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也知道,自己的壮大一定会引起明朝的猜忌,他也知道,明朝一向的政策就是铲除逐渐变强的部落,更何况是已经称王的自己。
努尔哈赤也清楚,他必须要消除明政府对他的猜忌。现在的他,不说对抗明朝,就是李成梁部队杀过来,他也顶不住,更何况还有海西女真四个大部落和蒙古一直看自己不顺眼。
所以努尔哈赤一直保持着对明朝俯首的姿态,以明朝的臣子自居,并且还帮助明朝扶持的海西王台的孙子歹商恢复了在海西的地位。
努尔哈赤更清楚,光有这些动作还不够,最好的办法是能够解决一个让明朝讨厌的对象。
我们看黑帮电影,有很多类似的情节:一个人想进黑社会,首先要杀掉一个组织的敌人,而这个敌人最好还是自己的朋友之类的人,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黑社会组织的信任。
而这个让明朝讨厌的对象说来就来了。
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一个女真首领克五十,屡次侵犯柴河堡(辽宁省铁岭),杀死了指挥官刘斧,然后逃到建州。这个时候,明朝追捕克五十的命令送到了建州。努尔哈赤二话不说,立即杀了克五十,到边关报告,并且派遣部下,到明廷进贡,表示忠顺,希望能够得到奖赏。
大家看到这个事情有没有想到其他的故事?
对了。
努尔哈赤的爸爸和爷爷给明军带路摧毁了努尔哈赤外公王杲的老巢。
尼堪外兰给明军带路摧毁了努尔哈赤舅舅阿台的城堡。
这种事情,原来不只努尔哈赤的爸爸会做,尼堪外兰会做,努尔哈赤也很熟练。
明朝得到克五十死亡的消息很高兴,再加上努尔哈赤的使臣出色的口才,让明朝飘飘欲仙,已然相信就是给努尔哈赤一百个虎胆,努尔哈赤也不敢造反。
这么优秀的狗,不养着怎么能行?给他好吃的!
明朝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还给了一堆其他的奖赏。这下,努尔哈赤有了明朝这么一个强壮的主子,不仅有了更高的官位,钱财物资也大大增加,在建州乃至东北都有了广泛的影响,说话嗓门都大得多了。明人评论此事说:“奴儿哈赤既窃名号,夸耀东夷,则势愈强”,“遂雄长诸夷矣”。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努尔哈赤发财了,旁边的人哪有不眼红的道理?
四方会谈与李成梁的卸任
眼看着努尔哈赤跟着明朝混,吃香的喝辣的,海西女真开始感到不爽。这里有四个部落:乌拉、哈达、叶赫和辉发。大家都在想,你努尔哈赤有什么本事?傍个大款就了不得了?这女真的地盘,还是要女真人说了算。
这种心态说成是仇富也好,说成是其他什么也好,反正你发财,邻居就是感觉不痛快,何况那些邻居还是有野心的邻居。
大家都不满,总要有人说出来,叶赫部最先忍不住了,最早对努尔哈赤提出了要求。
说到叶赫部,有段往事值得一提,在努尔哈赤十三副装甲起兵后不久,有一次经过叶赫部,叶赫部的首领认为努尔哈赤年轻有为,来日一定有所成就,就许下承诺把小女儿孟古嫁给努尔哈赤。1588年,叶赫部履行承诺,将孟古嫁给了努尔哈赤,孟古就是后来清太宗皇太极的母亲。
这段时间建州和叶赫的关系还算不错,但关系不错只是因为双方都没有能力干掉对方。
努尔哈赤逐渐强大,叶赫部开始担心。这个有统一整个女真野心的部落曾一度拥有这个实力,但是在1582年和1588年被李成梁攻击两次之后,势力大衰,如今虽然还能称霸一方,却再也没有能力放眼整个女真了。
叶赫部不想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他要努尔哈赤死,所以他提出了要求。
他派出使臣来到建州女真的佛阿拉城,对努尔哈赤说:乌拉、哈达、叶赫、辉发、建州,都是一个国家,怎么能分成五个部分呢?你的部下人多,我的部下人少,不如把你的额勒敏、扎库木两个地方随随便便选一个地方给我们,怎么样?
