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提醒:避免失败篇
26162500000001

第1章 避免抉择失误(1)

在现代社会中,也许每个人想走的路,包括人生之路、事业之路、婚姻家庭之路……都不尽相同。有的人想出人头地,成为风云人物;有的人想发大财,赚大钱;有的人想安安稳稳、平平静静地过日子……总之,对人生之路的不同期盼和抉择,构成了纷繁多彩的人生之梦。

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希望得到成功,不愿得到失败。但世事难料,对很多人来说,往往事与愿违。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失败呢?

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于我们自己对人生之路有一个正确的抉择,因为主观决断的失误有可能在一开始就埋下失败的根子。

一、路在脚下如何走

走自己的路不动摇,并不是只凭主观想当然,也不是靠天上掉馅饼。而是要靠自己躬身力行,以德性立身,以自信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1.躬身力行走人生

躬身力行是自己亲身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努力用行动去实践,依靠自身的力量走自己的路,最终获得成功。

有的人认为,跟着别人走,总不会错。事实上这是误导自己。别人铺好的路,别人走过的路,是否适合自己,自己能否很好地走下去,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假如不假思索,跟在别人后面混混,那是迈不出属于自己的步子的,也不会有半点人生收获,结果只能让自己在等待中空耗时间,浪费青春和时光。

人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进与退、损与益、智与愚、荣与辱、福与祸、强与弱、刚与柔、难与易、有与无、生与死、胜与败……种种的矛盾冲突交汇、变幻,伴随着人的生命过程,这些矛盾既是人生挑战,也是人生机遇。

如何直面这些人生的挑战,寻找机遇?靠等待别人的帮助,靠跟着别人成功的经验走,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竞争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知难而进,勇于第一个吃“螃蟹”,才有机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躬身力行是每个人接受挑战、抓住机遇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成功之路就没有基础。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心去走路,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老子《道德经》的生命力就在于揭示出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辩证思维,至今对于我们仍有着启迪。他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从微小处萌芽,都是从头开始的,只有知难而进,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治水英雄,他的成功正是对躬身力行的最好的注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三年身体劳苦和忧心积虑,成为治水楷模的佳话,流芳百世。据《史记》记载:大禹的治水行动感动了鬼神,在他的带领下,修通了九湖岸边的道路,测度了九山,使得水上可行船,陆地可行车。这些功绩正是他躬身力行的结果。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其自然、清新和精练而享誉世界,他那极为简洁的对话有着“电报式”的美称,当记者问他简洁风格形成的秘诀时,他说:“站着写。”这不是幽默,而是事实。

海明威解释自己的写作习惯是:“我站着写,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采用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他在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艰苦地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1954年,他的《老人与海》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他获得了如此高的殊荣之后,他仍然一如既往,辛勤笔耕,且从不自满。他不止一次地说道:“我要学习写作,当个学徒,一直到死。”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出身贫寒,几乎没有上过学,从十二岁起就在印刷厂做学徒,二十多岁开始独立经营印刷业,真正的科学研究是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的,他一生中有过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他一生都以自己的贫寒出身为荣,也从不炫耀自己的头衔和荣誉,他把科学研究当做永存的事业,并甘当后代的阶梯。他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我辛苦工作所得,在我一生中,从来不吃一块不是以劳动换取的面包。”这正是他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

《易经》中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此相吻合的是曾国藩的人生总结:“坚持自己的志向,辛苦自己的心神,劳作自己的精力,不管大事小事,都会有所成就。”

2.以德立身定事业

“德”作为立身之本,是指个人的品性、德行。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品性不端、德行糟糕的人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这样的人很难有人能与之长期合作,因为这种人不是搞一锤子买卖,就是过河拆桥;他们在成立家庭后,也极有可能造成对方和孩子的痛苦和不幸;他们还可能因铤而走险而落入法网,或与社会对立而走向极端……

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作为立身的支柱,这是主体抉择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的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终导致失败将是必然的。

但必须知道,一味讲哥们儿义气并不在以德立身之列。在社会上,缺德之朋友最终成了自己成功路上的定时炸弹,这样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例如,明知这笔贷款不合手续,因为对方是朋友,所以大开绿灯;明知这个项目不能担保,因为是朋友的事,所以还是办妥了。诸如此类经济犯罪案件多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他们重朋友义气,交往中自以为彼此很了解底细,因此在合作中绝对信任对方,毫无防备,不能办的事也不好意思拒绝,这样,如果被缺德之人利用,自然会毁了自己的前程。

以德立身贯穿每个人的人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上虽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人体验和经历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变的,它对每个人人生大厦起着支撑作用的定律是不变的。

3.千万不要作偏离目标的思考

曾听说一个故事:有一位农夫欲上山去砍树,却忽然想到脚上的草鞋很陈旧了,于是匆匆忙忙地搓绳打草鞋,忙完草鞋又检查斧锯,发现斧子太钝,锯子已锈,于是决定重新订购斧子和锯子,后来又嫌新斧子的材质不好……等到他万事俱备准备出发时,大雪已经封山。于是农夫就抱怨:我的运气真是不好。

其实这个农夫的问题不在于运气的好坏,而是他在确立目标时思考的方法不当。他原订的目标是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砍树的任务,鞋子的新与旧并不重要,斧子太钝、锯子已锈可以立即动手磨快,并不需要订购新的。农夫正是由于偏离目标的思考和决定,导致了砍树计划的落空。人生目标的追求与实现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何防止偏离目标?首先在思路上要分清轻与重、缓与急,如果随意地胡乱瞎抓一气,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其次,在决策上要抓住目标的根本去实施和完成,不能不分主次,甚至把力气都使用到次要方面,导致总目标的偏离,这样,付出的代价再多也无济于事。第三,一般情况下,在目标的修正上只能做些微调,而不能彻底改变,像那位农夫,原来只需磨磨工具就可以去砍树,他却大动干戈地去订购工具,这种偏离目标的抉择,导致的损失无疑是十分惨重的。

偏离目标的思考还表现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总是埋怨运气不好,这种思考过于简单,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运气的好与坏是相对的,关键在于主体自身的努力。失败是难免的,失败了用一句“运气不好”来为自己解脱,而不是找出失败的根源,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失败会接二连三地到来。

那么,如何避免失败接踵而至呢?

