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教比西方的宗教还高明一点,被婆罗门化的佛教比婆罗门教高明。要搞清楚了,释迦牟尼不是搞宗教,释迦牟尼在当时已经批判了婆罗门教,就等于现在我们用禅文化批判整个人类的思想体系。中国人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内在生命力了,所以我们要用禅文化来批判、反思、总结,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禅的主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再对近代文明的一些宗教、迷误进行反思和批判。比如说经济,我们这么个泱泱大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能没有经济理论吗?难道还要拿西洋之术来做坐标吗?没有西洋经济理论之前,我们中国人都死光了吗?
《白银资本》这本书是比较客观的,自马克思以来,又一次把人类文明和世界文明作了客观的比较。作者认为,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创造,更谈不上靠自身力量搞现代化。亚洲在很久以前的世界经济中,就已经如日中天,光芒四射,甚至到了1750年,欧洲依然黯淡无光。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的座位,然后包租了一个整车厢,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列在火车头的位置。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够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剥削挣到了钱,这叫做白银资本。对东方社会经济,他讲的比马克思还深入。
欧洲路易十六的时代,正是我们《金瓶梅》的时代。大家知道,中国到明朝以后就落伍了,可是《金瓶梅》时代的经济,已经超过整个欧洲的总和。路易十六时期,巴黎没有厕所,没有洗澡间,没有下水道,整个巴黎三分之二是乞丐和穷人。所以我说,现在中国人要看两本书,一本是《白银资本》,一本就是《金瓶梅》。要了解中国早就有资本主义,可不是西方掠夺式的白银资本的资本主义!只有在中国的经济体系里面可以引导出一个大题目,最完美的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永远是一种渐进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我们中国已经完成了这个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
经济学大师的人生哲学
我把手里这本《经济学大师的人生哲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叫做经济学大师呢?我们先来看看凯恩斯的肖像式描述,他认为经济学大师是这样的人:“好的或合格的经济学家是稀缺动物,一个轻松的主题却极少有人超越。这个矛盾恐怕只能用经济学大师必须拥有的罕见的天赋组合来解释,他必须在几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必须将不常见的才干组合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是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他必须懂得写符号,并能用词汇讲出来,他必须周密思考一般意义上的特殊,并且以同样奔放的思想涉及抽象和具体。”
经济学家“必须为了将来而借鉴过去,研究现在,人的本质及其环境全部在他关心的范围之内。他必须意志坚定而同时又公正无私,像艺术家一样冷漠超然和廉洁正直,有时又像政治家一样接近于现实。”凯恩斯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套路非常严谨。人的本质及其环境就是我讲的生存环境、生活品质和生命素质,都要在关注的范围之内。
全球化是很糟糕的,说白了全球化就是单边化,就是西化,就是吸血鬼,我把全球统一起来,方便吸血就是了。全球是一个血库,然后列强来吸光你,这就是全球化。以前列强只不过吸南美洲,以后吸印度,现在又吸我们中国。因此学禅、学佛不是整天在那里烧香磕头,地球面临如此的危机,稍微有正义感的人能袖手旁观吗?
