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26161900000008

第8章 亚洲风俗(8)

第二天,年轻人早早地请来了魔鬼,对魔鬼说:“我们已在巴掌大的地里种上了庄稼,你看这庄稼的影子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这些土地都属于我们了吧!”魔鬼眨了眨眼睛,想反悔又不好说,只好支支吾吾:“这……这,这是庄稼的影子,我们还是再看看庄稼的根吧!”年轻人赶忙叫人刨开土,只见土里到处都是竹根,魔鬼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吐白沫。

这样,百姓就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为了感谢竹子带来的福音,每年春节,人们便在门前插上竹子,并把它叫做:“迎春竹”,以祈求新的一年美好如愿,五谷丰登。

“注意海盗舞”的来由

每当明月当空的夜晚,朝鲜南海岸一带常有三四十名妇女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圆圈中央妇女的歌声,边转边舞,不断地高呼:“注意海盗!注意海盗!”渐渐地,喊声越来越急了,妇女们就松开手,独自翩翩起舞,这就是流行于朝鲜南海岸的注意海盗舞。据说这种舞起源于十六世纪的“壬辰卫国战争”。

相传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打起了霸占朝鲜、侵略中国的坏主意。为了顺利侵占朝鲜,他经常派人到朝鲜沿海打探虚实,骚扰沿海居民,居民们对这些人恨之入骨,轻蔑地称他们为“海盗”。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丰臣秀吉认为大规模侵略朝鲜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1592年4月指挥二十余万侵略军,浩浩荡荡地向朝鲜进发。刹时,朝鲜海面上到处是日本侵略者的海船。面对来势汹汹的侵略军,爱国将领李舜臣迅速组织军民抵抗。

由于敌众我寡,南海岸驻军几次迎击日军都被打退,日军船队一步一步向南海岸逼来。在这危急关头,南海岸青壮年来到了李舜臣的军营,痛哭流涕地对李舜臣说:“李将军,海盗一来,我们可就遭殃了。让我们去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吧。”李舜臣看着一个个热血男儿,激动得热泪盈眶,对他们说:“弟兄们,有你们这样的支持,为了朝鲜,我李舜臣就是粉身碎骨也决不后退一步。今天晚上,你们就跟军队一道出海,去迎击日军。”

晚上,明月当空,正当李舜臣清点人数、准备出发时。急匆匆地跑来了一个青年,一到李将军面前,就焦急地说:“李将军,我也要参加海战,我也要参加海战。”还没有等李将军开口,这个青年的母亲也跑来了,气喘吁吁地对李将军说:“李将军,别答应他,他是新郎官呀!”她的话还没有讲完,新娘也来到了李将军的面前,对李将军说:“海盗上了岸,我们的婚也结不成了,还是叫他参加海战吧。”李将军看了看这位通情达理的新娘,点了点头,答应了她的请求。

一会儿,队伍就出发了。新娘望着渐渐远去的新郎,便不由自主地跟着队伍向海边走去。当她来到海边时,亲人们已经跟海盗展开了搏斗。明洁的月光下,她望见新郎手起刀落,杀得海盗直往后退,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突然,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见两个海盗正一左一右地向新郎逼来。当左边的海盗准备抡刀砍新郎时,新娘赶紧往左一跳,大喊:“左边,注意海盗的刀!”新郎听到新娘的喊声,随手一刀,结束了那个海盗的性命。右边的海盗猛地一窜,伸出长矛,准备向新郎刺来,新娘赶紧往右一跳,大喊:“右边,注意海盗的矛!”新郎一转身,一刀砍断了海盗的长矛,海盗吓得连连后退掉进了海里。

新郎的妈妈回到家,把新娘跟队伍到海边去了的事跟大家一说,许多妇女便纷纷跑向海边。当她们手拉手地跑到海边时,新娘正喊着新郎的名字,一会儿往左一跳,大喊:“左边,注意海盗的刀。”一会儿往右一跳,大喊:“右边,注意海盗的矛!”妇女们抬头向海上望去,亲人们正与海盗杀得难解难分。望着亲人们左冲右突,妇女们一个个焦急万分,不自觉地喊着亲人的名字,用喊声提醒亲人。顿时,海岸上“注意海盗!注意海盗”的喊声响成一片。

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南海岸军民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胜利地返回了家园。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每到明月的夜晚,妇女们就模仿那夜的动作,边跳边喊,久而久之,她们的动作就形成了“注意海盗舞”。

长颈铜脖的来由

缅甸巴洞地区的女子,她们的颈部都套有一圈一圈的黄铜环,随着黄铜环的不断增加,她们的脖颈在不断加长,最长的高达一英尺左右。那么这种风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巴洞地区的勃瑙族一度十分强盛,那时,到处都是金灿灿的粮食,到处都是饲养得油光发亮的牲畜,人们吃不愁,穿不愁,生活过得逍遥自在。

