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司马懿的智慧
26163600000012

第12章 三出祁山

公元222年,东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国。西蜀诸葛亮写信祝贺,送了许多金银宝贝,并约吴国同时发兵攻魏。诸葛亮的意图是,只要吴国一发兵,魏国必定要派司马懿去防守,蜀国乘机进攻;没有司马懿与蜀国作对,仗就好打得多了。吴国陆逊也知道诸葛亮是利用自己来牵制魏国,便口头答应,做出一副马上就要进攻的样子,实际上是试探蜀国的动静。如果蜀国进攻胜利,魏国内部混乱,吴国就乘机攻魏;如果蜀国进攻不顺利,吴国也就按兵不动。诸葛亮见吴国答应发兵,自己立即行动,点起三十万大军,突然袭击,一举攻克了陈仓。陈仓守将郝昭正在生病,听说蜀兵攻破了城池,受惊而死。诸葛亮又派魏延等人一鼓作气攻下了散关(地名。川、陕两省交界处的交通要道)。诸葛亮大军再由陈仓,通过斜谷道,占领了建威,大军再到祁山下寨。魏国边关守将郭淮、孙礼等飞速报告魏主曹睿。

这天,曹睿临朝,大会文武百官,商量国事。大臣奏道:“郭淮送来紧急军情,陈仓城已被蜀国攻取,守将郝昭已死;散关、建威等地被蜀占领,诸葛亮三十万大军又在祁山之前下寨!”曹睿大吃一惊,正想发话,满宠从旁边走出,向曹睿奏道:“东吴孙权已正式号称皇帝,建立吴国,并且与蜀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又令大将陆逊在武昌日夜训练水陆大军,准备向我魏国进兵!”当时,防守西蜀的主将曹真病重在家。曹睿一听两处发兵,一时间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火速派人请来了司马懿,问司马懿应该怎么办才好。

司马懿对曹睿说道:“蜀、吴两国的行动,我都非常清楚,依我看来,我们现在只要防蜀,不须防吴!”曹睿道:“你这样想的道理在哪里?”司马懿说:“蜀国先主刘备,实际上死在孙权的手里;关云长、张飞也是死在吴国的手里。孔明无时无刻不想吞并吴国,只是不敢,他怕我们在他进攻吴国时,乘势进攻西川,所以表面上和吴国结盟,利用吴国的力量牵制我们。对诸葛亮的心思,陆逊也知道得一清二楚。陆逊与诸葛亮结盟,也是想利用诸葛亮牵制我国,保得他自己的平安。所以,陆逊表面上答应诸葛亮,加紧练兵,实际上是在坐山观虎斗。如果蜀国大胜,吴国必定会乘机进兵攻我后方;如果蜀国兵败,吴国必定会按兵不动。因此,我们只要全力以赴地打败蜀国,吴国自然就不会出兵了。这就是我说的只要防蜀、不要防吴的根据。”

听了司马懿的一番分析,曹睿放了心,马上封司马懿为大都督,统帅陇西各路军马,领兵抗蜀,并准备传诏让曹真把总兵大印送来。司马懿说:“皇上,曹真都督长年镇守边疆,功劳很大,不可让他交军印。请让我亲自登门,向大都督说明情况,讨回总兵印。”曹睿点头表示同意。

司马懿在到曹真家的途中考虑起来:“从曹操到曹丕,都对我不放心,现在曹睿依靠我,是想用我保国。不知曹真对我怎么样,我正好乘这个机会试探一下曹真对我的态度!”

司马懿来到曹真府门前,对守门的家将道:“请转告曹大都督,说司马懿来探望他!”守门人进去后,不一会急匆匆地走出来,对司马懿弯腰施礼道:“大都督请您立即进府!”司马懿整整衣衫,正正帽子,恭恭敬敬地跟随守门人来到曹真的卧室里。两人见面,司马懿详细地问了曹真的病情,然后说:“大都督可知道,蜀、吴两国会合兴兵,攻我中原;诸葛亮已经夺了陈仓,占了散关,现大兵三十万,又到祁山下寨了!”曹真大吃一惊,问家人:“这样的国家大事,为什么不告诉我?”家人说:“我们看您病得不轻,皇上又打招呼让您好好养病,所以,没敢惊动您。”曹真转向司马懿说道:“也罢,我已经不中用了,国家这么危急,为什么不请您统兵抗敌呢?”司马懿谦虚地说道:“我才疏学浅,能力微薄,独立抗蜀,怕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如果您为主将的话,我愿当您的助手,共同抗蜀!”曹真道:“我用兵多年,打了一辈子仗,谁有统兵的才能,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当今天下,能挡住诸葛亮的人,除了你司马懿以外,没有第二个人了!取总兵印来!”家人从橱子里取出总兵印,交给曹真。曹真双手举印,要交给司马懿,司马懿反复谢绝,不敢接受。这时,曹真一掀被单,从床上跳下来,喊道:“取我的衣服来,我要立即面见皇上,向皇上保举司马将军领兵抗蜀!”

