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进天宫院
26174200000016

第16章 阆苑天宫的解读与天宫八景探源

——关于天宫院旅游开发及文化包装的思考

·宋森林·

当今世界,旅游业被称之为“一本万利”的黄金产业。旅游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包装已成为旅游业兴盛的基本要素,但是,精品旅游的打造确非易事。近年来,随着阆中旅游业的蓬勃崛起,一批又一批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阆苑仙境”的旷世美誉,“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绝唱,南丽(江)北平(遥)、中歙(县)西阆(中)的全国四大古城简说,阆中,正以她独具神奇的魅力受到世人的青睐。旅游出精品是全市提出的工作方针,用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阆中的精品旅游,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笔者仅以天宫院的旅游资源开发及文化包装刍议拙见,以供探讨。

一、天宫院巧夺天工的奇特风景是阆苑仙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旅游业发展的宗旨是需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目前旅游开发无不存在一种现象:一个古神话到处用,一个古人到处争,一个古诗人到处抢,一处古遗迹到处连。但是,阆苑仙境没人能抢走,落下闳、袁天纲、李淳风墓地和九龙捧圣的地理风水没人能争去,阆苑的“阆”更没人能随便连、任意用,由此看来,阆中人也确实该发一点独行天下的“阆”之财了。

仙境,释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是千万年来人们意念中憧憬和向往的一块至高无上、尽善尽美的精神形态和物质环境之地。在神话传说里,天上人间、海域能够称得上仙境的只有四处:天上的瑶池、海上的瀛洲、人间的蓬莱和阆苑。《方輿胜览》云:“眉秀于山(眉州峨眉山),普秀于石(剑州剑门关),阆秀于水(阆州嘉陵江)”“阆州城南天下稀”;“阆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杜甫、陆游把阆中的山水城融为一体,独领风骚。著名学者王星泉老先生在谢世之作《开天辟地》中提出,阆中是“‘琅嬝福地’——天帝藏书之处”。他在中外讲学时多次发出感慨:“我小时候就听说阆中这个地方有仙气,所以我十分向往它。”“阆中是一个值得夸耀的载体,在全国也少有。是琅擐福地,全国没有哪一家敢和阆中争,是天帝藏书的地方,孕育了很多大智慧的人物,这就会吸引很多愿意感悟琅擐灵气的人到这里来旅游。”事实如此,大唐火山令袁天纲、太史令李淳风两位善择风水宝地的大师和天文学专家,千里迢迢从长安来到阆苑仙境,而且选定天宫院为晚年定居和死葬之处,长眠于此,生前在“九龙捧圣”的环拱中心给后人留下一座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天宫院。

天宫院,距阆中城西南40余里,始建于唐,重建于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天宫院地处阆中到成都的古隆州驿道上,地势奇巧,像一顶圣冠,放置在青峰簇拥、竹树掩映的山坳平坝凸起的山丘之上,四周九条蜿蜒如龙的山脉各呈一个馒头式的山峦,从不同方向一齐拱伸向天宫院。由于风水学把山脉称之为龙,故而形成一个奇山异势的九山拜寺,风水堪舆学专家们称之为“九龙捧圣”的地形。袁天纲墓坐落于观稼山腰,呈圆锥形,李淳风墓地处五里台(又名五龙山,仙茔里),袁、李二墓冢分布于左右两臂,天宫院坐落中央,三点形成一条直线,相守相望,与山脚下缓缓流过的西河平行并列。

袁、李二人都是著名的风水专家,据传说他们共同选址共定一点建造天宫院,以及自造墓地都有很大讲究。袁天纲墓所在的观稼山,高峻连绵,像一只麒麟,前面圆形山冈里是太阳,被称为“麒麟奔太阳”。李淳风墓所在地是一个圆形山包,两边山脉似两条飞龙,被称为“二龙戏珠”。袁、李二墓相距七里,遥遥相对,脉脉相许,似成两人一生相交,两情难忘。

与阆中城灵山嵯峨、佳气葱郁相比,天宫院地势奇巧,西河湖光山色,古迹遗址众多,加上秀美山川的田园风光,同样形成山、水、城(古有汉城,今有场有寺)融为一体的自然风貌,形同太虚仙境,与阆中相映成美。群山众岭,层峦连绵,加上蓝天白云,与绿水青山的“天宫八景”交相辉映,冬夏初晨云遮雾绕,完全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与阆中锦屏、嘉陵、古城、云台八山成卦,山顶带卦,完完全全形成一个如诗如画的“阆苑仙境”。

