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兴名家智谋略全书
26164100000025

第25章 彻悟彷徨篇(2)

黎明时分,唐军已占领了吴元济的外宅院。这时,雪已停下。有人向吴元济报告:“官军到了。”吴元济并不相信。起床后,听到外面号令“常侍(指李愬)传话”。才开始害怕地说:“什么常侍在这里?”于是,吴元济率左右登上内城抵抗。李愬估计吴元济指望董重质来救他,便亲自拜访了董重质的家,又派人给董重质送信进行安抚。董重质见信便只身回来向李愬投降。李愬向内城发起猛攻,烧毁了内城南门,活捉吴元济并押送至京师。至此平定淮西。

利用恶劣的自然环境出其不意地对敌人进行突袭,这是兵家常用的智谋之一。因为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按常理考虑,部队应该休整,这时往往会疏于防备。善用兵之人,便抓住这一战机,出奇不意地攻敌不备,从而取胜。从另一方面讲,越是这种条件,交战双方越是应该高度警惕,勿掉以轻心。

赵遹以“猱兵”克敌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晏州的少数民族首领卜漏起兵反叛,干扰地方。宋将赵遹当时正在昌州(今四川大足)驻兵,闻讯后,火速率兵赶来平叛,争夺战略要地沪州、几次交锋后,赵遹与马党、张思正合兵一处,攻打卜漏。

当时,卜漏屯兵山上,据险而守。山高数百仞,林深树密。卜漏在山上层层设防,垒石为城,城外设置了木栅栏,并在要道上挖了陷阱,设置种种障碍。赵遹百方设法,强攻和分兵巧袭,都没有成功。赵遹得知部将种友直的士卒中有很多山里人,他们登山如履平地。山里有种叫猱的动物。赵遹心生一计,他让种友直的部下捉了一些猱,然后用麻做成火炬,浇以膏腊,最后把这些火炬绑在猱的背上。暮色降临时,赵遹派这些人提着猱顺着软梯登上峭壁。临晨时分,种友直率领士卒登上了卜漏占领的山头。临近城外的木栅栏处,他们将猱身上的火炬点着。猱受惊狂奔不已,卜漏的营房是茅竹故成,猱奔上屋顶,房屋被点燃,大火燃起。卜漏的叛军乱作一团。宋军趁机攻进木栅栏内。赵遹通见火光冲天,便从正面领兵攻城。前后夹击之下。卜漏大败,被火烧死、坠崖而死的叛军不计其数。漏突围后被俘获。晏州至此平定。

阿术火烧焦山

宋末。宋朝在场州驻扎重兵,成为元兵攻取南宋都城临安的障碍。至元十二年(1275年)四月,元平章政事阿术率兵围攻扬州。元兵在瓜洲造战具,在真州储存粮草,为断宋军粮道,又在江边树起栅栏。宋都统姜才率两万步骑前来攻打栅栏。阿术命部下迎战,数回合后,佯装不能敌而退走。姜才出兵追赶,阿术反攻,姜才抵挡不住,大败。副将张林被擒。士卒被杀一万八千余人。七月,南宋将领张世杰、孙、虎臣率水师在焦山(今江苏镇江北)东驻防。宋军每十艘船连成一舫。铁锁连结。阿术登石公山观察敌情。见宋军船只连接,满江旌旗飘展,心生一计。他挑选了孔武有力擅长射箭的一千名将士,分乘大船,排列于自己坐船的左右,以火箭射击宋军船只。一时火焰冲天,浓烟四起。宋军兵士争相跳水,多被溺死,其余的四处逃散。阿术率军追至圌山。缴获七百余艘黄白鹞船。宋军元气大伤。

许贞计平叛军

许贞,福建海澄人,初为郑成功将,康熙三年(1664年)降清,授左都督。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建叛乱,许贞从军平叛。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建昌驻扎,耿精忠派部将耿继善、杨玉太、李懋珠等在建昌城外的麻姑、二圣等山屯兵,对建昌形成包围之势。岳乐对此忧心忡忡,许贞说:“叛贼虽多,但都是乌合之众,容易击败,请让我先去破一敌寨。”当天晚上,许贞率兵在萧家坪击败敌人,攻下一座敌寨。岳乐见此,就放心地率兵从吉安进攻长沙去了,只给许贞留下五百满洲兵,加上原有的。建昌仅有二千兵力。

