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演讲家是这样应变的:艾林豪威尔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常常出席宴会并发表演说。在一次宴会上,他排在最后一个发言。由于前面的人演讲都是长篇大论,轮到他发言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听众早就迫不及待地等着就餐了。艾森豪威尔急听众所急,他放弃了原来准备的讲稿,对听众说了以下两句话:“每一篇演讲不管它写成书面的或其他形式,都应该有标点符号。今天晚上,我就是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说完,他就回到座位上了。当听众明白他已经演讲完时,对他简短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据说,恽代英在一次报告会上也遇到类似情况。由于前面有好几个人演讲,轮到他演讲时,听众已经很疲倦了,为了让听众振作精神,恽代英一走上讲台,便出乎意料地“哈哈”一笑,被弄得莫名其妙的听众也跟着笑起来。当听众精神兴奋之际,恽代英开始了他的演讲。
演讲家们这些灵活的应变对策是值得我们仿效的。
2.适当活动防止听众困倦
大家知道,人在“春眠不觉晓”的日子里和炎热的夏天,最容易困倦和瞌睡。曾经有位演讲者遇到过这种情景,他是这样处理的:当时,他正在台上侃侃而谈,只见一缕初春的阳光从会场后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照在少数人的背上。这些人的背脊立刻觉得一阵暖和,就不知不觉地沉沉入睡了。最后,这种气氛还传染到前面的人。看到这一情景,演讲者暂停了演讲,对听众说:
“请诸位抬起头看看天花板。”
大家以为天花板上真有什么看的,个个都抬起头来看着天花板。
“现在再看一看左边。”大家果然又向左边张望。
“那么诸位不妨看一看右边……好了,这就是头部运动。疲倦的时候,不妨做头部运动。如仍觉疲倦,亦可以做体操活动。现在,请诸位举起手来。”大家便跟着他举起了手……
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听众做了上述活动之后,不再困倦了,又开始专心听他演讲了。
除了上述方法,要消除听众的困倦和烦躁,打开窗门透气,有条件的话,开开风扇或空调,都是必要的措施。不过,演讲者自身的精神状态是最关键的。因为困倦可以传染人,精神抖擞也可以传染人。曾经有人请教一位大主教,怎样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天下午使一群听演讲的信徒不至于打瞌睡,这位大主教回答:“叫仆人用棒子去打那个传教士。”为什么要打那个传教士呢?是这位传教士不该在这个时间去传道吗?显然不是的,打的目的是刺激那位传教士,使之精神抖擞起来,从而影响他的听众也精神抖擞起来。因此,要使听众进入良好的精神状态,演讲者自己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是至关重要的。
3.借景发挥排除外界干扰
听众受到外界干扰时,演讲者不妨借景发挥,即景说话,将意外发生之景与演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把听众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演讲上。例如,有位老师走上讲台,刚要向同学们作《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的演讲,这时外面隐约传来音乐系的练歌声,同学们一下被吸引过去了,很多人伸长了脖子,支起了耳朵,甚至有人小声议论。面对这种情况,这位老师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开场白,她大声问:“谁是张明敏的崇拜者?”这意想不到的提问,一下子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很多人大声回答道:“我!”有的甚至举起了手。这位老师接着又问道:“最喜欢他的哪首歌?”很多人回答:“《我的中国心》!”(当时正流行这首歌)这位老师微笑着说:“那我和你们是同党!(同学们情绪热烈,笑声)我最喜欢‘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两句。可是前几天,我在我的同学家里却看到了她穿着一套日本和服照的照片,谈话间还流露出,只要能出国,让她做什么都行。我真不知道,我这位同学的中国心哪里去了,她的自尊心、自信心哪里去了,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老师之所以能成功地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关键在于她善于将眼前意外发生之景与讲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且结合得天衣无缝,巧妙无比,难怪听众为她喝彩。