中国缺少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才,但并不缺少像爱因斯坦这样人才的先天素质,我们零修就是培养和激发这样的人才素质,我们生意禅学院就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的禅修是具足世界前瞻性、人类前瞻性的实验室,是以禅这个杠杆、以话头这个支点,汇聚成兵。大家回去以后,一定要随时恢复到禅堂的这种学习精神,以这种实事求是的心态、初学者的心态来做人处事,随时归零。禅就是归零,什么叫禅?就是归零。
火中红莲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严格意义上说,从唐朝以后,学佛就是学禅,禅者佛也,佛之心也,禅文化是真正清纯的佛法。你没有禅就没有佛,所以心心相印、薪火相传,是直接源自释迦牟尼的心法,没有经过中间商,没有经过代理商,直截了当。
回过头来,我们学习释迦牟尼的批判精神。“苦行非道”四个字,这是他在六年之内心路历程的总结。喝了牛奶,在菩提树下参话头,参出了“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后他老人家开始说法。可惜释迦牟尼的智慧给糟蹋掉了,我无从考察他当时说法的情景,因为他没有文字,没有留下片言只语,也没有记录。释迦牟尼不是用梵文说法的,所以才会有中国人编造他:我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印度人说不出那么高明的话,这都是中国人伪造的,也是表示释迦牟尼原始的说法根本一个字都没流传出来。
口传也是传,可以说死无对证。我们举个例子可以反证,释迦牟尼死了以后,阿难也老了。有一天,阿难听到一个小和尚在念:“人生一百年,不闻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见闻之”,念歪了原经。阿难问:谁教你的?他说:我老师教的。阿难说:那个不叫水老鹤,你念错了!佛是这么讲的:“人生一百年,不闻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见闻之。”意思跟孔夫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一样的。这个小和尚回去跟老师讲:阿难说这不是水老鹤。他老师说:那个阿难老糊涂了,千万不要听他的。从这个典故你就知道,两代的事情都已搞不清楚了,不要说传那么久了。佛法在阿难活着时候就已经衰落了,已经走样了。
那么,佛教的如是我闻就是我闻如是,那个我是谁,大家知道吗?那就是阿难。我请问大家,佛死了多久才有佛经啊?如果阿难的寿命活的很长,那准许如是我闻,问题恰恰是阿难早就不在了,那个我是谁呀?还是阿难吗?还可能是阿难吗?既然不是阿难,那么所讲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大乘非佛说,这是对的。两个命题,不一定是佛亲自一个一个字讲,只要合乎释迦牟尼当时的精神,那也就对了;我们第一步说明白,佛没有这么讲,而是我们体察到、我们实证到的,我们用参话头的方法体会到佛的精神。如果是佛,他也会这么讲,不叫造假,但佛所说,也非“我闻”。
凯撒的还给凯撒
现代人写论文,引文必须注明出处,这是对的,我们用这种精神要求佛经也是对的。中国人说龙树是十宗之祖,这里面就有问题了,净土宗也是他的,密宗也是他的,什么宗都是他的。告诉大家,这是公开造假,所以龙树死在外道手里面,可见那个时候印度的非佛思想婆罗门势力非常大。
按照当时的情形,释迦牟尼只是在北印度的某些地方传教,传播其思想而已。就像孙中山,他的事业要靠共产党去完成,他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释迦牟尼没有影响到整个世界,那时候婆罗门教势力还相当大。在南印度,龙树菩萨为了弘扬佛教,就像浮士德把灵魂卖给魔鬼一样卖给婆罗门教,他已经在造假了,一造假就给婆罗门钻空子了。后世的大乘经典你们看看,了义不了义之论就露出了马脚。你既然是真理,还有什么了义不了义!通通了义,没有不了义的。因此,我说没有治不好病的药,只有治不好病的医生。的确,我们中医中药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病的中医大夫,这句话大家必须搞明白。谁说中医药治不好病,是大夫自己不行,不会睡觉还怪床歪。若能真正辨证施治,有些病人是可以起死回生的啊!
