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司马懿的智慧
26163600000011

第11章 留计退蜀

诸葛亮第一次进攻中原败回汉中以后,认真总结了这次失败的教训。他认为:马谡失守街亭是导致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用兵打仗,不在兵员数量的大小,而主要看将帅的才能。如果自己不用马谡,就不会出现这样前功尽弃的失败结果。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诸葛亮便在蜀中加强对军队将领的训练,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攻中原。

蜀国的准备情况,早被魏国侦探摸得清清楚楚,并一一向魏主曹睿作了汇报。曹睿觉得蜀国是当前的头号敌人,一定要想办法消灭了蜀国后,才能过上安稳日子,便传诏请司马懿上朝,讨论如何收复西川。司马懿听了曹睿的话,对曹睿说道:“皇上,依我的看法,目前攻蜀,还不是时候。现在正是盛夏,天气炎热,西川是个大盆地,地势低而气候湿热,蜀兵不会出来攻我们的;如果我军进入蜀地发动进攻,对方只要在险要的地方驻守少量军队,我们便攻不下来,所以目前不能进攻。”

曹睿问:“如果蜀兵反过来进攻我们,那怎么办呢?”司马懿笑笑道:“天气一转凉,诸葛亮势必又要准备进攻我们。这一次诸葛亮进攻中原,肯定会学习当年刘邦的计策,表面上修复栈道,看起来要从剑阁的栈道进兵,实际上却从陈仓进兵,攻我中原。现在只需要一员大将守住陈仓,便可阻住蜀兵的进攻。”曹睿问道:“你看,现在有哪个大将能担当起守陈仓、阻蜀兵的重任呢?”司马懿道:“目前有一个现成的人,这个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精通战略战术,善于用兵。派郝昭在陈仓修筑城池,完全可以挡住诸葛亮的进攻。”曹睿问:“郝昭现在何处?”司马懿答:“现在是杂号将军,镇守河西。”曹睿立即下诏,封郝昭为镇西将军,命令他把守陈仓道口。

当年秋天,诸葛亮果然又发大兵三十万,出陈仓道口,进攻中原。司马懿早已探明了蜀兵的行动,立即奏报魏主曹睿,曹睿大会文武百官,商量怎样再次打退蜀兵。大将军曹真自告奋勇,愿领兵抗蜀。曹真又保举大将王双作先锋,曹睿一一同意。曹真带着副手郭淮、大将张郃,命王双为先锋,率十五万大军,分头守住各路关卡。

诸葛亮大军果然如司马懿断定的那样,来到陈仓道口,见陈仓道口已经筑城守卫,便决定攻下陈仓,再占据街亭,由此进兵中原。诸葛亮认为:大军行动,必须有粮草保证供应,如果粮路不能畅通无阻,胜利的希望就丢掉一半。所以,诸葛亮千方百计地要保证运粮道路畅通,这也就是司马懿掌握诸葛亮用兵特点的主要根据。

现在,在诸葛亮进军的必经之路陈仓道口筑起了一座城池,不拔掉它,军队就不能前进,诸葛亮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魏延。魏延连攻了好几天,也没攻下城来。诸葛亮又派郝昭的同乡好友靳祥进城去劝郝昭投降。郝昭不但不投降,还把他一顿臭骂赶出城外。诸葛亮气得大发雷霆,命令:“不等他救兵来到,给我全速攻城,竖起一百架云梯,每个云梯上站立十人,云梯周围用木板护起,听军中鼓响,一起攻城!”

郝昭在城中也作了全面动员,要求全体守城军士,誓死不让蜀兵进城。郝昭看到蜀兵正在组装云梯,命令三千士兵,每人拿着火箭,靠在城墙垛后面,蜀军的云梯一靠近城墙,就用火箭射击。结果攻城士兵大多数被烧死,云梯也被烧毁。诸葛亮又改用“冲车”,同样不行;又从地底下挖地道,郝昭也在城内挖了一圈地道,放水淹去,蜀兵仍然进不了城。一连二十多天,蜀兵就是进不了城,气得诸葛亮无可奈何。不多天,曹真派出的先锋将军王双又带领二万人马来到,在陈仓城外驻扎,蜀兵更加无力突破魏兵防线。