现在的努尔哈赤不再是当年那个面对诺米纳都忍气吞声的努尔哈赤了。他大怒之下,狠狠地斥责了叶赫部的使臣,拒绝了他们的领土要求。
被拒绝的叶赫部首领那林孛罗当然不甘心,他联合了海西其他两部哈达、辉发共同对努尔哈赤施加压力,要求努尔哈赤让出部分土地和财产。
这次会面的地点还是在建州佛阿拉城。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努尔哈赤远非当年的努尔哈赤,他经过战争的洗礼,手里有充足的兵力和钱财,纵使面对国际联盟的巨大压力,也没有屈服。
关于努尔哈赤如何拒绝三个部落的无理要求,还有形象的记载。据说努尔哈赤听了叶赫使者的话以后大怒,他一闪身“刷”的一声,抽出了雪亮的大刀,只见寒光一闪,“咔嚓”一声,眼前的桌子被劈成了两半。
霎时,众人目瞪口呆,努尔哈赤斥责说:你的主子兄弟二人,什么时候亲自统兵与强敌面对面地厮杀过,像一个男人那样战斗过?过去哈达部内部****,就像小孩子打架一样幼稚,你的主人趁乱图利,难道以为我像他们那样容易对付吗?你们部落的周围难道有围墙来阻挡我的兵马吗?我白天不能去,夜间也能去,你的主人能把我怎么样?你的主子只知道口出大话,那无济于事。岂不知过去我父祖被官军误杀了,朝廷给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还送回灵枢,授我都督敕书,又封作都督佥事,每年例赏银八百两,赏蟒缎十五匹。你主人的父亲也被官军杀了,至今尸骨又在哪里?
努尔哈赤是何等人也?他是刀林箭雨中闯过来的,说话自然带有杀气。
三部使臣面无血色,呆呆听着,不敢答话。
努尔哈赤说完,写了一封信,派手下阿林察送到叶赫部,并命令阿林察说:你到叶赫部,当着那林孛罗兄弟的面读这封信,如果害怕不敢念的话,你就别回来了。
这下双方彻底谈崩了,战火开始燃烧。
就在这个时候,伴随努尔哈赤前半生的李成梁再次出现,不过这次他不再是强者的身份,而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他辞职了。他的辞职加速了东北女真内部战争的爆发。
1591年(万历十九年),叶赫部杀死了王台的孙子歹商。同时,李成梁的部下遭遇敌军,损失惨重,明朝廷的官员以此为借口开始攻击李成梁。对于李成梁这样远在塞外的武将,最害怕的就是朝廷丧失对他的信任,于是,李成梁主动请求辞职,以求能够保住性命。这个时候的李成梁已经65岁了。
李成梁辞职以后,继任者再也没能达到他控制东北局势的水平,于是,缺少了李成梁在外侧威胁的海西女真变得躁动不安。一个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开始在海西女真内部酝酿,行动的对象就是正在崛起的努尔哈赤。
次年,皇太极,也就是日后的清太宗出生了。
九部联军的落败
三百多年以后的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战争中的损失和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耗尽了中国的财富。
而在三百多年前的1593年,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却率兵打败了由叶赫部为核心的九部联军,一举树立其在女真族的领导地位。
原本,这两件事没有关系,唯一有关系的是,当初努尔哈赤击败叶赫那拉奠定清朝,日后叶赫那拉氏败于外敌摧毁清朝。命运似乎早就已经注定。
历史,就是这样有趣。
不过,在九部联军之前,还有一次四部联军,这一次的领军人物还是叶赫部。没有了李成梁的牵制,叶赫部已经无所顾忌。只可惜这个时候的努尔哈赤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努尔哈赤,叶赫部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叶赫部。
不知道李成梁是否思考过,他费尽心机削弱叶赫,却间接地成就了努尔哈赤,他当年不小心放走的年轻人却正在一手毁坏他经营二十二年的辽东局势。这是何等的讽刺?
历史,真是这样有趣。
话题还是回到努尔哈赤身上,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没有能力预见三百年以后的事情,要不然,他就会在死的时候下一道命令:爱新觉罗子孙有娶叶赫那拉氏为妻者,死后不得入宗庙。
前奏:四部联军
公元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建州与九部之间的战争爆发了。战争的序幕是四部联军。六月的一天,叶赫部首领那林孛罗联合海西其他三部,突袭了建州的湖卜察寨。努尔哈赤闻讯,率兵前去追击,一直追到哈达部的地盘上,攻破了哈达部的富尔佳寨。
当努尔哈赤回兵时,哈达兵随后追来。努尔哈赤独自殿后。猛骨孛罗(哈达首领)见他一个人在后,便猛追过来。努尔哈赤回身一箭,射中了猛骨孛罗的战马,猛骨孛罗滚下战马。家仆泰穆布反应很快,扶着主人上了自己的战马,仓皇逃去。这一战,建州以十五人杀敌十二人,得到装甲六副,战马十八匹,胜利而归。
大家可能会想,就这几十个人的战斗,也算是战斗?就是一群小混混打群架而已。但是,与《孙子兵法》齐名的西方著名军事著作《战争论》早就说过:战争就是两个人搏斗的扩大版。
当时的女真部落散居,又加上长年混战,人口自然不多,能够仓促间组织起几十个人来打架,也算不容易了。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当时的女真没有常备军,大家都是农民,只有大规模的战斗时,才会全民上战场。因此类似于海西四部的这样的突然偷袭,努尔哈赤想要在短时间内反击,就需要一支长期脱产的快速反应部队,可是他不能让手下的农民不干活吧,不干活大家吃什么?所以他只能够组织十几个人,估计也就是自己的亲兵。
女真内部这样打没关系,大家都是几十个人。可当努尔哈赤把目光放到明朝身上时,就会发现,明朝的军队是常备军,可以随时打过来,而且来一次就是成千上万的。你几十个人怎么打?
