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26317700000011

第11章 战争简史之联军(2)

两个首领的倒下使联军士气大减,各自逃跑,结果全都挤在古勒山与浑河之间狭窄的小路上。人多在这个时候反而成了坏事,联军士兵被踩死的和落水而死的比被杀死的人数还多。

努尔哈赤大获全胜,杀死联军四千多人,获得战马三千多匹,盔甲千副。乌拉部布占泰被擒。

这一仗彻底奠定了努尔哈赤在建州以及整个女真族的地位。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赢了仗,就什么都好说。要是有人不服,那就打到他服为止。有人不想统一,那就用战马和挎刀杀到统一为止。

趁你病要你命!借着打败九部联军的气势,努尔哈赤兼并了建州女真长白山分部的珠舍里部和讷殷部,实现了建州的完全统一。

战后建设与“牛录”

战争过后就是建设。双方谁都没有能力再打一场,于是都在家里抓紧医治战争的创伤。

击败九部联军固然是一场意义重大的胜利,但是只有平庸的人才会一直享受胜利带来的快感,而优秀的人会在胜利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制订计划,然后逐一行动,以便获得更多、更大的胜利。

有些人能够占据一方,雄霸一时,而有些人能够长盛不衰,地盘越来越大。很明显,努尔哈赤属于后者。他在这次大胜之后,没有像很多人一样大肆地封官封地、发钱发物。他清楚地知道外界的形势和自己的目标。

因为这一次的大胜,很多人的欲望被无限制地激发,很多人的野心急剧地膨胀。你们能打过来,我就能打过去,努尔哈赤可不是好惹的,惹上我就不要想甩开。此时,努尔哈赤的眼光已经放在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身上。

但是,对海西女真的战争并不是努尔哈赤未来的唯一工作,他知道,虽然叶赫部在这次九部联军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但他长期雄霸海西,实力还在。还有蒙古族也时刻虎视眈眈,这些都是努尔哈赤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

以努尔哈赤现在的实力,想统一女真还欠缺很多。所以努尔哈赤要想办法使自己的实力扩大一点,再扩大一点。

努尔哈赤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弱点所在。

弱点之一是这些年来地盘扩大过快,虽然兼并了很多小部落,但是却疏于管理。当时自己在佛阿拉城称王,仅是一个权宜之计,是为了让部下安心地跟在自己后面,当时发布的一些规定也都是匆忙之间下达的,很多时候都是一句空话。结果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正式的政权去管束手下的那些部落,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仅不利于生产,而且对社会的安定还有负面影响。

想想就知道,努尔哈赤的担心不无道理。今天这个部落还在我这里,明天一早就跑到叶赫部去了。这些部落还都带着武器、粮食、人口、马匹。你倒是可以一走了之,我怎么办?走一个还好,全走了呢?

弱点之二就是自己部下的一些部落军队,还是归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命令由这些首领下达,这就会出现军队不听从自己指挥的问题。努尔哈赤不是没有教训,在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努尔哈赤率领八十人,遇见了巴尔达等五个城主率领的八百人,形势相当危险,而族兄弟扎亲、桑古哩却解甲避战,其他七十多人也观望不前,对于这些,努尔哈赤毫无办法,只好与自己的三名亲兵勇敢地冲上去,不死真是上天的恩赐。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民政,一个是军政。而在战争年代,民政和军政是紧密结合的,民政支撑着战争的进行。所以努尔哈赤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他没有太高的文化,也不是一个玩政府建设的高手,所以他只能从原来的东西里面改造。

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他以女真原有的“牛录”组织为蓝本,开始为建州组织起一个军民合一的奴隶制集权政权。他要整合他的人民,他要整合他的军队。

牛录(汉语“箭”的意思)制度,原本是部落用来打猎时候的组织。女真人每次打猎,围捕猎物的时候,十个人为一组,各出箭一支,一个人为首领,九个人跟着。这个首领就是牛录额真(汉语“首领”的意思)。当年投降努尔哈赤的鄂尔果尼就获得了一个额真的职位。由于部落大小和人口数都不同,每个牛录的人数也不一样,少的有五六人,多的有三四十人。这是后来八旗制的前身。