二、天宫院汉风唐韵的历史文化是旅游开发不容忽视的重要源泉

天宫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众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给天宫院戴上了神秘的面纱。因此,天宫院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景观景点打造必须以尊重历史、尊重自然成趣的山水地貌为基础,再给予必不可少的文化包装,使其撩开神秘的面纱,活灵活现地给游人展现出一幅天宫美景,使游人感滋触味,游意不尽,流连忘返,从而以旅游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体现应有的经济价值。

1.天宫得名其说有资料说天宫原名天官,其因是大唐火山令袁天纲、太史令李淳风属于天官之类,后误谐为天宫。但事实上,唐朝官吏制度中令职官员还不能称为天官,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戏剧中的寇准被称之为“天官”。考唐代官阶制度,从一品到九品下阶,从大夫到侍郎,从荣誉性称号到勋制十二级(柱国、护军、都尉等)以及爵封皇室为王,异姓功臣分封公、侯等官吏制度来看,令职级别并不是很高,因此取用天官不合适。众多史籍典册上说天宫因天宫院而得名。那么天宫院的天宫又是因何而起呢?笔者认为,袁李二人一生潜习天文地理,丰富意境理念,天庭宫殿玉皇大帝銮殿之所,云缠雾绕,虚幻飘渺,若隐若现,若游若离,宫殿周围云雾飘移,山峦迭现,气势恢弘,景色奇观——谓之天宫。而鸟瞰阆苑天宫,特别是冬夏晨雾之时,或阴雨连绵之日,天宫三山九岭一河,山峦偶现,水面依稀,云雾缭绕,好一派天庭宫殿之气势,由此,天宫之得名是否应由奇秀无比的山水地理自然风光而得名,值得商榷。

2.神话传说集萃天宫院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故事,活灵活现,脍炙人口。一说是天宫院的修建。袁天纲察山观水,一路踏气步势来到天宫院,在九山朝向的一个平坝中间隆起的土丘中埋下一枚金钱。后李淳风千里步气寻脉来到天宫院,在同样的地方插下一根金针。后两人传齐工匠前来动工修院时,发现竟然选择了相同的地方,争执中挖开土层一看,金针不偏不斜插在金钱中孔之内,于是“你也愿,我也愿,搭伙修座天宫院”。又说袁天纲路过广元,武则天之父将小女女扮男装抱出请其观相,袁大惊,叹之谓“可惜是个男儿,要是女儿肯定是帝王之材”。再说是李淳风自选墓地于五里台,后死于西河上游的升钟白鹤滩,被人人殓后棺材即刻被洪水冲到下游宝珠寺,逆水上行,被洪水阻隔过河的知府打捞起来,见锦帛留诗“大唐李淳风,灵柩被水送,葬于五里宫,谢你三金盅,若现两金盅,一盅藏袖中”。一抬棺农夫将金盅藏于袖筒内,被知府命全体人员下西河洗澡脱衣时掉下。还说是袁天纲西河舀水施法,李淳风爬山采药,为远近百姓驱除瘟疫病灾,所以至今袁李二人墓地香火不断,甚至淳风墓丘上的草都被人扯去当药引子熬水煎服医病,现在淳风墓包上除几棵柏树外寸草未存。

3.地理风水猎奇天宫院之所以被一代风水堪舆大师同时选中建寺,并同时作为归天葬身之处,完全是因为上乘的地理因素所决定。天宫无论地理风貌、人文环境、地云推导、磁场方位、历史遗迹、物语分析以及“龙脉”、“护砂”、“水法”、山峦笔峰、溪河水口等,无不体现上乘之地的诸多必要因素,来龙去脉,源远流长。

九龙捧圣天宫院四周九条山梁呈合围形朝向院落,分别是王家梁、团鱼山、刘家梁、回龙山、凤山嘴、松树坪、赵家梁、葫芦包、观稼山。而天宫院形似一顶圣冠,因此被称为“九龙捧圣”,在观稼山天纲墓侧清晰可见。