日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正是鉴于军事行动的不便,一旦大规模的战争爆发,落后的动员体制根本无法跟上战争节奏。连军队都无法短时间内凑齐,还怎么和别人打仗。况且努尔哈赤面对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马上就要来了。
序曲:战前准备
海西四部偷袭建州的行动失败,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下子更为恼火,于是纷纷寻找新的联盟。这年的九月份(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网罗起一个所谓的九个部落的联盟。
这九个部落包括叶赫部、乌拉部、辉发部、珠舍里部、讷殷部、锡伯部、卦勒察部和蒙古的科尔沁部等,兵分三路进犯建州。
大致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几十万大军,所谓的联军,所谓的兵分三路之类,似乎很少有打胜仗的。战国东方六国联合攻秦,三国曹操下江南,前秦苻坚下江南,汉朝七国之乱无一例外地都以失败而告终。最近的一次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驾亲征,统率号称五十万大军进攻蒙古族的瓦剌,结果明军惨败,明英宗还被俘虏了。看来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这一次的九部联军以历史的巧合来看,已经注定了失败。这就像一个电影剧本,数字上庞大的对手只是为了给主角塑造形象。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历史只能说:谁让你不是主角呢?配角只能失败。
话虽如此,但是真正面对看似来势汹汹的对手,身在局中的努尔哈赤却丝毫没有当主角的自豪感。他知道,一不小心,自己这个主角的地位就不保了。
所以,当努尔哈赤知道九部联军的消息之后,惶惶不可终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自己的老窝都可能保不住了。这在当时,任谁都会害怕,因为,根据联军叛逃到建州的人透露,这次的联军足足有三万人,这是在女真,要是换算成明朝的人口,足足有六十万还多。
不过,一个优秀的领导之所以优秀,不是自己不会害怕,而是不能把自己的害怕带给属下。不仅不能让属下知道自己害怕,还要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团队军心涣散,否则,属下知道连领导都害怕了,这仗还怎么打?
同理,打仗的时候,将军带头杀过去,能够充分地刺激手下士兵的热情。对于一向冲锋在前的努尔哈赤来说,他当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必须摆出一副沉着的样子。
战略上要藐视对手,战术上要重视对手。
努尔哈赤一面摆出轻松的模样,照常谈笑,甚至于在敌人到来之时还呼呼大睡。他对妻子说:我先前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来,所以不能睡,现在知道敌人来了,我就安心了,为什么不能睡呢?
另一面努尔哈赤加强哨探,增设防备,同时给自己的军队详细分析了敌军和自己的情况。
他对部将说:敌军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指挥,临战必将退缩不前。两军相战,先要消灭他的统帅,敌兵必然溃散。我们兵虽然少,但集中全力,出其不意,必能大获全胜。
这句话可以说是努尔哈赤这么多年来打仗的精髓,不只这一次,就是在后来的萨尔浒以及辽阳和沈阳,努尔哈赤都是如法炮制,均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战争一触即发。
终章:古勒山之战
九部联军要实施消灭建州的计划,必须先通过古勒山,才能向建州都城佛阿拉进军。于是努尔哈赤事先在古勒山上建了军事设施,在通往佛阿拉的道路两旁埋伏了精兵,在险要地段设置滚木、礌石。
打头阵的叶赫部很快来到了古勒山下,努尔哈赤率军队在山下摆好阵势,派额亦都前往挑衅。叶赫部首领卜寨出兵应战,额亦都佯装败走,联军以为建州已经顶不住了,蜂拥而上,包围了古勒山,不知不觉间已经越过了浑河。联军人多势众,建州军占据山上,居高临下,双方杀得十分惨烈。
激战中,努尔哈赤使出了撒手锏——滚木、礌石。叶赫部的卜寨躲闪不及,被滚木砸中,随后被建州士兵杀死。叶赫部另一位首领那林孛罗看见卜寨被杀,惊吓过度昏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