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26166200000103

第103章 以少胜多采石战(15)

柳敬亭是个异常聪明的人,老师的教诲,他一一记住,又经过勤学苦练,他的说书技艺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老先生唯恐柳敬亭满足现状,达不到艺术上的最高境界,就经常批评他,找他的毛病,令他不断改进,终于使柳敬亭的说书技艺达到了精湛圆熟出神入化的境界。

告别了恩师,柳敬亭先到扬州发展,以后又到过苏州、杭州等地,最后落脚南京。在南京他有了一个固定的说书场所,听众如云。当地的公卿显宦们也争相邀请他应堂会,人多时还要预先排队。

有记载说,柳敬亭“长身方额,面著黑子,须眉苍然,词辩锋出。”“居常喜著火浣布,醉后频欹绿丝帻。”百姓们亲切地称柳敬亭为柳麻子,说他虽麻子脸黧黑,但口眼波俏,眼目流丽,衣服整洁,不为人讨厌。清末扬州画家王素临本柳敬亭画像的形象是:手执一把折扇,头上带一方巾,白发飘然,一身明人装束。

柳敬亭说书技艺精湛。无论是什么样的书,一到了他的嘴里定能被说得活灵活现。他最拿手的是《西汉演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

在《水浒传》中,柳敬亭为武松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英雄形象,他凭借丰富想象力作出合乎情理的夸张,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十分注意烘托武松这一主角的戏剧性,时常高潮迭起,张岱形容柳敬亭说书是“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柳敬亭把自己变成了武松,使整个情感都融入到了情景之中,书场一片“纵横撼动,声震屋瓦,俯仰离合,皆出已意”。

柳敬亭说书灰谐幽默,妙趣横生,表现人物十分生动,“以滑稽说古人事,掉头摇舌,灰谐杂出”。如说三国《当阳长板坡》一回,当说到张飞大吼一声,吓退曹军时,柳敬亭右手拿矛,指着听众张大嘴巴,半天不说一字也不闭上。有的听众问他这是为什么?柳敬亭幽默地说:“张飞大吼一声就把曹营的人马全部吓退了,如果我真的学张飞大吼,那你们在座的人还不从座位上掉下来。”

柳敬亭说英雄好汉时就“危坐掀髯,音节顿挫”,说到战斗场面就“咤叱作战之声”,把疆场上两军战斗描述得淋漓尽致,大家说他“英雄盗贼最传神”。当说到闺阁儿女脂粉香时,他又能把小儿女们的切切私语,一颦一笑,嘤嘤啜泣之情,表现得温柔细腻,生动感人。

柳敬亭说书“能令千古事长新,一往从何辨假真”,达到了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正如当时诗人朱一是《听柳敬亭词话》诗云:“突兀一声震云霄,明珠万斟错落摇,似断忽续势缥缈,才歌转泣气萧条。檐下猝听风雨入,眼前又睹鬼泣立。荡荡波涛瀚海廻,林林兵甲昆阳集。座客惊闻色无生,欲为赞叹词莫吐。”明末遗老阎尔梅对柳敬亭的说书技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诗中写道:“发言近俚入人情,吐音悲壮转舌轻。唇带血香目瞪棱,精华射注九光灯。狮吼深崖蛟舞潭,江北一声彻江南。忽闻田间父老筹桑麻,村社鸡豚酒帘斜。忽闻三峡湍迥十二峰,峰岚明灭乱流中。忽如六月雨骤四滂廻沱,倾檐破地能漩涡。忽如他乡嫠妇(寡妇)哭松坟,忽闻儿女号饥索铎娼,忽如秋霄天狗叫长空,忽如华阴士拭太阿锋,忽如嫖姚伐鼓贺兰山,忽闻王嫱琵琶弄萧关。忽如重曈临阵叱楼烦,弓不敢张马倒翻。忽如越石吹笳向北斗,胡儿垂涕连营走。忽如西江老禅逗消息,一喝百丈聋三日,既有渔郎樵叟伐薪欸乃之冷冷,亦有忠臣孝子抑郁无聊之啾唧。”

