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地图
26319700000016

第16章 自由(2)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简奈特·弗兰是当今新西兰著名的女作家,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她在一个道德严谨的村落里长大。那里,也许是生活艰苦的缘故,每一个人都显得十分强悍而有生命力。只有她恰恰相反,从小在家里就极端怯懦,有时宁可被别人嘲笑也不肯轻易出门。父母很是替她担心,经常在她面前叹气,唠叨说这孩子如何的不正常。

不正常?她从小听着,也渐渐相信自己是不正常了。在小学的校园里,同学们很容易地就成为可以聊天的朋友,她也很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以前没上学时,别人是很少和她交谈的,似乎认定了她的语言或发音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家人也只是埋怨或批评,从来就没有想到和她多聊几句。入学年龄到了,她被送去一个更陌生的环境,和同学相比之下,她几乎还是牙牙学语的程度。于是,她显得真的是不正常了。

最初,医生给她的诊断是自闭症,也有诊断为忧郁症的。为了帮她调整心态,父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给她转换学校,但始终没有太大改观,她住进了长期疗养院。

入院伊始,父母每月都来探望她,后来渐渐懈怠下来,有时半年也不来一次,似乎忘记了她的存在。就像小时候,兄弟姐妹们一听到爸爸下班的脚踏车声,就会兴高采烈地跑到院子缠着爸爸要一些粗糙的糖果。只是,有时不够分,站在后面那个伸出手来却总是落空了,肯定是她。

从家里到学校,从上学到进入社会,简奈特始终游离于社会之外。大家觉得她很奇怪,总是喜欢用一些奇怪的字眼来描述一些极其琐碎不堪的情绪。家人听不懂,同学听不懂,即使是自己最崇拜的老师也认定她是一个患有严重呓语与妄想症的孩子。

后来她住进了精神病院。有位医师发现这个害羞、极端内向、交谈困难、有严重的自闭倾向,甚至有防卫掩饰和幻想的小女孩,十分喜欢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且,与交谈相比这要容易许多。于是这位医生要求她每天都动笔随意写写,在任何方便的纸上写下她想到的任何文字。尽管她的笔画很纤细,使大段大段的文字畏缩地挤在一起,任何人阅读都要费些气力才能辨别其中的意思,但是她的用词却十分敏锐,表达形式也很抽象,也可以说是十分富有诗意。

在医院里,时间总是茫然而无聊的。简奈特索性就提笔投稿了。没有人会想到,就是那些总是被视为不知所云的文字,竟然在一流的文学杂志刊出了,并获得了文学大奖。

简奈特出院了,她依凭着奖金去了英国,带着自己的医疗病历到精神医学最著名的Maudsly医院报了到。她在每星期二下午3点到3点50分的固定会谈过程中,不知不觉过了许多年,最后英国的精神科医师才慎重地给她开了一张没病的诊断证明。那一年她34岁。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无论何时我们也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做别人意见的傀儡,否则我们不但会在左右摇摆不知所措中身心疲惫,失去许多可贵的成功机会,有时还会失去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成自己想成为的人,无论成败与否,我们都会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自我归属感。

自我意识是独立的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唯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我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做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

……归根到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事业中,在我们渴望找到人生的理想、甚至正走在找寻的道路上,都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困境。我们是否成功,就看如何通过心理调控去战胜自我,战胜环境,使自己安然地渡过危机了。

没有任何困难可以让一个勇士低头,让坚信自己人生追求的人止步。因为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人是主动的。环境是人生的教师,恶劣的环境更能教会我们很多在正常情况下难以学到的人生知识。

偶然中的必然

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驯象人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渐渐地,小象就习惯了。它认定那是无法挣脱的,于是便放弃了一切的努力。等到小象长成大象后,它仍然习惯地保留小时候认定的事实,这时的它,即便能挣脱链子也不挣扎。

这样,驯象人就成功做到了用一根细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铁链,就控制住了一头千斤重的大象。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像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小虎也可以习惯地认为自己只是可以吃素的,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老虎成了素食的老虎,驯虎人也依靠老虎认定的习惯取得了成功。但是,驯虎人后来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一次,他摔跤了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血是有着诱惑的腥味的,老虎一舔便不可收拾,它尝到了在素食之外还有如此的美味,旧有建立起来的习惯顷刻之间倒塌,终于,老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老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如果没有偶然,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那么不如主动破除习惯,还自己自由的天空。

爱是什么

在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

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十分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当时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到校园里去玩儿,并在重返教室时带回一样他们喜爱的东西。

孩子们都迅速地跑到外面。在他们回到教室后,老师说:“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带回的东西。”

一个同学回答说:“我带回了这朵鲜花,它好看吗?”

而第二个同学说:“我捉到一只蝴蝶,你们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呀!我会把它收藏起来。”

第三个同学则说:“我抓到一只小鸟,它是从树上鸟巢掉出来的,你们看,多好玩儿啊!”

