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进天宫院
26174200000027

第27章 天宫“阴宅”风水说

·图佳闻·

世界只有一个阆中,阆中只有一个天宫乡,天宫乡只有一个天宫院,天宫院只有附近的五龙台(仙茔里、五里台)、宫稼山,才安有唐代著名天文学家、风水学家、命数家、科学家李淳风、袁天纲的墓地(阴宅基址)。

如今的天宫院已成为阆中古城旅游诸多景点之一。凡到阆中来旅游的客人没有不去天宫院的,凡到天宫院游览的游客没有不去李淳风、袁天纲墓地朝拜的。

本文只就天宫院“阴宅”风水简略地说说,供读者参考。

风水学中所说的“阴宅”即人死后的安身之地。在以土葬为主要丧葬形式的古代社会,人们为了使亲人的遗骸能够长享安宁,以免风吹雨打****浸泡之虞,而对葬地做出选择,表达孝子慈孙的孝敬之心,是无可厚非的。

阴宅和阳宅的基地选址大体上是一致的,正如先贤们在长期的堪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龙要真、穴要的、砂要环、水要抱、向要吉”的《地理五诀》。还有“气乘风散、界水则止”“山管人丁、水管财”“入山观水口、登穴看明堂”“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依山傍水、元关通窍”“玄武垂头、青龙蜿蜒、朱雀翔舞、白虎驯伏”等等。所不同的是:阳宅,为活人居住的地方,要求前面要对凹;阴宅,为安葬死人的地方,要求前面要对凸。

唐代贞观年间的太史令(专管天文、历法、典籍、祭祀、修志等事宜)李淳风同太史局的袁天纲,奉太宗皇帝之命,破王气来到隆州(阆中),并先后定居阆中。他们俩寓居阆境,志同道合,观天测地,游历阆苑仙境。“嘉陵天水埋浪中,华光照耀一盘龙,锦屏对座八仙楼,大佛顶在半空中”。后又过嘉陵江,抵隆山驿,游西河水,隐居于西河塘山中。他俩在此除全身心地投入编著天文、历法、命数等学术著作的同时,还为自己寻找了一处逝后的安身之地。因为人总有一天是要死的。

死亡,有人忌讳谈及,以为不吉利,但死亡无疑是一切生命的终点和归宿。所谓“千古英雄同一死”,所谓“将军头上一根草”,所谓“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所谓“人固有一死”,都暗示了死亡的既定性。

既定的死亡是不可逆转不可重复的,因而也无经验。从医学角度讲,最新的科学的死亡定义是以人脑意识的死亡为标志,没有意识就不可能有体验,有先知。人脑意识的死亡几乎是与可能的或意想中的死亡体验同时发生,它使得可能的死亡体验变得不可能。那些从临界死亡点或假死中获得的体验是虚幻的、梦幻般的,所告知的一切也是不真实的。“人们可以想象死亡、假设死亡、创造死亡、感受死亡,但却不能经历死亡。”(张三夕《死亡论》,《学术百家》1989年第二期)死亡的不可经历性造成了死亡的神秘性与人死观的主观性。

没有个体的死亡就没有类的存在,个体的死亡保证了类的延续性。人类的精神活动大都能从个体的死亡中找到源泉和动力。对于具有高等智能的人类来讲,死亡这一现象所带来的远不仅是某一个体生命的结束,更其重要的是,它使活着的人们产生了对永生无比强烈的渴望。正是这种对永生的渴望,使人们产生了“灵魂不死”“死即再生”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一切巫术与原始宗教的培养基。它规定了人死观本质上必然难以超越人生观的范式而自成一独立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而论,宗教与哲学最根本的一点,不过探索及解释生死之谜,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只不过宗教更强烈地将人生观的愿望混入其间,虔诚而又执著地去追求永生罢了。“佛教的净土,道家的仙界,基督教的天堂,都无一不是这种永生愿望所幻化出来的一片海市蜃楼。”(高有谦《中国风水》)当人们认定“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和“灵魂不死”,“死即再生”之后,至于死者的灵魂何去何从,倒是个抽象问题。但对于如何处理死者遗体却是具体问题。如何安慰死者之魂?如何佑福消灾?如何为死者选择安息之地?于是乎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禁忌和仪式,与之相随的传统的中国阴宅风水文化也就因此而诞生了。