叛军见建昌城内兵力单薄,就从城东南的姑山攻城。许贞率军抵抗并进攻,很快就攻破敌垒。叛军数万人退到麻姑山,麻姑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许贞并不急于攻寨,而是在山下休整,时时在山脚下操练。次数一多,叛贼便不再防备。十五年春,洪水泛滥,山中的溪流大涨,以至可以行船。敌寨被水隔开,都用浮桥连接。这时,许贞又率兵在山下操练。见敌人没加防备,许贞突然率兵进攻山上敌营。敌军惊慌而逃。许贞又令士兵焚断浮桥,使敌人无法互相增援。一天之内,许贞攻下敌寨六十余座,斩敌将揭重信等。俱歼敌人,许贞因功加封太子少保。

魏征以忤为合

唐代文德皇后死后安葬在昭陵,唐太宗十分怀念她,便在禁苑中修筑了一个有好几层楼高的高台,以便能够登高远望昭陵。一天,他带着魏征一同登上高台,一起远望昭陵。魏征看了很久,说:“臣老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唐太宗用手指着给他看。魏征说:“那是昭陵吗?”太宗说:“是啊!你怎么看不见呢?”魏征说:“我以为陛下是在看献陵(唐高祖的陵墓)呢!如果是看昭陵,那我早就看见了。”太宗听了这话,觉得十分愧疚,痛哭流涕,立即下令拆毁了那座高台。

宋宗元评论说,俗话说:“娶了媳妇忘了娘。”能够终身孝敬父母的儿女太少见了。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拆了高台,正是古人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魏征善于讽谏,由此可见一斑。

优言无罪

优言无罪,意思是说无论优伶说什么话,都没有忌讳,皇帝是不能将他治罪的。下面就是优旃讽谏秦始皇和秦二世的一个例子。

秦始皇曾想造一个很大的苑囿,东到函谷关,西到雍陈仓。优旃说:“好啊!可以在苑囿里多放养一些野兽,假如强盗从东边攻来,用麋鹿去抵挡也就够了。”秦始皇听了这话。哭笑不得。后来因故放弃了修这座苑囿。

秦二世的时候,曾想给城墙涂上油彩。优旃又说:“好啊!即使陛下不说,臣子们也将提议这样做。为什么呢?把城墙涂上油彩,那有多好啊,对于百姓来说,虽然很劳苦、很破费,但是多好看呀!涂了油漆的城墙富丽堂皇,敌人来了。爬上不来,即使想接近城墙,也会被油漆粘住,城池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这比挖地窖要容易得多。”秦二世听了大笑,放弃了油漆城墙的打算。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正义感的优伶往往借助优言无罪这个特殊的便利条件向皇帝进谏,并屡屡取得别人所无法取得的效果。优旃、优孟、东方朔就是这类人物中的典型代表。

关羽知错善改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派司马费诗为使者,前去传达命令,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气愤地说:“大丈夫不能与一个老兵同伍。”不肯接受任命。司马费诗对关羽说:“成就帝王的事业,不能只靠一个人。从前,萧何跟高祖刘邦一起长大,交情十分深厚,陈、韩灭亡后,高祖对部将论功行赏,韩信居功第一,没听说萧何因此而生气。您虽然与主公的交情很厚,难道就可以因此而看不上别的人吗?”

司马费诗接着说:“如今,主公由于功高一时,被汉室所器重,由此说来,主公的地位高低,就应该与您相提并论吗?况且,主公与您犹如同胞一体,休戚与共。我认为不应该计较官职称号的高低尊卑、俸禄的多少。我不过是个小小的使者。奉命而来,无非是传达命令而已,您不肯接受主公的任命,我就这样回去,对我是无所损害的。只可惜您这么做,恐怕将来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