就这样,孩子们把自己带回来的东西一个接一个地展示出来。但是,老师发现,有一个女同学没带任何东西回来,而且,在那里默不作声。于是,老师问她:“你呢,什么也没有找到吗?”

这个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老师。我看见了花朵,嗅到了它的芳香,我也曾想把它摘下,但是我更愿意让它更长时间地散发香气;我也看见了蝴蝶,它们颜色十分鲜艳又十分可爱,但我不忍心把它们当成我的俘虏;我也看见了那只从鸟巢中掉出来的小鸟,在我试图上前去抓它时,我看见了鸟妈妈的目光正在注视着我,我只想把它送回到鸟巢里。”

这个女孩接着说道:“老师,我已经嗅到了花朵的芳香,感受到了蝴蝶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体会到了小鸟妈妈眼睛里流露出的伤心。所以,我什么也没能带回来。”

爱是发自内心的感觉,爱不是摘取,不是抓到什么,也不是得到或失去什么。爱是自己享受自由,同时也给他人以自由。

第2节赏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别人不如的地方。我们懂得,要给自己自信,那就要找到自信的理由。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做抛头露脸的大事,我们也是可以把小事做出色啊。比如,你可以开始研究写作,经常发表些小文章,从而证明你的写作才能;你可以学习跳舞或者乐器,在文娱晚会上,你露一手舞蹈或者乐器,人们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你也可以学习运动,运动场上,你的远投篮或者跑步获奖,人们也一定在你面前自愧不如……这些长处不一定生来就有,可以后天弥补。只要我们情倾一处,力使一处,总是可以滴穿一洞的。

每个人都曾经赏识过自己。但是,自我贬抑、缺乏信心,并且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的人在我们中,还是居多。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只有赏识自己,才能被别人赏识。

做一个赏识自己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优缺点,热爱自己的长短处。因为生活是自己的,不是为了跟别人比的。

快乐每一天。从明天开始,少苦瓜脸,多笑一笑,多想些开心的事。

赏识自己,快乐自己,然后再去点燃别人。

去除名利心、去除攀比心,他强归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归他横,明月照大江。微笑着,接受自己,赏识自己,热爱自己,快乐自己。坦然、自然地欣赏自己,同时诚挚,会心地欣赏别人。不再虚伪,不再痛苦,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没有E-mail的结果

有个人到微软去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经过面试和实做(打扫厕所等)以后,人事部门告诉他被录取了,向他索要E-mail以寄发录取通知和其他文件。他说:“我没有E-mail。”人事部门告诉他,对于微软来说,没有E-mail的人等于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软不能用他。

他很失望地离开微软,口袋里只有10美元:他到便利商店去买了10千克的马铃薯,挨家挨户转手卖出。两个钟头后他卖光了,获利100%。他又做了几次生意,把本钱增加了一倍。他发现这样可以挣钱养活自己。

于是,他认真地做起这类生意来。一些运气加上努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还买了车以及增加人手。五年内,他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挨家挨户的配售公司,提供让人们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蔬菜的服务。

他考虑到为家人规划未来,于是计划买一份保险。签约时,业务员向他要E-mail,他再次说:“我没有计算机,更别提E-mail了。”业务员很惊讶:“您有这样一个大公司,却没有E-mail。想想看如果你有计算机和E-mail可以做多少事!”

他说:“我会成为微软的清洁工。”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连同他们的道路。这是生命之所以成为奇迹的缘由。

学会亮出你自己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我刚到美国读书时,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开讲前,我都发现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用极其醒目的颜色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字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在自己的座位前。于是,当讲演者需要听者响应时,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

我不解,便问前面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他们就意味着捷径。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吃惊时,很有可能就预示着他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事实也如此,我确实看到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出色的见解而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

在跑道上,第一步的领先很可能就意味着最终的胜利。因此,决定你一生中的成败得失,或许在于你是否敢于首先亮出你自己。

永远做自己

三条腿的三角架被放在一群小板凳的中间,所有的小板凳包括它自己都认为它是个小板凳,可是因为是三条腿而被嘲笑。于是,它决定再找一条腿。在找腿的过程中它有了好几个朋友,而当它找到第四条腿的时候它高兴地顾不得朋友而赶快回到了小板凳的中间。可是这个第四条腿让它很不舒服,于是它又拔掉了。直到有一天主人来了,将照相机放在它身上,说:“三脚架,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拍摄小鸟、蝴蝶和蜜蜂,拍摄那些美丽的风景吧。”它才知道自己是个三脚架,它非常高兴,快乐极了,它终于找回了自己——它要永远做自己。

认为自己不够漂亮,个子不够高,身材不够好,家庭条件没别人的好,所以很自卑吗?人不能只看见自己的缺点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比如自己很善良,很有爱心,有一技之长等等,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和缺点,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没有的优点,不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吗,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自己也是每一个人的老师,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自己,赞美自己,鼓励自己,这样才能生活得很快乐,才能很快乐地去享受生活。

不管是谁,都要学会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给自己增加信心,鼓励自己不断前进。