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
26317300000025

第25章 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掌握谈判的技巧才能笑到最后(1)

日中则移,月满时亏。物盛则哀,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司马迁

辞不可不修,话不可不善。

——刘向

巧用“推、拉”术

谈判高手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往往不急于和对手达成意愿,而是先推一下,再推一下,然后拉起来。这样的谈判比直接的、强硬的方式往往更有效。

擅长钓鱼的人都懂得这样的一个道理:先抛鱼杆,鱼儿上钩之后,并不急于收线,而是让鱼儿随钩先逃一下,有点缓冲时间,再慢慢一拉,把鱼儿钓上来。谈判高手也一样,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往往不急于和对手达成意愿,而是先推一下,再推一下,然后拉起来,这样的谈判比直接的、强硬的方式往往更有效。

艾迪尔是一家印刷机厂的推销员。在与客户的谈判中,他就是成功地运用“推、拉”法来战胜对方,并最终达成协议的。艾迪尔的重点是和顾客谈他们最重要的需求,这就是在充满竞争的商场里,他得以击败竞争对手的原因。

每次谈判前,艾迪尔都要准备许多相关的图表、统计数字等,用来证明他的机器的品质和可靠性,都远远超过其他竞争的品牌,而且他还指出他的公司每年都占有广大的市场。市场特别重要,因为机器的市场越大,销路越好、公司就会拥有更多的训练有素的技术员,购买这机器的公司因此获得技术帮助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艾迪尔毫不放松地谈论此机器的优点,让顾客喘不过气来。不过这只是他谈判策略的第一阶段面已。谈判策略的结尾不是在“推”的阶段,而是在“拉”的阶段。首先,他问对方是什么原因影响他们订购。答案绝大部分是关于钱的问题。对手解释说如果自己要租用这较昂贵机器的话,必须在生意增加时才能办到。

艾迪尔回答说:“正因为这新机器的特点和便利,它能够利于扩大生意。”他缓和地打出最后一击,然后离开推的方向。

“这些机器必须早四个月订货。除非你现在订货,不然你在最旺季的时候再订时就迟了。只有现在就向我订货,至少让我把你列入订货名单,到时候你才能得到机器。如果以后你改变主意,我保证会归还你的首付款,即使机器已经送给你,我说的话也一样算数,你还是可以将其送回,不花你一分钱。如果你现在决定要的话,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在谈判的过程中,艾迪尔一再地向对方施以压力,并提醒他们要考虑一部现代化机器的优点。事实上,他的对手深知这些优点,不需要艾迪尔来告诉他们。不过由于印刷术是技术不断更新的事业,机器的性能很快会过时,被淘汰,因此他们都能接受艾迪尔的提醒。当对手在审慎考虑该不该订货时,艾迪尔利用机器的优点再一次对他们进行“疲劳轰炸”。当对手心动时,他又及时说明可以在不满意时无条件地退货。这一推一拉立即勾起了顾客的兴趣,结果分分下了订单。

毫无疑问,艾迪尔是一个谈判高手。他在谈判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一推一拉的技巧,使对手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从而从容地获得了大笔订单。

抢占先机,牢牢掌握主动权

谈判场就是战场,谈判的过程就是两军交锋的过程,而要想牢牢地控制战局的发展,就需要谈判手具有超前的眼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把握好每一次战机,才能彻底地、干净地、坚决地“消灭敌人”。

在谈判过程中,谁占据主动,谁就可能获得较多的利益,所以多掌握一些制约对方的技巧,谈判的胜算才会大一些。

莎娜小姐被某汽车公司制造的一辆卡车撞倒。当时司机踩了刹车,但是卡车还是把莎娜小姐卷入车下,导致莎娜小姐被迫截去了四肢,骨盆也被碾碎。莎娜小姐说不清楚是自己在冰上滑倒摔入车下,还是被卡车卷入车下,汽车公司的委托律师威廉先生则巧妙地利用了各种证据,推翻了当时几名目击者的证词,莎娜小姐因此败诉,没有获得她应该得到的赔赏。