其一,分析目标的确定是否有失误,因为抉择的错误,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二,分析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自己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否符合目标要求。因为方法和手段的不当,有时会造成“一步不慎,全盘皆输”的后果。

其三,分析主体努力的程度如何。如果主观上努力不够,没有用心去做,一遇困难就抱怨,碰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这样要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

4.人不应失去自我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年轻的女歌手,嗓音圆润优美,但刚开始在酒吧演唱时却屡吃“倒彩”。探其原因却很简单,由于她的嘴大,牙齿长且往外暴出,演唱时她总是刻意地想用嘴唇去掩盖暴出的长牙,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她的嘴上,人们不是在欣赏她的歌声,而是在笑她的那张大嘴。为此她十分痛苦,想彻底放弃演唱,却又欲罢不能,就在她进退两难之际,有个朋友建议她:不要顾忌自己的嘴,专注地唱好歌,唱出自己的特色来。于是,她在后来的演唱中张开大嘴,展示歌喉,以她圆润动听的优美嗓音赢得了掌声和成功。成功之后,她的那张大嘴和长牙也被追星族视为美的标志。

这位歌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失去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就是我而不是别人。人有了自我,才有做人的尊严;以牺牲自我去迎合别人,付出的代价就大,遭受的失败也多。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把自我的价值定位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上,为了获得好评和好感,便总是去迎合别人,模仿别人,经常不断地改变自己,甚至委屈自己,结果并没有如愿。别人并没有因为你这样做了就会给你打高分,就会尊重你。相反,却会觉得“有你不多,没你不少”。于是他们便觉得自己活得很辛苦,很委屈。其实,你只要找回自我,把自己放到恰当的位置上,扬自己之长:避自身之短,便不难找到获得成功的支点。当然,对别人的评价也并非不屑一顾,最起码它可以成为自己思考和定位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和决定性的方面。

居里夫妇在他们提炼出纯镭之后,一直向往有一个自己的实验室,于是有人便出主意让比埃尔·居里去竞选法国理科博士学院院士,因为如果居里能够当选,那么他们夫妇就可以得到实验室。然而在竞选中,居里很不适应做如下事情:上门逐一拜访全部院士,炫示自己的资历,细述自己的长处,夸耀自己的学问和工作……因此,在拜访中他不仅没有称道自己,反而赞赏别的竞选人,并认为此人应当选为科学院士。这样,他落选是自然的事。之后,科学界的朋友们觉得凭居里的研究成果,应该给他授予勋位,甚至说动了有关部长。但是,居里认为:为了竞选去拜访人,已经损失了不少时间,这次他不能随波逐流。因为他不是要院士、要勋位,他只急需要一个实验室,能够让他们夫妇俩专心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于是居里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

居里的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人生也同样需要正确的自我定位,失去自我将使人生陷于矛盾漩涡之中,使自己的手脚被无形的绳索捆绑。居里的这个定位十分正确,他认识到自己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施展才华,如鱼得水,离开了自己的专业去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是十分不明智的。因此,他及时校准自己的方向,为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5.传闻不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决策是为了达到某一预定目标,在多种可比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行动方案。就商业企业而言,决策就是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对几种可能采取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最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

企业的经营活动总是关联着外部和内部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供求瞬息万变,一个企业的决策者能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1973年,世界上出现了“石油危机”,严重地打击了依赖石油能源的汽车制造业。日本“丰田”等汽车制造商预测到发达国家的汽车需要已向一户多辆发展,“石油危机”的出现将使汽车的需求发生变化。他们随机应变,设计制造了耗油省、价格低的小型汽车,投入市场后销往各国,大受消费者欢迎。而世界闻名的老牌制造商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却认为美国人富有,讲阔气,爱排场,小型汽车不能显示气派,因而继续生产大型后座汽车。结果1978年“石油危机”再次发生时,该公司的汽车由于耗油多、售价高而卖不出去,大量积压。在这一年的九个月中,亏损额达七亿美元,几乎使企业濒临破产,最后靠美国政府贷款,才勉强支撑下去。

为什么后起的日本汽车制造商能压倒一度称霸世界的美国同行前辈?关键就在于经营者的决策,决策的对错牵系着企业的命运。

美国的“太麦克斯”手表公司,1950年初创时,用战时遗留下来的设备,制造廉价的手表进入市场。当时,钟表业对这家资金少、设备差的同行不屑一顾。然而二十年后,“太麦克斯”却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手表制造商之一。据统计,1970年美国市场每销售两块手表,其中就有一块是“太麦克斯”,为什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能成为举世瞩目的钟表巨魁?就是由于它的经营者列木库在世界手表从机械到电子再到石英演变的二十年中,以其准确的经营决策,在竞争中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胜利。

个人的成功和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决策,我们务必注意传闻不可作为决策的依据。

战国时候,魏王跟赵王订了和好盟约,要把儿子送到赵国国都邯郸去作人质。魏王找了亲信大臣庞葱,派遣他陪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