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26172900000018

第18章 文化事业(3)

宁夏社会科学院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现实问题研究力度,以现实问题研究带动观念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近年来,宁夏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大力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形成了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四大品牌:《宁夏社科院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报告》《宁夏经济与社会发展蓝皮书》《宁夏文化蓝皮书》《决策咨询》。截至2009年9月,已累计形成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报告49篇,决策咨询57期,《宁夏经济与社会发展蓝皮书》已连续出版8本,《宁夏文化蓝皮书》也已连续出版3本。上述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多篇研究报告被自治区实务部门采纳或被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所吸纳,自治区主要领导也多次给予高度评价。

二是以自治区成立50大庆为契机,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著作,彰显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扩大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影响力。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宁夏社会科学院组织策划了五项大庆献礼项目。五大项目分别是:《回族典藏全书》(235卷)《宁夏文化地理丛书》(10本)《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10本)《宁夏历史图经》《当代宁夏史图鉴》,这些书籍的出版,不但填补了我区社科研究的许多空白,也为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促进民族团结作出重要贡献,宁夏社会科学院也因此获得了“50大庆文化宣传有功单位”。

三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适应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科研转型的新的管理机制。近年来,宁夏社科院针对科研转型的需要,先后制定了《宁夏社科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宁夏社科院2005~2010年学科建设规划》《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管理办法》《特约研究员管理办法》《宁夏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表彰奖励办法》《宁夏社科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宁夏社科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办法》等管理规定,初步建立了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运行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

第二,在重点加强现实问题研究的同时,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并发展了基础理论与特色优长学科建设,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使应用对策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之上,提高了应用对策研究的水平。宁夏大学提出了创办“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转换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办学模式,实现教学与科研并重。学科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是提升应用对策研究水平的基础性工程。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落后于全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科建设特别是基础学科建设严重滞后,学科门类不齐全,现有学科研究水平低,还不能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分工。

为了改变我区学科建设落后的局面,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确立了首批八大科研基地和人才基地,回族学、西夏学位列其中。宁夏社会科学院非常重视学科建设,早在2005年就制订了《宁夏社会科学院2005~2010年学科发展规划》,全面规划了学科发展蓝图,随后确定了四个重点学科(回族伊斯兰教、经济学、西夏学、宁夏历史地理)和两个重点扶持学科(法学、社会学、文化学),通过学科建设,催生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人才,同时也使应用对策研究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现在宁夏社会科学院正在抓紧制订《宁夏社会科学院2010~2015年发展规划》,我们相信,通过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宁夏社会科学院的科研会迈上新的台阶。

第三,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应用对策研究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归根到底是依靠具有奉献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专业人员,所以人才始终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使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有所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业务精湛、学风优良的科研队伍。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人才工作中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有力推动了全区人才储备工作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0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9名,第三层次人选61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2名,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才159名,“313人才工程”人选292名。博士182名,副高职称以上人才14289名。但总的来看,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占比重较小。目前,我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还比较短缺,人才外流的情况还在继续,总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针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区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学风建设。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树立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扎扎实实作学问的严谨治学态度,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行为方式。

二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把稳定培养现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创造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安心从事研究的社会环境。注重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和科研骨干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工作。让那些勤奋进取、扎实工作、业绩突出的科研骨干得到应该得到的待遇和荣誉。目前正在逐步落实自治区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规定,特别是自治区党委2004年40号文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各项要求,通过开展以拓展知识面为主的各学科间相互交融的综合知识,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以及创新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科目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对进入国家突出贡献人选、******特贴、自治区特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人选以及优秀科研项目主持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继续实施“四个一批”等人才培养计划和加大对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位一体经费渠道等措施,推动全区社科人才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队伍的整合与协作。自治区内专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党校和党政机关的四支研究力量正在进一步加强协作和交流,宁夏社会科学院同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都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宁夏社会科学院通过重大现实问题的公开招标,实现了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文化项目的联合攻关,整合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和低效劳动。

第四,通过友好协作,建立学术合作与交流机制,通过积极向外寻求学科支持和帮扶,提升宁夏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扩大学术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从交流的情况看,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政府主导的对外交流和合作。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造条件或形成帮扶关系;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层面的合作,通过区内外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合作的机制;三是个体层面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是通过社会科学工作者个人的学术活动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截至2000年,宁夏共举办全区性学术活动20次,全国和跨区域学术活动30次,举办国际学术活动4次。2000年~2009年,全区共举办国内外各种研讨会数十场。近年来,宁夏社会科学院秉承开门办院的宗旨,在对外交流与协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合作,同企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先后主办了“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与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第二、三届西夏学国际研讨会”“第二届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多场国际性学术会议,吸引6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和100多名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会集宁夏,对提高宁夏知名度、宣传宁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宁夏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宁夏哲学社会科学在6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这是同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一穷二白的历史相比较而言的,同全国兄弟省区特别是沿海发达省区相比,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落后的局面还在延续,甚至有的领域在进一步的扩大,宁夏社会科学研究整体研究水平低、底子薄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第一,由于受财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问题大量产生,各项建设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更为迫切,而我区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社科研究机构普遍面临的经费不足、办公场所陈旧和办公设备老化的问题依然严重。比如,作为全区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宁夏社会科学院在建院30年来,基本没有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办公楼均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所建,社科联、共产党人杂志社等机构均在外租赁场所办公;再比如,自治区级社科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一般仅为几千元,重点项目最多一万余元,远远满足不了科研的需要,这种状况从目前看还没有改观的迹象。

第二,由于受人才、经费的限制,宁夏社会科学学科除回族学、西夏学等优长特色学科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外,在其他学科建设方面则整体落后于全国水平,学科门类不齐全,学科研究水平偏低的局面仍将持续存在。

第三,由于受地域环境与物质待遇的影响,宁夏社会科学研究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的局面仍将持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向环境、条件、待遇较好的地方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却导致了宁夏社科人才的大量流失。从近年人才流失的情况看,流失量往往大于引进量,而流失的往往是优秀人才,这使宁夏社科研究中的人才短缺矛盾在短期内不但不能缓解,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第四,由于受信息、经费、科研人员理论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宁夏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不能完全满足党委、政府和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距离用得上、贴得近、离不开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上述问题只是我们认为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而上述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我们认为,今后我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第一,繁荣发展宁夏哲学社会科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重视社会科学同重视自然科学一样,在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是保障。《****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要求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对此有明确的要求。目前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面临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经费短缺问题和人员编制与人才引进、职称与人才评定等问题,都需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虽然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各方面对宁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历史惯性、欠账太多等因素的影响,在政策的落实环节上,事实上还没有把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二,繁荣宁夏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重点。我区除部队研究机构外,社科院、高校、党校、党委政府研究室构成了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四大机构,高校和党校主要承担教书育人和培养干部的职责,政研室也承担一定的行政职能,只有宁夏社会科学院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在目前自治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应重点加强专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设,以此来带动我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繁荣。作为全区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30年来,汇集了我区许多知名学者和专家,学科建设特别是以回族学、西夏学为代表的优长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已经举行的10次全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宁夏社会科学院共有201人次的科研成果获奖。近年来,宁夏社会科学院以科研强院,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强院,成绩斐然。在自治区成立50大庆期间表彰的对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三名专家中,宁夏社会科学院就占了两位。2004年以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宁夏社会科学院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积极推进科研转型,形成了一大批现实问题研究成果,其中许多成果已被实务部门采纳或参考,宁夏社会科学院现已是宁夏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宁夏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之宁夏社会科学院人数少、规模小、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可以收到以点代面、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是宁夏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确定投资方向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