有了吃的,有了穿的,妇女从此再不用到山上去采摘野果子。她们成天游手好闲,一会儿到东家去串门,一会儿到西家去闲磕,肚子饿了就回家吃,吃饱了就到外面去玩。有时,她们还变着法子弄吃的,五花八门的饭菜,让上帝听了也垂涎三尺。一天,上帝从空中往下一望,只见勃瑙族家家大碗小碗装得满满的,女人们尝尝这碗里的菜,吃了不几口,撇撇嘴,倒掉了;尝尝那碗里的菜,吃了不几口,撇撇嘴倒掉了。上帝见妇人们如此妄为,盛怒不已,决心好好教训教训她们。

于是,每当男子外出打猎时,上帝就变成大老虎,来到村庄,攻击那些东游西逛的女子,今天这家的女人被老虎咬死了,明天那家的女子也被咬死了。男人们只好成天守在家里。

老是守在家里也不是事,男人们要去打猎了,要去干活了。男人们前脚刚走,老虎后脚就跟进来了,搞得男人们人心惶惶,没有心思去打猎,没有热情去生产了,吃的东西慢慢少了。

怎么办呢?男人们发愁了。这时有个男人听说高原上有个聪明人,就背着干粮去找聪明人,爬过一道道梁,蹚过一条条河,走了十二天十二夜,他终于找到了聪明人,聪明人说:“老虎是上帝变的,勃瑙族女人不珍惜食物,惹怒了上帝,上帝便惩罚他们。”那人赶紧问:“那该怎么办呢?”聪明人说:“老虎喜欢咬她们的颈脖子,你回去以后,在她们的脖子上套上金属颈圈,老虎就咬不动了。”

那人高兴地回来了,把聪明人的话告诉了大家,于是家家妇女开始干活了,勤俭节约了,脖颈上套上了金属颈圈。不知是上帝见她们改过自新了,还是真的因为她们的脖颈上套上了金属颈圈,老虎咬不动,反正从此以后,老虎真的很少再到村中来咬女人了。

老虎虽不再来咬女人了,但妇女套在脖颈上的金属颈圈却保留了下来,一代传一代,从而形成为一种装饰品。

诸葛帽式楼的来由

在缅甸掸族,人们都把自己的住房叫诸葛帽式楼。为什么叫诸葛帽式楼呢?这是因为它的起源跟诸葛亮有关。

相传,蜀主刘备死后,彝人首领孟获联合地方豪强雍阅起兵反蜀,气势汹汹,声势浩大,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消息,思考再三,决定亲自率兵南征。诸葛亮用兵如神,很快就将孟获抓住了,但他没有杀孟获,抓住后马上又放了,如此一直抓了七次,放了七次,直到孟获为诸葛亮的仁德之心感化为止。

诸葛亮见孟获心悦诚服地臣服蜀汉,就打算班师回朝,北上伐魏。

临回蜀中时,孟获设宴为诸葛亮送行。宴席上,孟获举杯献酒,对诸葛亮说:“诸葛丞相,你临走之时,我有一事相求,不知你准不准。”诸葛亮摇了摇羽毛扇,说:“有事就请说出来吧!”

孟获说:“丞相,你的兵个个像你一样,都充满了仁德之心,又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你能不能留些兵帮助我们发展生产?”诸葛亮迟疑了一下,就点头同意了。孟获见诸葛亮同意了,非常高兴,立即又举杯献酒。

诸葛亮回到营帐,就把要留一批士兵的决定跟士兵们说了,那些要留下来的士兵见是丞相的安排,就毫无怨言地答应了。

一天,诸葛亮来到那些留下来的士兵的营帐中,向他们如此这般地交待些事情。当他走到一个帐篷时,只见帐篷里的士兵个个都低垂着头,有的还在流泪。诸葛亮一看就明自了,又有个士兵死了。这时,有个士兵抬起头,对诸葛亮说:“丞相,我们留在这里唯一担心的事就是瘴气的侵害,你看这位兄弟……不知丞相有没有办法。”诸葛亮心想:是呀,可恶的瘴气不知害了我多少士兵,那次跟孟获作战,士兵因喝了有毒的水,许多士兵无辜地死去。

怎样才能免除瘴气的侵害呢?诸葛亮摇了摇羽毛扇,在帐中来回走着,走着走着,他从头上取下自己瓦板式帽子,把帽子交给那个士兵说:“你们就按我帽子的式样建房子吧,住这样的房子,就可以免除瘴气的侵害。”

诸葛亮走了,士兵们就按照诸葛亮帽子的式样建房子。士兵们住进这种房子后,果然安然无恙。当地人见士兵们住这种房子不易得病,也就学着盖这样的房子。可他们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就问士兵,士兵们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子,想了想对他们说:“叫诸葛帽式楼。”从此,“诸葛帽式楼”的名字就叫开了。

后来,掸族有个人到彝族来走亲戚,他亲戚告诉他,住诸葛帽式楼不易得病。掸族人回家后,便按亲戚的指点,也建造了诸葛帽式楼,诸葛帽式楼由此便在掸族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