4.运用幽默制止捣乱行为
在演讲中,有时候会碰到这种情形:演讲者正讲得兴致勃勃,听众也正听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有人学鸡叫,学狗叫,吹口哨等,引得听众哈哈大笑,打断了演讲者的思路,分散了听众的注意力,对此,演讲者必须予以批评与制止。由于发出怪声者多是调皮捣蛋之人,这种人喜欢挑衅他人,如果严厉批评,他可能会跟你对着干,多叫几声给你听,结果更糟。不妨用幽默去批评,让笑声挫败他的锐气和顽气,效果会更好。例如,英国文学家查尔斯·兰姆有一次正作演讲,忽然有人故意发出“嘘嘘”的怪声捣乱。兰姆说:“据我所知,只有三种东西会发出嘘嘘声——蛇、鹫鸟和傻子。你们几位能到台前来,让我认识一下吗?”他的批评幽默而礼貌,几个捣乱分子乖乖地低下头来,不敢再做声了。
又如,亨利·比彻尔在一次演讲会上正滔滔不绝地讲着,突然,一个喝得醉醺醺的人在下面学公鸡叫,引得听众大笑,搅断了比彻尔的演讲。比彻尔有意看了一下表,然后说道:“怎么回事?难道天要亮了吗?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低级动物的本能是不会错的。”比彻尔的幽默也逗得听众哄堂大笑起来。在笑声中,那个学鸡叫的人似乎清醒了一些,不好意思叫了。可见,用幽默批评捣乱分子效果蛮好的。
5.让听众听清你的每一句话
听众因听不到或听不清楚开小差时,演讲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如下处理:
如果因为会场太大,听众坐得太后或太分散,不妨请听众尽量往前就坐。
如果声音太小,以致听众听不清,不妨将声音提高一些,让后排听众都能听到;如果因会场太大,听众太多,提高声音都难以让所有听众听清楚,不妨使用扩音器。
如果某些字、词、句听众昕不清楚,不妨向他们重复一遍,甚至两遍。
如果因说话速度过快,或咬字不清,或语音不准,以致听众听不清楚,不妨将说话速度放慢一些,这样将有助于听众听清楚你说的话。
巧用提问,吸引听众
即兴演讲时,在适当的情境下提问可以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满足听众的好奇心,创造宽松的气氛。利于表达,使演讲者处于主动。
一般情况下,即兴演讲的提问有这几种方式:
正问: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你想了解的问题。
反问: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使对方不得不回答。
侧问:从侧面入手,通过旁敲侧击,回到正题上。
设问:假设一个结论,启发对方思索,诱使对方回答。
演说中的提问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一定要注意方法,否则会事与愿违。提问的技巧包括:
1.提问要适时而发
提问要在气氛很融洽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听众才能很好地同你配合。如当你讲到现实生活中机构臃肿,办事很难,你的观点又引起了听众的共鸣时,你可这样发问:“朋友,刚才我说到的这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您碰到过没有?”
2.提问要适事而发
在听众有一种强烈的探讨欲、表现欲时可进行提问,比如涉及到“金钱”问题时,这个问题一般人对它很敏感,可以这样问:“有人大声呼喊‘世上只有金钱好,没有金钱不得了’。在座的各位朋友,您说对吗?”
3.提问要简明扼要
提问次数不能太多,每次提问要简短,问题的答案要能使听众在很短的时间里答得上来,甚至在潜意识驱使下就能做答。切忌内容晦涩难懂,用词怪僻生硬。下面这个问题就问得不太好:“朋友们,有人说生活是美,有人说现象是美,你说呢?”
4.提问要真诚
除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想通过提问来平息喧闹的听众时,一般不要随便问,问得高深,问得庸俗,问得莫名其妙都得不到好结果。要“示之以诚”,发自真心。
5.提问时要能放能收
提问要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切忌一发不可收拾。要始终围绕主旨发问,使听众的回答处在你的“圈套”里。适当的时候可运用“对啊!”“是啊!”“正是刚才这位朋友所说的!”等词进行收束。如果问题提出来听众没有反应,自己要巧妙地接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