陷入生活困境中的莎娜小姐向阿瑟夫律师求援,阿瑟夫通过调查掌握了该汽车公司的产品近6年来的20次车祸——原因完全相同,该汽车的制动系统有问题,急刹车时,车子后部会打转,并把受害者卷入车底。

胸有成竹的阿瑟夫对威廉说:“卡车制动装置有问题,你隐瞒了它。我希望汽车公司拿出200万美元来给那位姑娘,否则,我们将会提出控告。”

老奸巨猾的威廉回答道:“好吧,不过,我明天要去伦敦,一个星期后回来,届时我们研究一下,做出适当的安排。”

一个星期后,威廉却没有露面。阿瑟夫感到自己是上当了,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上当,他的目光扫到了日历上——阿瑟夫恍然大悟,诉讼时效已经到期了。

阿瑟夫连忙给威廉打电话,威廉在电话中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先生,诉讼时效今天过期了,谁也不能控告我了!希望你下一次变得聪明些!”

阿瑟夫愤怒了,他问秘书:“准备好这份案卷要多少时间?”

秘书回答:“需要约4个小时。现在是下午1点钟,即使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草拟好文件,再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由他们草拟出一份新文件,交到法院,那也来不及了。”

“时间!时间!该死的时间!”阿瑟夫在屋中团团转,突然,一道灵光在他的脑海中闪现,“肇事的那家汽车公司在美国各地都有分公司,为什么不把起诉地点往西移呢?隔一个时区就差一个小时啊!位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在西十区,与纽约时差整整5个小时!对,就在夏威夷起诉!”

阿瑟夫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几个小时。他以雄辩的事实,催人泪下的语言,使陪审团的男女成员们大为感动。陪审团一致裁决:阿瑟夫胜诉,肇事汽车所在的公司赔偿莎娜小姐600万美元损失费!

有人说谈判场就是战场,谈判的过程就是两军交锋的过程,而要想牢牢地控制战局的发展,就需要谈判手具有超前的眼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把握好每一次战机,才能彻底地、干净地、坚决地“消灭敌人”。由此可见,决定谈判成功的关键不是你多么地会耍小花招,多么地会占法律的空子,而是要敏锐地掌握先机,把握好时间,这样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答非所问,巧妙回避对方话题

有人说谈判桌上进行的是一场语言和智慧的战争,而你的谈判口才就是这场战争的武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你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运用各种技巧去战胜“对手”。

谈判是谈出来的。谈判过程中对自己观点的阐述,正当利益的维护,对谈判中意外情况的处置,对谈判走向的控制和引导,都有赖于语言艺术的处理。驾驶语言的能力越强,这些环节就能处理得越好,谈判的结果也就会越加理想。而在谈判的过程中,故意回避对方的话题,答非所问地应对对方,是很多谈判专家在谈判过程中采取的策略。

1972年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中经过维也纳时,就即将举行的美苏首脑会谈问题,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在这次招待会上,《纽约时报》的记者提出了一个所谓“程序性问题”,马克思·弗兰克尔问道:“到时,你是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回答说:“我明白了,你看弗兰克尔同他的报纸一样多公正啊!他要我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他略停了一下说,“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

会场顿时哄堂大笑。

在这里,基辛格没有明确地接应对方的话题,而是用“答非所问”、“环顾左右而言其他”的回避手法虚晃一招。它与一般回应不一样之处在于:看起来好像在正面回答问题,实际上不过是重复了对方提问中所包含的内容,因而没有增加任何新信息,回答的内容没有超出原问题中已有成分的范围,与提问内容无差别,仅仅是简单的重复,但更为精彩。

有人说谈判桌上进行的是一场语言和智慧的战争,而你的谈判口才就是这场战争的武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你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运用各种技巧去战胜“敌人”。可见,具有一流的口才,是成为谈判桌上赢家的前提条件。

不过,要想成为一名谈判高手,就必须掌握谈判中的几个原则:

第一,选择好谈判地点。特别是在商业谈判的过程中,谈判的地点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第一个话题,因为地点的选择对谈判者有心理上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谈判也讲天时地利,地点对自己有利,谈判的结果才有可能被自己控制。因此,最好把谈判的地点选择在己方。

