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积跬古鉴
26316100000005

第5章 慧眼识才选贤任能(3)

有句古语寓意深刻,即“君忙臣闲,天下大乱;君闲臣忙,天下大治。”古今凡成大事者,做事只做六成,留下四成让部下去发挥。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任人用事时,应当“原则授意,鼓励发挥”;只问结果,莫究过程。“这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真义。在这种氛围中,才干出众者将得以充分施展,初出茅庐者,将得以迅速成长。”

第十二节气度恢宏的孝文帝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善于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位统治者,这与他气度恢宏、礼贤下士是分不开的。

北魏孝文帝英明敏锐,常受冯太后忌惮。冯太后担心其对自己不利,图谋将他废掉,便于严寒之时将他关在屋中,三日不给饮食,并准备立拓跋澄为帝。孝文帝却对冯太后始终无怨。

有宦官曾在冯太后面前谗毁孝文帝,冯太后抽打孝文帝数十鞭以示处罚。孝文帝默然受罚,不予申辩。

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五天不进饭汤,十分悲哀,亦不追究曾在太后面前谗毁自己的宦官。

孝文帝因北魏京都平城寒冷,往往六月天还在下雪,又常有风沙,便想迁都洛阳,因担心群臣不同意,于是声言要大举讨伐南齐,想以此胁迫大家成行。

他让太常卿王湛卜筮,结果得云:“商汤王、周武王革命,顺应天时又顺乎人心。”孝文帝说:“这是大吉之兆。”

群臣都不敢表示意见。

尚书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前代功业,统治中原,如今出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南齐,而得商汤王、周武王革命的卦象,这不全是大吉!”

回到宫内,孝文帝召拓跋澄入宫晋见。孝文帝对拓跋澄说:“如今之事,实不容易,国家自北方兴起壮大,迁都平城,这里虽是用武之地,却不可作为长久治理国家的中心。如今要移风易俗,实在很难,故朕想以伐齐为名迁都中原,你以为如何?”

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统一海内,此可与周成王、康王、汉光武帝、明帝振兴周朝和汉朝的功业相比。”

孝文帝说:“然而魏国人民安于原有的生活习惯,眷恋旧有的生活方式,迁都之举必然会引起骚动,怎么办?”

拓跋澄说:“非常之事,非一般人所能考虑,大事由陛下自己决断,众人有何话说?万一有人反对,严厉惩戒几个也可以!”

孝文帝说:“任城王,您真是我的张良!”

总的来说,中华历史上众多皇帝,成为名君,且有如此气度的屈指可数。对于普通人来说,气度是应有的美德,而对于要成就一番大事的人来说,气度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第十三节作恶多端的武三思

这是一个小人当道,作恶多端终究败亡的故事。

武三思与中宗韦后私通,独揽朝政,大诛异己。

王同皎痛恨武三思和韦后所作所为,每次和自己亲近的人谈到这些,都咬牙切齿。宋之逊在门帘下听到王同皎谈论痛恨武三思之事,为了讨好武三思并解脱自身危难,背恩忘义,派儿子宋昙和外甥校书郎李悛密告武三思。

张仲之陈述武三思的罪恶。但审案人杨再思等对张仲之的陈述充耳不闻,李崤与姚绍之更是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张仲之反绑下狱。不久,王同皎、张仲之、祖延庆和周憬等人全部被杀,家产被没收。

处士韦月将不惜身家性命,上书控告武三思与后宫私通,有意谋反。昏庸的中宗读完奏章后大怒,命杀韦月将。

黄门侍郎宋王景奏请详细审查此案,中宗更加愤怒,对宋王景说:“我已令斩,为何不执行?”

宋王景正气凛然,说:

“如果圣上真要斩韦月将,那就请先杀了我。”

武三思因此憎恨宋王景,将其贬为检校贝州刺史。不久又相继杀害了敬晖等人,之后,独揽大权,权倾朝廷内外,他常说:“对我好的就是好人,对我不好的就是恶人。”

安乐公主依仗中宗宠爱,骄纵放肆,买卖官爵,权倾朝野。

韦皇后因为太子李重俊不是自己所生,对其十分厌恶,武三思则更嫉恨太子。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亦经常欺侮太子,甚至直呼太子为奴。武崇训多次叫安乐公主请求皇帝废除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以便日后继承皇位。