到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统兵已经上万。他把部落的人按照牛录的办法统一规划,由各部落首领组织生产和打仗。

军事将领由在城中的各部首领充任,以一年为限期,任期到了就更换。发生战争还是传箭为令。每个兵卒自备军粮、军器,到指定的地点集中。部落里的每一个男子都是士兵,平时生产,战时打仗。

历史上,有很多“兵民合一”的政策都和“牛录”类似。三国曹操就干过“士兵屯田”的事,金朝(不是努尔哈赤创立的后金)的“猛安谋克制”简直就是“牛录”的原始文件。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办法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外部环境的恶劣导致的。

外部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女真最初采用“牛录”是自然原因,不这样把大家组织起来打猎,大家就会饿死。努尔哈赤采用“牛录”是社会原因,战争过于频繁,经济条件很差,要是养一批职业军人专门打仗,生产就跟不上了,没有人生产大家吃什么?而且即使养职业军人,数量也太少,打仗又不够。所以大家只好全部当农民,也全部当兵。当农民能够锻炼身体,刚好打仗用得上。可见,在当时“牛录”算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这种体制只有在战争年代才会出现,一旦仗打完了,这种体制不破也得破了。人是有惰性的,战争的时候,反应不快就会死,大家都高度紧张,可是一旦不打仗了,谁还会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懒散的安定生活过久了,再去上战场不就是送死么。

施行这种体制之后,努尔哈赤能够切身体会到他对手下的掌握远超过去。他可以随时调动全部的人口,也可以准确掌握自己到底有多少头牛、多少匹马、多少部落。这种措施让他尝到了甜头,对权力的追求也更甚以往。

更要紧的是,他的这种部门领导负责制使手下那些原本很自私的部落首领不敢不听指挥。从此,建州军赏罚分明,战斗力日益增强,这一切为努尔哈赤进军东海女真与海西女真奠定了基础。

危机公关:远交与近攻

努尔哈赤一方面努力地使松散的建州凝聚成一个完整的集体,另一方面,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和对手。

明朝和朝鲜威胁最大,但他们内部问题很多,只要说些好话,给点东西,基本上的和平就能保证。

蒙古和乌拉离自己比较远,如果不和叶赫联合,还是可以拉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

剩下的就是叶赫,这个自己短时期内最大的敌人,一定要想办法消灭。所以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大臣说:“砍到一棵大树,不可能一下子就砍到,必须要用斧头慢慢地削它的根部,等到大树根变细了,就能一下子砍断了,我们应该像砍树一样一个一个消灭对手。”

于是,远交与近攻的雏形就有了。安抚明朝和朝鲜,联合乌拉和蒙古,进攻叶赫及其追随者。

明朝

在努尔哈赤打败九部联军之后,他迫切地想知道明朝究竟是什么态度。他知道,即使明朝正如盛传中的那样腐败,或者还要腐败一些,他也打不过明朝,不仅打不过,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明朝要是放弃对自己的支持,自己也就结束了。

此外,他还存在一丝念头想了解明朝的国内究竟是什么状态。大胜带来的野心让他开始对明朝的江山有了一点点的憧憬。

所以努尔哈赤竭力地表示忠于明朝皇帝,甘愿当明朝的臣子,永远不会反叛。不只嘴上说说,他还采取了很多措施。

一是不抢劫、不偷盗明朝的财产;

二是以前抢过来的人都送回明朝;

三是申请出军队帮明朝打日本人;

四是搞好和明朝军官的关系。

一个小小的明朝游击将军,他也尊称为“游府老爷”。他对李成梁更是百般迎合,屡送厚礼,甚至把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嫁给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妾,当时人称努尔哈赤就像李成梁的儿子一样。

光有这些措施还不行,闻名不如见面,他还没有弄清明朝中枢机构的底细。为了探听虚实,打败九部联军后的11月份,他决定要入京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