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口才
26170300000012

第12章 谬上加谬幽默术(2)

周昆的幽默在于他暗示自己也与那位死去的流行女歌手关系不正常,他是所谓的幸运者。由于他说的不可能真有其事,所以显得荒谬之中风趣幽默。

当然,素中带荤幽默,主要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这不但决定于你,而且也由对方的心理文化背景决定,不同教育,不同家庭,不同的现场,都会影响到荤素调匀的配比。有的荤可多,有的荤可少。

一位女朋友在男朋友家已经很晚了。

女朋友说:“亲爱的,我还是回家去,我妈会知道的。”

男朋友说:“我们不可以保守秘密吗?”

女朋友说:“要是有了孩子怎么办?”

男朋友说:“哦,我们当然会告诉孩子的。”

看得出开始男朋友的性心理进攻是直接的,女朋友在害怕中向男朋友退步了,在快达到目的时,男朋友却停止进攻,而转向另一个方向——幽默。他的目的并不真正想占有她,而是想今晚他们有一笑的再见。

如果他的目的真想占有她,那就不幽默了,女朋友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那样不会加深他们的爱情,可能是爱情降温的开始。

指白说黑幽默术

指白说黑幽默术是用双方心照不宣的名实不副,把白的说成黑的,从而产生反差,传达另一层真正的要表示的意思,达到幽默交流的目的。

幽默的生命常常在名实不副的判断中产生。

指白说黑不科学,但是如果不是有意欺骗,而是双方心照不宣的名实不副,则即产生幽默。

人们之所以能心照不宣,原因是语言表层含义不同。从字面上听,你指白说黑,从深层意思上说你传达了另一层意思,这层意思虽不明言,但已了然于心。而其了然的程度比明白讲出来更深,更能表现出幽默感。例如:

管理员:“这里不许钓鱼。”

钓者:“我不是钓,是把蚯蚓带来练习游泳。”

管理员:“那末,把蚯蚓给我看。”

钓者:“你看!”管理员:“不行!裸体游泳,该罚钱。”

这是两位高明的有幽默感的人,彼此心照不宣的斗智,把钓鱼罚钱转到了蚯蚓裸体游泳的罚钱事上,两人都超脱实质的问题而竞相发挥自己的智慧。指白说黑,妙趣横生。

通常人们之所以幽默不起来,就是由于太不敢名实不副了。人一生下来,从小到大的教育,基本上都是科学的理性教育,都以主观服从客观。实事求是的理性为主,从来没有一门课教学生如何名实不副以发展幽默感。

其实不论什么人,本来都有一点不实事求是的主观调皮倾向,只是在长期的科学的训练中,宝贵的狡猾之情渐渐被荡涤无遗。如小孩的主观性强,就常见他用指白说黑、名实不副的方法表达出对大人或老师的不满。

已下课了,可老师还在不停地讲课。有个学生,眼睛不住地往操场上瞧。

老师批评他说:

“你呀,人在教室,心在操场,这怎么行呢?”

学生听了说道:“老师,让我人去操场,把心留在教室,好吗?”

这位学生指白说黑的幽默意在说老师已下课了,不应还把学生留在教室。这层内在意思大家心里都明白了。“我心留在教室”和“人去操场”显然荒谬,反差却形成了,谐趣就产生了。

曲说直说幽默术

有话曲说就是拐弯抹角、曲折暗示地说,从而达到表述隐衷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幽默与直截了当地表述隐衷无缘,直抒胸臆是抒情的效果,而不是幽默的效果。一般来说幽默都可以间接暗示,诱使对方顿悟为上。如有隐衷,拐弯道出比一吐无余聪明。

也许你觉得对什么不可改变的事情不满意,从而感到困窘,如果你直接把它表达出,这并不能显示你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你能用曲折暗示的方法,说明你对困窘似乎取无所谓的态度,那你就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

经理:“小王,看来你今天精神不怎么好。”

小王:“经理,你不知道,我和妻子非上天去不可了。”

经理:“你这是啥话?”

小王:“我们那宝贝儿子在奶奶面前吵着要月亮了,我俩口子哪有不去之理?”

小王的苦衷是说明现在的小孩子太难教了。小孩是家中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又是小孩的保护神,所以爸爸难做,要上天得上天,要下海得下海。

社交场中有许多冲突,由于某些利害关系,对你的朋友有时是非当场说的批评,也自然是暗示为上,最好是以荒诞不经的方式启示他领悟。

朋友请客吃饭喝酒是常事,也是乐事。但有的朋友小气,无心计的人会直接批评,定会把乐事变成烦事,不欢而散。

我有一位朋友很能喝酒,也有幽默感。一次我们一同去赴宴,宴席上的玻璃杯很小,我这朋友很不过瘾,而主人斟酒,每次又只斟半杯。突然,他问主人:

“喂,你家里有钢锯吗,请借我一用。”

“不知老兄做什么用?”

朋友指着酒杯说:“这杯子半截既然盛不得酒,要他何用?锯去岂不更好?”

这建议可谓耸人听闻,很明显不可实现,但彼此心照不宣,这比由你直说出你的要求。心理阻抗要小些,人际磨擦亦小。此法用来表达愿望,可避免可能引起的尴尬。此外也可用来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愿望。

故愚故蠢幽默术

故意说蠢话行事,是说有意识掩饰自己的错或对方的错,缓解彼此心理的紧张情绪,达到交谈和沟通的目的。

每个人与一个陌生人第一次交谈,双方免不了有短暂的拘谨,甚至尴尬。如果对方在年龄上低于你,社会经历少于你,这时你就有责任帮助他消除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紧张。常用的办法是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缩短他与你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他神经放松,与你共同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

但是。人们往往最难处理的是自己不自觉的或对方突如其来的冒犯言行所造成的尴尬场面。聪明的人一般就会以错对错,错得有趣,当一意识到自己错了或对方错了,就想到用幽默来化解。请看我的一位高中老师说的“蠢话”。

一天,我们几位同学一起看望高中时的班主任老师。多年不见,老师当然问我们每个人的情况。

“见到你们很高兴,”老师最后问一位女同学也像前面问我们一样说。“你丈夫好吧?”

“对不起。老师,我还没有出嫁……”

“噢,明白了,你丈夫是个光棍?”

当时,先是好尴尬,但马上被老师的幽默感逗得哈哈大笑,那位女同学更是消除了自卑感,对老师更是尊重和信赖。老师后来真的给这位女同学介绍了一位满意的“光棍丈夫”,一时成为同学们的佳话。

老师的第一句话错在心不在焉地说了一句“蠢话”,知道错后,急中生智,同样说一句“蠢话”。因为此时大家都知道他是故意说的,所以就显得聪明而有趣。

当然,发挥幽默时要仔细考虑环境和对象,如果你对对方还没有足够的把握,他对你的尊敬或信任还没有达到可以冒险试一下开玩笑的程度。或者在当时的环境下,存在着可能引起他更尴尬的因素(人或事),或者对方是一个完全缺乏幽默感的人,他可能在你幽默语言面前做不出相应的反应,你就有可能伤害了他,或使他更害羞,更不自在,而你自己也可能因有失礼貌而产生愚蠢之感。

我的老师在此用得恰到好处,是因为他了解我们,了解他所处的环境。故幽默效果表现得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