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编社会学大纲
26176000000030

第30章 社会群体(3)

(1)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发展是家庭变迁的主要动因。人类家庭形式的变迁正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靠采集和打猎为生,靠集体的共同防卫来保证个人安全。在当时的条件下,妇女、男人、老人和儿童各负其责,妇女、儿童负责采集,男人负责防卫和打猎,老人负责制造工具。物质生产方式上平等的自然分工使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时的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前,由于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家庭形式相应地是母系家庭。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由于自然生理的差别,男人的体力优势使得男人在物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家庭形式相应地转变为父系家庭。自工业社会以来,由于生产工具水平的提高,妇女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了。在当代,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的智力水平,这样,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社会分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妇女开始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地位的提升必然带来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

(2)社会流动。这里的社会流动包括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和在社会等级体系中的流动。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增加了家庭成员在更大社会范围内互动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其再加入其他初级群体的可能性。人口在社会等级体系中的流动增加了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与其家庭地位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这种冲突所产生的情感矛盾直接影响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在生产力水平的较低阶段,社会流动很少,家庭是相对稳定的。比如在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使得人们仅依靠、也只能依靠土地来维持生存,人口缺乏流动。这样家庭不仅在经济结构上是稳定的,即男耕女织,而且在与外部的关系上也是稳定的。所以封建社会的家庭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人口流动的加速,使得家庭人口不再固守于家庭之中,而是广泛地与社会个体发生更大范围的互动。这样,对个人来说,家庭内部互动的不可替代性就有了动摇的可能性。

(3)社会传播。社会传播能够使得某种生活观念传播开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电视、报纸、书刊、网络等传播方式的发展,更使得社会趋同化,并且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网络能够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连接起来,人们能够以一种更为符号化的形式进行互动,对某些社会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正是网络的这种功效,使得某种生活观念能够很快地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极大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观念很容易受到新观念、新思想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家庭。

1.观念因素

(1)******。“******”思潮源于欧洲人文主义思潮。欧洲人文主义思潮14世纪下半叶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5、16世纪发展到欧洲各国,其主要内容有:肯定人生的现实意义,享受人生所拥有的一切快乐;提出个性解放,提倡个性自由;坚持以人的角度来看人而不是以神的眼光来看人等。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潮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到性领域并逐渐形成了“性自由”和“******”的思潮。

西方“性自由”、“******”的内容主要有:(1)破除性的神秘感。人的身体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有关性的一切也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不必为性而感到害臊。男女的性生活也没有什么神秘。(2)自主的性行为。“******”者认为,爱情包含精神和肉体两个部分。相爱的人们发生性行为是必然的,相爱的人没有必要等到结婚以后才进行性生活。(3)男女平等的性生活。“******”者认为,女人与男人一样应当被看做具有自我感受的性的主体,而不是被当做单纯发泄****、生儿育女的工具。

“******”思潮具有合理的内容,比如,破除两性关系上的神秘感,开放性教育、普及性知识,夫妻性生活中的相互尊重等,对于人自身的解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在践行“******”思潮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却与“******”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分离。一些人将“******”同“性放纵”结合起来,使得两性关系成了强调刺激、新奇、多样性和不断变换胃口的东西。

中国对******的理解走了两个极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一些人将“******”等同于“性放纵”和“****”,认为这是资本主义腐朽和没落生活方式的显著标志。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同时也受西方“性自由”思潮的影响,社会中很多人对性的态度放任起来,把性当做休息、娱乐的工具,导致“一夜情”泛滥。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必然受到冲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由于婚外恋在一定范围内盛行,一个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几个女人,一个女人也可以同时拥有几个男人,家庭已经不再是满足性需要的惟一途径。

(2)妇女解放。妇女解放有三层涵义:妇女解放的思想与言论;妇女解放的运动;妇女解放得到的认同及其影响。在这里强调的是第三种。

当代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瓦勒里。布赖森认为:“‘女权主义’这一术语于19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在英文当中,旨在支持男女平等的法律和政治权利。自那时起,它的意义一直处于演变之中,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里,我将取其最为广泛一般的意义,即用它指称所有那些理论或理论家,他们认为性别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压制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权力问题,而不是一种自然的事实;并且认为这一问题对于政治理论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讲的妇女解放强调的是其第一层涵义。

一般认为,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两次妇女运动浪潮。也有人认为有三次,即把后现代女权主义称之为第三次妇女运动浪潮。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的起始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它开始于19世纪后半叶,历时约70余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达到最高点;另一种认为是在20世纪初年。一般认为,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发生在20世纪的60~70年代,最早兴起于美国。也有人认为,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一直持续到80年代。李银河认为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首先是争取选举权,其次是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再次是女性就业问题,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就业问题。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具有三个特点:规模宏大,波及全球;妇女理论大发展;形成了妇女研究的浪潮,诞生了妇女学;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多次声明保障妇女权利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妇女解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妇女解放理论与运动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妇女观念,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妇女不再固定地担当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要求丈夫也参与家务劳动,照顾子女,出现了“妻管严”等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妇女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出现了诸多的女强人;社会成立了妇女权益保护组织,为广大妇女的切身利益服务。不可否认,目前的家庭生活中,女性仍旧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对象;在社会生活中,很多行业仍旧存在歧视妇女的就业行为;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但是,今天妇女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妇女也都开始关心自身的地位与权利。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妇女的权利与地位一定会得到保障和提高。

(3)婚姻解放。20世纪以来,西方婚姻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20世纪以前,家庭和婚姻是一种神圣和至高无上的制度,而且是上天决定的。从20世纪初期开始有一些人认为婚姻家庭的意义主要在于社会责任和义务,另一些人主张婚姻和家庭关系的存在应该是为了某种个性需要,是为了展现自我,与上帝和社会无关。人们对婚姻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天上到人间、从社会到个人,从个人不能决定到完全决定的过程。

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取决于家庭利益,父母把子女当做自己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势的砝码,子女完全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认为,选择与谁结婚是个人的权利,与社会因素关系不大;自身感觉的快乐与否决定婚姻的存续;婚姻是展现自我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