如果谈判地点不在己方,那么应该尽量争取中立的地点,并携带得力的助手和相关的谈判资料。

第二,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要视情况予以回答,不要有问必答。高明的谈判高手常常会用一些问题去诱导对方,以探究虚实。因此,如果有问必答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对方的圈套里。另外,回答问题时,不要脱口而出,要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并且还应该注意以下细节:

1.在未了解对方的意图时,不要着急回答;

2.回答问题的某一个环节,而不是整个问题;

3.对于涉及核心机密的提问,可以顾左右而言他;

4.有时针对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就是最佳答案。

第三,掌握“火候”。“火候”不到,一切努力都会白白浪费,因为解决问题和其他准备都需要时间。谈判过程中说服点的时间过早,条件不成熟,有可能导致谈判失败;时间过晚,又可能错过最佳机会。因此,掌握好时间,才能使矛盾的解决比较自然和顺畅,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良好效果。

欲擒故纵,把自己的目的掩藏起来

谈判不一定要在“刀枪林立”的地方,有时候离开谈判桌,远离谈判的主题,反而能更快地达到目的。

不管是什么性质的谈判,很少有能顺利进行的。谈判的双方为了争取“赢”的砝码,往往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技巧,欲擒故纵便是谈判高手经常使用的一招。

张先生是一位建筑商。有一次,为了买下一块人人都看好的地皮,他需要向银行贷一大笔款。但他知道他要去的那家银行行长很难打交道,有时你即使拿出了足够价值的抵押物,也不一定能打动他。为了让自己的贷款能顺利进行,在与银行行长约见之前,张先生便决定从外围“侦察”一番,待了解了行长的一些个人爱好和生活细节后,再决定去拜访他。

张先生的助手通过各种途径终于了解到这位行长的两大爱好:集邮和写作。张先生便“恶补”了一些集邮知识,并精心准备了一套市场上极为难得的邮票,另外还熟读行长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文章。有了万全的准备后,张先生拜见了这位行长。

会面先从一些无关紧要的应酬话开始。张先生平时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今天他却滔滔不绝,先说邮票,他从清末的邮票谈起,再到民国,然后是国内战争时期,再就是到现在人们争相收藏的一些主打邮票,他俨然一位邮票专家,说得头头是道,直让行长听得内心对他产生了敬意——这样的邮票大家,能不起敬意吗?

谈完了邮票,张先生话锋一转,说:“行长文采丰富,大作经常见诸各种有影响的刊物,我可是您忠实的读者啊!”说完,张先生竟然一字不漏地背下了行长不久前发表在某报上的一篇文章。

下班时间到了,一向准时下班的行长还没有送客的意思。张先生也没急着告辞,更没提贷款的事。他很自然地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说:“这套邮票是我从市场上淘来的,碰巧前天朋友又送了一套,我就顺便给您捎来了一套。”

行长打开信封一看,见是自己心仪很久却未淘到的那套邮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张先生主动站起来,说:“打扰了,我该告辞了。”

“请等等,你带来了贷款协议了吗?现在我和你一起去信贷部吧,信贷科长应该还在办公室,具体的贷款事宜由他负责。”

张先生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贷款”,是行长自己提出来的。在这里,张先生就很好地掌握了谈判的技巧,他的最终目的是得到贷款,但在整个过程中,他却不提“贷款”二字,而是谈行长感兴趣的事情,终于使行长在获得心理满足后,主动开口给他贷了款。

由此可见,谈判不一定要在“刀枪林立”的地方,有时候离开谈判桌,远离谈判的主题,反而能更快地达到目的。

把直接讨论变为迂回说服

绕个弯子再回到事情的关键处,既能避开对方的锋芒,又给了自己回旋的余地。在从容周旋、借题发挥的同时,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谈判进入僵局时,有时为了取得积极的成果,就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比如尽可能避开对方正常的心理期待,从一个他认为不可能的地方进行突击,这就有可能让对方的思维、判断脱离预定轨道,等到对方的心理逐渐适应你的思维逻辑,再转而实施正面突击,让对手防不胜防,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