太子对武三思作恶多端、滥杀无辜,已忍无可忍,极为愤恨,与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晔、沙咤忠义等人,假借皇帝命令调来御林军骑兵三百余人,杀入武家,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及其亲党十余人。

太子李重俊和左羽林大将军,因兵力不足,部署不周,匆忙行事,对中宗没有防备,结果被援兵所杀,但他铲除了奸贼,赢得了正义,亦堪流芳万世。

这是本书中我们为您讲述的为数不多的反面例子之一。俗语有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是不想“事必躬亲,累死自己”,显然需要得力的助手,需要贤士辅佐。人能容则长立,善纳贤士、励精图治则国富民强。凡成大事者,必须突破小圈子,广揽天下英才。如果仅局限于小圈子,则天下贤能不愿投奔。结果,天下贤能必为他人所用,为对手所用,这无异于自掘鸿沟,自绝于世。惟亲是举,轻信小人谗言则会导致破家败国的悲惨下场。希望它能给您带来某些警醒。

第十四节善用兵将的后周世宗

你也许知道后周世宗的改革,但你也许还不太清楚他还是一个善于用兵、善于发现人才的统治者。

北汉世祖刘崇策划向后周发动大规模入侵,请求契丹出兵援助。后周世宗柴荣亲自带兵抵抗。

后周军队前锋与北汉军队在高平相遇,相互猛烈攻击,北汉军队退却,世宗催促各路兵马紧追不舍。

北汉世祖指挥中军在巴公镇郊外摆开阵势,北汉张元徽的军队驻扎其东,契丹杨衮军队驻扎其西,队伍十分严肃、整齐。

其时,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所率后军尚未开到,大家心里害怕,然而世宗则斗志昂扬,披甲骑马,身先士卒,于阵前指挥战斗。

北汉世祖看到后周军队不多,顿生轻敌之意,后悔不该请契丹出兵援助。

世祖指挥东军前进,张元徽率领一千骑兵攻击后周大军。刚一交战,后周樊爱能、何徽即带兵先逃,右军溃散,步兵千余人脱下盔甲高呼万岁,向北汉投降。

后周世宗见军情危急,亲自带领亲兵冒着敌人矢石督战,以稳定军心。

后周宿卫军将领赵匡胤对大家说:“皇上敢于如此冒险,我们怎能不拼死作战!”又对张永德说:“北汉军队骄横,只需勇敢作战就可打败他们,您的部下有许多可用左手射箭之兵,请带兵从地势高处冲出去成为左翼,我带兵为右翼,共同夹击敌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赵匡胤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士兵因此亦勇猛拼死作战,个个以一当百,将北汉军队打得惨败。

后周内殿直马仁踽对大家说:“如果皇上受到敌人攻击,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于是高喊着拉弓搭箭,跃马向前,一连射死数十人,大家的士气更加高昂。

后周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对世宗说:“北汉军队即将被我们击溃,请陛下拉紧马缰不动,看我们如何去打败他们。”说完,即带着数百骑兵冲进敌阵。

契丹将领杨衮也害怕后周军队勇猛强大,不敢救援,加之怀恨北汉世祖所说后悔请求契丹出兵之言,即带兵撤走。

战初投降北汉的后周部将樊爱能、何徽带领数千骑兵南逃,士兵拉弓持刀,抢劫军用物资。世宗派遣亲近大臣和将领追上劝阻,他们不但不听,反将使者杀死。

后周世宗想处死樊爱能等降将以肃军纪,但犹豫不决,与张永德商量。张永德回答说:“樊爱能等人素无功劳,与其地位很不相称,在这次战斗中一见敌人就逃,即使处死他们也不足以抵偿其罪过。何况陛下欲平定天下,如不制定和执行军法,即使拥有勇猛将士和百万大军,亦不能使其为您效力。”

世宗将枕头往地上一扔,大声说:“好!”马上下令逮捕樊爱能、何徽以及所率军使以上的将士70余人,全部斩首。从此以后,骄傲的将领和懒散的士兵才知道害怕,知道朝廷已不再实行姑息政策了。

后周世宗又下令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天下壮士。通过整顿训练,后周士兵精悍强壮,五代没有一个朝廷的军队能与之相比,出兵攻打四方,无往不胜。

后周世宗在处理军机事物时,善于听取多方意见才制定出英明之策,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正确的战策是胜利之本,采纳百家之言才能制定出好的战术,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人最终是大赢家。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即包含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能力。如卡内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的为人处世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