对于死亡者的遗体处理,古今中外,礼仪葬法多多,但归纳起来不外土葬、火葬、水葬及天葬等类。而其中又以“人土为安”的土葬为最常见。中国传统是以农立国,大部分人一生都与土地为伍,对土地因而存在有浓厚的依恋,所以人死后,一定要把遗体埋葬入土方能安息。倘若“死无葬身之地”,可说是人生一大憾事,非但死者不安,甚至其后人亦会引以为疚。中国人因为重视“入土为安”的土葬,故此,对于穴地的选择便有特别的讲究。

在中国传统的阴宅风水学中,有许多地方不可思议,如穴地的吉凶,不但对葬下的遗骸有所影响,而且对死者的后人的命运也会发生影响。认为人是父母亲生下来的,当父母去世后,能选个吉地葬下,便可温暖佑骨然后起到荫庇子孙的作用。以现代一些人的眼光看,是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的。他们认为,阴宅不就是个葬死人的地方!风水好坏与活人有啥关系?于是他们便把阴宅风水斥之是纯粹的封建迷信。但同样是一些现代人,他们看法却又不同,他们认为:地球是一个大磁场,而磁性有多种功能,有记录功能,也有转化为电的功能。既有转化为电的功能,传播功能自然存在其中。因此,坟墓建在某个地方,地磁场就可以记录下周围山山水水等各类信息,在自然转化中产生一种带有骨骸信号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既具备骨骸信号又具备山水信息传送到空间,从而影响外界。为何只对死者自己的子孙有影响而不影响他人呢?因子孙与先辈具备同类型的遗传基因,其生物电磁波之间具有同位信息,能够感应沟通。信息不同步者不能感应。就如收音机、电视机一样,要能收电台广播和电视,必须具备同频道和赫兹的原理一样的。人体接受到这种电磁信息后,会在人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例如某座坟墓,风水学认定是好地方,起码是龙脉踊跃,穴位准确,山环水抱,明堂平敞,罗城无缺,山峰秀丽,四神护卫,理气合法。带着这种信息的电磁波,被人体接收到起物化反应后,能起到加强人体器官功能和思维功能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前人能够荫庇后人。在科学不发达的社会里,人们的这种“荫庇”意识是无可厚非的。于是乎,当某人死亡后,其活着的人便不惜重金礼聘地师(风水先生、阴阳先生)来寻觅佳穴,安葬亡命。

《道藏·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所说:“仁人孝子之心原无所为而为。”死亡不是死亡者的事而是生者的事。对于死者本人而言,死亡并无意义,但是却对生者产生影响。一切丧葬仪式都可视为死亡者对生存者产生的强烈影响。可袁天纲、李淳风为事业远离了朝廷,远离了亲人,死亡本不是死亡者的事,而对他们俩来说,身后的事却是必须在身前有所安排。于是,他们除一边潜心整理天文、历法、地理、星象等术数典籍外,还一边游历山水,寻龙步脉,按传统阴宅风水学的理念,为自己寻找一处逝后的安身之地。他们先后游历到现在的天宫院,发现:

那里的龙,有龙脉起于始祖昆仑山的千里来龙,威武雄壮,曲伏跌宕,左右迎送,如万马奔腾,行至天宫乡境内观稼山。观稼山位于天宫院正北,雄伟峻峭,蜿蜒磅礴,圆润清峻,是天宫院阴、阳宅的镇山。

那里的水,有左右来不见其源的邓家河、凤鸣河,去不见其流的罗家河、刘家河、西河。交汇前行,似去似回,形成屈曲态势,形似“九曲回肠”。

那里的砂,有团鱼岭、松林坪、回龙山、刘家梁、赵家梁、凤山嘴、葫芦包、王家岭等等群砂环绕四周。

那里的穴,有水界止龙气,有群砂环绕四周,中有小盆地,盆中有“圣宝冈”、“万岁台”,昔称“九龙捧圣”。

袁天纲先到,在“穴的”之处埋下了一枚有孔的金钱。李淳风后至,亦于此插上了一根金针。一天,他们俩在一起闲谈,谈起离开尘世的安身之处时,各自说出了作标记的地方。后到此挖开地面一看,原来他们的标记不仅在同一地点,而且是金针正好插在金钱孔正中。二人笑着拱手称道:“你也愿,我也愿,共建一座天宫院。”李淳风对袁天纲说:“你逝后就在北边的观稼山‘穴的’之处安息。我就在东边的五龙台‘穴的’之处归位,与你遥遥相望,你我一前一后守护天宫院,日出日落,朝夕相见。”

袁天纲仙逝后,葬于天宫院背后的观稼山,向着天宫院。李淳风仙逝后葬于五龙台,与天纲墓东西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