柳敬亭说书技艺高,人品也十分好。诗人吴梅村说他:“只有敬亭,依然此柳,雨打风吹絮满头。”柳敬亭自己经常处于贫困之中,可他仍不忘时时接济比他还困难的人。有一年中秋节,诗人杜溶穷困得没饭吃,柳敬亭听说后就省下些自己的酒食委托别人送去,还附一短笺:“不要给来人脚力钱。”杜溶很是感动,后来写诗云:“中秋无食户双扃,叩户为谁柳敬亭;亟送酒钱乃送酒,真教明夜也休醒。封题凛凛太周祥,醉后重看笑一场;多少同仁称厚道,来伻未免詈商鞅。”

柳敬亭喜好交往,朋友很多,如大文学家钱谦益、诗人龚鼎孳、杜睿、阎尔梅等都和他往来密切。

柳敬亭一生说书献艺不止,从18岁一直说到80多岁,不断追寻着艺术的崇高境界。但他仍难以逃脱艺人们晚景凄凉的结局。他晚年贫困交加,“老病萧条蓟北回”,从北京回到南方后再也没有力气说书了,临终前身无分文。还是著名文人、他的好友钱谦益为他发起了墓葬,许多好心人为他料理了后事(他儿子先他死去)。据说柳敬亭死后葬于苏州一带。

汤显祖哭著《牡丹亭》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秋节前夕,江西抚州临川镇的一家书香门第内,传出刚落地的小儿的呱呱哭泣声。这个小儿便是后来的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

汤家除了书房而外,几乎每间屋里都摆放着书,共藏书4万余卷。汤显祖一出生,进入他视线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书。到了弱冠之年,他几乎读遍了家中的所有藏书。

橘林蔽天,芳草遍地的一天,年仅21岁、风度翩翩的汤显祖远道而归。乡亲们把他围在巷口外。只听人群中有一人高叫道:“临川的大才子回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关心地问;“孩子!考中了?”汤显祖道:“中了举人。”一群孩子笑嘻嘻地走上前来,拽住他的衣襟袖口。一位壮年汉子啧啧地赞道:“此儿如骏马汗血,一日可驰千里,非仅仅徘徊于平坦的大道旁!”汤显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飞舞的杏花落在人们的头上、肩上。

万历二年(1574年)春,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庇护下,其长子张敬修考中进士。万历五年(1577年)春,朝廷将如期举行会试。张居正事先想出一个既可以使次子张嗣修一举及第、又可以掩人耳目的好办法,即搜罗部分海内名流,到时候让其次子与他们同时入选。

张居正早就听说汤显祖、沈懋学是天下才子,就命诸子想方设法邀他们进京。一日,一位熟人捎来张嗣修的请柬,汤显祖若无其事。沈懋学被张氏父子拉拢过去,结果,他考中状元,张嗣修名列第二。

万历八年(1580年)岁首,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和同乡王篆登门拜访汤显祖。张懋修刚一落座,便直截了当地说:“希望与汤公同时参加会试!”汤显祖仰头狂笑了一阵后,一语双关地说:“我还是当我的处女,不敢失身!”坐在一旁的王篆被汤显祖笑得脸上阵阵出火,他连忙上前拉起张懋修,当他们刚刚走到门外时,只听客厅里的汤显祖又发出一阵狂笑声。

当年三月,张懋修考中状元。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已死去一年,汤显祖才考中进士。

万历十二年(1584年)春,汤显祖带领家眷、携万余卷书,去南京任太常博士。

更深夜静,门外的修竹“沙沙”作响。汤显祖的琅琅读书声在书房里回荡。家人走上前来,笑着对他说:“老博士为何如此用功?”汤显祖答道:“我读我的书,不问博士不博土。”闲暇之际,汤显祖骑一匹驽马,游览雨花木末、乌榜燕矶、莫愁秦淮、平陂长干等景观,然后,将所见所感写成诗文,为都市的人们展转传诵。

