至尾地看。这中间,他发现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就再看第二遍;非常喜爱读的,读上第三遍;最最喜欢的文章,就专门挑出来,有的还抄在本子上,一有空就反反复复地读。

按照邹韬奋这种方法读书,所要读的书被分置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第一个层次是浏览,在浏览中发现必须再看一遍的书或一部书的若干章节;第二个层次是略读,再略读中找出自己必须反复精读的书或一部书的若干章节;第三个层次是精读,即反复研读由前两个层次择取出来的自己“最喜欢”的书或章节。这样,读书的时候,便不再不分良莠,平均用力;而是在广泛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精读最重要、最有分量的精华部分。所读的书,经过层层筛选,层层精练,形成了一种“三角式”的积累。最底下的一层最大,是一次性浏览的;第二层小些,读的比第一层精些;第三层第四层更小,而读得也更精。越往上,书的数量越少,重读的遍数则相应越多。

为了便于深入探索,人们从理论和形式上,将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实际上,知识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就像一张巨大的鱼网,环环相扣,交错纠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这个系统内部,各门科学都在互相渗透着:宇宙星系,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科学研究等等,它们本身构成了一个和谐的不可分割的大网。根据这种规律,做为新世纪的父母,教育孩子读书也要运用“拉网读书法”,撒开大网,努力“网罗”、搜集更多的知识,然后再吸取各种知识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与纷繁复杂的社会及知识系统相适应。

鉴古知今,庶可寡过

康熙教子经

朕自幼好看书,令虽年高,万几之暇犹手不释卷。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几,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译文

我从小喜好读书,现在尽管年纪大了,但在政务繁忙的空暇时间里,还是手不释卷,认真研读。我深切地体会到,天下的事务繁杂,每天都有千头万绪的事情需要去办理,然而而作为君主,却不得不身处宫苑之中,怎么能够了解、穷尽这天下之事呢?所以,时常读书以知道古人的行事,也是可以减少自己治政上的一些错误。所以我自登基执政五十多年来没有出现什么过错,这就是从读书中得到的好处。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的兴亡和人物的得失,为人生的经验与教训提供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参考和范本。

爱迪生利用零碎时间坚持读书,从书中得到了成功的启示;法布尔由于家境困难,读书的道路更加曲折,但他不断读书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富兰克林通过不断自学,获得了六七所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创造了辉煌的一生。

每个人都可以忙中偷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人认为,利用有限的零碎时间读书,就像微薄的薪水不能积蓄起巨额的财富。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的人,最后的收获却是丰硕的。

在火车当报童的爱迪生坚持读书。火车在底特律停留的6小时,他几乎全泡在青年人协会的阅览室里。有一天,图书管理员不明白为什么他刚刚读过的两本书风马牛不相及,就问他读了多少书,他说已经读完了第一架上的两层,他说:“我是按照书架上的次序读的,我只想把这里的书统统读完。”

爱迪生贪婪地读着书,因而,在其青年时代就接触到了当时很先进的著作——《法拉第电学研究》,得到这本书后,他从凌晨四点读到午餐前,别人催他吃饭时,他叹息道:“人的一生多么短促,要干的事情又那么多!”他把《法拉第电学研究》压在枕头下面,哪怕在睡梦中也会打开它,以解答脑子里突然闪现的疑团,事实上,这本书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帮助,这一点他自己也肯定。

有人觉得自己已经过了宝贵的青年时期,也就失去了求学的时机,到了晚年,更不能学到什么东西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康熙皇帝教育其子:“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几之暇犹不释卷。”实际上,只要能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努力进修,全神贯注来摄取知识,那就完全可以补救青少年时期的失学,甚至使自己学富五车。

少年时代的法布尔家境困难,中学没念完就去谋生了。他曾经沿街叫卖汽水,也在铁路上当过小工。他认识到,惟有知识能够帮助他摆脱困境,便忙里偷闲地自学。15岁的法布尔,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并获得了奖学金。

毕业后,他成了一名中学教师。学校条件差,他的薪水也很低,勉强能够糊口。他仍然坚持学习。没钱买书,他就到图书馆借阅,他什么书都读,有数学方面的,有物理学方面的,有化学方面的,有教育学方面的,还有生物学方面的。坚持不懈的业余自修使他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物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数学硕士学位和物理学硕士学位。31岁时,他又以《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和《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这两篇专业性极强、学术质量极高的论文,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当中学老师时,法布尔梦想有朝一日能在大学里讲课。由于在中学里坚持自然科学研完并有突出成就,他受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接见,接着,阿维尼翁的大学邀请他不定期地开讲座。法布尔在昆虫学界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已将他称为“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辍学回家务工期间,仍然抓紧业余时间自学。他把家里有限的藏书读完后,又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看,其中有《约翰·班扬集》、柏顿的历史文集、古希腊学者普鲁塔克的名著《希腊罗马名人传》、笛福的《计划论》、科顿·马德的《为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