到这个时候,司马懿知道曹真是真心真意地信任自己了,便说道:“大都督,说实在话,皇上已经命令我率兵出征,我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想请您为主帅,我来辅助您去抗敌的!”曹真高兴地说道:“既然皇上也这么办,说明我看得不错,您完全可以独立担当起抗蜀的重任,我也就放心了,请您接印!”司马懿又推让了一下,这才接过军印,告辞出府,领兵出发。

司马懿大兵来到长安城中,召来大将张郃、郭淮、孙礼等人议事,张郃报告了近几天的军情。司马懿命令张郃为先锋大将,命戴陵为副将,领十万兵直抵祁山,在渭水南岸下寨,与蜀兵对抗。张郃、戴陵领兵出去后,司马懿又问郭淮、孙礼:“你们可和蜀兵正式交锋过?”两人答道:“没有。”司马懿说:“蜀兵千里迢迢而来,非速战速决不可,现在却住下来不进不退,这里面大有文章。陇西一带,有没有消息?”郭淮说:“陇西各路守军,日夜用心提防,没有战事,只有武都、阴平二处,尚无消息。”司马懿思考了一下道:“大概是这样的!”便对郭淮、孙礼二人说:“诸葛亮祁山按兵不动,陇西各路都没事,一定是派兵偷袭武都、阴平两处,所以这两处消息被阻断了。你俩速领五千精兵,走陇西小路,救援武都、阴平二处,正好从蜀军的背后攻他!这边,有我领兵和蜀兵交战,稳住他们!”

郭淮、孙礼二人行军途中议论起这次战事来,郭淮问孙礼:“你看司马懿和诸葛亮比较起来,哪个更有才学?”孙礼说:“司马懿还是比不上诸葛亮的!”郭淮说:“司马懿虽然差一些,但看司马懿今天的计谋,也还是了不起的。如果诸葛亮真的正在攻武都、阴平的话,你我抄他的后路,前后夹攻,蜀兵一定会吃个大败仗!”二人正在议论,忽然前军探路的报告说:“阴平、武都二城已经被蜀将姜维、王平占领,现在前面已离蜀军营寨不远!”孙礼听报,吃了一惊,说:“蜀兵既然攻下了城,却又把兵马放在城外,干什么?恐怕有计,我看还是快快退出为妙!”郭淮连声称是,立即传令大军快退!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蜀兵四面八方涌来,诸葛亮在军中哈哈大笑,指挥大军把郭淮、孙礼五千士兵困在当中,郭、孙二人奋力苦战,好不容易才逃得了一条性命。

郭淮、孙礼二人兵败逃回,报告说:“武都、阴平二城已失,我们被埋伏在山路上的蜀兵大杀了一阵,因寡不敌众,失败而回,请都督治罪!”司马懿说:“这一仗的失败,过错不在你二人,是孔明走在我的前头。你二人再领兵去守住雍、郧二城,只可坚守,不要出战,我自有办法破敌!”郭、孙二人领兵去后,司马懿又吩付张郃、戴陵二人说:“现在孔明得了武都、阴平二处,必然要进城安顿百姓,不在大营中。你二人各领一万精兵,今夜抄到蜀兵大营后方,奋力拼杀,我在前方布阵,等蜀营后方大乱时,挥兵猛攻,前后夹击,可大破蜀兵。占领了蜀兵扎营的山头,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蜀兵!”张郃、戴陵依计行事,司马懿自己也做好了准备。

入夜,张郃、戴陵二人各从小路进兵,三更天时,看看快到蜀营,忽见路中堆着数十辆装满柴草的大车,知道不妙,马上准备撤退,还未走动,四面山头火光冲天,渚葛亮大军又将张郃、戴陵四面围住。张、戴二人奋力拼杀,损失了大半人马,才逃回魏军大营。司马懿见张邰、戴陵二人狼狈逃回,知道又被诸葛亮抢了先,自己又吃了一个败仗,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他最后决定,还是用老办法,避开蜀兵的锐气,坚守不出,等蜀兵粮草供应不上时,自然会退回,便传令:“各路大军,退回本寨,一律不准交战!”

相持一段时间后,蜀兵到底因为后方粮草供应不及,撤回大军,被蜀兵占领的几座城池又回到魏国手中。司马懿也率领大军回朝。另一方,吴国正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见蜀国撤兵,他们根本就没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