万历十九年(1590年)闰三月的一个夜晚,天空出现彗星,神宗由此颁布诏书,严厉指斥谏官未能尽职尽责。汤显祖趁机呈给神宗皇帝一篇《论辅臣科臣疏》,其中写道:“谏官难道都不称职吗?其实,事出有因,陛下的权力被内阁大臣所窃取,谏官要看着他们的脸色行事,也就不敢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御史丁此吕首先站出来告发嵇应科、陆檄、戴光启等考官在乡试、会试的过程中,偏向张居正三子,何洛文代替张嗣修、张懋修撰写殿试答卷等舞弊之事,大学士申时行却指使尚书杨巍,把丁此吕贬出京城。去年,御史万国钦揭露一些边地将帅丧师厚国等罪恶行径,却被申时行赶往剑州。谁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谁就遭到各种打击和迫害。于是,那些不知廉耻之徒,只知道向执政者献媚求崇。他们得到高官厚禄后,只是认为是执政者赐予他们的。纵然他们将来落个臭名,可是,今日已享尽荣华富贵。给事中杨文举奉诏赈济灾民,不料,他得到地方官的贿赂累百巨万。他抵达杭州后,每日在西湖上举行宴会。给事中胡汝宁攻击敢于揭露科场舞弊事件的饶伸,充当权门的鹰犬。陛下刚刚下诏责备谏官不敢犯言直谏,可是,内阁大臣仍继续干着欺上瞒下的勾当。陛下统治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以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此人贪图名利,刚愎自用。后十年,以申时行为内阁首辅,此人利欲熏心,优柔寡断。两人结党营私,败坏了社会风气。我请求陛下立即免去杨文举、胡汝宁的官职,以此为内阁大臣敲敲警钟。”神宗看了他的奏疏,说道:“此人假借议论国事之名,攻击内阁大臣,让他到广东的徐闻县当典史去吧!”

徐闻县城,地处天涯海角。从早到晚,云雾弥漫;一年四季,阴雨连绵。皇帝把汤显祖贬谪到这里,汤显祖并不后悔。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敢于向君王进逆耳忠言,尽到了一个臣子应尽的责任。

万历二十一年(1592年)春,朝廷任命汤显祖为遂昌知县。他一到任,就为当地百姓除掉两大害:捕杀伤人的猛虎十几只,处死打家劫舍的大盗100多人。

令具有诗人气质的汤显祖最感到欣喜的是:身在遂昌县城,四处都能望到碧绿的梧桐树,望到蜿蜒起伏的青山。用他的眼光看,这里虽然不象大都市那样人口稠密,可是,村落相连,也足凑成上千家。他每日一觉醒来,就匆匆地到衙内处理公务。有时,他趁着月夜,到长桥边饮酒、赋诗;有时,他乘着春风,到田野里听牧童、村姑唱山歌。一天,他站在高处向四周一望,自言自语地说:“山城到处有可以耕种的园田,用不着象陶渊明那样,非得辞去彭泽县令,回到故乡,才能从事农业生产。”

万历二十六年(1597年)春,汤显祖退出官场,回到故乡。他的新居建在临川的沙井巷内。他在新居前种植了一株白山茶花,因此,他将整个新居命名为“玉茗堂”。在玉茗堂内,他首先开始了《牡丹亭》传奇的创作。这部传奇描写杜丽娘死而复生,终于与柳梦梅结为夫妻的爱情故事。一日,家人突然不见了他的踪影。到处寻觅,才发现他卧在庭院的柴堆上,用衣袖遮脸,在低声哭泣。家人惊问其故,汤显祖说:“当写到二十五出‘赏春香还是旧罗裙’一句时,悲不自禁,以致如此。”

这年秋天,汤显祖写完《牡丹亭》。万历二十八年(1599年),他写出《南柯记》。次年,他又写出《邯郸记》。这三部传奇和他以前在南京时与朋友共同创作的《柴钗记》,因为它们都描写到人物进入梦境的情节,所以,被人们合称为“临川四梦”。汤显祖生前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他把《牡丹亭》看成是自己的戏剧代表作品。

万历四十四年(1615年)六月十六日,汤显祖在临川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