曹真领兵出征后,司马懿对魏主曹睿说:“皇上,当年我料定孔明这次出兵,肯定要从陈仓进兵,所以我留下郝昭在陈仓守住,我还将如何与诸葛亮对仗的计策告诉了郝昭,只要郝昭照计行事,一定会挡住蜀兵的,现在果然不错。诸葛亮用兵,极其稳妥,总要考虑好运送粮草的道路。从陈仓到街亭,这是一条大路,运送粮草非常方便,其他小路,搬运粮草艰难。现在,郝昭、王双二人守住陈仓,诸葛亮无法从这条路运粮,大兵也不敢冒进,我算定了蜀兵粮草顶多只够一个月的用度。皇上您可传诏令曹真不要出战,只是坚守,不足一个月,蜀兵必定要退走,那时乘机追击,一定会大获全胜!”

曹睿听了司马懿的一番分析,非常高兴,说:“你既然这样了解蜀兵,就请你再领一支兵马,乘机攻击蜀兵,不好吗?”司马懿说:“我并不是偷懒,而是留下自己在这里,防备东吴的陆逊。据我派出的探子报告,孙权不久就要正式称皇帝,那时肯定要先攻我们,我必须做好反击东吴的准备。”

二人正在商量这些事情,忽报:“大将军曹真派人送来前线战报。”司马懿说:“正好,皇上您正好告诉曹真不要与蜀兵交战,只是坚守不出,等蜀兵后撤时,才可追击。追击蜀兵时,一定要弄清楚有没有埋伏,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免得中了诸葛亮的诡计。”曹睿立即命令太常卿韩暨捧自己的诏书去告诫曹真。韩暨临走时,司马懿追出城外,对韩暨说:“我把这一次击退蜀兵的功劳让给曹真,你见到曹真时,只说是天子命令他不要出战,千万别说是我对皇上说的。追赶蜀兵的人,一定要谨慎、仔细,性情急躁的人不能去!”

曹真在前方军中和郭淮、孙礼等人正在讨论怎样进兵和诸葛亮决战,忽报天子派使者到。曹真接了诏书,原来是命令自己只守不战,专等蜀兵粮尽退兵时再追赶。郭淮笑着说:“出这个计策的人,一定是司马懿!”曹真说:“你怎么能断定是司马懿呢?”郭淮说:“这个计策,完全把握了诸葛亮用兵的特点,也掌握住了诸葛亮的弱点。我国满朝文武中,只怕没有第二个人能有这样高明的见解了。”曹真听了,也禁不住点头,佩服司马懿的机智和聪明,但又问道:“如果蜀兵坚持不退,我们守到哪一天才能成功呢?”郭淮想了想说:“既然我们从司马懿这里学到了一点东西,为什么不也来模仿一下呢?我们一面命先锋王双,在各个小路路口加强巡哨,阻住蜀兵在小路运粮,同时又派出部分军队押运车队,车中放着硫磺、干柴,外面装成运粮车,蜀兵粮食短缺,肯定要来抢;等蜀军抢粮车时,我们从中放火,里应外合,可打一个胜仗,逼诸葛亮退兵。”于是,魏兵便按这个计划行事。

哪知道,郭淮的计策早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却将计就计,不去抢粮车,却老远地对粮车放火。曹真部将孙礼、张虎、乐缣等人认为是蜀兵中计,立即出动,偷袭蜀兵大营,却被诸葛亮事先埋伏的五万军队杀得落花流水。曹真后悔不及,只得传令各路军马,坚守本寨,一律不得出战。

曹真无缘无故地吃了一个败仗,心中很不高兴,天天在大营中闷坐。外面军士报告:“左将军张郃领兵来到!”曹真请张郃进帐中坐下后问道:“你来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司马懿?”张郃说:“我临走时,司马将军说:‘如果这几天我军打了胜仗,蜀兵一定还没走;如果我军打了败仗,蜀军一定已退回去了。’我军失败后不知是否去探查过?”曹真不相信,问道:“为什么我军败了诸葛亮反而要退?”张郃道:“司马将军说:蜀兵粮草短缺,必须速战速决。如果我军胜利,他们不敢走,怕我们追赶;如果我军失败,蜀军知道我军不敢再出来,可以放心地撤走。”曹真听罢,茅塞顿开,立即前往探视,果然,蜀兵走了已经两三天了。曹真一面佩服司马懿的神机妙算,一面又后悔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