零修一方面是实证,另一方面我要澄清一些事实。丑话我要说到前面,假的通通给大家挑出来,凯撒的还给凯撒,上帝的还给上帝。学佛还是要学的,为什么不学?不过应该怎样去学,什么佛我们可以学,我们就要搞清楚了,不要把佛当作宗教迷信来学啊!佛不是大梵天啊!诸位,现在的佛经就是大梵天之经,我在《只为辜恩始报恩》那个总序里写的,《药师经》整个儿是一部婆罗门经,只不过是打了佛说药师济世经的旗号。你说哪一本经没有这个味道?《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统统带着婆罗门的色彩。正如古人所说的:如狮子身中虫,还食狮子肉。
有一个故事,波旬跟释迦牟尼辩论,波旬说:我如何如何了不起,智慧第一。但是,都给释迦牟尼降伏住了,最后波旬耍无赖了,他说:我的后代将来会剃着你的头、穿著你的衣服、不照你的话做,释迦牟尼掉眼泪了。狮子身中虫就是波旬之徒,后代有很多是波旬之徒,波旬就是外道的代名词。这是中国人写出来的,绝非释迦牟尼讲出来的。所以,禅宗就是要如此批判外道。
沩山问仰山:一部《涅槃经》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说:都是魔说。依文解字,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你照着字面上讲,三世佛都喊冤枉;不照字面讲呢,那就是魔说。什么叫佛经?古人都已经给你戳穿了。禅宗祖师是怎么批判佛经的呢?他们通通不注重文字相,禅宗祖师不只通达佛经,世间的学问都是通达的,诗、文、义理、老庄,包括佛经都不在话下,这才是学禅的人。
我们必须了解古人,了解古人的历史,以过去为借鉴,从而了解怎样学禅。禅宗是通达人情世故的,禅宗强调解决智慧的问题。孟子以后没有人吗?不是没有人,“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这个释氏就是禅宗,都到了禅宗里面。
大家知道宋初有个雪窦禅师,人家传说黄巢出家以后变成雪窦禅师。因为雪窦禅师在宋朝是不得了的禅师,可见禅师当时在人们心中处于什么地位!什么叫禅?为什么要学佛?那些佛经其实就是科普之作,千古没有人说出来,我参话头,就参悟出来了。
古来的禅师从不说固定的法门,释迦牟尼当时针对印度婆罗门教作出了批判,所以他的四无量、六度、三十七道品,时代虽然久远,可是流传下来了,这些都是方法。到了禅宗祖师参话头,这样就把释迦牟尼的心法传承下来,智慧得以延续,释迦牟尼也没有那么多道理给你说。
大家必须要了解,我们今天是筚路蓝缕,今天走的路可以说是古人还没有走,今人还不愿意走的路。目前带领大家走的路,虽不是艰险的路,但也是不容易的路。这条路没有名没有利,我们零修参话头是做一个真正的实验。我先把为什么要零修,为什么要参话头,用这几天时间给大家说破,利用这几天我也做反思,从诸位身上学习很多东西。如果有理论系统的话,我也在创造,给我自己有理造反作理论基础,给批判佛教做理论基础。你们零修,我也在零修,我也在成熟我自己。你说革佛教的命也好,批判佛教也好,总之是做一个实证,做一个理论的基础。
佛教创立的纪实之书
现在,接着给大家讲一本经。这一本《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是一千五百多年前流传下来的,恐怕没有人讲过,从萧齐时代就流传下来了,在《大般若经》里面。
九十年代我经过香港,去看南老师,南老师把这本经给我,台湾印的,印得很漂亮。当时在香港没有时间去看,后来回到北京,偶然的机会我拿来翻翻看,一看就放不下去了,从头看到完。我是从来不讲佛经的,当时就觉得,南老师印这本书是有意义的。这本经如果在大陆流行,那是不得了的,可惜没有流行开。《从野兽到成佛》这本书就是根据这个经写的。
《未曾有因缘经》中的主角是野干。野干是畜生之中最丑陋最愚蠢的动物,又像狗又像狼,无以名字,就叫野干。这部经就讲野干一直到成佛的故事,这部经证明野兽也能是成佛的。
本经的缘起是借丑陋失行的野干,阐明实相因果的深趣,借愚痴无明的天人,宣达般若解脱的真义。本经的旨要以般若为依归,求明师为事业,持十善为教化,明戒行为方便,复以种种劝喻,慈悲甘露,令恶性比丘知罪知鉴,令粗行沙门知悔知过。
经文深妙直指原佛教义,无一般契经高诞荒谬、神异奇行之文,宏开人天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之眼目,启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之契机。本经自成译后一千五百年来,少有人读,于今重现,诚所谓未曾有之因缘。
值得注意的是,从本经的内涵而论,前后始终贯穿,忠实地反映释迦牟尼如何转化沙门教,尤其是由婆罗门教转化为佛教的心路历程。后世人们都知道释迦牟尼创生了佛教,但是并不详知他如何创生佛教。刚好本经对此因缘提供了最根本、最真实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