麒麟朝阳指观稼山天纲墓远眺其形,犹如一只活脱脱的麒麟,而正前方远处的一个圆形山包形似太阳,又是太阳升起来的地方,因此被称之为麒麟奔太阳。

二龙戏珠指五里台淳风墓址,周边五山环绕,形似五龙盘槽,其中二龙相对,中间凸起墓丘,形似二龙戏珠,又称“二龙滚珠”。

宝瓶壶口西河又称西河塘,形似葫芦。宝珠寺形似壶口,泄洪时坝顶瀑布飞扬,上游青岩塘电站到下游“宝珠寺电站”,中间形成长5.5公里、阔150~250米左右的人工湖泊,水平如镜,水光山色如画。诗人杜甫曾春日泛舟西河,仰观淳风墓地,发出由衷感慨:“呜呼古人已粪土,独觉壮士甘渔樵。”

仙山琼阁在观稼山顶俯视天宫美景,群山迭起,群岭连绵,楼阁隐现,堪称仙山。

琼阁天纲墓、天宫院、淳风阁首尾衔接,交相映衬,成诗成画。

4.汉风唐韵觅踪由于汉充国县设置于天宫境内,揭开覆盖层,汉砖汉瓦(包括当地农民挖出的“拱形卷边瓦”“交织麻花瓦”)片砾众多,隔河五里台下的整座山岭均系古汉墓群,出土文物众多。乡政府的人拿到省级文物部门鉴定,那些陶俑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天宫院建筑全系唐时建筑格调,虽为明清两代重建,但大殿中梁上仍书有“唐建……清××年重修”字样。建筑群中,大殿是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两人合抱的大柱支撑殿宇,殿室宽大,古朴典雅,只是顶棚上的《八仙过海》图以及进院石梯处的楼阁式门楼和两边厢房被毁,后院的建筑和镂空木雕衬柱及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镂空石香炉至今犹存。

三、天宫院得天独厚的“天宫八景”应是文化包装不可遗缺的精要所在

天宫览胜天宫院恢复山门楼阁,厢房建筑群。修旧如旧,整修大殿,仿制清雍正四年书“光澄慧镜”匾额,修复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清理现存塑像,以突出院主袁天纲、李淳风,观音、牛王各处其新,请名人名家题写“天宫院”门额,由省保争取国保单位。

麒麟天纲位于观稼山麓天纲遗址。缩影麒麟山形成画,修建亭台楼阁。塑袁天纲原像,书其生平简历,画记生平大事以及所留著作文献,突出“通天晓地”之才能。

淳风灵阁位于五里台(又名五龙台、五里宫)淳风墓址。修建淳风阁。突出淳风洞、淳风墓,连接淳风墓至后山脚的原有古砖墙,成为恢弘一景。介绍李淳风生平事迹、《推背图》等著作文献,画记其生平大事及袁天纲结庐而居之史实。严格将淳风遗址与百姓大众活动场所(如烧香敬佛、戏楼)等景物景观分离而置,突出“奇人异士”之特点。

仙台望龙在观稼山顶修建“鸟瞰亭”,游人攀高登亭,可清晰观赏天宫院王冠之形和四周九条山梁(龙)伸向寺院的奇特地理风貌。

西河泛舟从青岩塘到宝珠寺打造5.5公里人工湖泊的水上旅游,特别利用该段河流水势平稳、波光辉映,河岸地势平坦、沃土千顷之特点。河面多以人工划艇为主,少用或不用机械游船。沿岸建造休闲山庄、渡口码头、垂柳钓台予以点缀,使人游而忘返。

稼山观景在天宫院后山观稼山登观景台,鸟瞰天宫神秘奇特的“九龙捧圣”全景。

汉城觅踪在宝珠石右岸,寻觅古西充国县遗址,在这里挖掘秦砖汉瓦,遐想亭台楼阁。

汉墓认祖在西河塘左岸,五里台下面的连三湾中,观看汉墓群岩穴,观赏郁郁葱葱的生态景观,认同祖先确定的归宿之地。

驿站怀古修建打造“隆山驿”古道驿站,游人进入天宫院,首先在此产生第一感受。展示三国蜀军赵云屯兵、练兵及将军庙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